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院自84年4月开始.应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00例,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资料完整的150例总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150例患者中,男性占74例,女性占78例,男略少于女.发病年龄,最大者79岁,最小者24岁,40岁以上者占92%.病程最长者20年。最短者2个月。平均为5年零3个月。发病部位,右侧94例,占62.6%,左侧56例,占37.3%.各支发病情况,本组Ⅱ支痛64例,占42.6%;Ⅲ支痛39例.占26%;Ⅰ、Ⅱ支痛7例,占4.6%;Ⅱ、Ⅲ支痛38例,占  相似文献   

2.
神经骨管松解术治疗三叉神经Ⅱ、Ⅲ支痛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叉神经痛是口腔科常见神经疾患之一 ,作者对 76例三叉神经Ⅱ、Ⅲ支痛患者进行了骨管松解术 ,取得满意效果一、临床资料按照White标准诊断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76例 ,确诊单纯Ⅱ支痛者 41例 ,单纯Ⅲ支痛者 35例 ,其中男性 36例 ,女性 40例 ,年龄 39~ 76岁。发病周期 1~ 2 0年 ,所有病例皆有不同方法治疗史 ,其中 6例为骨腔病灶刮治术后复发。二、手术方法本组所有病例 ,术前根据病变支 ,分别拍摄上颌窦华氏位及患侧下颌骨侧位X线片。对Ⅱ支痛者 ,常规消毒颌面部及口内 ,神经阻滞麻醉后 ,于患侧尖牙凹龈粘膜上作 3~4cm的弧形切口 ,…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进的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治疗老年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在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术的基础上,采用局部骨碎块填塞神经孔治疗32例老年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其中第Ⅱ支17例,第Ⅲ支10例,第Ⅱ、Ⅲ支5例,均为单侧病变.结果:本组术后随访观察最长6年,最短5个月,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4例,有效率87.5%.术后患者撕脱神经所支配区域的面部遗有不同程度的感觉麻木,无其它并发症.结论:改进撕脱术是一种治疗老年人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简单、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三叉神经节热凝法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者介绍日本岐阜大学麻醉教研室,1979年至1985年6年间,应用经皮三叉神经节热凝法治疗特发性三叉神经痛39例,这些病例都是药物治疗(痛痉宁等)或神经阻滞疗法无效的患者。 39例中男性19例,女性20例,年龄44~87岁,平均年龄68.1岁。三叉神经罹患部位:第Ⅱ支占20.5%,Ⅲ支33.3%、Ⅰ、Ⅱ支7.7%、Ⅱ、Ⅲ支35.9%,全支2.6%。所有病人皆用Sweet热凝法,针尖确定三叉神经节后,用75  相似文献   

5.
阿霉素神经干内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102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传奇  孔存英 《上海口腔医学》1998,7(4):228-228,230
我科自1993年以来行阿霉素神经干内注射治疗三叉神经痛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材料与方法1临床资料10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男38例,女64例,男女比为1:1.6;年龄:27~40岁26人,41~50岁22人,sl~60岁24人,61~70岁22人,71岁以上者8人。病程:0.5年~1年8例,l年以上~5年33例,5年以上~10年41例,10年以上~20年20例。102例累及三叉神经140支,其中左侧52例70支,右侧50例70支,两侧均以!、巨支罹患多见(见附表)。附表疼痛累及的神经支(例数)既往病史:行开颅三叉神经根减压术、无水酒精封闭术、埋线及针炙等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6.
三叉神经痛是口腔科的常见疾病之一 ,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完全明了。我们自 1995年开始用中草药方剂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 50例 ,经临床随访观察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 ,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病例资料本组病例共 50例 ,男性 15例 ,女性 35例。年龄最大者 82岁 ,平均年龄 57岁。疼痛分布区 ,发生在三叉神经第Ⅰ支者 4例 ,第Ⅱ支者 10例 ,第Ⅲ支者 18例 ,三支同时受累者 18例。病变部位在右侧者 2 8例 ,左侧者 2 2例。疼痛性质均为短暂的刀割样及撕裂样疼痛。疼痛持续时间在 3min以内者 3例 ,超过 3min者 12例 ,最长时间达 10…  相似文献   

7.
作者对31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应用痛惊宁药物治疗、末梢枝酒精注射、末梢枝切断及卵园孔酒精注射共四种方法进行治疗,并对这四种疗法的疗效及副作用进行了比较。在31例中,男性21例,女性10例,男与女之比约为2:1,发病年龄为35—80岁,平均年龄为50岁;右侧24例,左侧6例(右:左=4:1),1例为双侧。发病部位,Ⅲ枝19例,Ⅱ枝11例,Ⅰ、Ⅱ二枝者1例;病期3月—10年,平均为2年10个月;23例病人阵痛发作时间为1分针以内,最短者为5—10秒,最长者为3分钟;25例可触及扳机点,多为牙、唇、舌缘、鼻翼等处。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经上颌窦神经撕脱术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疗效。方法:选择1994-08—2009-05期间我科收治的60例经上颌窦神经撕脱术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患者进行疗效观察。结果:60例患者手术后均无疼痛,随访1~3年,术后2年疼痛复发6例,术后3年疼痛复发4例,复发率为16.67%。但复发后疼痛均较术前明显减轻,患者能够忍受。所有患者术后除患支区皮肤和黏膜有麻木感外均无其他并发症,麻木感在0.6~1年后逐渐减轻。结论:经上颌窦神经撕脱术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效果较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少,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 ,以中老年居多 ,治疗方法虽很多 ,但效果常不满意。本科采取外周神经射频温控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 2 85例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1 材 料本组 2 85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中男性 12 6例 ,女性 15 9例 ,年龄 31~ 83岁 ,平均年龄为 5 6岁 ,其中 6 0岁以上的 174例 ,占 6 1.0 5 % ;病程最长的约 30余年 ,最短两个月 ;病变部位 支 73例 , 支 12 4例 , 、 支为 7例 , 、 支为 76例 , 、 、 支为 5例。2 方 法2 .1 术前准备2 .1.1 所有患者均进行术前常规检查及神经系统检查 ,同时作头颅 CT检查…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9岁。主因左面部阵发性疼痛两年半于1997年3月26日就诊我院,确诊左三叉神经痛(Ⅲ支)行半月节射频热凝治疗。患者2年前发现心电图不正常,当地医院诊断隐匿型冠心病,未服药物治疗。术前头颅CT未见异常,血压150/90mmHg,心率67次/分,心电图示:T波于Ⅰ、avL低平、Ⅱ双向、V  相似文献   

11.
眶下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初步报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评价眶下管减压术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临床疗效,初步探讨三叉神经痛的颅外病因。方法:31例眶下神经和(或)上牙槽前神经支配区域疼痛患者行眶下管减压术,问卷随访30例,随访期1-10个月,平均6.1个月。结果:30例患者中“优”为50%(15/30),“良”为36.7%(11/30),“差”为13.3%(4/30)。手术成功率包括“优”、“良”的患者为86.7%(26/30),疼痛缓解的时间均为术后24h以内。结论:眶下管减压术的疼痛缓解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排除了其他部位压迫后可作为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首选方法,其临床的高成功率也为三叉神经痛的颅外骨管、骨孔内压迫的病因假说提供了有力的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临床资料 17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均经临床确诊,并曾接受过药物、酒精阻滞、手术切断神经等不同程度的治疗又复发者。男性12例、女性5例;年龄最小31岁,最大71岁,发病最长20年,最短为3年;I支1例,Ⅱ支12例,Ⅲ支4例。 治疗方法 1.作病员的思想工作,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决心。 2.取穴:按中国针灸学之取穴原理,(1)以促进其血行,抑制神经兴奋,为目的。  相似文献   

13.
柴胡桂枝汤系由小柴胡汤与桂枝加勺药汤所组成,具有抗痉挛的作用。在治疗三叉神经痛方面,认为与氯甲酰氮(艹卓)(CBZ)的效果相同。作者对柴胡桂枝汤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进行了报道。三叉神经痛患者34例,男8例,女26例,平均年龄66.7±11.6岁。其中右侧20例,左侧13例,双侧1例。每天早、晚饭前30min,柴胡桂枝汤冲剂各1包内服。对已服用CBZ的患者,同时合用上述中药冲剂,用药期间酌情CBZ减量。对就诊前未服用CBZ的患者,疼痛较轻者仅内服中药治疗;疼痛严重者,中药与CBZ合用治疗。分别于用药2周后,根据自觉症状改善情况等,行疗效判定。  相似文献   

14.
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526例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三叉神经痛526例,男254例,女272例,年龄17~90岁,平均58.8岁;病程最短2个月,最长39年,平均6.8年;疼痛部位右侧多于左侧,且以Ⅱ、Ⅲ支同时罹患多见。526例病人经射频热凝三叉神经组织崩解术后,疼痛完全消失者505例(96%),疼痛明显减轻13例(2.47%),无效8例(1.52%),总有效率98.47%。有效者518例随访1~5年复发65例(12.54%),再次用射频治疗,痛止。  相似文献   

15.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常见的颜面部神经疼痛性顽疾。自1930年应用苯妥英钠治疗以来,目前治疗方法虽多,但效果尚不能令人满意。我科自1995年4月开始采用羊肠线埋植加术后氦氖激光照射治疗,经临床观察,疗效满意,特别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1 治疗对象性别和年龄:男性6例共6支,女性15例共17支神经累及。年龄50~70岁11例,71岁以上10例,最年长者83岁。痛程及部位:病程最长30年,最短3月。患病部位右侧第二支8例,第三支5例,第一、二支均累及者1例;左侧第二支2例,第三支4例;左、右第二支均累及者1…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加表阿霉素神经干内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Ⅲ支)的临床疗效。方法 11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第Ⅲ支)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46例行单纯周围支撕脱,治疗组67例行周围支撕脱加表阿霉素神经干内注射,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1个月、6个月、1年和3年,分别对2组患者进行疗效判定。结果术后第2周,2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0,P=0.900),但是术后1个月(χ2=7.804,P=0.005)、6个月(χ2=6.875,P=0.009)、1年(χ2=5.114,P=0.024)和3年(χ2=6.566,P=0.010)复查时,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复发12例(26.1%),试验组复发7例(10.4%),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结论三叉神经周围支撕脱加表阿霉素神经干内注射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较好,并发症较少,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7.
对48例采用耳-床线定位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患者进行5年的回顾和分析,观察术后疼痛、复发及并发症情况.一次性穿刺成功率100%;经1次治疗疼痛完全消失者46例, 疼痛明显减轻、发作次数明显减少者2例,无复发病例,无穿刺相关并发症发生.通过回顾分析确定穿刺针针尖到耳-床线垂直距离控制在:第Ⅲ支8~10 mm,第Ⅱ支6~7 mm,第Ⅰ支4~5 mm.为避免三叉神经第Ⅰ支损伤,垂直距离控制在6 mm以上而且针尖决不能超过耳-床线.  相似文献   

18.
三叉神经痛埋线疗法近期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再仁  汪竹平 《口腔医学》1989,9(3):142-143
<正> 自1985年5月~1986年12月,我们对8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进行神经孔或其附近作肠线埋藏疗法,取得了较好的近期效果。临床资料 80例中男31,女49,年龄31~82岁,病程8个月~13年。单侧痛占97.5%,双侧痛占2.5%,绝大多数发生于第Ⅱ或Ⅲ支痛,单纯第Ⅰ支痛者仅1例。  相似文献   

19.
近20年来发现颌骨病变性骨腔是三叉神经痛的重要发病因素。我们现将32例三叉神经痛患者的颌骨病变性骨腔手术治疗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男12例,女20例。三叉神经Ⅰ支分布区1例,Ⅱ支分布区痛21例,Ⅲ支分布区痛10例。全部病例...  相似文献   

20.
1989—1997年共收治桥脑小脑角肿瘤致三叉神经痛50例。平均发病年龄45岁,疼痛分布范围:三叉神经第Ⅰ、Ⅱ支42例,第Ⅰ支4例,第Ⅰ、Ⅱ、Ⅲ支1例,疼痛发生急骤,表现为一种难以忍受的撕裂样及针刺样疼痛,呈阵发性、间歇期长短不定,短者仅数秒及数分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