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 研究晚期早产儿的健康与疾病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选2010年3月至2011年9月我院全部新生儿5 238例,其中晚期早产儿110例为研究组,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法选出足月儿220例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儿健康状况及疾病,并对两组高危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研究组高胆红素血症、低体温、低血糖、呼吸窘迫、呼吸暂停、颅内出血、喂养不耐受、窒息、缺血缺氧性脑病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颅内出血项P <0.05,其余均P<0.01);研究组治愈率低于对照组,病死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儿母亲孕期高危因素(高龄、妊高征、胎膜早破、双胎/多胎、羊水异常、胎盘异常、孕期宫内感染)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我院晚期早产儿新生儿疾病的发生率及病死率均高于足月儿,高龄、妊高征、胎膜早破、双胎/多胎、羊水异常、胎盘异常、孕期宫内感染是导致晚期早产儿早产的高危因素,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晚期早产双胎新生儿及足月双胎新生儿围产期常见临床并发症情况。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5年1月分娩晚期早产双胎280对(560例)及足月双胎321对(642例)的孕产妇情况及新生儿期并发症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晚期早产双胎组母亲先兆流产史、妊娠期高血压、胎膜早破、胎儿窘迫、羊水异常的发生率均高于足月双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晚期早产双胎组新生儿出生缺陷、转NICU病房、湿肺、败血症、颅内出血、感染、宫内感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贫血、动脉导管未闭、极低出生体重儿、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平均住院天数均高于足月双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晚期早产双胎儿新生儿期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双胎儿,应重视及加强对晚期早产双胎儿新生儿期的监测,加强双胎妊娠母亲产前保健,避免新生儿不良结局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与研究新生儿肺部感染发生情况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6月该院收治的1 100例新生儿为研究对象,统计新生儿肺部感染发生率,同时比较不同性别、出生体质量、胎龄、合并其他疾病、住院时间、分娩方式、侵入性操作、呼吸机应用、喂养方式及胎膜早破情况新生儿的肺部感染发生率,并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新生儿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1 100例新生儿中肺部感染者为23例,发生率为2.09%,不同性别新生儿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出生体质量、胎龄、合并其他疾病、住院时间、分娩方式、侵入性操作、呼吸机应用、喂养方式及胎膜早破情况新生儿的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生体质量、胎龄、合并其他疾病、住院时间、分娩方式、侵入性操作、呼吸机应用、喂养方式及胎膜早破均是新生儿肺部感染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新生儿肺部感染的发生率仍有待进一步控制,且其发生的影响因素涉及多个方面,应给予充分的重视与干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胎早产的高危因素,为预防和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6年12月在江门市妇幼保健院分娩的150例早产双胎妊娠妇女作为早产组,随机选取150例非早产双胎妊娠妇女作为对照组,收集2组的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分析法分析双胎早产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早产组患者高龄、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胎膜早破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是双胎早产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妊娠期糖尿病、胎儿窘迫、胎膜早破是双胎早产的高危因素。提示医师应重点对双胎妊娠妇女进行健康教育,让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控制饮食、定期行产前检查,同时严密监护胎儿生长情况,加强产期保健等,以达到预防双胎早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新生儿母乳不耐受发生情况并调查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母乳喂养提供指导信息。方法选取2019年1-10月在该院住院生产的产妇500例为研究对象,统计新生儿母乳不耐受发生情况,比较新生儿母乳不耐受与新生儿母乳耐受的产妇(年龄、学历、孕期增重、孕期并发症、分娩方式、产后感染、泌乳时间)、新生儿(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胎儿窘迫史、出生时窒息史)、母婴接触及喂养(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情况,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项目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新生儿母乳不耐受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新生儿母乳不耐受发生率为8.2%(41/500),均发生在产后1周内,主要表现为呕吐、腹胀、胃潴留和排便不畅等。两组产妇学历、分娩方式、产后感染、泌乳时间,新生儿胎龄、出生体质量、胎儿窘迫史、出生时窒息史,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产妇产后感染,新生儿胎龄、出生体质量、胎儿窘迫史、出生时窒息史及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是新生儿母乳不耐受发生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新生儿母乳不耐受发生的影响因素复杂多样,包括产妇产后感染、新生儿胎龄、出生体质量、胎儿窘迫史、出生时窒息史及母婴同室、早接触、早吸吮、按需哺乳,临床工作者应加强母乳喂养的宣传教育工作,产后严密监测新生儿母乳喂养情况,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有效改善新生儿母乳不耐受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对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母儿的影响,为促进GDM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母儿的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在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分娩的300例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母儿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伴有GDM的孕产妇100例作为观察组,血糖正常的孕产妇200例作为对照组,回顾性比较分析GDM对母儿的影响。结果观察组孕产妇年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观察组双胎不同一性、一个胎儿死亡及新生儿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体质量指数(BMI)、孕产次、受孕方式、分娩方式、早产、胎儿生长受限(FGR)、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胎盘早剥、产后出血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病理性黄疸、新生儿死亡及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除胎膜早破外,GDM没有增加双绒毛膜性双胎妊娠不良围生期结局。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新生儿早发型和晚发型败血症的高危因素,提出预防措施。方法选取152例早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为早发型败血症组,255例晚发型败血症新生儿为晚发型败血症组,200例无败血症的新生儿为对照组。分析早发型败血症、晚发型败血症的高危因素。结果早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新生儿窒息、胎膜早破、宫内窘迫、羊水污染、孕产妇发热、肺部感染;晚发型败血症的危险因素包括早产、低出生体质量、脐部感染、喂养不当、有创操作。结论新生儿早发型败血症、晚发型败血症的高危因素不同,应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败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产原因及围生期早产儿结局,为防治早产提供依据.方法 前瞻性调查于2007年8月-2008年12月在厦门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产科分娩的早产孕妇与同期足月孕妇对照组在年龄、文化程度、围产期因素方面的差异性,并比较早产儿与同期足月儿在围生期的不同结局.结果 共有433例活产早产儿出生,产妇低年龄、低文化程度、孕次>3次、胎膜早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前置胎盘、多胎妊娠、脐带绕颈是早产的重要原因.早产易使新生儿窒息、围生儿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喂养不耐受、围生儿死亡.同时使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增加.结论 加强早产高危人群管理可有效降低早产发生率,从而减少围生儿疾病及死亡,减少家庭经济负担,提高围生医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胎胎膜早破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分析双胎胎膜早破39例(研究组)及同期单胎胎膜早破66例(对照组),从胎膜早破的发生率、期待疗法的情况、新生儿预后等情况进行探讨.结果:双胎妊娠时胎膜早破早产的发生率均高于单胎妊娠胎膜早破时早产的发生率;双胎妊娠胎膜早破时新生儿窒息、羊水粪染、新生儿低体重发生率均高于单胎胎膜早破(P<0.005).结论:双胎妊娠容易发生胎膜早破、早产、新生儿窒息等.双胎妊娠时应尽量避免胎膜早破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分析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情况及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5月-2019年2月在该院出生的160例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情况分为对照组(非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119例和观察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41例。比较两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重症肺炎、呼吸暂停、宫内感染、机械通气时间、医院感染、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动脉导管未闭及产妇产前感染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两组的医院感染及产妇产前感染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的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重症肺炎、呼吸暂停、宫内感染、机械通气时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及动脉导管未闭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胎龄、出生体质量、重症肺炎、呼吸暂停、宫内感染、机械通气时间及动脉导管未闭是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的危险因素(P0. 05)。结论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发生率较高,且影响因素较多,应重视对极低超低出生体质量新生儿上述方面的干预。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影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PMTCT)新生儿喂养不耐受(FI)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6月医院收治的113例实施PMTCT的新生儿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FI分成不耐受组与耐受组,比较两组新生儿胎龄、出生体质量等基础状况以及高胆红素血症、心肌损害、贫血、感染性疾病等出生合并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113例实施PMTCT的新生儿共发生新生儿喂养不耐受38例,FI的发生率为33.63%;新生儿胎龄小、出生体质量低、小于胎龄儿、合并感染性疾病、贫血是FI发生的相关因素,其中低出生体质量与合并感染性疾病是PMTCT发生FI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该群体中出生体质量低、合并感染性疾病的新生儿更容易发生FI,预防围生期感染、新生儿感染可减少PMTCT新生儿FI的发生,保证母婴阻断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早产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探讨早产主要高危因素及其并发症,为预防早产发生和改善其临床结局提供资料。方法采取病例对照研究方法,以102例早产儿为病例组,选择同期分娩的117例足月儿为对照组,采集病历资料并问卷调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早产高危因素。采用χ2检验,比较早产组与足月组高危因素发生率、并发症率以及早产组内不同胎龄、不同出生体重并发症率间的差异。结果多胎妊娠、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妊娠期糖尿病、先兆流产史、前置胎盘、妊娠期高血压为早产高危因素。以发生率排序,胎膜早破与妊娠期糖尿病均居首位,均占早产儿的31.4%,其次为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分别占23.5%、22.5%。早产儿低血糖、高胆红素血症、颅内出血、贫血、新生儿呼吸窘迫症(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足月儿(P值均0.01)。胎龄为30~34+6周组早产儿贫血、NRDS患病率均高于胎龄为35~36+6周组(P0.05)。低出生体重早产儿高胆红素血症、贫血、NRDS、感染患病率均高于出生体重≥2 500g者(P0.05)。结论早产主要高危因素为胎膜早破、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压与多胎妊娠。早产儿并发症发生率高于足月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并发症率越高。而低出生体重早产儿更易发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超低出生体质量儿(ELBWI,出生体质量1 000 g)的临床资料,旨在提高其存活率及生存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2016年在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106例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母孕期情况、新生儿出生时情况、临床并发症及预后。结果随着救治水平的提升其ELBWI存活率逐渐上升,2016年达到54. 0%,胎龄越大存活率越高。Apgar评分可用来ELBWI评估预后,死亡组EBLWI硬肿症发生率高于存活组EBLWI。ELBWI主要产前高危因素为多胎(40. 6%),其次为妊娠期糖尿病(11. 4%)、胎膜早破(9. 4%)、绒毛膜羊膜炎(9. 4%)。106例ELBMI患儿常见并发症为肺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支气管发育不良、呼吸暂停、肺出血、颅内出血、贫血、动脉导管未闭、早产儿视网膜病(ROP)。存活组中胎龄、体质量与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并无关联。结论加强高危妊娠监测管理预防早产、加强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超低出生体质量儿的监护管理及早发现、处理各种并发症和防止医院感染发生是提高ELBWI存活率及改善生活质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妊娠期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对胎膜早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3月-2019年7月于该院住院分娩的单胎孕妇于分娩前检查生殖道解脲支原体及沙眼衣原体,将111例阳性者作为观察组,其中单纯解脲支原体感染者55例(甲组)、沙眼衣原体感染者30例(乙组)、解脲支原体与沙眼衣原体同时感染者26例(丙组);另随机选取同期妊娠期间筛查阴性者100例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剖宫产、自然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发生率,同时统计观察组患者同时感染和分别感染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胎膜早破、早产、胎儿窘迫、剖宫产、自然分娩、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肺炎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胎膜早破和早产率分别为36.04%(40/111)、20.72%(23/111),明显高于对照组5.0%(5/100)、10.0%(10/1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20、4.58,P=0.00、0.03)。两组胎儿窘迫、剖宫产、自然分娩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低出生体质量儿、新生儿黄疸及新生儿肺炎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新生儿畸形、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丙组胎膜早破率和早产率明显高于甲、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妊娠期感染解脲支原体或沙眼衣原体可增加孕妇胎膜早破和早产率,影响其妊娠结局,同时对围生儿健康有一定影响,因此临床需积极加以干预,以保障母婴健康。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期待疗法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分析120例28~35孕周早产胎膜早破孕产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58例采用期待疗法者为观察组,入院后24h内分娩的62例为对照组。结果:观察组羊水过少、胎儿窘迫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发生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孕28~35周早产胎膜早破采用期待疗法虽然胎儿窘迫和羊水过少的发生率显著增加,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率显著减少,使早产儿的出生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16.
广州市社区低出生体重儿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怀玉  赖雪辉 《现代医院》2008,8(6):146-148
目的为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围产期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针对病因进行防治,提高出生人口素质,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和员村街2001~2006年低出生体重儿的相关危险因素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结果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3.81%,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原因与分娩孕周、双胎妊娠有很大关系,同时与胎膜早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期贫血、胎儿生长受限、胎盘因素、参加孕检的次数也有一定关系。结论做好婚前生育知识的宣传教育,强调婚检的重要性,不断提高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完善妇幼保健网络,预防早产,及时发现和治疗高危因素,规范高危门诊,是降低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的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一次妊娠同时有两个胎儿时称双胎妊娠,我国统计双胎与单胎之比为1∶66-104。双胎妊娠时,孕妇并发症增高,属高危妊娠,应倍加重视。那么,双胎妊娠常见并发症有哪些,怎样防治呢? 早产 双胎妊娠子宫过度伸展,易发生胎膜早破,故难以顺利维护到足月,早产发生率高,可达30%以上。为减少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首先要增加每日的卧位休息和睡眠时间,昼夜不少于12小时。资料报道卧位休息特别是左侧卧位,可显著增加子宫胎盘血流量,增加胎儿体重,降低低体重新生儿发生率。在妊娠第28-32周时设立家庭病床,由有经验的产科医护人员每周随访和指导2-3次,并进行监护,以降低早产发生率。自32周后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的危险因素,为控制和降低低出生体质量发生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深圳市南山区2014-2016年出生的活产新生儿6 261例,3年间每年所分娩的活产儿分别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利用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MI18. 5 kg/m~2、文化程度低(高中及以下)、双胎、产检总次数≤5次、女婴、高危产妇及早产为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危险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结论低出生体质量儿受多种因素的联合作用,应加强孕前及孕期的宣传教育,加强高危孕妇的管理,降低低出生体质量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生期高危因素对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影响,以采取有效预防措施降低新生儿的致残率和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2月-2016年12月在重庆巿綦江区人民医院分娩的11 500例产妇的临床资料,其中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产妇800例作为观察组,同期未出现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产妇10 70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产妇年龄、孕周、分娩史、分娩方式、胎膜早破、胎盘异常、24 h尿蛋白量、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期贫血、羊水异常、出生体重、婴儿性别、胎心率异常、脐带异常、产程过长等发生情况,分析围生期高危因素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相关性。结果围生期发生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高危因素为高龄、孕周30周、有分娩史、胎膜早破、胎盘异常、24 h尿蛋白量≥3 g/24 h、妊娠期合并症、羊水异常、出生低体质量儿、胎心率异常、脐带异常、剖宫产、产钳助产、产程延长(P0.05)。结论完善产前指导,提高产前检查质量,加强对围生期高危因素的监护及处理,可有效降低胎儿窘迫、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强化母乳喂养在预防极低出生体重儿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2015年1月-2016年8月本院新生儿科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 000 g≤出生体重<1 500 g)80例根据入选标准纳入研究,根据喂养方式不同分为强化母乳实验组40例[住院期间母乳量占喂养总量的75%以上,母乳均来自患儿自己的母亲,母乳喂养量达80 ml/(kg·d)时,添加母乳强化剂(母乳不足部分由早产配方奶补充)],早产配方奶对照组40例(住院期间全部早产配方奶喂养)。比较两组患儿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喂养不耐受情况、院内感染以及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早产儿在胎龄、性别、体重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实验组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为(15.22±4.37) d,对照组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为(17.38±5.44) d,实验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喂养不耐受发生例数为7例,对照组喂养不耐受发生例数为15例,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院内感染2例,对照组院内感染7例,实验组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1例,对照组坏死性小肠结肠炎3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极低出生体重儿实行强化母乳喂养可缩短达到全肠道喂养的时间,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降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同时不增加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