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为了探讨绝经后又发生子宫出血的病因和机制,以便提高诊断治率。方法通过对410例绝经后又发生子宫出血病例活检资料进行分析、对比,计算出各种原因所占的比例。结果子宫肿瘤160例,其中良性69例,恶性91例;其次为卵巢肿瘤80例,其中良性62例,恶性18例;子宫内膜呈增生反应或增生过长69例;子宫肌腺病17例;子宫内膜息肉20例;老年性子宫内膜炎30例;子宫内膜萎缩34例。结论阐述了各种原因引起子宫出血的机制,其中恶性肿瘤占一定比例(子宫和卵巢恶性肿瘤共110例,约占26.8%),提示临床上发现绝经后又发生子宫出血的病例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纤维宫腔镜对绝经后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对异常子宫出血的绝经期妇女156例进行纤维官腔镜检查和病理检查,分析绝经后妇:女异常子宫出血的原因。结果表明,子宫内膜萎缩为其主要出血原因,计66例,占42.3%;其次为子宫内良性占位(27例,占17.3%)和子宫内膜增生(26例,占16.7%);再次为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以及节育器异常。子宫内膜萎缩和增生与病理诊断符合率分别为79.5%和79.3%;子宫内良性占位与病理诊断完全符合。结论:纤维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妇女异常子宫出血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360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因良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占55.00%,非器质性疾病占28.33%,恶性肿瘤占16.67%。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显示:破碎子宫内膜38例,增生期子宫内膜45例,萎缩型子宫内膜6例,分泌期子宫内膜6例,因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过长及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引起的出血20例(占5.36%)。恶性肿瘤以宫颈癌和宫体癌为主。患者出血时年龄(〉58岁),绝经年限(〉10年)及子宫增大,宫腔深(〉8cm),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应注重常规的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吴金芳 《河北医药》2001,23(8):586-587
目的:分析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对134例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因良性疾患引起出血占58.20%,非器质性疾病占32.08%、恶性肿瘤占9.70%。子宫内膜病理分析;增生性反应25例、分泌反应3例、萎缩性4例、破碎宫内膜和经期内膜11例。恶性肿瘤以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为主,随着绝经后出血时年龄增加,绝经年期的延长,发生恶性肿瘤危险性也随之上升。诊刮中宫腔深度>8.5cm发生恶性肿瘤可能性上升。结论:绝经后阴道出血虽以良性病变为主,但恶性肿瘤仍占有一定比例,同时随着绝经后出血时年龄增长,绝经年期延长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增加,必须重视绝经后阴道出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引起绝经后阴道出血的病因及诊断方法。方法 对190例绝经阴道出血患者进行临床及病理分析。结果 因良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占53.16%,非器质性疾病占26.84%,恶性肿瘤占20.00%。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显示,破碎宫内膜和经期宫内膜20例,增生反应24例,萎缩宫内膜3例及分泌反应4例,因宫内膜及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引起的止血12例(6.32%)。恶性肿瘤以宫颈癌和宫体癌为主。患者出血时年龄大、绝经年限长者恶性肿瘤发生率高。结论 对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诊断应注重常规的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早期治疗可以阻止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出血诊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子宫内膜出血患者80例为研究对象,妇科诊疗中为患者刮取宫内膜组织送病理检查,常规选择中性甲醛溶液固定后做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镜下观察并按内膜改变的不同组织形态分病理类型,并探究子宫出血于绝经年龄及病理类型的关系,采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患者病理类型主要有:功能性和功能失调性,其中萎缩性内膜15例(18.75%);分泌性内膜8例(10.00%),增生过长内膜27例(33.75%),增生性内膜11例(13.75%);子宫内膜炎症5例(6.25%);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6例(7.50%);子宫内膜癌5例(6.25%);子宫内膜息肉3例(3.75%)。子宫内膜出血与绝经年限及病理类型统计分析,可以发现绝经时间为1~10年时,子宫内膜病变较多。结论绝经后子宫出血诊刮子宫内膜病理诊断有助于及时发现患者子宫病变,对于绝经年限长、年龄大的中老年妇女,一旦发现子宫内膜出血,必须在常规妇科检查的基础上,对可疑者行分段刮宫取子宫内膜作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7.
王建英  李海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24):2627-2627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不规则阴道出血的病因。方法:通过病理检查对128例老年女性不规则阴道出血的病因进行分析。结果:宫颈息肉占23.4%,宫颈鳞癌占7.8%,子宫内膜萎缩性改变占28.1%,子宫内膜增生性改变占4.7%,子宫内膜轻-中度增生过长占7.0%,子宫内膜腺癌占9.4%,卵巢良性肿瘤占14.1%,卵巢恶性肿瘤占5.5%。结论:老年女性不规则阴道出血的大部分由良性病变引起,但恶性肿瘤占22.7%,该症状临床上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8.
何洁仪  罗一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3):1946-1947
目的:探讨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178例绝经后阴道出血采用宫腔镜与病理组织学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结果:宫腔镜检查病理确诊结果显示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是引起绝经后子宫出血的主要原因95.6%,其次为子宫内膜癌。绝经年限、阴道出血时间与恶性肿瘤关系有显著性差异(P〈0.05),宫腔镜诊断与病理检查符合率为86.6%。结论:用宫腔镜协助下刮宫是诊断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诊断子宫内膜癌、预防子宫内膜癌的发生是目前一种妇科诊治宫内病变不可替代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9.
627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的病理检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薛加强  孔庆衮 《江苏医药》1995,21(11):717-718
分析我院10年间627例原因不明的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分段诊刮和手术切除标本病理检查结果。发现393例(62.68%)功能性出血,131例(20.89%)子宫恶性肿瘤。恶性肿瘤以子宫内膜癌居多(占90.08%),但本组资料中9例子宫内膜癌分段诊刮漏诊.占恶性肿瘤6.87%,值得警惕。  相似文献   

10.
商莉 《河北医药》2002,24(8):611-613
目的 探讨绝经后器质性或非器质性子宫内膜出血的原因 ,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的关系。方法  119例患者均进行常规查体及妇科检查 ,宫颈防癌刮片、B型超声波 (腹部或阴道 )测量子宫内膜厚度 ,同时用放免法测定女性激素 ,主要包括血清促卵泡素 (FSH )、促黄体生成素 (LH )、雌二醇(E2 )、孕酮 (P)、泌乳素 (PRL)。行分段性刮宫 ,刮出物做病理组织学检查。统计方法采用 χ2 检验和t检验。结果 子宫内膜病理检查显示 ,增生期子宫内膜 69例 ,腺囊型增生 18例 ,腺瘤型增生 6例 ,萎缩型子宫内膜 16例 ,重度不典型增生 4例 ,子宫内膜癌 2例。分泌期与其他各病理组织学类型比较 ,P <0 .0 1,萎缩型与其他各病理组织学类型比较 ,P <0 .0 1。绝经后腺囊型增生或腺瘤型增生致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为 8.3 %。结论 生殖器官炎症和非器质性因素为引起绝经后出血主要原因。发病时年龄越大 ,绝经年限越长 ,出血距初诊时间越长 ,恶性肿瘤的发生率就越大。故绝经后早期开展定期妇科检查 ,积极治疗能引起绝经后出血的常见疾病 ,就可以减少恶性肿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了探讨官腔镜在诊治绝经后子宫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6月门诊就诊的47例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行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灶针对性地进行诊刮,摘除或电切。组织物送病理检查。结果非器质性病变(萎缩性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殖期改变或单纯性增生)导致的出血,共23例占48.94%;良性病变(子宫内膜息肉、宫颈息肉及粘膜下肌瘤)导致的出血,共20例占42.55%;子宫内膜癌即恶性病变导致的出血4例占8.51%。结论由于官腔镜的高度准确性与病人的可接受性,门诊的诊断性官腔镜检查,结合组织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子宫内膜疾病的最佳选择,是绝经后子宫出血诊断的可靠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肿瘤20%-30%,雌激素与内膜癌的发生密切相关。根据临床和预后。将子宫内膜癌分为两型:Ⅰ和Ⅱ型。Ⅰ型占80%,多发生于绝经前和绝经后,是雌激素依赖性的。细胞分泌较好,组织形态内膜样,常由内膜增生进展而来。预后较好。Ⅱ型占20%。主要发生于绝经后,非雌激素依赖性的。通常不是由子宫内膜增生改变而来。预后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女绝经后阴道出血的原因,以积累经验,更好的指导临床工作。方法选取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共124例,对其进行以发病原因为主的临床分析,探讨其相关性。结果因炎症引起的绝经后阴道出血12例(9.68%),困功能性子宫出血引起的出血8例(6.45%),因恶性肿瘤引起的出血94例(75.81%),其中以子宫内膜癌发生率最高77例(81.91%)。结论子宫内膜癌是引起绝经后出血的主要原因,绝经的时间越长,恶性肿瘤的发病率越高。对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要应用常规妇科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明确病因,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前瞻性研究绝经后子宫出血的原因。方法 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人行宫腔镜检查,对可疑病灶行活检术和/或诊刮术,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病因诊断的依据。结果 6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人的出血原因为:子宫内膜萎缩出血及子宫内膜炎共28例(46.7%);子宫内膜增殖症12例(20.0%);子宫内膜癌6例(10.0%);子宫内膜息肉7例(11.7%);其他原因7例(11.7%)。结论 子宫内膜萎缩出血及子宫内膜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绝经后出血的病因和病理变化。方法:对294例绝经后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因非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绝经后出血占50.7%,良性疾病占30.3%,恶性疾病占19.0%,出血来自子宫最多见。子宫内膜病理分析萎缩性内膜占43.2%,其它依次为增生性、癌性、分泌性和炎性。恶性疾病以子宫内膜癌和宫颈癌为主。结论:出血年龄越大,出血距绝经年龄越长,恶性的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我所于1995年3月~10月,在本县8个乡镇妇科病普查工作中发现绝经后子宫出血408例,为探讨其出血原因,现分析如下。一般资料本组408例,年龄43~78岁。绝经至子宫出血的时间为绝经期限,绝经期限最短1年,最长30年。其中绝经1~5年247例,6~10年61例,11~15年42例,16~20年31例,ZI~25年16例,25年以上11例。全部病例行常规妇科检查并经分段诊断性刮宫(诊刮)或/和宫颈活检,病理检验诊断。结果本组408例绝经后子宫出血分段诊刮或/和宫颈活检病理检验结果增生期子宫内膜84例,占20.6%;分泌期子宫内膜11例,占2.7%;子宫内膜增…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绝经后反复阴道出血的患者再次宫腔镜检查的病理类型和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1月因绝经后阴道出血就诊于医院的2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初次绝经后阴道出血的患者恶性肿瘤共24例,占出血患者的20.0%;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17例,占出血患者的14.2%;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56例,占出血患者的46.7%;无组织取出者23例,占出血的19.2%.绝经后再次阴道出血的患者恶性肿瘤共38例,占出血患者的31.7%;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25例,占出血患者的20.8%;子宫内膜良性病变患者54例,占出血患者45.0%;无组织取出者3例,占出血患者的2.5%.绝经后反复阴道出血患者恶性肿瘤检出率为31.7%明显高于首次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的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反复绝经后阴道出血子宫内膜癌的风险增加,宫腔镜检查可以更准确的排除子宫内膜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宫腔镜检查对绝经后子宫出血(PMB)的病因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宫腔镜检查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189例,术中同时定位取材做病理检查。结果 宫腔镜诊断子宫内膜癌的敏感性为80%,子宫粘膜下肌瘤100%,萎缩性子宫内膜91.7%,子宫内膜息肉68.2%,子宫内膜炎70%,子宫内膜增生过长73.9%,宫腔镜下定位活检准确率为81.4%。结论 宫腔镜检查是PMB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可直视下观察子宫内膜的形态变化,结合病理检查是早期诊断宫腔病变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9.
绝经后子宫出血指绝经 1a后出现的子宫出血 [1 ] ,是一种妇科常见症状 ,据统计占老年妇科病的 80 %以上。因其是子宫内膜癌的主要症状之一 ,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本文对妇产科门诊 150例绝经后子宫出血病例的诊刮病理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9年 7月~ 2 0 0 3年 1月 ,我院妇产科门诊收治绝经后子宫出血 150例 ,年龄 46岁~ 73岁。自然绝经1a~ 2 0 a,均除外阴道、宫颈、尿道、肛门出血。1.2 方法 所有病例均行分段诊刮和病理检查。2 结  果2 .1 绝经后子宫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分类 功能失调性子…  相似文献   

20.
陈佳  孟青 《贵州医药》1997,21(1):38-39
绝经后阴道流血是老年妇女常见病症之一。约有1/5~1/3是由恶性肿瘤引起。距绝经时间越长,恶性率越高[1]。为了探索绝经后阴道流血的病因,尽早作出正确诊断以达到早期治疗目的。本文收集了我院1992年1月至1994年11月间绝经后阴道流血的子宫腔诊刮,子宫颈活俭及卵巢肿瘤手术切除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病例共124例,进行回顾分析。1资料1.1临床资料:详见表1。1.2病理活俭子宫分段诊刮或子宫颈活俭,或经妇产科检查及B超发现卵巢包块而手术切除者。检查结果见表2。2讨论从本组资料看,功能性子宫出血占绝经后阴道流血52.4%,居第一位。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