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状态是影响宫颈癌预后和生存率的重要因素。根据FIGO分期,Ia2期以上的患者常行广泛性子宫切除术和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早期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低,而盆腔淋巴结清扫可能会导致许多并发症的出现,严重影响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是接受肿瘤淋巴引流的第一站淋巴结,能反映整个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其应用使大多数早期宫颈癌患者避免了不必要的盆腔淋巴结清扫。通过对前哨淋巴结的研究,进而判断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状况,为早期宫颈癌的治疗术中是否切除盆腔淋巴结及对其预后评估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在女性生殖器官肿瘤中发病率最高,淋巴结转移是其细胞转移的最早特征,宫颈癌患者局部淋巴结状况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并决定着辅助治疗方案的制定。前哨淋巴结是在原发肿瘤淋巴引流区域内,淋巴结发生转移必经的首站淋巴结。前哨淋巴结(SLN)能反映整个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状况。其研究使大多数早期宫颈癌患者避免不必要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3.
蒋燕明  杨岚  弋文娟 《癌症进展》2016,14(6):597-600
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LN)中人乳头状瘤病毒(HPV)16/18 DNA表达检测对于微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72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予患者均行广泛性子宫切除加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中采用染料法识别SLN的宫颈癌患者有46例,应用基因检测法(FQ-PCR)检测SLN中HPV16/18 DNA阳性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各种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对SLN病理阴性的33例患者进行长期随访,分析SLN中HPV16/18 DNA阳性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46例宫颈癌患者SLN中HPV16/18 DNA阳性表达者共22例,其中13例淋巴结病理阳性患者中有10例阳性,而33例淋巴结病理阴性患者中仅12例阳性(P=0.013);46例患者共检出前哨淋巴结102枚,均用FQ-PCR法检测HPV16/18 DNA,结果13例淋巴结病理阳性患者检出的37枚SLN中有29枚HPV16/18 DNA阳性,而33例淋巴结病理阴性患者检出的65枚SLN中仅有36枚阳性(P=0.033);分析46例成功检出SLN的早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发现SLN中HPV16/18 DNA阳性表达仅与临床分期有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34);长期随访33例SLN病理阴性的患者,发现HPV16/18 DNA阳性的患者复发率高于HPV16/18 DNA阴性的患者,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结论检测宫颈癌SLN组织中HPV16/18 DNA表达可能是预测早期宫颈癌淋巴结微转移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4.
闫超 《癌症进展》2012,10(3):246-250
淋巴结转移是判断宫颈癌预后的独立因素和指导术后辅助治疗的重要依据.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在乳腺癌、黑色素瘤等肿瘤的诊治中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进行了大量研究,随着检测方法的改进和检测精确度的提高,对前哨淋巴结的准确定位和检测已经逐渐应用于指导早期宫颈癌手术方式,对于准确预测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减少传统的盆腔淋巴结清扫术造成的损伤和并发症等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 评价前哨淋巴结(SLN)对肿瘤>2cm的Ⅰb1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的预测价值,并探讨SLN检测结果指导经腹广泛性宫颈切除术(RAT)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45例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肿瘤>2cm的Ⅰb1期宫颈癌患者,术中检测SLN并原位切除,送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排除盆腔淋巴结转移后,行RAT和盆腔淋巴清扫,术后将SLN和盆腔其他淋巴结送常规病理检查和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术后并发症及术后复发、妊娠情况等指标,评价SLN检测指导肿瘤>2cm的Ⅰb1期宫颈癌患者行RAT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结果] 45例患者均检出SLN,共检出145枚,平均3.2枚/例,检出率100.0%(45/45)。4例因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发现SLN转移而改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扫术,其余41例均成功行RAT。术后病理检查发现1例有1枚非SLN转移,SLN假阴性率为2.2%(1/45),SLN阴性预测值为97.6%(40/41)。抗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未检出常规病理检查漏诊的微转移灶。SLN术中冰冻病理和术后病理的符合率为97.8%(44/45)。术中2例损伤一侧子宫动脉、1例损伤膀胱肌层,术后7例出现盆腔淋巴囊肿,3例残余宫颈管狭窄。术后完成随访38例,中位随访时间61个月,随访率为92.7%。术后19例有生育要求,5例妊娠,妊娠率26.3%。随访期间,2例复发,复发率为5.3%(2/38)。[结论] SLN检测结果能准确预测肿瘤>2cm的Ⅰb1期宫颈癌患者的盆腔淋巴结转移状态。希望保留生育功能的肿瘤>2cm的Ⅰb1期宫颈癌患者,在SLN检测结果指导下行RAT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目前,尚无检测技术可准确判断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微转移.本研究探讨CK19和MAGE A3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 SLN微转移的相关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山东大学附属山东省肿瘤医院胸外科32例接受手术治疗的临床Ⅰ~ⅡA期NSCLC患者,术中联合应用染色法(异舒泛蓝溶液)和放射同位素法(99 Tc硫胶体检测)找寻SLN,并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LN及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owSLN)中CK19和MAGE-A3抗体的表达.结果 32例患者均检测出SLN,共清除淋巴结598枚,其中SLN 103枚,non-SLN 495枚.平均每例患者清除淋巴结(18.69±8.13)枚,清除SLN(3.22±1.74)枚.免疫组化法检测到20例患者44枚SLN中CK19表达阳性,19例患者31枚SLN中MAGE-A3抗体表达阳性.SLN免疫组化检查阳性率为42.72%,明显高于常规HE染色的阳性率(25.24%),P=0.01.SLN的阳性表达率与临床病理分期有关,P<0.05;而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分化程度、肿瘤大小和肿瘤类型无关,P>0.05.结论 CK19和MAGMA3是判断淋巴结微转移较好的分子标志物,通过免疫组化技术检测SLN中CK19和MAGE-A3表达有助于评估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状况.  相似文献   

7.
前哨淋巴结检测在早期宫颈癌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Zhang WJ  Zheng R  Wu LY  Li XG  Li B  Chen SZ 《癌症》2006,25(2):224-228
背景与目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node,SLN)检测已经广泛应用于一些实体肿瘤的治疗方案设计中,特别是乳腺癌和体表恶性黑色素瘤。若SLN阴性,则可视为该淋巴区域无肿瘤转移。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放射性核素定位法、活性染料定位法及二者联合法探测宫颈癌SLN和评价SLN对早期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状况的预测价值。方法:27例欲行广泛性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宫颈癌患者,术前16h注射^99mTc-右旋糖酐,进行SLN显像:手术时.注射亚甲蓝约4ml,寻找监染淋巴结;同时术中用1探针探测放射性热点。SLN全部被切除后,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所有切除的SLN及非SLN(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分别送常规病理检查。结果:染料法、核素法、联合法对27例患者的SLN检出率分别为96.3%(26/27)、100%(27/27),100%(27/27);27例患者中染料法、核素法、联合法分别检出SLN61枚、69枚、70枚;核素法中,术前SPECT/CT融合显像较平面显像多检出4枚宫旁淋巴结。病理结果示7例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占25.9%(7/27)。SLN检测的敏感性,准确性、阴性预测值,假阴性率分别为85.7%(6/7),96.3%(26/27),95.2%(20/21),14.3%(1/7)。结论:术前SPECT/CT三维断层显像检出SLN的敏感性优于平面显像,并且能够对SLN进行准确定位,联合应用放射性核素定位法和活性染料识别法提高了SLN检出的准确性;SLN的病理结果可以准确的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的病理状态。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中分子诊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能准确反映腋窝淋巴结的状况。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已成为临床腋窝淋巴结阴性早期乳腺癌患者的标准腋窝处理模式。准确、快速、客观的SLN术中诊断可以使SLN阳性患者通过一次手术完成腋窝淋巴结清除,避免二次手术带来的风险及并发症,为患者和术者节约了时间,降低了手术风险,并减少了二次手术带来的费用负担。近年来,术中分子诊断已成为乳腺癌SLN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Ⅰ B1~ⅡA2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及预后,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7-06 12-2013-06-30山东省肿瘤医院收治的行广泛子宫切除+盆腔淋巴清除术284例Ⅰ B1~ⅡA2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在284例患者中有盆腔淋巴结转移82例,转移率为28.9%.其中髂总淋巴结转移率为5.3%(15/284),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率为2.8%(8/284).单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血管间隙浸润、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髂总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为髂总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35.41,P=0.001.髂总淋巴结阳性患者5年总生存率为21.2%.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血管间隙浸润(OR=2.6,P=0.01)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OR=9.3,P<0.01)均为早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早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率较低,盆腔其他淋巴结转移是其独立高危因素,而且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预后较差.若术后病理显示髂总淋巴结转移患者,在补充放化疗时,建议采用调强适形放疗,同时建议其靶区勾画的范围上界达到腹主动脉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纳米碳标记前哨淋巴结活检(carbon nanoparticle labeled 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对早期宫颈癌患者诊疗的应用价值。方法:48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于宫颈3点、9点分别注射稀释后的纳米碳1 mL,腹腔镜下获取SLN后行广泛全子宫切除+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切除的SLN及非前哨淋巴结行病理检查。结果:48例患者均检出SLN,平均每例患者检出(3±1.5)枚,显影率为100%,其中闭孔淋巴引流区为检出SLN最多的部位,其次为髂内、髂外和髂总动脉淋巴引流区。术后病理显示4例患者淋巴结阳性,阳性淋巴结共12枚,SLN 10枚,非SLN 2枚,而这4例淋巴结转移患者均被SLNB成功检出。SLNB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均为0,敏感性为100%(4/4),准确性为100%(48/48),阴性预测值为100%(44/44)。结论:纳米碳标记的SLNB可以准确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盆腔淋巴结的转移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在早期宫颈癌中的应用进展.方法:应用PubMed及CNKI全文数据库,以前哨淋巴结、宫颈颈癌为关键词检索2000-01-2007-02相关宫颈癌前哨淋巴结的文献.文献纳入标准:1)影响前哨淋巴结的检出因素研究;2)前哨淋巴结识别方法的研究;3)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早期宫颈癌研究.粗选有105篇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标准,纳入分析23篇文献.结果:前哨淋巴结是肿瘤细胞区域淋巴引流发生转移必经的第一站淋巴结.在早期宫颈癌研究中,可以代表盆腔淋巴结的转移状态.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示踪剂、病理学检查方法是影响SLNB的主要因素.SLNB提高了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手术的安全性.目前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早期宫颈癌研究中显示此项技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结论:研究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早期宫颈癌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提高微转移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2.
海静  杨静  王文翔 《肿瘤学杂志》2018,24(11):1084-1087
摘 要:[目的] 分析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8例行手术治疗的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纳入研究,行亚甲蓝注射液前哨淋巴结显影探查;记录SLN检出情况和盆腔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 ①前哨淋巴结检出率(SLN阳性率)为94.32%。②肿瘤直径≤2cm 的患者SNL检出率为100.00%,肿瘤直径>2cm 的患者SLN检出率为87.00%。SNL检出率在不同注射位置及不同年龄段中无明显差异。③SLN与盆腹腔淋巴结分布:45.76%SLN分布在髂外,其次为闭孔(23.99%);37.99%的盆腹腔淋巴结分布在髂外,29.06%分布在闭孔。④亚甲蓝注射液示踪SNL诊断盆腔淋巴结转移特异性、敏感度分别为95.58%和100.00%。 [结论] 示踪前哨淋巴结用于早期子宫内膜癌术中能清晰显影淋巴管,能辅助判断盆腹腔淋巴结是否转移,对淋巴结精准清扫、治疗及预后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核素淋巴显像和γ探针定位在乳腺癌中确定前哨淋巴结(SLN)的应用价值,验证前哨淋巴结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除术用于乳腺癌治疗的安全性与价值。方法选择1999年6月至2009年11月本院住院的女性乳腺癌患者206例(体检时腋窝均未扪及肿块),应用99Tcm-DX37~74 MBq或99Tcm-SC74 MBq经皮下注射,行核素淋巴显像后,术中注射专利兰1 ml和(或)术中用γ探针定位并行前哨淋巴结活检,与术中冰冻病理检查结果对照。若术中冰冻发现有前哨淋巴结转移,则行腋窝淋巴结清除术,若前哨淋巴结阴性,则不做腋窝淋巴结清除,术后定期随访。结果 206例乳腺癌术中成功活检SLN204例,成功率为99.0%(204/206)。本组有64例仅行SLN切除,术后病理检查证实64例SLN均阴性,故未行腋窝淋巴结清除,其中仅1例于术后1年时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其余63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均未发现腋窝淋巴结转移,也未出现同侧上肢水肿、感觉及活动异常;另140例行腋窝淋巴结清除,其中6例经病理证实SLN阳性但腋窝淋巴结为阴性,134例经病理证实SLN阳性35例,阴性99例,腋窝淋巴结阳性37例,阴性97例。核素淋巴显像和γ探针定位法的灵敏度为94.6%(35/37例),准确率为98.5%(138/140),假阴性为5.4%(2/37)。结论核素淋巴显像和γ探针定位应用于乳腺癌是切实可行和可能的,对预测腋窝淋巴结转移有很大的临床实用价值。如技术方法规范,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则能取代常规的腋窝淋巴结清除术,乳腺癌手术上肢并发症的发生率可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18F-PET/CT在诊断非小细胞肺癌(NSCLC)前哨淋巴结(SLN)和非前哨淋巴结(Non-SLN)转移情况的应用价值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分析,随机选择可手术切除的周围性NSCLC患者60例,患者手术前全部行18F-PET/CT检查判断淋巴结转移情况.18F-PET/CT判断淋巴结转移标准为SUV≥2.5,术中肺癌SLN应用亲脂的异舒泛蓝染料法进行识别,将所探测的淋巴结分别切除后行术中快速病理检查,PET/CT和SLN最终以病理诊断为标准.结果:60例NSCLC患者中有37例成功识别出蓝染SLN,SLN检出率61.7%(37/60).成功识别SLN的37例患者中,术前经18F-PET/CT诊断为N0患者共18例,清除SLN 31枚,转移8枚;清除Non-SLN 195枚,转移17枚,SLN的转移度明显高于Non-SLN(20.5% vs8.0%,P<0.05),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7% vs 7.2%,P>0.05).结论:18F-PET/CT能较准确的诊断SLN转移,但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将PET/CT和肺癌前哨淋巴结结合,有助于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初步探讨前哨淋巴结(SLN)在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可行性.方法:3例外阴恶性黑色素瘤患者接受根治性外阴切除术+双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术前在肿瘤周围皮下粘膜注射1%亚甲蓝溶液1.5ml.术中先行SLN活检术(SLNB),根据染料指示在腹股沟术野内对淋巴结组织进行精细解剖,分离出蓝染的淋巴结为SLN.SLN与清扫术中的非前哨淋巴结(NSLN)分别送检,通过HE染色常规病理检查时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3例患者均有SLN检出,分别为1、5、3枚.清扫手术切除NSLN分别为19、32、16枚.3例中1例出现淋巴结转移,为1枚SLN转移;其余2例无淋巴结转移发生.没有假阴性情况出现,无与本研究相关的损伤及副反应发生.结论:SLNB应用于外阴恶性黑色素瘤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综述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微转移研究进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以“乳腺癌、前哨淋巴结、微转移”为关键词,检索PubMed、万方医学网和中国知网数据库2003-2012年发表的相关文献,共检索到中文文献40条,英文文献226条.纳入标准:1)乳腺癌SLN微转移的病例对照和前瞻性研究;2)SLN微转移检测万法的研究;3)SLN微转移的研究现况.根据纳入标准,共纳入分析30条文献.结果:腋淋巴结阴性的早期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可以替代腋淋巴结清除术(ALND)判断腋淋巴结状态.连续切片(SS)方法、IHC技术和分子分析技术均可以增加微转移的检出率.SLN微转移可能代表了渐进性的病情进展和非前哨淋巴结转移的高风险性.结论:SLN微转移的临床意义存在争论,随着SLNB技术的成熟,可以提高阳性淋巴结的检出率,进一步提高SLN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必要性、准确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分别应用生物活性染料亚甲蓝和99Tcm-硫胶体检测SLN,阴性SLN及非SLN行CK19免疫组化检查.结果:80例患者中76例成功检测出227枚SLN,蓝染法、放射性同位素法和联合法检出率分别为80.0%、90.0%...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分析纳米炭与亚甲蓝在早期宫颈癌前哨淋巴结定位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示踪剂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确诊为早期宫颈癌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纳米炭示踪组和亚甲蓝示踪组,每组30例.两组患者均于手术同期行前哨淋巴结活检,纳米炭示踪组患者采用纳米炭作为示踪剂,亚甲蓝组采用亚甲蓝作为示踪剂,两组患者均行腹腔镜或开腹手术,术中切除探查前哨淋巴结,亚甲蓝组患者蓝染淋巴结为前哨淋巴结,纳米炭组患者以黑染淋巴结为前哨淋巴结,均予以切除.术中行广泛切除全子宫及淋巴结清扫术,同时于腹主动脉旁取样淋巴结,术中均采用快速冰冻切片法和组织免疫法对前哨淋巴结、清扫的所有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进行病理检测.结果 30例亚甲蓝示踪组患者中切除淋巴结254个,共检出前哨淋巴结38个,SLN肿瘤转移2枚,病理检查肿瘤转移5枚;纳米炭示踪组患者切除淋巴结261个,前哨淋巴结检出44个,SLN肿瘤转移4枚,病理检测肿瘤转移4例.纳米炭示踪组前哨肖淋巴结检出率明显高于亚甲蓝示踪组(P<0.05),两组患者的定位分布构成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亚甲蓝示踪组检出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33.3%、准确性为80.0%、特异性为87.5%.纳米炭示踪组检出前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性为80.0%、准确性为86.7%、特异性为88.0%.结论 纳米炭宫颈注射进行宫颈恶性肿瘤前哨淋巴结的检测技术优于亚甲蓝,是临床可行的,但还需要大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s biopsy,SLNB)已经广泛应用于乳腺癌外科治疗,临床发现部分转移淋巴结仅局限于前哨淋巴结.本研究分析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SLN)阳性乳腺癌患者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s,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从而避免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除(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方法 回顾性分析聊城市人民医院乳腺外科2013-07-1-2015-06-30 SLNB阳性行ALND的7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NSLN转移的影响因素.结果 在SIN清除个数≥4个的情况下,单因素分析发现阳性SLN≥2个(x2=10.109,P=0.01)以及LuminalB型患者(x2=6.442,P=0.02)发生NSLN转移的风险高.Logistic回归进行多因素分析发现,阳性SLN≥2个是影响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OR=207.833,95% CI为1.430~30 201.980,P=0.036).结论 阳性SLN数和分子亚型是影响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阳性SLN≥2个是影响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宫颈癌前哨淋巴结检测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Yuan SH  Liang LZ  Liu JH  Zhang HZ  Xiong Y  Yan XJ  Wei M  Zhang CQ 《癌症》2004,23(9):1089-1092
背景与目的:近几年已开展宫颈癌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的研究,目前影响宫颈癌SLN的检出还存在很多未知因素。本研究使用亚甲蓝作为示踪剂检测宫颈癌SLN,分析影响SLN检出的因素。方法:41例宫颈癌Ⅰbt~Ⅲb)期患者,术前90~400min在宫颈瘤周分4~6点注射亚甲蓝2~4ml,蓝染淋巴结即定为SLN,术后将SLN行多层切片HE染色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免疫组化,其余淋巴结作常规病理检查,根据SLN检出率、假阴性率来探讨使用亚甲蓝检测宫颈癌SLN的影响因素。结果:41例中,31例成功定位出SLN共85枚,总检出率为75.6%,最常见部位为闭孔窝淋巴结。其中未行术前放化疗者检出率为87.0%(20/23);已行术前放化疗者检出率为61.1%(11/18)。27例注射亚甲蓝量为2~3ml的患者检出率仅为63.0%(17/27),显著低于注射量为3.4~4ml的患者(100%,14/14)。病理结果示:一共8例患者有盆腔淋巴结转移。结论:使用亚甲蓝检测宫颈癌SNL的注射剂量以3~4ml为宜。宫颈癌SLN定位个体差异较大,以闭孔窝最多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