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赵燕  刘元梅 《陕西中医》2000,21(11):513
<正> 治疗方法:加味补阳还五汤组成:黄芪、白术各30g,当归、地龙、防己各12g,川芎、红花、桃仁、益母草、泽兰各8g。加减法:上肢骨折加桂枝12g;下肢骨折加牛膝12g,茯苓30g。水煎服,日1剂。 治疗结果:治愈:患肢肿胀消退,活动后无明显变化36例,占78.3%;有效:患肢肿胀消退,活动后加重8例,占17.4%;无效:肿胀治疗后无明显改善2例,占4.3%;  相似文献   

2.
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3年~1996年,笔者应用身痛逐瘀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4例,收到明显效果,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本组45例,男34例,女11例;年龄最小18岁,最大72岁,平均37岁;21例有明确腰部外伤史;病程1~7天者19例,8天~3月者20例,3月以上者6例.主要临床表现:腰痛为主者16例;腰痛伴下肢放射痛21例;棘突旁压痛32例;腰部侧弯者25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者29例;仰卧挺腹试验阳性者41例.全部病例经CT扫描证实,其中L_(4,5)间盘突出26例;L_5 S_1间盘突出19例;L_(3,4)间盘突出2例;其中两个间盘同时病变2例;合并椎管狭窄者6例.2治疗方法2.1身痛逐瘀汤加减桃仁12g,红花12g,当归15g,五灵脂9g,秦艽12g,羌活9g,牛膝12g,没药6g,地龙12g,川芎9g,甘草6g,香附9g.老年气血虚者加黄芪18g,云茯苓15g;肢体麻木,疼痛固定,遇寒加重者加桂枝12g,威灵仙15g;肢体沉重,形疲乏力,舌苔白腻者加云茯苓15g,白术12g;久病者加地鳖虫9g,全蝎9g;新伤加独活12g,细辛3g.水煎服,每日1剂,7剂为1疗程.  相似文献   

3.
<正> 治疗方法 基本方:赤芍、茯苓各15g,当归、郁金各10g,白术、柴胡、三棱、莪术各9g,丹参30g,薄荷、甘草各6g。膈下痞满者(肝脾肿大)去薄荷,加鳖甲15g;黄疸者加茵陈30g,金钱草15g;腹水者加车前子、大腹皮、猪苓、泽泻各12g;ALT升高者加五味子12g。水煎服,日1剂。同时根据病情配合保肝、利尿西药;对严重低蛋白血症、浮肿及大量腹水者采用适当输入白蛋白或腹水直接回输;对肝性脑病给食醋灌肠及六合氨基酸静滴;严重贫血者适当输血及其它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4.
《江西中医药》2001,32(1):61
基本方 :桃仁 12 g,红花 9g,当归 9g,生地 9g,川芎 5g,赤芍 6 g,牛膝 9g,桔梗 5 g,柴胡 9g,枳壳 9g,苏子 12 g,炙麻黄 12 g,葶苈子 9g,甘草 6 g。兼表寒 ,去生地 ,改炙麻黄为生麻黄 ,加苏叶、桂枝各 9g;兼寒邪 ,加干姜 9g、细辛 3g;风热犯肺 ,加黄芩 12 g、鱼腥草 2 0 g、生石膏 30 g;肺肾两虚久喘者 ,生地易熟地 ,加红参、黄芪、紫河车、骨碎补各 15 g,蛤蚧 12 g;脾虚者 ,加党参 15 g、茯苓 18g、白术 12 g。日 1剂 ,1个月为 1个疗程。发作期应用西医常规处理。治疗 6 1例 ,临床治愈 2 1例 ,好转 35例 ,未愈 5例。此方为主治疗哮喘 ,是因为…  相似文献   

5.
<正> 治疗方药:桂枝、川芎、当归、木瓜、牛膝各12g,白芍20g,生姜9g,甘草6g,大枣6枚。气虚者加黄芪30g;下肢凉者加制附片9g,细辛5g;腰痛重者加杜仲、威灵仙各15g,香附9g;舌紫暗有瘀点或痛久者加鸡血藤,地龙各15g,独活9g,蜈蚣2条。每日1剂,水煎服。  相似文献   

6.
<正> 治疗方法 镇眩汤;半夏18g,泽泻30g、茯苓、珍珠母、益母草各20g,白术、丹参、竹茹、天麻各15g,菊花、生姜各9g,甘草5g,陈皮12g。每日1剂,水煎服。对恶心呕吐较重者加代赭石20g;兼头痛者加白芷9g,川芎、当归、地龙各15g;有热象者加黄芩9g,栀子12g;痰郁日久出现心烦口苦者加温胆汤。连服6~9剂为1个疗程,呕吐严重者,水煎后频服,必要时静脉补液数天,以防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结果 痊愈(78例):临床症状消失,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好转(17例):临床症状消失,但1年内有复发者。无效(5例):服药后临床症状元变化。总有效率为95%。  相似文献   

7.
<正> 治疗方法 基本方:生地、玄参、黄芩、知母各9g,板蓝根、蒲公英各30g,黄柏、竹叶各6g,桔梗、桑白皮、炙甘草各12g,黄连、元桂各3g。加减:若咽喉肿痛者加山豆根18g,牛子6g;大便秘结者加当归12g,火麻仁9g;咳嗽者加杏仁6g,橘红12g。服法:上药加水1000ml,文火煎至500ml,分2次午饭及晚饭后温服。7d为1疗程,不能间断服药。 治疗结果 经1~3个疗程治疗,溃疡面基本愈合,症状消失,1.5年内无复发者为显效;溃疡大部分愈合,症状缓解或复发,但病程明显缩短,频率减少者为有效;治疗后症状体征无变化者为无效。结果:显效14例,有效23例,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们应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腰椎增生性关节病189例,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189例中,男120例,女69例;年龄39~50岁26例,51~60岁110例,60~81岁53例.有外伤史者30例,有慢性劳损者118例,不明原因者41例.189例均有腰部疼痛、压痛,19例单侧下肢放射痛,3例双下肢放射痛,110例脊柱功能受限,30例腰椎后凸畸形. 2治疗方法 中药内服用红花、鸡血藤、牛膝、桑寄生各15g,炮山甲、香附各12g,炙元胡、续断、杜仲、五加皮、当归、川芎各10g.因外伤而诱发者加桃仁、赤芍各12g;病程长者加全虫10g;遇风寒阴雨加重者加秦艽1 2g,防风15g;肾阳虚者加附子、肉桂各5g;肾阴虚者加服六味地黄丸.每日1剂,早晚分服,12剂为一疗程.  相似文献   

9.
<正> 治疗方法:生黄芪各30g,当归15g,龙眼肉、明天麻、鹿角胶(烊化冲服)各12g,乳香6g,甘松9g,水煎服,1d1次。加减:低血压加桂枝15g,颈椎病加鹿衔草30g;高血脂症、脑动脉硬化加何首乌、草决明各30g;肢体麻木加秦艽9g,威灵仙15g;头疼、头重加川芎12g,羌活9g;苔黄腻加黄连6g,胆南星9g。水煎服,每日1剂。3d为1疗程,同时口服环扁桃酯0.28,日3次;维生素B_1 20mg,日3次,西比灵12mg,每晚1次。血脂高者口服澡酸双酯钠50mg,日3次。  相似文献   

10.
<正> 治疗方药:代赭石(打)30~60g,地龙、磁石(打)各15~30g,炙麻黄15~12g,僵蚕15g,杏仁、苦参各9g,百部、款冬花、远志各12g,甘草6g,橘络10g,诃子3~6g,水煎服,重者早晚各1剂。属寒者加干姜、细辛;属热者加公英、黄芩;痰多者去诃子,加葶苈子、瓜蒌;属气阴两虚者加太子参、乌梅;有表症者加荆防;便秘者加大黄。48h为1疗程(服药2~4剂)。  相似文献   

11.
<正> 治疗方法:大柴胡汤加减组成:柴胡、黄芩各12g,大黄、法半夏、木通各10g,白芍、枳实、车前草、赤芍各20g,冬葵子30g,小茴6g。伴发热恶寒者加银花、连翘;腰痛甚者加三棱、莪术;大便不通者加芒硝(冲服)。 治疗结果:162例中治愈72例,好转61,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82%。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笔者以温经汤加减治疗冲任虚寒不孕者2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23例中,年龄最小者23岁,最大者32岁.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月经不调史,且经期腹痛,小腹寒冷,婚后同居二年以上而未受孕.妇科检查有幼稚子宫,或输卵管阻塞等异常情况.2 治疗方法温经汤加减:吴茱萸、桂枝、半夏、麦冬各9g.当归12g,白芍、党参、阿胶各10g,川芎、丹皮、生姜、甘草各6g.腹痛者加玄胡9g;腰痛者加杜仲10g;月经不调者加醋炒香附12g,益母草15g;小腹冷痛甚者,去丹皮、麦  相似文献   

13.
<正> 治疗方药 苇茎12g,薏苡仁、冬瓜仁各9g,桃仁6g。此剂量为2岁以上患儿之用量,2岁以下患儿剂量酌减。气促、鼻煽者加杏仁3g;痰不易咯出者加瓜萎9g;便秘考加大黄2g;热盛者加石膏12g。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服用。服药期间也可配合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14.
<正> 治疗方法:野菊花生地赤石脂各15克牛子丹皮各10克荆芥防风各9克生薏米30克白矾12克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视证化裁,热重:发热,口渴明显、皮疹鲜红,丘疹为主,便干溲黄少,加生槐米、二花各15克,连翘10克;湿重:皮疹以疱疹或水疱为主,破流脂水,糜烂明显,舌淡苔白厚腻者加苦参9克、云苓12克、滑石20克;搔痒明显者加蝉衣6克,姜蚕9克,白藓皮15克;头面为著者加羌活6克,蔓荆子12克,薄荷6克;油腻性痂皮明显者加苍白术各12克,山楂15克;大便干燥者加生大黄6克。疗效观察:经治疗皮损消退,自觉症状消失者判为痊愈,共20例,症状明显好转,皮损消退在50%以上者判为好转,共6例;总有效率86%;4例因皮疹泛发,糜烂渗出严重加用激素治愈判为无效。治愈病例服药均在30剂以下,最少9剂,平均18剂。  相似文献   

15.
笔者运用举元煎加味治疗人工流产术后出血20例,疗效显著.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20例均为孕60天内行人工流产术者;年龄最大者43岁,最小者22岁;出血时间长者1年零1个月,短者42天.B超检查子宫附件均无异常,查尿妊娠试验,均为阴性,查血小板、出凝血时间均正常. 2治疗方法 药物组成:人参、山茱萸、五味子各10g,黄芪30g,白术9g,升麻3g,香附、甘草各6g.每日1剂,水煎服.伴腹痛者,加白药12g,三七粉3g;腰痛者,加续断、杜仲各12g;纳差者,加焦山楂、焦麦芽、焦神曲各15g,陈皮10g.一般服药3~5剂,流血即止.  相似文献   

16.
蔡华普  徐晶 《陕西中医》2000,21(12):564
治疗方法:安冲调经汤药物组成:黄芪24~30g,鹿角霜、川续断、菟丝子各15g,炒白芍、生地、茜草、党参各12g,阿胶、旱莲草各10g,香附6g.月经期再加荆芥炭、地榆炭各10g,乌贼骨15~30g.偏脾气虚者加炒白术12g,炒山药15g;偏肾气虚者加桑寄生、炒杜仲各15g,淫羊藿6~12g;伴有阴虚火旺者加知母、黄柏各10g.女贞子15g;伴有血瘀者加三七3g,益母草10g;伴见气滞者加乌药6g,荔枝核10g.用水煎煮2遍,取汁400ml,分2次服下,每日1剂.每来经前开始服用,血止后停服,连用1~3个月经周期.  相似文献   

17.
解痉散瘀汤     
<正> 性质功效: 散瘀剂。活血通经,解痉散瘀。主治病证: 外伤或劳损所致的局部拘急瘀肿疼痛、颈肩腰痛、外伤血栓性静脉炎,证属瘀滞型者。服用方法: 水煎服,每天1剂,重症可每天服2剂。加减运用: 局部疼痛较剧,加乳香6g,没药6g;头痛加白芷12g;背部痛加葛根12g;肩部痛加姜黄12g;胸部痛加柴胡9g;腰部痛加杜仲12g。方义分析: 外伤、劳损及六淫邪毒侵袭,虽发病不同,但临床上以瘀血阻滞多见,瘀停于  相似文献   

18.
慢性肠炎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及消化不良等症,重者可有黏液便或水样便,属中医“泄泻”范畴.西医学常予止泻、解痉等对症治疗无明显效果.笔者选用枳术芩连汤加减治疗,疗效满意.方药组成:炒白术24 g,枳实12 g,葛根12 g,黄连3 g,黄芩3 g,甘草6 g.临证加减:若寒重者加制附子9 g,干姜6g;若湿热重者加黄连、黄芩各6 g;若大便溏泄甚者加五倍子12 g,赤石脂30 g;若饮食不佳者加麦芽15 g,山楂15 g;若气虚明显者加山药15 g,党参10 g;若腹胀者加半夏15 g,陈皮30 g;若腹痛者加白芍6 g,延胡索10 g.  相似文献   

19.
二仙汤治疗更年期抑郁症16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学玉 《陕西中医》2002,23(5):438-439
一般资料  1 6例病人中 ,男 3例 ,女 1 3例平均年龄 5 4岁 ,发病时间最长 6个月 ,最短者 1个月 ,平均 2 .3个月。发病诱因有恼怒、惊吓、忧虑等。合并有轻度冠心病者 6例 ,合并有胆囊炎者 8例。  治疗方法 方药组成 :仙茅、黄柏各 1 2 g,知母、仙灵脾、巴戟天各 9g,当归 1 5 g。有明显肝郁者加用柴胡 9g,郁金 2 0 g;严重失眠者加用炒枣仁30 g,茯神 1 5 g;湿重者加用扁豆 30 g,砂仁 9g。  疗效标准 采用《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中抑郁症的标准执行。  治疗结果 治愈 4例 ,好转 8例 ,无效 4例 ,总有效率 75 %。  典型病…  相似文献   

20.
<正> 治疗方法:桃仁、当归、川芎、甘草各9g,红花6g,熟地15g,白芍40g,木瓜、威灵仙各12g,日1剂,水煎服,7d为1疗程,可持续4疗程。呕恶者加法半夏6g,竹茹10g;耳鸣者加黄精20g,石菖蒲6g;心烦不寐者加酸枣仁15g,夜交藤20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