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本院自2002年6月至2007年6月收治了120例高血压脑出血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再出血者25例。现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笔者1997年1月至2002年6月,试行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cerebralhemorrhage,HCH)手术治疗43例,术后发生再出血12例(占28.1%)。现将其术后再出血的原因、诊断、治疗及预防,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36~73岁,平均56.8岁。再出血部位:发生在原血肿腔11例,其它部位1例。术后再出血时间:3小时内3例,4~12小时4例,13~48小时2例,48小时以后3例。1.2再出血病人临床表现:12例再出血病人均有血压明显升高,意识恶化9例,减压窗处压力高膨出5例,引流管溢出鲜红色血液4例,躁动3例,出血侧瞳孔散大3例。1.3再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方法: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68例,其中11例再出血,9例行再次手术,2例放弃。结果:11例再次脑出血的病人术后观察1个月,2例放弃治疗,4例完全恢复到术前轻瘫及生活自理,2例病人死亡,5例遗留较重度偏瘫,失语后遗症,生活不能自理。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原因主要是疾病本身,术后血压持续增高、躁动不安、频繁呕吐、术中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收集分析近14年来我科收治的568例高血压脑出血开颅手术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术后再出血者治疗后随访0.5~1年,结果日常生活能力(ADL)Ⅱ级3例,Ⅲ级11例,Ⅳ级15例,Ⅴ级2例,死亡11例。结论高血压脑出血开颅血肿清除术后再出血致残率高,病死率高。其再出血的原因主要为:止血不牢固,术后病人清醒过快,术后血压不稳定,控制性降压及过早或过量应用脱水药物等。  相似文献   

5.
本院2000年1月至2007年6月,对85例高血压脑出血(HICH)病人施行开颅手术,术后发生再出血20例(23.5%),再出血率远远高于同期非开颅手术病人。现将其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原因及防治方法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总结我科1991年1月~1997年11月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手术治疗16例。高血压脑出血短期内再出血是加重病人死亡和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就其病因、病理、诊断、治疗及预防进行分析。术后再出血原因有:①首次手术止血不彻底;②术后血压剧烈波动;③凝血功能障碍。主要临床表现首次手术术后意识障碍无改善或短暂好转又出现意识障碍加深;呕吐,异常躁动;肢体偏瘫逐渐加重;头部和血肿腔引流量增多且颜色变鲜红;减压窗压力增高等。临床表现及体征异常高度怀疑再出血者应尽快行CT检查。临床或CT提示有明显脑受压表现者应尽快行再次手术清除血肿;血肿小,临床症状无继续恶化反而逐渐好转。可在严密观察下行保守治疗,定期复查CT,动态观察血肿变化。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从病因上分为手术操作性出血或病理性出血,按预防为主的原则采取相应措施。严密监控血压,尽量去除可能引起血压波动的各种因素,术后血压应维持在病人发病前平时基础血压低1.33~2.67kPa(10—20mmHg)。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常合并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现异常应及时处理。另外有效控制感染,使用止血药物,维持心、脑、肝、肾、肺等重要脏器功能,对预防术后再出血都是重要措施。颅内病理性血管异常病变出血与高血压脑出血混淆,行脑血管造影(最好DSA)或MRA,对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阿司匹林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率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脑出血患者。将术前近期仍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作为治疗组,将无阿司匹林应用史的患者作为对照组,各32例。比较2组术后再出血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术后发生再出血2例(6.25%),对照组为3例(9.38%),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服用阿司匹林不会增加脑出血术后患者的再出血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189例高血压脑出血微创穿刺术后22例发生再出血,回顾性分析再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发生率11.6%(22/189),再次手术15例,保守治疗4例,放弃治疗3例。按GCS评分评价治疗结果,良好7例,中残6例,重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微创穿刺术后再出血与手术时机、穿刺定位、术中首次抽吸量、术中抽吸负压、术后高血压控制情况等因素有关,积极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再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1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发生再出血原因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根据占位效应和血肿量采取对应治疗方式,对出血量30 m L和/或中线移位1 cm的10例再出血患者,行二次手术血肿清除治疗,3例不同意手术放弃治疗,5例患者出血量30 m L给予保守治疗。术后死亡4例(22.22%)。术后3个月ADL分级:Ⅰ级3例,Ⅱ级4例,Ⅲ级2例,Ⅳ级2例,Ⅴ级3例。结论超早手术、凝血功能异常或出血量大等是引起对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发生再出血的常见因素。围术期做好相应综合防治措施,可减少术后再出血几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近期再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8例再出血患者临床经过。结果:术后近期再出血与血压过高,术时颅内压过高,手术操作,手术方式有关。结论:术后维持稳定血压,严格选择手术适应症及手术方式对预防术后再出血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死亡相关因素的病理生理机制及防治措施,分析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评价及预后因素。方法手术治疗52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其中术后死亡24例,对死亡病例及存活病例的年龄、出血量、出血部位、手术时机、术后并发症等因素进行分析。判断各因素与预后的关系。结果单变量分析表明,年龄>61岁、血肿位置、手术时机、术前意识与预后有重要相关性,血肿量与预后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要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率,应超早期手术,积极预防及控制术后并发症,对年龄>61岁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维持麻醉状态是否可降低再出血可能。方法回顾本院开展高廊压脑出血术后维持麻醉状态以来与未用此方法前再出血几率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维持麻醉状态再出血率为5.69%,未用此方法之前为8.57%。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维持麻醉状态可降低再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护理资料。结果本组65例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16例(24.62%),其中上消化道出血6例,呼吸道感染5例,泌尿系感染4例,再出血2例。术后存活61例,死亡4例。其中2例并发呼吸道感染引起心血管及呼吸衰竭,2例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后引起多脏器功能衰竭。余对症治疗及精心护理后症状缓解。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术后规范各项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和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锥颅引流术后再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01—2017-01间在潮州市人民医院接受锥颅引流术治疗的10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比较不同因素组别患者再出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本组患者术后发生再出血30例(28.85%)。其中术前收缩压≥140 mm Hg者再出血发生率(55.0%)高于术前收缩压140 mm Hg者(12.5%);发病至手术时间≥4 h者再出血发生率(47.6%)高于发病至手术时间4 h者(24.1%);术中发生活动性出血者再出血发生率(73.1%)高于术中未发生活动性出血者(14.1%);术后血压未有效控制者再出血发生率(75.0%)高于术后血压有效控制者(8.3%)。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收缩压≥140 mm Hg、发病至手术时间≥4 h、术中发生活动性出血及术后血压未有效控制,是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锥颅引流术后再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应当积极预防,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再出血原因及护理监测方法.方法:对2010年我科18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患者进行护理监测,并对发生再出血的原因进行探讨.结果:通过严密观察,认真分析及掌握再出血症状等均可提供早期发现,及时处理.结论:掌握再出血原因和护理监测要点可挽救患者生命.  相似文献   

16.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脑梗死增加了患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现对我院1999年5月-2005年8月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并发脑梗死25例进行讨论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赢压脑出廊微创术后再出廊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本院住院,并用YL-1型一次性使用颅内血肿粉碎穿刺针行微创术治疗107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患者术后再出血15例,其中死亡5例,2例行大骨窗减压术,8例行血肿腔冲洗引流后好转。结论再出血为微创术后最常见并发症,应注意防治,以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死亡原因。方法:对68例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后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术前脑疝形成使中枢衰竭在1周内死亡者29例(46.25%),其中双侧瞳孔散大12例,单侧瞳孔散大17例。各种并发症在2~3周内死亡者18例(占26.5%),其中上消化道出血3例,呼吸功能衰竭5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多脏器功能衰竭4例,心功能衰竭2例,体液代谢紊乱1例。恶性脑肿胀死亡8例(占11.8%),其中术中出现5例,术后出现3例,并且有5例在术前已有脑疝形成。术后脑血肿残腔再出血10例(占14.7%)。术后营养衰竭在3周后死亡3例(占4.4%)。结论:脑出血后脑疝形成及术后多系统并发症是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脑血肿残腔再出血,及恶性脑肿胀、营养衰竭是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及时手术减少术前脑疝形成、术后严格生命体征监测,防止病人燥动,稳定病人血压、早期对并发症预防性治疗及合理的营养支持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的主要方法之一。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止血效果好,操作简单。但其并发症较多,应引起重视。断流术后再出血率达10%,是当今外科治疗面临的难题。发生术后再出血除了与病人全身情况差、肝功能低下有关外,还与术者的操作熟练程度及手术时机的选择有关。我们自1996年1月-2008年6月对150例门静脉高压症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病人施行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再次发生出血的原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次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超早期及早期手术、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术后血压波动等是术后再次出血的主要原因。按ADL分级,6例病情较轻者采取保守治疗后,恢复Ⅱ级1例,Ⅲ级5例。12例行血肿清除术,其中7例行去骨瓣减压,恢复至Ⅲ级2例,Ⅳ级3例,Ⅴ级2例。术后死亡5例,患者家属放弃治疗后死亡6例,病死率45.83%(11/24)。结论超早期及早期手术、术前凝血功能异常、术后血压波动等是术后再次出血的主要原因。应合理把握手术时机,术中止血彻底,术后避免血压波动等措施对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再出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