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脑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引起脑血管痉挛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均较高。治疗脑血管痉挛的几种方法:血管内球囊扩张术、动脉内灌注罂粟碱、脑池内血块清除及池内注入tPA等是近10年来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应用人工脑脊液脑池内冲洗引流防治动脉瘤破裂后SAH导致的脑血管痉挛的治疗方法,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方法 对132例动脉瘤合并SAH Fisher Ⅲ~Ⅳ级的患者,3d内急诊行动脉瘤夹闭术.脑池内冲洗组67例,夹闭术中视交叉池置入冲洗管,在外侧裂池置入引流管.夹闭术后开始进行人工脑脊液脑池内冲洗,腰椎穿刺组65例,夹闭术后腰椎穿刺引流血性脑脊液.夹闭术后动态监测脑脊液中红细胞数量的变化及行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监测脑血管痉挛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夹闭术后脑脊液红细胞数均呈下降趋势,经t检验,第1天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第3天后脑池内冲洗组红细胞数均低于腰椎穿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率,脑池内冲洗组为4%,低于腰椎穿刺组的26%,P<0.01;夹闭术后各时期TCD报告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脑池内冲洗组均低于腰椎穿刺组,P<0.01.夹闭术后脑池内冲洗组偏瘫的发生率低于腰椎穿刺组,x2=8.335,P<0.01.脑池内冲洗组较腰椎穿刺组SAH清除快,血管痉挛的发生率明显减少,致残率下降.结论 急性期动脉瘤夹闭术后人工脑脊液脑池内冲洗防治脑血管痉挛的方法简单、安全,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脑血管痉挛按有无症状分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目前,大多数脑血管痉挛的动物模型均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只有少数几种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模型。现将各种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特点和适用范围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脑血管痉挛按有无症状分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和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目前,大多数脑血管痉挛的动物模型均为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模型,只有少数几种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模型。现将各种脑血管痉挛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特点和适用范围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山莨菪碱在脑供血不足临床应用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就诊的306例脑供血不足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比较应用山莨菪碱前后脑供血改善的情况。结果在动脉硬化及脑血管痉挛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山莨菪碱的应用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在动脉硬化及脑血管痉挛导致的脑供血不足,山莨菪碱的应用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脑动脉狭窄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直接发病因素,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动脉狭窄切实有效的方法。文章中就脑动脉狭窄的发病情况、支架置入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症和预防保护措施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血红蛋白,一氧化氮与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蛛网膜下腔出血时脑篾这痉挛的发生机制极复杂。随着对一氧化氮对脑血管作用的深入认识,发现血红蛋白一氧化氮介导多方面生物作用的抑制是促成脑血管痉挛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动静脉畸形破裂脑室出血后的症状性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沉积在基底池时能观察到血管痉挛,而由动静脉畸形(AVM)破裂致血管痉挛的报道少见。该文报告1例 AVM 破裂致脑室出血后血管痉挛,但无基底池内积血。患儿,女,11岁。因突然剧烈头痛、呕吐入院。查体:神志清楚,颈部轻微抵抗,无瘫痪及言语障碍。CT 示全部脑室出血,脑实质内无低密度区,基底池内无积血。先后行 CT 扫描及脑血管造影均显示左顶枕叶 AVM,无血管痉挛。经用甘油和糖皮质激素脱水治疗,病人仍出现右侧偏瘫、言语困难和右侧偏盲。3天后出现意识障碍,CT 示 AVM 周围有低密度区,无新鲜脑出血,未发现基底池内积血。MRI示中线部位脑梗塞,脑血管造影显示严重的脑血管痉挛。继续脱水治疗,18天后 CT 证实左额叶有新低密度区和右内囊有一不规则低密度区。重复脑血管造影显示持续的血管痉挛。1月后脑血管造影、脑血管痉挛消失。脑血管痉挛可能是因动脉瘤破裂,血液沉积在  相似文献   

9.
脑动脉狭窄的支架置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动脉狭窄已成为脑血管疾病的直接发病因素,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动脉狭窄切实有效的方法。文章中就脑动脉狭窄的发病情况、支架置入治疗的可行性、并发症和预防保护措施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而发生破裂时,可引起脑血管痉挛、微血栓栓塞,甚至脑动脉血栓形成,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塞,若起病小于24h,统称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自2000年6月-2004年6月,笔者收治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72例,其中86例,采用合理抗凝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患者发生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通过对88例aSAH患者人口统计学因素、健康习惯、既往病史、急性期应激因素、急性期并发症、急性期评价指标、治疗时间、治疗措施和出血累及脑区等指标的多变量logistic回归和Cox分析,确定脑血管痉挛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饮酒史(OR=1.077,95%C1 11 015~1.142;P=0.014)是住院前脑血管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RR=1.031,95%CI1.001~1.063;P=0.042)、糖尿病(RR=1.333,95%CI 1.100~1.614;P=0.003)和高血压史(RR=1.066,95%CI 1.008~1.127;P=0.024)是住院期间脑血管痉挛的独立危险因素;白细胞计数增高(RR=1.117,95%CI 1.039~1.200;P=0.003)是脑血管痉挛的预测因素;应用尼膜同(RR=0.990,95%C1 0.979~1.001;P=0.088)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痉挛风险;急性期血糖水平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无关(RR=1.076,95%CI 0.968~1.196;P=0.175);血管内栓塞与手术夹闭组之间脑血管痉挛风险无显著差异(RR=0.792,95%C10.322~1.950;P=0.612).结论 具有长期饮酒、吸烟、糖尿病和高血压史以及白细胞计数增高的aSAH患者,脑血管痉挛风险显著增高,应用尼膜同可显著降低脑血管痉挛风险.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引起的动脉硬化是发生脑血管病的病理基础。受累的脑动脉管腔狭窄或痉挛,在精神紧张、皿压升高、用力过猛、体位突然变化、用脑不当及气候突变等因素作用下,造成血管堵塞或破裂,从而出现一系列脑血管意外的症状。此外,还有微小血管病变的存在。  相似文献   

13.
破裂脑动脉瘤的手术时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文章综述了脑动脉瘤破裂的早期手术和延期手术各自的优缺点,叙述了脑血管痉挛的后果及其治疗措施,并对该病种的治疗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4.
TCD以其早期、无创和可重复检测等特点成为监测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关于TCD诊断脑血管痉挛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文章介绍了TCD诊断脑血管痉挛的诊断标准,产生假阴性、假阳性的影响因素和矫正方法,以及预后判断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应用经颅脑多普勒(TCD)检查脑血管病变的临床意义。方法选2016年2月至2018年3月本院收治的59例OSAHS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同期59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均行TCD检查,对比两组基底动脉(BA)、大脑中动脉(MCA)、椎动脉(VA)、大脑后动脉(PCA)、大脑前动脉(ACA)及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痉挛、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检出情况、屏气与换气过程MCA血流速度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BA、MCA、VA、PCA、ACA的动脉脉动指数(PI)值高于对照组(P0.05);脑血管狭窄、脑血管痉挛、脑动脉硬化、脑供血不足检出率高于对照组(P0.05);屏气前后MCA血流速度增加率、换气前后MCA血流速度下降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TCD可通过颅内动脉血流速度与脉动指数检测OSAHS患者脑部血流灌注情况,通过屏气试验或低碳酸血症试验测定脑血管反应能力与储备能力,预测脑血管病变发生风险,能为临床针对性干预方案制定提供有价值参考。  相似文献   

16.
脑血管反应性可用于评价脑循环储备能力,而脑循环储备能力减退可增加卒中的危险性。经颅多普勒检测平静呼吸扩屏气末时大脑中动脉平均血流速度,根据脑血管的不同舒缩反应,评价脑血管反应性和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早期外科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CVS)的合理有效方法。方法 采用早期显微手术动脉瘤颈夹闭术18例,在清除血肿和成功夹闭动脉瘤后局部使用罂粟碱治疗脑血管痉挛。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2例,超选择性动脉内灌注罂粟碱。结果 早期外科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总有效率95%。结论 早期外科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继发脑血管痉挛可使病人临床症状和神经功能恶化得到明显改善,对提高病人病情预后有一定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动脉硬化症患者脑血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及导致脑梗死的机制.方法 应用上海仁和医疗设备公司生产的脑循环动力学检测仪和以色列Link-9000型经颅多普勒诊断仪(TCD),对26例无明显神经系统体征、CT和MRI上无梗死灶的临床上诊断为脑动脉硬化症的患者进行了血流动力学研究.结果 通过与脑梗死组及正常对照组对照研究,发现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双侧颈动脉供血量及血流速度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脑血管阻力及临界压力升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脑动脉弹性及脑血流自动调节能力下降.TCD显示脑动脉硬化症患者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等主要脑动脉的血流速度大致在正常范围,而搏动指数较正常对照组有所增大(P<0.05).脑梗死患者病灶侧大脑半球总供血量及血流速度明显下降,反映脑动脉硬化指标中R、DR、Cp较脑动脉硬化症患者严重.结论 脑动脉硬化的存在并不直接影响一侧大脑半球主要脑血管的供血量,而脑循环阻力增高及自动调节功能减退可能是动脉硬化导致脑梗死血流动力学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TCD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CD以其早期、无创和可重复检测等特点成为监测脑血管痉挛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关于TCD诊断脑血管痉挛方面的研究日益增多。文章介绍了TCD诊断脑血管痉挛的诊断标准,产生假阴性、假阳性的影响因素和矫正方法,以及预后判断方面研究所取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20.
脑池内冲洗引流防治重症动脉瘤破裂后SAH所致脑血管痉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斌  张宏义  尹文伟 《山东医药》2008,48(44):23-24
目的探讨脑池内冲洗引流防治重症动脉瘤破裂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所致脑血管痉挛的效果。方法将102例重症动脉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和对照组49例,两组均急诊行动脉瘤夹闭术,观察组术中侧裂池置入冲洗管,于视交叉池置入引流管,术后开始脑池冲洗;对照组术后行传统腰椎穿刺引流。观察两组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及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行颅脑多普勒(TCD)监测。结果观察组术后症状性血管痉挛发生率及TCD报告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0.01),偏瘫及意识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重症动脉瘤术后脑池冲洗可显著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