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机应用于危重症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将危重症患者纳入研究,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并随机分为给予护理干预措施的观察组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肾功能指标及治疗相关并发症的例数。结果:治疗后患者的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比值(E/A)、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内生肌酐清除率Ccr均高于治疗前;血肌酐、血尿素氮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发生心律失常、心绞痛、低血压、心包填塞、低氧血症以及穿刺点感染、血肿的发生例数均少于对照组。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危重症患者的心功能、肾功能,且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治疗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对脓毒血症患者血清中Pro-ADM的影响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ICU收治的脓毒症患者78例,分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组(CBP治疗组)40例和常规治疗组38例,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2、3、5、7、10 d采血,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Pro-ADM、TNF-α、IL-6的水平,提取患者入组时及治疗5 d后的Pro-ADM值和SOFA评分值,差值记为d Pro-ADM和d SOFA,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3 d后,CBP治疗组的血清Pro-ADM、TNF-α、IL-6水平较常规治疗组均显著下降(P〈0.05);治疗2 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d Pro-ADM和d SOF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BP治疗可降低脓毒血症患者血清Pro-ADM、TNF-α、IL-6的水平。Pro-ADM水平动态变化可作为经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后效果的一个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CBP)治疗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对30例重症脓毒血症患者,在CBP治疗前、治疗期间及治疗结束后分别监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呼吸机参数及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测定动脉血气、肾功能、电解质,记录多巴胺用量及呼吸机参数。结果:所有治疗均进行顺利,经过CBP治疗,患者血流动力学较治疗前改善;氧合指数(PaO2/FiO2)、动脉氧分压(PaO2)均升高、吸入氧浓度(FiO2)下调,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MBP)升高,多巴胺的需要量明显减少(P〈0.05);APACHEII评分、肌酐、尿素氮、血钾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结论:CBP能改善重症脓毒血症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及肺氧合功能,维持内环境稳定,是一种可行、有益的辅助治疗重症脓毒血症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BPT)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疗效,并探讨其对肾功能和电解质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5例MODS患者给予CBPT,观察其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和血常规,并进行急性生理年龄和慢性健康评估Ⅱ(APACHEⅡ)、简化急性生理评分Ⅱ(SAPSⅡ)和MOD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较,CBPT后第2d晨和CBPT结束后次日晨患者的APACHEⅡ、SAPSⅡ和MO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过程中肾功能和电解质平衡有所改善.结论:CBPT对MODS患者疗效确切,可为原发病进一步治疗争取宝贵时间.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连续性血液净化在救治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中的作用。方法采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24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肾功能、血电解质变化,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IL-1和IL-8在治疗前后血浆中的浓度变化。结果24例患者治愈15例(62.5%)。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肾功能、血电解质等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好转(P〈0.05),治疗后血中TNF-α、IL-1及IL-8明显降低(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能有效纠正氮质血症和水、电解质、酸碱紊乱,降低患者外周血中炎性介质,明显提高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患者的存活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钙透析液联合鲑鱼降钙素对维持血透(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高磷血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近期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高磷血症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1例,给予常规钙透析液+活性维生素D3治疗;试验组19例,给予低钙透析液联合鲑鱼降钙素注射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第3、6个月时血清钙磷代谢等指标有无差别。结果对照组治疗后血清钙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但血磷和甲状旁腺激素(iPTH)较透析前明显增加(P〈0.05);试验组治疗后血清钙、iPTH无明显变化(P>0.05),血磷显著降低(P〈0.05)。结论鲑鱼降钙素联合低钙透析液治疗MHD能有效降低患者血磷水平且不致影响iPTH。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索连续性血液净化(CRRT)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抢救成功率。方法 选择15例SAP患者给予CRRT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血常规、血气分析,并进行动态急性生理学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II)、简化急性生理学评分(SAPSII)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评分。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CRRT治疗第2日晨和CRRT治疗结束后次日晨患者APACHEII、SAPSII和MODS评分比治疗前降低,治疗后氧合指数(PO2/FiO2)有明显改善。CRRT治疗次日晨PO2/FiO2和CRRT脱水量呈正相关;CRRT治疗第2日晨,脱水量与MODS评分呈负相关。CRRT治疗过程中血BUN、Cr和尿酸均降低,治疗时间越长,降低越明显。结论 CRRT治疗后心、肺功能的改善与脱水后组织器官间质水肿减轻有关,但并非脱水越多越好。从清除BUN、Cr来看,CRRT治疗时间似乎越长越好;但对BUN、Cr正常的患者,治疗时间可以缩短。连续性血液净化能改善、维持重症胰腺炎患者心、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提高其抢救成功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CBP)对严重烧伤脓毒血症患者的疗效.方法 48例重症烧伤脓毒血症患者随机分为血液净化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例,两组均经常规治疗,血液净化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CBP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检测及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检测.结果 血液净化组患者治疗后血常规、电解质、血糖、血尿素氮、血肌酐、IL-6、TNF-α的数据较对照组治疗后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连续性血液净化疗法能够降低炎性介质,改善脏器功能,从而改善烧伤脓毒血症患者的反应过程及预后,是治疗严重烧伤脓毒血症的有效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低钙(1.25mmoL/L)透析液加大剂量碳酸钙口服对血液透析患者高磷血症、高钙血症及低甲状旁腺素(PTH)的作用。方法选择长期使用1.50mmol/L浓度钙透析液,同时伴血磷、血钙水平升高,血PTH水平降低的患者27例,观察其在改用1.25mmol/L浓度钙透析液后血钙、血磷、钙磷乘积及血PTH水平的变化。结果使用1.25mmol/L浓度钙透析液2周后血钙水平较使用前即有明显下降(P〈0.01),6周后(加用大剂量碳酸钙口服4周后),血钙水平有所回升(P〈0.05),血磷水平显著下降(P〈0.01),钙磷乘积下降(P〈0.05),血PTH水平显著升高(P〈0.01)。结论低钙透析液可显著降低血液透析患者血钙水平,升高PTH水平,同时口服大剂量碳酸钙可改善高磷血症,降低钙磷乘积,可能起到防止低转运骨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床边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CRRT)烧伤后并发高钠血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接受连续性静脉一静脉血液滤过(CVVH)治疗的重症烧伤后高钠血症患者的资料,烧伤并发高钠血症患者行CRRT治疗,观察高血钠与病情的关系,实施CRRT液体管理治疗前后血清钠浓度及血清钠纠正速度。结果:10例烧伤后并发高钠血症血症患者治疗后血清钠均有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过程安全未发现病情变化。结论:CRRT在治疗重症烧伤后并发高钠血症的效果确切,安全性好,可尽早实施。  相似文献   

11.
邓平根 《临床医学工程》2014,(11):1453-1454
目的探讨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选择我院自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急性肾衰竭患者47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血液透析治疗,观察组则给予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水平变化,比较两组的病死率。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指标均显著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cr、BUN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患者死亡1例,病死率为4.17%(1/24),对照组死亡7例,病死率为30.43%(7/23),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急性肾衰竭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促进患者肾功能的恢复,同时还能最大限度地挽救患者生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综合干预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12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综合干预组与常规治疗组,各60例。综合干预治疗组:除常规药物治疗,辅以糖尿病健康知识教育、心理疏导、量化饮食治疗、量化运动治疗及系统强化管理等措施。常规治疗组:仅常规药物治疗。结果综合干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控制以及糖化血糖控制情况均较常规治疗组显著改善(P〈0.01)。结论通过有效的量化饮食治疗、量化运动治疗、坚持药物治疗、加强健康教育、随时病情监测等形成的综合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5(IL-15)的影响。方法:62例SAP患者随机分为A组(n=24)、B组(n=38)。A组行综合治疗,B组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静脉滴注。ELISA检测患者血清入院时(0 d)、7 d、14d时IL-15水平。结果:治疗7 d时A组IL-15检测值与入院时比较无差异,但B组IL-15检测值明显升高,A、B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4 d时A、B组IL-15检测值均分别比治疗7d时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A、B组之间IL-15检测值相互比较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且,在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乌司他丁治疗后,B组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调节炎症介质IL-15的表达,乌司他丁能有效地逆转SAP病情。  相似文献   

14.
亓恒梁 《现代保健》2012,(16):22-23
目的 观察分析曲美他嗪与辛伐他汀联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把89 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应用曲美他嗪(20 mg,3 次/d) 与辛伐他汀( 每晚睡前服用20 mg),连服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8.1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4.2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结论:曲美他嗪联合辛伐他汀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对老年危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进行连续性血液净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12年1月-2014年1月的140例于本院ICU监护病房住院治疗的老年危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双盲对照分配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患者主要给予常规的老年危重症急性肾损伤治疗措施,而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措施的基础上辅以连续性的血液净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各项化验结果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系统评分和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项指标(动脉血气pH值、尿素氮、HCO3-、血肌酐、电解质)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老年危重症急性肾损伤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辅以连续性的血液净化治疗,不仅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治愈率,而且能够显著改善机体内环境的紊乱,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任君  叶少辉 《现代保健》2014,(15):130-133
目的:探讨情绪的认知重评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本院收治的160例高血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施以常规降压药物治疗,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情绪的认知重评干预,于治疗前与治疗3个月后用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患者的焦虑状态,期间定期监测记录血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SAS评分及血压值的差异。结果:治疗3个月后,干预组治疗3个月后的SAS评分(31.78±7.69)分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的(42.98±9.1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的血压值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均统计学意义(P〈0.01),且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情绪的认知重评干预能有效缓解高血压患者的焦虑情绪,更有效地降低、稳定血压,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动态监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糖漂移的细节及波动趋势,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对160例T2DM患者进行连续72h的血糖监测。结果CGMS所测的血糖与血浆血糖值及指端血糖值均呈显著正相关(r=0.90,r=0.89,P值均〈0.01),24小时平均血糖值与HbA1c呈显著正相关(r=0.87,P〈0.01)。患者1天中血糖较高的时间段为早、中、晚餐后1~2h,尤其是早餐后2h最高。上午6时~11时是血糖高峰最集中(64.5%)的时间段,而在凌晨1时-6时出现血糖低谷值占59.5%,尤其是凌晨3时最低。空腹血糖〉7.8mmol/L及餐后血糖〉11.1mmol/L所占的时间百分比分别为60(18~100)%和92(38~100)%。结论动态血糖监测能较详细地显示T2DM患者血糖水平波动的特征,对拟定更为合理的治疗方案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老年患者恶性梗阻性黄疸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费用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05 年1月-2010 年12 月住院治疗的恶性梗阻性黄疸老年患者126 例,将患者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进行经皮经肝穿刺胆管引流术介入治疗,对照组进行开腹手术引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与治疗费用.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清胆红素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0.05),组间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胆红素下降超过50% 的时间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平均住院时间、平均住院费用显著减少(P〈0.05).结论 介入治疗老年恶性梗阻性黄疸能够取得与开腹引流同样的显著疗效,还能够减少并发症,降低治疗时间与费用,应当掌握好治疗指征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