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波 《微创医学》2007,2(5):493-494
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我科共收治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273例,经腰池引流和尼莫地平治疗,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2月收治的急性闭合性颅脑损伤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273例,其中男156例,女117例,年龄8~79岁,平均43.5岁。  相似文献   

2.
郑兵川 《四川医学》2000,21(4):322-323
为了观察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出血与常规降颅压、止血对症支持治疗的差别 ,我们对2 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及 5例脑室出血患者进行了脑脊液置换 ,并与常规降颅压、止血对症支持治疗对比观察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病例 :5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及脑室出血者均为发病后 1~ 72小时入院 ,平均 9.5小时。治疗组 :男 17例 ,女 12例 ;年龄 2 8~ 6 2岁 ,平均 4 4岁。对照组 :男19例 ,女 11例 ;年龄 2 6~ 6 6岁 ,平均 4 8岁。 2组患者为随机分组 ,性别、年龄无显著性差异。均无心、肺、肾疾病 ,其中有高血压 11例 ,治疗组 5例 ,…  相似文献   

3.
徐振强 《广西医学》2001,23(4):928-929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发病率仅次于动脉硬化性脑梗塞、脑出血 ,占脑血管病第三位的严重疾病 ,病死率约为 2 5% ( 1) 。 1 998年 1月至 2 0 0 0年 6月我们采取脑脊液置换疗法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 ,并和内科常规治疗比较 ,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 1 一般资料 :蛛网膜下腔出血共 49例全部经头颅 CT及腰穿确诊 ,随机分为脑脊液置换治疗组和保守治疗对照组。治疗组 33例 ,男 1 8例 ,女 1 5例 ,年龄 1 5~ 63岁 ,平均年龄 38. 6岁。对照组 1 6例 ,男 9例 ,女 7例 ,年龄 1 6~ 61岁 ,平均年龄 38. 2岁 ,两组性别、年龄构成比及病情…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中,自发性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少见,国内仅有8例报告。我院1960年至1983年6月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279例,其中自发性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11例(3.94%),1例经手术治疗,现报导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性10例,女性1例;年龄10~72岁,40岁以上6例;起病突然者9例,系于搬重物、拖地板、赛跑时起跑、蹲位劳动、俯身拾物、腰部热敷、剧咳及性  相似文献   

5.
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由多种原因引起,临床表现为急骤起病以剧烈头痛、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和半数以上是先天性动脉瘤和颅内血管畸型所致。临床资料和治疗方法本院收治9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伴癫痫发作,其年龄在30-69岁之间,男6例,女3例,其中癫痫大发作2次的占2例,大发作3—4次占5例,大发作多次呈持续状态的占2例。9例患者均突然起病、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阳性,行腰穿血性脑脊液为主要临床表现,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应绝对卧床休息、止血、降依压、对伴发癫病发作的治疗,我们的方法是:用大剂量安定和抗血管痉挛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6.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发病率高 ,死残重 ,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中的难点 ,治疗方法虽多种 ,但疗效差。近年来 ,尼莫通针剂广泛应用于临床 ,但目前尼莫通针剂用于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报告极少。我院 1 998- 2 0 0 0年对1 8例确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 ,采用尼莫通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临床资料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共 36例 ,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 1 8例 ,男 1 0例 ,女 8例 ,年龄31~ 67岁 ,平均 47 5岁。入院时意识清楚 1 5例 ,嗜睡 3例 ,血压增高 6例。按CT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分级 (Tis…  相似文献   

7.
孙耐芳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1):227-227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09年2月收治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32例,并实施介入治疗。男14例,女18例,年龄42—72岁,均有突发头痛、恶心、呕吐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等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均做CT和DSA检查,CT表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DSA显示后交通动脉瘤11例,前交通动脉瘤16例,大脑中动脉瘤2例,多发动脉瘤3例。治疗:除3例多发动脉瘤转脑外科治疗外,余29例均实施血管内栓塞动脉瘤腔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8.
我们应用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收到了满意疗效。现将治疗结果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以尼莫地平防治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非尼莫地平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为对照组。随机取样。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8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0.4岁。对照组22例,男14例、女8例。年龄40~70岁,平均年龄48.2岁。病程与治疗组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再出血(附11例报告)肥城矿务局第二医院李运柱,王克芹自1985年以来,我科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139例,其中11例发生再出血,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1例中男性7例,女性4例.年龄:16岁1例,41~50岁3例...  相似文献   

10.
应激性溃疡出血是急性脑血管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本院 2 0 0 1年 1月至 2 0 0 2年 6月对 1 7例应用生大黄粉治疗急性脑血管病并发应激性溃疡出血的患者进行观察与护理 ,效果良好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治疗组 1 7例 ,男 1 0例 ,女 7例 ;年龄 37~ 74岁 ,平均 5 3 2岁 ;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8例 ,脑出血 6例 ,脑梗塞 3例 ;并发溃疡出血的时间 :<48小时 4例 ,48小时~ 7天 1 3例 ,平均 3 7天。对照组 1 7例 ,男 1 2例 ,女 5例 ;年龄 34~ 70岁 ,平均 5 0 1岁 ;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 4例 ,脑出血 1 1例 ,脑梗塞 2例 ;并发…  相似文献   

11.
我院自2001年6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0例,其中60岁以上22例,现将60岁以上(老年组)的32例与同期59岁以下(青中年组)的38例进行对比,以探讨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并进行分析. 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原发性脑室出血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急症,发病比例占脑血管疾病的10%,而脑血管痉挛是其常见的并发症,出现此并发症的患者约半数死亡或留有神经功能受损,故而逐渐引起临床重视[1]。尼莫地平为目前临床上常用的钙通道阻滞剂,对防治继发的脑血管痉挛疗效显著。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我院对收治的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收到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和原发性脑室出血患者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27~75岁,平均49.9岁;病程1~45天,平均26天。30例…  相似文献   

13.
由于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临床症状不典型,易出现误诊,现将我院1985年至1987年老年性蛛网膜下腔出血57例与同期收治小于60岁SAH(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老年组57例,年龄60~81岁,平均68岁,男36例...  相似文献   

14.
张桂英 《中原医刊》1997,24(3):11-11
蛛网膜下腔出血再出血致死原因分析张桂英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467000)选择1993~1995年在我科住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55例,现将有关临床资料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55例中男33例,女22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7岁,平均年...  相似文献   

15.
蛛网膜下腔出血治疗原则与护理措施(附40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冠昭 《九江医学》2007,22(4):48-49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原因所致的脑底或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出血进入蛛网膜下腔引起,它并非一种疾病,而是某些疾病的临床表现,其中70%~80%属于外科范畴。临床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分为自发性和外伤性两类。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常见原因有先天性动脉瘤、脑血管畸形、高血压动脉硬化,发病前多有情绪激动、咳嗽等诱因,各年龄均可发病,好发于30~60岁,女性多于男性。我科自2005年1月~2006年1月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40例,经一系列综合治疗及护理,取得良好的疗效。现将治疗及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30例,女10例,年龄35~6…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临床表现不典型,易误诊、漏诊、延误治疗,我科近5年收治31例不典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总结回顾如下。1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男20例,女11例,年龄  相似文献   

17.
<正> 我科于1986年~1990年共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200例,其中合并癫痫发作20例,发生率为10%,现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0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均符合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次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第三次修订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诊断标准,其中并发癫痫组20例,男性15例,女性5例,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180例,其中男性102例,女性78例.年龄:并发癫痫组,9岁~62岁,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2岁~84岁,两组发病年龄均以30岁~59岁多见,而并发癫痫组平均年龄略低.癫痫类型: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癫痫的类型以大发作为最多,共16例,占80%,局限性发作3例,  相似文献   

18.
蛛网膜下肢出血继发急性脑积水,常使患者病情加重而危及生命。近一年来,对1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急性脑积水患者,在内科保守治疗的同时,采用脑脊液置换疗法,均取得可喜疗效,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般资料,1992年~1993年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继发急性脑积水者12例,男8例,女4例,年龄18~41岁。发病后72小时内做头颅CT检查,根据Van等1985年提出的CT诊断急性脑积水的标准,即经尾状核平面的侧脑室前角的宽度(X)/同一平面顿板间的宽度(Y)>同一年龄组该比值上限的95%。本组12例均符合此标准。治疗方法:本组病例均在内科保…  相似文献   

19.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21例临床体会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戴荣祥我院自1990~1993年以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21的,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男性15例,女性6例,年龄18~55岁。临床表现均有头痛、呕吐,首次...  相似文献   

20.
临床资料:符合神经病学诊断标准的蛛网膜下腔出血40例均为住院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20例,男12例,女9例,年龄21~61岁。对照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30~58岁。其中合并原发性高血压4例。两组病情轻重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