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生藤(Stelmatocrypton khasianum)的藤茎中首次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α-香树脂醇乙酸酯(1),α-香树脂醇(2),3-乙酰基-齐墩果酸(3),11α,12α-epoxytaraxer-14-3n-3β-yl-acetate(4),β-谷甾醇(5),和豆甾醇(6),并利用2D-NMR技术首次对化合物4的13C NMR进行了正确的全归属。  相似文献   

2.
华桑根皮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桑科桑属植物华桑(MoruscathayanaHemsl.)的根皮中分离得到7个化合物,经理化性质及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α-amyrin),α-香树脂醇乙酸酯(α-amyrinacetate),(3β,13α,14β,17α)-7,24-二烯-3-乙酰羊毛甾醇(butyrospermylacetate),β-谷甾醇(β-sitosterol),胡萝卜甙(daucosterol),莨菪亭(scopoletin),七叶灵(esculin),其中α-香树脂醇乙酸酯、(3β,13α,14β,17α)-7-24-二烯-3-乙酰羊毛甾醇为首次以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相似文献   

3.
维药鹰嘴豆的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鹰嘴豆Cicerarietinum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多种色谱技术进行分离精制,通过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鹰嘴豆中共分离得到4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大豆精醇A(soyasapoginolA,Ⅰ)、β-香树脂醇(Ⅱ)、β-谷甾醇(Ⅲ)和大豆皂苷Bb(soyasaponinBb,Ⅳ)。结论化合物Ⅰ~Ⅳ均为首次从鹰嘴豆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4.
施能胜 《首都医药》2010,(14):71-72
目的研究獐牙菜Swertia bimacula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色谱分离纯化,通过理化常数和光谱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獐牙菜分离得到6种化合物,根据波谱分析和理化数据鉴定为:齐墩果酸(oeanlic acid,1),乌苏酸(ursolic acid,2),α-香树脂醇乙酸酯(α-amyrin acetate,3),β-香树脂酮(β-amyrenone,4),1β,3β-二羟基乌苏烷-12-烯-28-酸(1β,3β-dihydroxyurs-12-en-28-oicacid,5),2α,3β,19α,23-四羟基-12-烯-28-乌苏酸(2α,3β,19α,23β-tetrahydroxyurs-12-en-28-oic acid,6)。结论化合物4~6为首次从獐牙菜属中分离得到,3为首次从獐牙菜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5.
槲寄生化学成分的研究Ⅱ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ar)Nakai)的乙醇提取物,再经丙酮分离得到八个化合物,其中七个分别鉴定为β-乙酰香树脂醇(Ⅰ)、β-香树脂醇(Ⅱ)、羽扇豆醇(Ⅲ)、齐墩果酸(Ⅳ)、β-谷甾醇(Ⅴ)、白桦脂酸(Ⅵ)和胡萝卜甙(Ⅷ)。后二个化合物系首次从槲寄生中分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追踪分离牛奶菜的化学成分,并对分离得到的单体化合物进行抗肿瘤活性测试。方法: 以体积分数70%乙醇回流提取,采用各种色谱技术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通过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确定所得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 从牛奶菜根的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10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α-香树脂醇乙酸酯 (1)、α-香树脂醇 (2)、3β, 24-二羟基乌苏烷-12-烯 (3)、补骨脂素 (4)、β-胡萝卜苷 (5)、异香草酸 (6)、α-单棕榈精 (7)、亚油酸 (8)、二十四烷酸 (9)、十六烷醇 (10)。结论:化合物3、4、6、7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砂蓝刺头地上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 溶剂提取和色谱法分离纯化 ,理化性质、核磁共振波谱和质谱鉴定结构。结果 分离鉴定了 6个化合物 :蒲公英甾醇乙酸酯 ( ) ,伪蒲公英甾醇乙酸酯 ( ) ,蒲公英甾醇 ( ) ,伪蒲公英甾醇 ( ) ,β-香树脂醇乙酸酯 ( ) ,β-香树脂醇棕榈酸酯 ( )。结论 化合物 ~ 均为首次从蓝刺头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
蒙椴树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对蒙椴树叶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通过使用乙醇溶液对蒙椴(T.mongolica Maxim.)树叶进行连续提取,利用柱层析、薄层层析、重结晶等分析提纯技术对提取物进行分离。结果:分离鉴定了3个化合物分别为β-香树脂醇乙酸酯(β-amyrin acetate)、β-香树脂醇(β-amyrin)和β-谷甾醇(β-sitosterol)。同时利用 GC-MS 对分离所得蜡状成分进行分析,确定该混合物所含烃的种类为十五到三十六碳的14种烷烃和贝壳杉-16-烯。结论:本实验方法可靠,可用于蒙椴树叶化学成分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云森 《中国药学》2002,11(3):115-117
目的 对橐吾属药用植物干崖子橐吾ligularia kanaitzensis(Franch.)Hand.-Mazz.药用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多次柱层析和重结晶分离纯化,并运用IR,EI-MS,^13C NMR,^1H NMR等光谱方法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分离鉴定了2个倍半萜成分:11-hydroperoxy-6,9-eremophiladien-8-one(1),6α-hydroxy-7(11)-eremopholen-12,8β-olide(2)和4个三萜成分:齐敦果酸(3),β-香树脂醇(4),β-香树脂醇乙酸酯(5),羽伞豆醇(6)。结论 上述6个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干崖子橐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为一过氧化物,其碳谱数据系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0.
五指毛桃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桑科榕属植物五指毛桃(Ficus hirta)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和 Sephadex LH-20柱层析及重结晶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得到12个化合物,除文献上已报道过的补骨脂素(psoralen,1)、3β-羟基豆甾-5-烯-7-酮(3β-hydroxyl-stigmast-5-en-7-one,2)、β-谷甾醇(β-sitosterol,3)、十六酸(hexadecanoic acid,5)、十八酸(octadecanoic acid,6)、芹菜素(4',5,7-trihydroxy-flavone,7)、α-香树素乙酸酯(α-amyrin acetate,11)外,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的有β-胡萝卜苷(daucosterol,4)、木犀草素(luteolin,8)、牡荆苷(vitecin,9)、大黄素甲醚(physcion,10)、11-氧基-α-香树脂醇乙酸酯(11-oxo-α-amyrin acetate,12).结论:化合物9、10、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4、8、9、10、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