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挂针为主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挂针为主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6例和对照组总32例(对照组1,2各16例),治疗组用挂针为主配合拔罐,对照组1用常规取穴及针刺手法配合拔罐;对照组2用常规取穴及针刺手法。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8%,对照组总有效率65.6%,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挂针为主配合拔罐为临床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较有效的方法之一,为进一步研究挂针为主配合拔罐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提供了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挂针结合TDP照射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4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22例及对照组18例,治疗组采用挂针结合TDP照射治疗,对照组用普通针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挂针结合TDP照射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头皮针配合温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采用头皮针、温针相结合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63例,并与常规温针治疗组30例相对比。结果:治疗组之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73.02%和95.24%,对照组之痊愈率、总有效率分别43.33%和86.67%,经统计学处理治疗组之痊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总有效率也高于对照组。结论:治疗组疗法优于对照组,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揿针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面肌痉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揿针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 d后休息1 d,治疗3次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频度分级情况。结果治疗后2组痉挛强度、频度分级均改善(P 0. 05),且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 0. 05)。治疗组总有效率93. 33%,对照组总有效率73. 3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揿针联合常规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确切,并能改善临床症状,促进面部肌肉和神经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补泻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对52例面肌痉挛患者,采用针刺补虚泻实疗法治疗,并与常规针刺治疗43例进行对照观察。结果:针刺补泻治疗组在治愈率方面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采用针刺补泻疗法治疗面肌痉挛具有治愈率高、操作简便安全的优点。  相似文献   

6.
揿针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观察揿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20例,采用揿针治疗;对照组18例,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O.05)。观察组与对照组愈显率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揿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针药结合治疗寒湿型急性腰腿痛6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0例寒湿型急性腰腿痛患者随机分为西药对照组、中药对照组及针药治疗组各60例,3组除了均采用基础治疗外,其中西药对照组单纯采用西药常规治疗,中药对照组予祛风除湿通经汤口服,针药治疗组在中药对照组基础上予针刺治疗。结果: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1.67%,中药对照组有效率为78.33%,针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7%,针药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寒湿型急性腰腿痛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25例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观察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将5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25例采用针刺、火针结合芍药甘草汤加味治疗;对照组25例采用穴位注射2%盐酸利多卡因、安定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40%,对照组治愈率为8%,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针药结合治疗面肌痉挛远期疗效好,副作用少,是标本兼治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交通任督法闪罐配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治疗组采用交通任督法闪罐配合常规针刺,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5次后,改为隔日治疗1次,10次为1疗程,均治疗3个疗程。采用Cohen Al bert面肌痉挛强度分级标准,观察两组治疗前后面肌痉挛强度的变化和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面肌痉挛强度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治疗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运用交通任督法闪罐配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推药并用综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符合面肌痉挛患者,设治疗组21例,使用针刺推拿结合"正面汤"口服,对照组19例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均以10d为1个疗程,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2组疗程及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推拿配合正面汤治疗面肌痉挛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颅重复针刺技术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面肌痉挛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经颅重复针刺技术结合针刺)和对照组(针刺),每组30例。两组疗程均为4周共28天,每周治疗6天,休息1天。基于Cohen Albert分级对面肌痉挛强度改善评定和临床疗效评定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疗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及临床疗效评定均有改善,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经颅重复针刺技术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扶突穴运用针刀爪按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针刀组(观察组)和针刺组(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针刀以《金针赋》下针十四法中爪按法刺切扶突穴,每5目治疗1次,3次治疗后观察疗效;对照组采用辨证取穴的针刺方法,每日1次,治疗15 d后观察疗效。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3%,对照组为8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扶突穴针刀爪按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针刺治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颜面代表区联合循经远取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治疗的面肌痉挛患者8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取穴针刺治疗,观察组给予颜面代表区和循经远取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面肌痉挛频度分级、面肌痉挛强度分级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为100.00%,对照组有效率为69.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颜面代表区联合循经远取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针刺结合镇肝熄风汤与常规针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选择6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面肌痉挛患者作为分析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其中观察组给予常规针刺结合镇肝熄风汤治疗,而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的面肌痉挛等级变化。结果 2组患者面积痉挛等级均呈现下降状态,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针刺结合镇肝熄风汤治疗面肌痉挛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郭伟 《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101-102
目的观察神阙穴敷贴配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随机两组的面肌痉挛患者分别用神阙穴敷贴配合针刺治疗及卡马西平口服治疗,并进行对照。结果治疗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神阙穴敷贴配合针刺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优于口服卡马西平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寻找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最佳的方法。方法选择面肌痉挛患者3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取颈夹脊,结合常规针刺的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常规针刺治疗;15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后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7%,优于对照组的66.7%(P0.05)。结论电针颈夹脊配合常规针刺治疗对面肌痉挛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总有效率优于单纯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原帖氏飞针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采用中原帖氏飞针针法治疗;对照组50例,采用指切进针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83.7%,对照组治疗后有效率为70.8%,两组病例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患侧面部局部穴位治疗面肌痉挛,中原帖氏飞针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指切进针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扬刺、齐刺、傍针刺不同刺法分期治疗面肌痉挛的治疗效果,寻找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最佳模式。方法:将62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多针针刺组和普通针刺组,每组各31例。多针针刺组根据面肌痉挛患者的临床表现、Cohen Albert分级的不同阶段,选取患者患侧的翳风穴和阿是穴,分别采取不同的多针针刺治疗,即面肌痉挛程度Cohen Albert分级为4级的患者采用扬刺法,3级的采用齐刺针法,2级、1级的采用傍针刺法,普通针刺组采用常规普通针刺方法治疗。两组治疗均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治疗前和治疗结束后进行面肌痉挛程度Cohen Albert分级评定,并进行Cohen Albert分级改善疗效评定对照观察。结果:两组治疗后面肌痉挛强度分级评估及强度变化均有改善,但多针针刺组疗效优于普通针刺组(P0.05)。结论:扬刺、齐刺、傍针刺不同刺法分期治疗面肌痉挛,具有疗效高、针对性强、取穴少、易于操作、便于推广应用等优点,为针灸治疗面肌痉挛的较佳模式。  相似文献   

19.
探讨隔姜灸配合巨刺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方法:选取12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隔姜灸配合巨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隔姜灸联合常规针刺治疗;1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07%,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2.73%(P<0.05)。结论:隔姜灸配合巨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其总有效率优于隔姜灸联合常规针刺疗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面部挂针结合体针、耳压治疗痤疮的疗效。方法:将90例痤疮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治疗组采用面部挂针结合体针、耳压治疗,对照组则只用针刺、耳压治疗。结果:面部挂针结合体针、耳压总有效率达96.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面部挂针结合体针、耳压治疗痤疮疗效明显优于针刺耳压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