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燃煤型氟骨症早期大鼠血清IGF-1和尿HYP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燃煤型氟中毒骨病变早期血清IGF-1和尿HYP的变化.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6组(组内雌雄各半):对照、低氟、中氟加营养、中氟、高氟加营养、高氟组.各染毒组喂饲含不同比例的燃煤型病区煤烘玉米的饲料复制燃煤型氟中毒动物模型.分两批以股动脉放血法处死动物,查看氟斑牙,测尿、骨、肾氟,骨密度(BMD),骨Ca、尿Ca,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结果:①建成氟中毒动物模型各染毒组均出现氟中毒,对照组正常.中毒严重程度随氟剂量增加而加重;氟剂量相同时,营养好,中毒程度轻.②IGF-1早期中营组较低氟组升高(P<0.05),后期除高营组外,各染毒组血清IGF-1有上升趋势.说明接触一段时间后,染氟大鼠骨形成加速,氟通过IGF-1对骨形成的促进作用较晚,且受氟剂量及营养状况影响.③对胶原代谢产物(12 h尿HYP)的影响:染毒组有上升趋势,后期高剂量组升高有意义(P<0.05或0.01),且高氟组高于其余各组(P<0.05或0.01),高剂量组后期较早期高(P<0.05或0.01).表明:随染氟剂量增加和接触时间延长,氟对胶原的损伤加重.结论:①尚不能认为血清IGF-1是反映燃煤型氟骨症病情的一个早期指标;②降低摄氟量及改善营养状况,可缓解氟中毒病情.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血清Ⅰ型胶原交联N末端肽(NTX)在燃煤型氟中毒大鼠血清中的变化,探讨骨吸收在氟骨症发生中的地位。方法将160只断乳4周的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食用病区煤烘玉米,复制燃煤型氟中毒动物模型。分别于染毒后30 d、90 d、180 d分批处死动物,ELISA法检测血清NTX水平。结果随着染毒时间增加,各实验组尿氟、骨氟、氟斑牙发生率、股骨病理积分逐渐增加(P小于0.05)。实验不同阶段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小于0.05),并有随着染氟剂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P小于0.05)。实验30 d和90 d时,各组NTX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180 d时,低氟组及中氟组NTX高于对照组及高氟组(P小于0.05)。结论在摄氟早期,氟未增强骨吸收,随着时间及染氟剂量增加,可促进骨吸收。  相似文献   

3.
将断乳4周的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食用病区煤烘玉米,复制燃煤型氟中毒动物模型。分别于染毒后30、90、180 d分批处死动物,检测血清钙、磷水平。结果显示:(1)随着染毒时间增加,各实验组骨氟、尿氟、股骨病理学积分逐渐增加(P<0.05),且实验不同阶段各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2)血清钙:30 d时,高氟组与中氟组低于对照组(P<0.01);90 d时,高氟组低于对照组(P<0.01);180 d时,各实验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3)血清磷:180 d时,高氟组高于对照组(P<0.05)。提示摄氟早期即出现血清Ca降低,可将血清Ca作为早发现早诊断的辅助诊断指标,血清磷在氟中毒中的诊断价值尚需进一步研究。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燃煤型高氟玉米氟中毒骨病变早期血清骨钙素的变化.方法 选择SD大鼠,随机分6组(每组34只,雌雄各半),设对照组(正常饲料,含氟9.37mg/kg)、低氟组(含20%病区玉米,含氟38.28mg/kg)、中氟营养组(含45%病区玉米加营养,含氟51.52 mg/kg)、中氟组(含45%病区玉米,含氟51.52 mg/kg)、高氟营养组(含75%病区玉米加营养,含氟69.33 mg/kg)、高氟组(含75%病区玉米,含氟69.33 mg/kg).分2批(实验的第90天,高氟染毒组出现明显氟斑牙为第1批;实验的第130天,中氟染毒组出现明显氟斑牙为第2批)以股动脉放血法处死动物,检查氟斑牙,测定尿氟浓度、骨和肾氟含量,骨密度(BMD),骨钙含量、尿钙浓度,血清骨钙素(BGP)浓度.结果 建成氟中毒动物模型.各氟染毒组均出现轻度和中度氟斑牙,对照组未见氟斑牙.各氟染毒组大鼠尿氟浓度随染毒时间的延长呈上升趋势.中氟组、高氟营养组和高氟组大鼠尿氟浓度高于对照组(P<0.05或0.01).各氟染毒组大鼠骨和肾氟含量随染毒剂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一定氟染毒剂量下,营养组骨和肾氟含量低于非营养组.除第1批低氟组外,随着氟染毒剂量增加,两批各氟染毒组大鼠BMD较对照组升高(P<0.05或0.01).与对照组比较,随着氟染毒剂量增加,两批各氟染毒组大鼠骨钙含量上升,尿钙浓度下降.各氟染毒组大鼠血清BGP浓度呈上升趋势,氟染毒第90天时,高氟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氟染毒第130天时,中、高氟染毒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于第90天时的水平(P<0.05或0.01).结论 血清BGP是反映燃煤型高氟玉米氟中毒骨病变的一个早期指标.降低摄氟量及改善营养状况,可缓解氟中毒病情.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燃煤型氟中毒对雌性大鼠雌激素的影响在骨代谢中的作用。方法 50只SD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去卵巢组,每组10只,其中低、中、高氟组分别食用含氟量为25、45、110 mg/kg的病区玉米饲料150 d。检测氟斑牙发生率,采用显微CT技术检测大鼠骨矿物质密度(BMD),以放射免疫法检测大鼠血清雌二醇(E_2)含量,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大鼠血清骨代谢标志物。结果成功建立燃煤型氟中毒雌性大鼠模型。中、高氟组大鼠BMD均低于对照组,低氟组BMD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高氟组E_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氟组骨钙素(BGP)、骨碱性磷酸酶(BALP)、胰岛素生长因子-1(IGF-1)、胰岛素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IGFBP5)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染氟组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5b(TRACP-5b)、胰岛素生长因结合蛋白4(IGFBP4)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燃煤型氟中毒雌性大鼠对E_2分泌功能的损伤可能加重了氟骨症发生,IGF家族可能介导该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骨保护素(OPG)、骨保护素配体(OPGL)在燃煤型氟中毒大鼠骨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燃煤型氟中毒对大鼠骨保护素、骨保护素配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体重均衡随机分为5组(组内雌雄各半):高氟组、高氟偏食组、低氟组、低氟偏食组、对照组.以氟病区煤烘玉米为主要饲料,复制氟中毒动物模型.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OPG、OPGL在大鼠胫骨干骺端的表达.结果 (1)各染氟组大鼠干骺端OPG表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氟组与低氟组比较,OPG表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各染氟组大鼠干骺端OPGL表达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氟偏食组与高氟组、低氟偏食组与低氟组比较,OPGL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过量氟造成骨与破骨活动均增强的骨转换增高状态.氟可通过改变OPG和OPGL相对表达的比例影响骨吸收的程度.低钙偏食可促进氟骨症破骨吸收增强,与过量氟对骨骼引起骨转换增强的作用具有同向性.  相似文献   

7.
范伟  张华  喻茂娟  周琳业  韦艳  谢春 《现代预防医学》2006,33(11):2100-2102
目的:复制不同类型燃煤型氟骨症动物模型.方法:以SD大鼠为研究对象,按体重均衡随机分为五组(组内雌雄各半);高氟组、高氟偏食组、低氟组、低氟偏食组、对照组.以氟病区煤烘玉米为主要饲料,复制氟骨症动物模型.以股动脉放血法处死动物,查看氟斑牙、测定尿氟、牙氟、骨氟、骨密度(BMD).对其胫骨干骺端进行常规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组织学改变.结果:高氟、低氟组大鼠骨密度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病理显示成骨活跃.高氟、低氟偏食组大鼠骨密度降低,其中,高氟偏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胫骨病理显示高氟偏食组大鼠密质骨呈骨软化,低氟偏食组呈轻度疏松化.结论:过量氟造成氟骨症大鼠成骨与破骨活动均增强的高骨转换状态,低钙偏食可使氟骨症破骨性骨吸收增强.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探讨各年龄、性别在不同类型的燃煤性儿童氟骨症的分布情况和相关血清学指标变化,为儿童氟骨症发病机制研究提供思路。方法以贵州省织金县燃煤型氟中毒重病区为研究现场,对当地6~16岁儿童整群抽样,运用横断面调查研究方法研究不同特征的人群分布,并进行氟斑牙、X线检查和血清学检测。结果织金县燃煤型氟病区儿童氟骨症检出率为7.55%;不同年龄儿童的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13岁组和13~16岁组的检出率均高于6~10岁组(P0.05)。全血微量元素中钙、镁、铁、锌、铜等含量,氟骨症组和对照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磷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儿童和氟骨症儿童血清中骨保护素(OPG)与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含量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氟骨症硬化型与正常对照组之间OPG含量和bFGF含量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骨症在织金县燃煤型氟病区儿童人群中的总检出率较高,检出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长。氟骨症儿童的全血微量元素由于氟改变骨代谢和细胞毒性的影响下降明显。氟骨症儿童的OPG与bFGF作为骨代谢血清标志物与对照组对比时分别下降和上升,特别是在硬化型的氟骨症少儿童中这种差异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骨碱性磷酸酶(BALP)及Ⅰ型胶原羧基端前肽(C ⅠCP)在燃煤型氟中毒大鼠中的表达变化,探讨骨形成在氟中毒骨病变中的地位.方法 将断乳4周的SD大鼠1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中氟组、高氟组(饲料氟:6.30、9.56、15.89、23.00 mg/kg),食用病区煤烘玉米,复制燃煤型氟中毒动物模型.分别于染氟后30、90、180d以ELISA法检测血清BALP和CⅠCP水平.结果 染氟30和90 d时各组动物血清B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 d时中氟组、高氟组BALP均高于对照组和低氟组(P<0.01).染氟30 d时高氟组血清CⅠC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90 d时中氟组和高氟组血清CⅠC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有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180 d时各组动物血清C ⅠCP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且有随着剂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结论 氟可以使大鼠骨形成加速,且氟对CⅠCP表达的影响较BALP显著.  相似文献   

10.
贵州省小儿氟骨症骨转换机制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报告了在环境流行病学调查的基础上,用病区粮食及燃煤进行大鼠氟中毒模型的复制,进一步探讨不同类型氟骨症的影响因素及发病机制,为制订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实验用Wistar大鼠180只,随机分为6组,即高氟组、高氟加营养组、低氟组、低氟加营养组、煤烟污染组及对照组。结果表明,除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出现氟斑牙.骨蛎X光片及病理组织学检查,高氟组出现骨疏松,并伴有骨转换征象,加营养可减轻骨病变程度,呼吸道吸入氟也可引起氟骨症,但病变较轻。引起不同类型氟骨症的主要因素是总摄氟量高、营养低下(蛋白质及钙摄入不足)和铝元素增多等。  相似文献   

11.
染氟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和血清雌二醇水平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染氟大鼠生精细胞凋亡和血清雌二醇水平的关系。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6组,即对照28d组、低剂量染毒28d组、高剂量染毒28d组、对照38d组、低剂量染毒38d组和高剂量染毒38d组。通过腹腔注射NaF溶液的方法建立氟中毒模型,采用酸浸-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睾丸氟含量,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血清雌二醇水平,采用TUNEL方法检测凋亡的生精细胞。结果随着染毒剂量加大和时间延长,染氟大鼠血清雌二醇水平显著下降(P<005),睾丸氟含量显著升高(P<005),生精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005),且血清雌二醇水平与睾丸氟含量和生精细胞凋亡率均呈负相关(P<005)。结论氟在一定剂量和作用时间内可致血清雌二醇水平紊乱,是导致生精细胞凋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慢性氟中毒对大鼠骨组织中转录因子Dlx5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的影响,探讨Dlx5在氟骨症发病机制中的可能作用。方法本研究用36只SD大鼠按性别随机分成3组,对照组(饮自来水,含氟〈0.5rag/L)、低氟组(饮含氟5.0mg/L的自来水)、高氟组(饮含氟50mg/L的自来水),6个月后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大鼠尿氟及骨氟含量,HE染色观察骨组织病理学改变,并采用原位杂交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大鼠骨组织进行Dlx5蛋白及mRNA水平的定量分析。结果HE染色显示染氟大鼠骨组织骨小梁增宽、骨皮质增厚等骨硬化表现;染氟大鼠骨组织Dlx5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低-蛋白-28.381,F高-蛋白-343.515,F1低-mRNA-27.767,F高-mKNA-353.987,P均〈o.05)。结论过量的氟可上调Dlx5蛋白及mRNA水平的表达,促进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从而出现骨质硬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燃煤型氟暴露对成人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和BMP-3表达的影响。方法于2013年9月,对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陡箐乡(氟病区)和花嘎乡(对照区)成人进行氟斑牙诊断和尿氟检测,使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BMP-2、BMP-3浓度。结果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成人氟斑牙检出率为72.58%(90/124),高于对照区[8.96%(6/67)],且病区成人尿氟浓度高于对照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病区成人血清BMP-2、BMP-3浓度与对照区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病区及对照区成人血清BMP-2、BMP-3浓度在不同性别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病区18~39岁组成人血清BMP-2浓度较对照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86,P0.05);而其余各年龄段成人血清BMP-2、BMP-3浓度均无明显变化。氟病区成人血清BMP-2、BMP-3浓度在不同氟斑牙分度及尿氟浓度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过量的氟可能导致成人血清BMP-2浓度升高,氟可能是影响血清BMP-2表达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亚慢性氟中毒对大鼠骨组织中转录因子Runx2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Runx2在氟骨症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40只Wistar大鼠按体重随机分成4组,染氟组大鼠饮用含氟50、100、150 mg/L的自来水,对照组大鼠饮用自来水;3个月后测定大鼠血清及骨组织氟含量,并采用SYBR Green Real-time RT-PCR法检测骨组织中Runx2 mRNA表达情况,同时观察骨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HE染色显示染氟组大鼠呈现骨皮质增厚、骨小梁增多等骨硬化表现;染氟组大鼠骨组织中Runx2 mRNA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染毒剂量升高,表达亦逐渐升高。结论过量的氟可能通过增加骨组织Runx2基因表达水平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系分化,使骨形成增加。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探讨燃煤型氟中毒对仔鼠氟斑牙发生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模拟病区燃煤方式,复制高氟空气环境,疫区煤烘玉米制作含氟饲料。48只SD大鼠按雌雄比例2:1随机分为4组,即高氟空气饲养室内分别给予饲料氟含量40mg/kg(高氟组)、25mg/kg(中氟组)、10mg/kg(低氟组)和阴性对照组。饲养8周后合笼交配。仔鼠出生后21天(哺乳期)观察下切牙氟斑牙发生情况,并检测血清中丙二醛(MDA)含量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GSH-Px)活性。结果 出生后21天,高氟组、中氟组仔鼠下切牙釉质出现棕白相间横纹等典型氟斑牙症状。与对照组相比,各实验组仔鼠血清中MDA含量升高(F=796.229,P<0.001),SOD、CAT活性降低(F=119.315、 P<0.001;F=133.670,P<0.001),且随着亲代染氟剂量的增加呈加重趋势;GSH-Px活性变化无统计学意义(F=1.666,P=0.188)。结论 亲代大鼠摄入燃煤来源过量氟可以导致仔鼠氟斑牙的发生和血清氧化-抗氧化系统失衡,氧化应激在氟斑牙发生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河东区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病区病情和改水降氟工程现状。[方法]2006年,在河东区地氟病村进行饮用水氟含量检测、儿童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患病及降氟改水工程状况调查。[结果]检测108个村的540份水样,氟含量超标率为23.15%;检查15处降氟改水工程,3处报废,1处水氟超标;调查8~12岁儿童1830人,氟斑牙患病率为72.02%;调查16岁以上成人11349人,Ⅱ度以上氟骨症患病率为5.60%。[结论]河东区地氟病防治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应进一步加强改水降氟等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钙、镁、铜、锌、维生素D和大豆联合干预对燃煤型氟中毒雌鼠氟斑牙、骨氟和尿氟的影响。方法将120只SD雌鼠分为对照组、染氟组、高氟+钙尔奇牌添佳片组(即多种元素干预组)、高氟+钙尔奇牌添佳片+大豆组(即多种元素+大豆干预组),每组30只,动物自由食用不同配方的织金病区原煤加拌泥煤烘烤的玉米饲料,构建燃煤型氟中毒动物模型。每组分别于染氟60、120、180 d选择10只大鼠,动态观察雌鼠染氟期间氟斑牙情况,分别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高温灰化-氟离子选择电极法测定雌鼠尿氟、骨氟含量。结果随着染氟时间的延长,氟斑牙症状加重,干预组大鼠氟斑牙程度比染氟组轻。染氟组雌鼠尿氟、骨氟含量均高于同一时间点(60、120、180 d)的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一时间点时,染氟组、多种元素干预组、多种元素+大豆干预组雌鼠的尿氟含量依次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氟组雌鼠骨氟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多种元素干预组、多种元素+大豆干预组骨氟含量均低于染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染毒时间的延长,染氟组、多种元素干预组、多种元素+大豆干预组的尿氟含量均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染氟组骨氟含量逐渐增加,多种元素干预组、多种元素+大豆干预组骨氟含量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氟对雌鼠有明显毒性作用,多种营养素干预可拮抗其毒性作用,若在此基础上添加大豆联合干预则拮抗作用更明显。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氟对大鼠股骨中成骨细胞特异性转录因子Osterix(OSX)mRNA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36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氟组(饮水含氟50 mg/L)、高氟组(饮水含氟5 mg/L),饲养6个月后股动脉放血处死。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组大鼠股骨组织中OSX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OSX mRNA表达。结果高氟组大鼠OSX阳性成骨细胞数[(51.47±3.37)个]增多,明显高于低氟组[(36.80±2.83)个]和对照组[(27.00±2.92)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氟组OSX mRNA是对照组的2.10倍,高氟组OSX mRNA是对照组的2.82倍,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可导致大鼠骨组织OSX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增高,OSX可能参与氟引起的骨骼损伤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