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耀焓  张培彤 《中国肿瘤》2012,21(12):926-931
气虚证作为中医辨证中的常见证型可见于多种疾病,目前缺乏公认的气虚证诊断标准及量化标准,使其成果不能正确评价,因而建立统一的、客观的气虚证诊断及量化标准就成为目前中医药研究工作的重中之重,气虚证诊断及量化标准的研究日益受到大家重视.全文就近几年气虚证诊断标准及其量化诊断成果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摘 要:[目的] 初步建立原发性肺癌热证分级量化诊断标准。[方法] 根据原发性肺癌热证组和非热证组中四诊指标出现的频率,运用条件概率换算法建立指标赋分表,运用最大似然判别法确定热证量化诊断阈值,然后对量化诊断标准进行检验,最后初步建立肺癌热证诊断标准。[结果] 肺癌量化诊断标准阈值为60分;程度分级标准:指标积分<60~91分为轻度,指标积分91~121分为中度,指标积分>121分为重度。量化诊断标准回顾性和前瞻性检验的敏感度、特异性、准确率均>90%。阳性似然比分别为10.15、8.16,阴性似然比分别为3.25%、4.65%。[结论] 运用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初步建立了一个客观的肺癌热证量化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张月  张培彤 《中国肿瘤》2008,17(12):1013-1015
文章从肺癌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中医证候与病理分型、理化指标、肺部感染、临床疗效5方面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指出当前迫切需要建立中医界认可的肺癌统一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并且还应充分利用现代医学的客观指标和量化手段.深入开展肺癌中医证候的临床研究,将现有研究深入到更新的层次.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全面阐述肺癌中医证候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4.
陈艳斌  张培彤 《中国肿瘤》2010,19(3):179-183
肺癌中医证型的相关问题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从肺癌阴虚证的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两个方面进行综述,通过分析肺癌阴虚证的病例分布及其与疗效、预后、TNM分期等指标的关系,初步探讨了肺癌阴虚证的规律和临床应用价值,并着重回顾了国内研究者对阴虚证本质的研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肝癌中医证型与肝功能及肝脏储备功能的相关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丽珠  蓝韶清 《中国肿瘤》2000,9(8):347-348
原发性肝癌的中医辨证分型,尚无一致性意见[1]。研究中晚期肝癌中医证型与肝功能、肝脏储备功能的关系,探讨中医证型的病机传变规律,有助于肝癌证型的诊断与规范化研究。1对象与方法1.1诊断标准 按《新编常见恶性肿瘤诊治规范》原发性肝癌的临床诊断标准;分期标准按我国1977年的三期分期标准[2]。1.2中医辨证分型方法 根据临床症状表现,分为肝热血瘀型、肝盛脾虚型、肝肾阴虚型[3]。1.3纳入标准 符合以上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全部为住院患者,年龄在18岁-70岁,估计生存期>3个月;入院后第二天即经两位…  相似文献   

6.
脾边缘带淋巴瘤(SMZL)诊断标准、分期和治疗尚缺乏统一的指导性意见.现汇集学术会议和交换病例资料,分设专题组制订并提议该病有关诊断、鉴别诊断、预后因素、治疗,以期有助于诊断和治疗的标准化.需进一步进行组织学研究确定更为精确的预示标记和制定对治疗反应及新药评估的标准.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提高周围型肺癌组织学分型诊断符合率的方法。方法:随机抽取253例病历,列出组织学诊断的16个影响因素指标,并对其量化,利用计算机影像计量诊断技术,对影响因素进行单、多因素分析。并对121例患者进行应用研究。结果:建立了周围型肺癌影像计量诊断组织学分型的判别数学模型,使其诊断符合率由42.1%提高到71.9%。结论:计算机影像计量诊断技术能显著提高周围型肺癌组织学分型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营养不良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常见合并症, 影响肿瘤患者的临床结局, 准确识别营养不良是营养干预治疗的前提, 但目前缺乏统一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随着2018年全球营养专家发起的营养不良诊断标准(GLIM)的正式发布, 大量研究随之开展。本文主要对GLIM的具体内容和争议, 及在恶性肿瘤患者特别是放疗患者中的准确性验证和临床预测价值进行综述, 为今后恶性肿瘤相关的营养不良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宫颈癌的早期诊断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吴爱如 《中国肿瘤》1994,3(3):11-12
当前宫颈细胞涂片、碘染或明道镜下多点活俭、宫颈管刮术的联合应用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宫颈癌早期诊断方法,此法简便、安全、诊断可靠。一、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自巴氏等首创阴道细胞学诊断方法以来,经数十年临床实践及总结,其诊断价值已肯定无疑。此法简便易行,为国内外普遍采用的首选筛查及早期诊断方法。1.诊断正确串:早期宫颈癌细胞学诊断的阳性率一般可达90%。由于检查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采片、染色、读片等因素,诊断的准确率可有较大差异。为了提高诊断水平,减少假阴性和假阳性,需注意下述几个问题。①统一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WHO工作小组自应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这个诊断术语以来,给临床及病理科医师带来了很大困扰,目前仍没有一个经过大样本临床研究证实和循证医学检验了的统一处理方案标准,因此在临床实践中如何把握结直肠HGIN的临床诊断及采取何种处理策略值得研究。现将结直肠HGIN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黄芪多糖抑制气阴两虚Lewis肺癌荷瘤小鼠的生长、转移及对肺癌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Lewis肺癌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药组,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C57BL/6J小鼠90只,设空白组10只,余80只刨花烟熏并灌胃温热性的中药,移植Lewis肺癌实体肿瘤建立气阴两虚荷瘤小鼠模型并随机分为8组,比较各组小鼠抑瘤率及q值,计数外周血细胞及骨髓细胞,ELISA测定血清IL-2、IFN-γ、TNF-α、IL-10、HIF-1α、VEGF、MMP-2的含量。结果 黄芪多糖将Lewis 肺癌细胞阻滞于S期,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细胞凋亡逐渐增加;联合用药各组的抑瘤率高于黄芪多糖各组和顺铂组,q值均在0.85~1.15之间;与顺铂组比较,联合用药中、高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细胞及骨髓细胞的数量,IL-2、INF-γ、TNF-α均显著升高,IL-10、 HIF-1α、VEGF、MMP-2均显著降低(P<0.05, P<0.01)。结论 黄芪多糖在体外对Lewis肺癌细胞有抑制作用,体内与顺铂联合能抑制气阴两虚Lewis荷瘤小鼠肺癌细胞的生长、转移,提高外周血细胞和骨髓细胞的细胞数量,提高IL-2、INF-γ、TNF-α的含量,减少IL-10、HIF-1α、VEGF、MMP-2的含量。  相似文献   

12.
背景与目的:晚期癌症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具有同西医症状评估不同的特点。通过对晚期癌症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的分类,研究其同西医症状及患者生存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通过MD Anderson症状评估量表(MD 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Chinese,MDASI-C)收集临床患者症状分布及强度,并通过望闻问切判断患者的中医辨证分型。描述性分析用于人口统计学及临床特征资料的分析。对辨证分型为肝肾阴虚型(Ⅳ型)和其他型的患者进行t检验及χ2检验。应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期,Log-rank进行显著性检验。结果:根据中医辨证分型,227例晚期癌症患者中,Ⅳ型共82例(36%)。Ⅳ型与其他5型相比,乏力和气急的发生频率和强度均较高。Ⅳ型患者同其他5型患者之间生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和Ⅳ型为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的预后因素。结论:本研究证实中医辨证分型对晚期癌症患者生存期有辨识作用,可提高晚期癌症生存期预测的准确性。在临床工作中,以此辅助检测病情变化,有助于临床医师更好地判断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期间舌苔厚度的变化,以便从中医的角度了解患者化疗期间脏腑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确诊恶性肿瘤患者89例,以中医诊断标准及目前量化方法,根据舌苔厚度的不同分为三组:轻度组、中度组及重度组。观察每组癌症患者化疗前后舌苔厚度的变化,找出其规律。结果:化疗后大部分患者出现舌苔增厚。化疗期间患者的消化道反应与舌苔增厚呈正相关。原本舌苔表现为中度厚或重度厚患者化疗后更容易出现舌苔的进一步增厚,而薄白苔患者化疗期间舌苔变化不明显。结论:患者化疗期间多出现舌苔厚度增厚。因化疗药物多为杀伤癌细胞药物,同时对人体正常组织器官细胞亦有一定损害,类似中药中的有毒之品。用之,伤人正气,脾胃更伤,失和降,脾胃功能受损,多出现舌苔的增厚。故临床上在患者化疗期间使用中药时应健脾顾护胃气为主。辩证施治,可服用以四君子汤为主方的汤剂调理脾胃,也可使用香砂仁养胃丸、附子理中丸等中成药。  相似文献   

14.
Classical Chinese medicine does not have a specific treatment against tumor cells. There is also no unique term for “cancer” and thus no tumor-specific treatment concept. Chinese medicine focuses on symptoms, pattern, and underlying causes. In fact, the aim is to strengthen the entire organism through appropriate practices and techniques. Because the ideas and concepts of Chinese medicine differ from the rational-materialistic concepts of occidental medicine, neither the terms and definitions of Chinese medicine nor the concepts of pathogenicity and treatment can easily be transferred to Western medicine. Chinese medicine may be used as supplementary or adjunctive treatments to conventional cancer care, particularly during aftercare and recovery. Currently, the impact of Chinese medicine within the occidental context cannot really be determined; there is a considerable need for research on the basis of established methodological standards in oncology.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汤抗人大肠癌HT-29细胞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健脾解毒汤加减后按功效分为基本方、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脾益气、补血益气及扶助正气方,将各方剂水提物与人大肠癌HT-29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四甲基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肿瘤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mRNA基因表达和蛋白分泌的变化。结果各组中药对HT-29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相同方剂组高浓度抑制作用强于低浓度,滋阴组在1 000μg/ml浓度时抑制率达到峰值(46.1%),且较基本方及清利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中药组肿瘤细胞MMP-9 mRNA基因表达水平被下调,MMP-9蛋白分泌不同程度受到抑制。其中,滋阴组抑制效果最为显著(P<0.01),较基本方及清利组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健脾解毒汤及其加减方对大肠癌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转移具有抑制作用,通过下调肿瘤细胞MMP-9 mRNA基因表达从而抑制蛋白分泌是可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杨慧  郑瑾  吴昊  王睿  韩雪  任秦有 《现代肿瘤医学》2023,(10):1967-1972
本文通过研究中医治疗放射性肠炎现状,以期为临床中医治疗放射性肠炎提供简单有效治法。对近5年发表在核心期刊及硕博论文中医治疗放射性肠炎的相关文献进行从病因病机、治则、具体治法、名中医经验四方面分析总结归纳。现代中医家及国家级名中医多认为放射性肠炎应根据临床症状及发生时期分为急性期与慢性期,急性期以湿热瘀阻下焦为病机,慢性期以脾肾亏虚为病机,总病机为本虚标实,治疗应以“整体观念辨证辨病论治”“急则祛邪、缓则扶正”为治疗原则,总体急性期以清热利湿、解毒化瘀止泻法,慢性期以健脾益气、渗湿止泻法,温阳补肾、固肠止泻法为具体治法取得良好的效果。因此,放射性肠炎中医治疗具有良好的优势,选择合适的治法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赵韬  张汀荣  刘健  沈伟生 《癌症进展》2008,6(3):309-311
目的观察益生饮药物血清对A549人肺癌细胞株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不同浓度的益生饮药物血清培养人肺癌细胞A549,用MTT技术体外观察不同浓度益生饮药物血清对人肺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各组抑瘤率分别为:大剂量组41.18%,中剂量组33.16%,小剂量组25.67%,3种剂量组间差异显著(P〈0.01)。抑瘤率以大剂量组最高,为41.18%。结论益生饮药物血清对肺癌A549细胞体外生长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食管癌精准治疗的研究进展和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或精准治疗临床研究提供参考信息。方法检索万方医学网和科学引文索引(SCI)网络版数据库中关于食管癌精准医学相关文献,并从文献的年发文量、发表期刊、发文机构、国家和地区、学科分布和关键词频率等对检索结果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共检索到中文文献6 869篇,英文文献7 773篇。近10年中文文献总体呈逐年下降趋势,而英文文献正好相反,且英文文献中发文量最大的国家为中国(4 136篇,532%),远超过排名其次的美国(1 657篇,213%)和日本(835篇,107%);在中外文献中高发文机构均为中国高校,分别以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文文献187篇,200%)和郑州大学(英文文献442篇,57%)为首;中英文文献内容均以肿瘤学为主,分别为5 082篇(830%)和3 946篇(508%)。研究热点主要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的发病机制、诊断标志物和预后改善。结论近10年食管癌的研究主要偏向于早期癌变基因及其致癌作用机制探索的基础研究,根据食管癌患者的基因型、表型、环境和生活方式等各方面因素的异质性从而制定出个性化诊断和治疗措施,是临床研究的关注重点。  相似文献   

19.
谭卓  葛明华  陆晓筱 《中国肿瘤》2013,22(10):777-783
甲状腺肿瘤的临床诊治涉及到外科、核医学科、病理科、影像(B超、放射)、放疗等多个学科。相关的诊治指南亦是"百家争鸣"无法统一。浙江省肿瘤医院是国内最早成立的肿瘤专科医院之一。本院多学科协作下的甲状腺癌综合诊治经过多年的发展业已走向成熟,并向其他头颈部肿瘤推广。2010年浙江省癌症中心头颈肿瘤序列治疗研究中心的成立,不仅为甲状腺肿瘤的多学科协作治疗,也为甲状腺等肿瘤的基础研究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全文旨在回顾、总结我院数十年来多学科协作下甲状腺肿瘤诊治模式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20.
中药注射液治疗肺癌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珞  于正洪  史兆荣 《现代肿瘤医学》2011,19(11):2349-2351
中药注射液在肺癌的治疗过程中应用广泛,疗效显著,意义重大,有关中药注射液治疗肺癌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现从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方面对近年来中药注射液治疗肺癌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