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楠林 《健康世界》2014,(12):64-66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由进食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疾病,这种危机隐藏在我们生活的每一天,往往发病急.处理不当后果很严重,所以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食物中毒的罪魁祸首 引起食物中毒的原因有很多,其中最主要最常见的原因就是食物被细菌污染。动物性食品是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其中肉类及熟肉制品居首位。  相似文献   

2.
扬眉 《药物与人》1997,10(6):22-23
食物中毒是指进食后,突然发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的急性疾病,医学上一般称为急性肠炎。通常的食物中毒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食品饮料被细菌或细菌毒素污染,二是食品饮料内被放入毒物。作为毒物有河豚和蘑菇毒,也有砷、磷、水银、镉及农药等有毒物质。这里主要谈谈正常情况下发生的有关细菌性食物中毒,也就是食品受到细菌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生活中常见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有弧菌、葡萄球菌、沙门菌、肉毒杆菌、耶尔森菌等,容易受到污  相似文献   

3.
食物中毒是指人们吃了带有细菌、细菌毒素或含有有毒物质的食物而引起的以胃肠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的一种急性疾病。本文仅介绍含有有毒物质的食物如毒性蘑菇、马铃薯、菜豆角、苦杏仁等引起中毒的处理。  相似文献   

4.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细菌污染了食物,并在食物中大量繁殖,或产生毒素,人食入该种食物,就会发生腹泻、呕吐等胃肠道疾病或神经性疾病。实验室通过采集各种样品,进行病原菌的检测,分析食物被污染的途径,提出整改方案,维护公众健康。本文通过对2005年-2009年郑州铁路地区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结果分析,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动态观察,预防  相似文献   

5.
李秀秋 《现代保健》2009,(35):194-195
沙门氏菌食物中毒是细菌性食物中毒中比较常见的一类,由于沙门氏菌分布极广,大多数存在于家禽(鸡、鸭、鹅)、飞鸟、家畜(猪、牛、羊等)、鼠类及某些野生动物的肠腔和内脏中,当禽、畜发病时,细菌就可以从肠道淋巴侵入血流而遍布全身组织。如果食用时没有彻底加热或生熟制品交叉污染就可以引起食物中毒。尤其是食用病死的畜肉,中毒机会更大。除了家禽、家畜广泛存在沙门氏菌外,鱼、蛋和蛋制品也经常带有沙门氏菌,有学者曾做过调查,在90份蛋清中,竟发现有31份有沙门氏菌。因此,吃生鸡蛋也极易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6.
立秋后的一个月时,气温仍然偏高,加之空气中水分较大,这种湿热的外界环境有利于细菌孳生蔓延。如果饮食不洁,摄入受细菌污染且有大量细菌繁殖的食物后,便会引起食物中毒发生。其发生率并不低于夏季,不可掉以轻心。 有多种细菌可引起食物中毒,主要的是沙门氏茵、嗜盐菌、葡萄球菌、肉毒杆菌等。前两者为感染性食物中毒,往往吐比泻重,肉毒杆菌毒素食物中毒还可引起特殊的神经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综合分析宾川县2009年3件农村办客引起食物中毒的特点及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采用流行病学调查、临床分析和实验室检查等对中毒原因进行分析。结果3件农村办客发生食物中毒均为因细菌污染水源或食物引发的细菌性食物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乏力、腹痛、腹泻等症状。结论农村办客时人多事杂,加之农村居民健康防病意识薄弱和客观条件差,特别是在夏秋季水源和食物易被细菌污染是农村办客引发食物中毒的最主要和最见的原因,及时报告,有序处置是成功处置此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灾区食物中毒的防治是灾后食品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自然灾害后的食物中毒发生特点:典型特点是发病场所以家庭或灾区群众集居地为多见,另外,患者都有共同的进食史,以及病人临床症状相似,人与人之间不传染,上述特点在灾后集体性暴发食物中毒时比较明显。自然灾害期间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治:一般在夏秋季节发生洪涝灾害时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占很大比例,其主要防治对策是防止细菌污染,抑制细菌繁殖及杀灭病原菌。自然灾害期间化学性食物中毒的防治:应加强对灾区的化工厂、毒品库的管理,防止误食与食品感官性状类似的化学物品。  相似文献   

9.
[目的]调查一起混合性细菌引起食物中毒的发生因素,提出预防措施与建议防止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方法]对中毒患者进行统一个案调查,对中毒现场的各种工具容器以及患者的排泄物进行了采样检测。[结果]发病患者25例,罹患率69.4%。在采样检验的样品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结论]根据GB14938-94《食物中毒诊断标准及技术处理总则》,判断为一起由混合性细菌(副溶血性弧菌、变形杆菌)污染食品引起的食物中毒。生熟食品及工具容器交叉污染是本次食物中毒的主要中毒原因。  相似文献   

10.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食入被细菌及其毒素污染的食物后引起人体多以急性胃肠炎为主的中毒症状。在夏秋季细菌性食物中毒占各类食物中毒50%左右[1],是较为常见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县级疾控中心由于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食物中毒细菌污染情况并进行分析,为卫生监督监测提供依据。方法:对中毒事件中的各个环节进行采样,如消毒容器、剩余食物、病人呕吐物及腹泻物,进行细菌总数、大肠菌群数及潜在病原菌的测定。结果:25份食品样品中有19份检出副溶血性弧菌,未加热卤制品分离出梅氏弧菌和副溶血性弧菌,而加热过的卤菜中只分离出梅氏弧菌,所有样品均未检出其他致病菌。结论:五起食物中毒,其中一起由梅氏弧菌和副溶血弧菌混合污染食品而引起,其余四起均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食物中毒事件频发并非偶然,应加强卫生监督和相应技术指导,减少此类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吕湘宾 《药物与人》2001,14(8):55-55
入夏以来,不断有细菌性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因为细菌性食物中毒虽全年均有,但以5—10月多发,7—9月为高发期,故夏秋季公众应十分警惕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所谓细菌性食物中毒,就是吃了被细菌污染了食物而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一般有10种主要诱发因素;做熟的食品在常温下放置时间过长;放入冰箱以前,食品冷却的时间过长;食品再加热时没有达到杀灭微  相似文献   

13.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或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食物中毒的发生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影响人民群众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常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对阜阳市2009~2013年食物中毒的情况进行分析,以便了解阜阳市食物中毒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提供科学依据。1材料与方法1.1资料来源阜阳市2009~2013年食物中毒  相似文献   

14.
夏玛丽  王复元  孟炜  胡俊 《职业与健康》2008,24(21):2286-2286
变形杆菌广泛存在于泥土、水和被粪便污染的物质中,能引起食物中毒和泌尿系统感染。通常可分为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产黏变形杆菌和潘氏变形杆菌,其中前二者可以引起人类的原发性和继发性感染。由于变形杆菌食物中毒与其他细菌性食物中毒的临床表现基本一样,给食物中毒的正确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因而实验室的细菌检测在变形杆菌食物中毒的判定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2007年9月,克拉玛依市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经实验室采样检测确定为一起由奇异变形杆菌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现对这一事件的实验室检测过程进行分析,以期为今后变形杆菌食物中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15.
天气变暖,气温不断升高,各种细菌生长进入活跃期,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时有发生。石家庄市卫生监督局的专家建议.人们应谨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性食物中毒主要包括沙门氏菌食物中毒、变形杆菌食物中毒、致病性大肠杆菌食物中毒等。  相似文献   

16.
防治食物中毒 ,保障人民身体健康 ,是食品卫生工作人员的工作宗旨。本文就食物中毒防治中有关问题提出一些看法 ,供同道参考。1 食物中毒的概念问题关于食物中毒的确切定义 ,目前并无完全一致的意见。一般认为是摄入“有毒食物”所引起的 ,以急性过程为主的疾病 [1 ]。但对其进一步说明时 ,就有一定的歧见。《辞海》一书对食物中毒的论述是 :“由于食用含有某种细菌、细菌毒素或混有重金属、农药或其他毒物 ,以及食用有毒的动植物之后所引起的急性中毒”[2 ]。在这基础上 ,其他定义还有几点补充 :1认为食物中毒还包括“亚急性中毒”[3- 5] …  相似文献   

17.
从食物中毒案例统计分析资料来看,细菌性食物中毒占75%以上。其发生原因如下: 食物保管不妥放置时间太长:这是因为细菌生长繁殖达到中毒菌量或产生毒素,需要一定时间、温度、湿度等条件。不少食堂、饮食店、家庭自办酒席等,副食品用量大,事先往往制成半成品贮存;有的地方无冷藏设备,无专间操作,加工条件差,细菌污染严重,大量繁殖,产生毒素。  相似文献   

18.
2005年~2006年细菌性食物中毒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是食品卫生与食品安全中极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能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的发生,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1]。细菌性食物中毒是常见的食物中毒类型,我国每年发生此类中毒事件占食物中毒事件总数的30%~90%[2]。细菌性食物中毒具有全年易发性和发病普遍性的特点,对人群危害性大,加强对此类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提高应对能力和病原菌分离鉴定水平是我们当务之急的任务。为全面掌握海淀区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规律和流行特点,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减少因细菌污染造成食物中毒的发生,现…  相似文献   

19.
兰中伟 《职业与健康》2008,24(4):337-338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发生,大多数是由于食入了被细菌污染或其毒素污染的食品而引起。每年5-10月份是细菌性食物中毒发生的高峰季节,卫生监督部门也经常会接到此类突发事件的疫情报告或群众的举报,并及时组织人员赴现场进行调查处理,通过对患者的个案调查、流行病学分析、现场卫生监督检查和实验室检验,查明中毒原因,综合判定是否为一起细菌性食物中毒。因此,实验室及时、准确、快速出具检验结果对查明原因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可以为食物中毒事件的认定和为现场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而采样是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及影响检出率高低的关键环节,笔者根据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食物中毒现场采样易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思明区旅行团食物中毒流行病学特点、原因.提出防控措施。方法对思明区2006~2007年旅行团食物中毒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2007年共发生旅行团食物中毒10起,中毒人数188人,发病高峰在第3季度,存在多次的共同进餐史.致病因素主要为细菌性,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占90%.中毒原因主要是进食受污染的海产品。结论应加强对旅游供餐单位供餐流程监管,系统分析可能造成食品污染的各种危害因素,确定关键控制点,有的放矢地采取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