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血管外皮瘤和淋巴管外皮瘤均为罕见肿瘤。其中血管外皮瘤约占所有血管肿瘤的1%,而淋巴管外皮瘤更为罕见。1942年Staut等首先报告了血管外皮瘤,其后又有很多文章谈到了凡是血管经过的地方都可能出现这种肿瘤。 1955年Enterline等首次报道了淋巴管外皮瘤。1966年Cornog指出,淋巴管肌瘤应作为淋巴管外皮瘤的同义词。作者报道了二例恶性血管外皮瘤。一例为2岁患有多发性血管外皮瘤的女孩。另一例为29岁男性,系  相似文献   

2.
血管外皮瘤少见,国内报道较少,现报告1例外阴血管外皮瘤。结合国内文献对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及鉴别诊断等进行探讨。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40岁。因发现外阴肿块2年余,无痛性渐增大,2002年5月5日在外院行肿块部分切除术。2002年7月8日再次入院行二次手术。术中见右侧大阴唇下段有一直径6cm大小的包块,质软、边界较清楚。周围见丰富的血管,组织呈灰褐色,遂行肿块切除术。病理诊断:外阴血管外皮瘤。2小结血管外皮瘤是来源于血管外皮细胞的软组织肿瘤,临床较为少见。它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及身体部位,但常以下肢、…  相似文献   

3.
恶性血管肿瘤较少见,我院自1976年至1986年共收治38例,其中恶性血管内皮瘤32例,恶性血管外皮瘤6例,现结合该组病例作一初步分析。 资料与方法 一、性别年龄:男性17例,女性21例。其中内皮瘤男性16例,女性16例,外皮瘤6例均为女性。年龄最小2岁,最大64岁,内皮瘤40~60岁15例,外皮瘤20~40岁4例。 二、发生部位:头颈四肢多见,本组有29例占76.3%,其中内皮瘤23例(71.8%),外皮瘤6例均发生在头颈与四肢(见表1)。  相似文献   

4.
恶性血管外皮瘤九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恶性血管外皮瘤(malignanthemangiopericytoma,MH)也称血管外皮肉瘤(hemamgiopericytesarcoma),是发生于血管外皮细胞的一种罕见的恶性肿瘤,约占血管肿瘤的1%[1]。笔者回顾分析了天津肿瘤医院1966年4月~1997年7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9例恶性血管外皮瘤,结合文献复习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9例患者中,男6例,女3例,男女之比2∶1;年龄7~57岁,平均年龄45岁。多因无痛性肿块就诊,术中见肿块实性,质软脆,色棕红或紫红。肿块大小1.5~20cm,≤3cm6例,>3cm2例,1例患者拒绝治疗…  相似文献   

5.
恶性血管外皮瘤(malignant hemangiopericy-toma,MH)是来自血管周树突细胞的恶性肿瘤,属于脉管类侵袭性肿瘤,约占脉管类肿瘤的1%[1],占软组织恶性肿瘤的0.2%~0.3%[2],临床罕见,发病率低.主要发生部位在躯干、下肢软组织、后腹膜等深部组织,发生于颈部软组织少见.温州市第八人民医院收治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颈后部的恶性血管外皮瘤,复习国内外文献,结合临床及病理,探讨CT、MRI对头颈部血管外皮瘤诊断及良、恶性鉴别价值,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管外皮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肿瘤 ,发病率甚低 ,国内报道甚少。因出现血管外皮瘤样区的软组织肿瘤甚多 ,病理诊断时常易发生混淆[1] 。本文报告 1例腹膜外原发性血管外皮瘤 ,并结合国内有关文献资料 ,对其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发生及鉴别诊断等进行探讨。1 临床资料患者女性 ,4 6岁。因发现左下腹肿块半月余而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心、肺检查未发现异常。左下腹可扪及一鸡蛋大小肿块 ,质地中等 ,活动度差 ,有轻压痛 ;妇科检查 :外阴、阴道无殊 ,宫体前倾略大 ,左附件处触及一包块 ,如鸡蛋大小且与子宫不相连 ,活动受限 ;右附件无特殊。…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恶性血管外皮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道1例术后出现肝脏多发转移灶转移的腰部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并复习文献。结果:该患者于腰部恶性血管外皮瘤术后81月出现肝脏转移和局部复发,予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化疗4疗程,化疗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结论:部分恶性血管外皮瘤于术后5年后出现远处转移,其对化疗相对敏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恶性血管外皮瘤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报道1例术后出现肝脏多发转移灶转移的腰部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的诊断及治疗,并复习文献。结果:该患者于腰部恶性血管外皮瘤术后81月出现肝脏转移和局部复发,予环磷酰胺、阿霉素、顺铂化疗4疗程,化疗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结论:部分恶性血管外皮瘤于术后5年后出现远处转移,其对化疗相对敏感,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9.
原发性肺血管外皮细胞瘤是极少见的恶性肿瘤。1979年Shin等报告2例,并收集了34例在文献发表。国内曾报道5例,近5年我科收治2例,报道如下。 例1,男,54岁,主诉胸痛,咳嗽,痰带血4个月,胸片见左肺门4×4 cm肿块,块影边界清楚,断层示密度均匀,略呈分叶状,无钙化。痰细胞学阴性,支气管镜发现左肺下叶开口受压,粘膜红肿,开胸探查见左肺下叶肿瘤与胸壁粘连,切除左肺下叶,病理证实恶性血管外皮细胞瘤。术后2  相似文献   

10.
恶性血管外皮瘤是少见的软组织肿瘤,我院1975~1989年收治10例,均经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10例恶性血管外皮瘤中,男6例、女4例。年龄12~67岁。多数在半年内来诊。肿瘤位于下肢3例,腹膜后及上肢各2例,颈部、胸壁、盆腔各1例。临床表现。均以无痛性肿块就诊。瘤体最大径均超过5cm,多位于深肌层或深部组织内。2例肢体部瘤体表面静  相似文献   

11.
下颌骨浆细胞瘤一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患者女 ,5 8岁 ,因右下颌麻木、肿痛 1个月入院。体检 :右下颌骨嚼肌区肿胀 ,质硬 ,界不清 ,压痛明显 ,张口受限 ,  | 8|  颊侧可及 3cm× 4cm× 3cm大小膨隆 ,未及明显乒乓感 ,右下颌及颈部未及肿大淋巴结。肿块局部穿刺细胞学检查见肿瘤细胞 ,提示倾向恶性。结合病史 ,临床初诊考虑为右下颌骨恶性肿瘤。行肿瘤摘除术。病理检查 :暗红肿瘤组织 4块 ,切面鱼肉状。镜检 :肿瘤组织由不同分化程度的瘤细胞构成 ,大部分瘤细胞分化较好 ,似正常成熟的浆细胞 ;分化差的瘤细胞大小不等 ,形态多样 ,核仁明显 ,可见双核或多核瘤巨细胞 ,甚至…  相似文献   

12.
皮肤脑膜瘤尚属罕见,本文报道1例如下: 患者、男性、56岁。右颊部肿块5年,近两年同侧颞部亦累及。不影响张口。检查:右颊颞部及颧弓上下见两个相邻的肿块。颊部者为3.5×3×2cm,质软。颞部者仅拇指盖大小。无压痛。临床  相似文献   

13.
脑脊膜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病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hi QL  Chen XD  Lu ZF  Meng K  Jin XZ  Yan XW  Zhou XJ  Sheng CN 《癌症》2002,21(10):1116-1119
背景与目的:原发于脑脊膜的血管外皮瘤临床少见。本文回顾分析我院收治的20例,探讨其临床病理特征,组织学发生及生物学行为。方法:结合临床资料,运用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20例原发于脑脊膜的血管外皮瘤,并对其中4例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本病中位年龄42.4岁,男女之比1.2:1。临床上多以头痛等症状就诊,肿瘤可发生在颅内脑脊髓表面的任何部位,大体上:肿瘤多似有包膜,质地韧,部分呈鱼肉样,组织学;肿瘤组织内血管丰富,可见典型的“鹿角样”血管,血管周围为短梭形的肿瘤性外皮细胞,沿血管呈放射状分布,瘤细胞异形,见核分裂像,网状纤维染色;嗜银纤维围绕单个瘤细胞,并沿血管呈放射状分布。免疫组化标记;瘤细胞除Vim阳性外,其余S-100蛋白,FⅧ,EMA,GFAP和CD34均阴性,电镜:瘤细胞中见丰富的10nm的中丝,细胞外基膜明显,并围绕单个瘤细胞分布,随访;获随访的17例病人中8例复发(占47.1%)。结论:脑脊膜的血管外皮瘤为起源于脑脊膜间叶组织,低度恶性的肿瘤,组织学形态,免疫表型和超微结构类似于软组织的血管外皮瘤。  相似文献   

14.
椎体血管瘤较多见,而椎体血管外皮型脊膜瘤实属罕见。目前国内未见报道,现报告1例如下。患者,女,19岁,主因腰痛5个月双下肢进行性肌无力8天入院。查体:一般状况正常,心肺及腹部未见异常。骨科情况:胸12棘突后凸畸形,腰肌对称,局部有压痛,腰部活动中度受限。一下肢感觉右侧减退,左侧正常,右侧膝反射减弱,双下肢肌力,右3级,左4级。入院后10天,双下肢呈不全性瘫痪。既往间断性腰痛4年,未做过X线检  相似文献   

15.
乳腺恶性血管外皮瘤一例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闫德杰,许英霞,赵国强乳腺恶性血管外皮瘤非常少见,国内外罕见报道,我院于1993年4月7日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20岁,未婚,以左乳肿块6个月为主诉于1993年4月7日入院。6个月前无意中发现左乳外上...  相似文献   

16.
血管外皮瘤5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方法结合文献对5例血管外皮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本瘤多发生于青壮年,男性略多于女性。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肿块,无影像学特异性。肿瘤组织血管丰富,瘤细胞密集,胞界不清,分化好者血管腔隙较大,如腺体样,瘤细胞异型性小,围绕血管呈放射状排列,多为2~3层。分化差者血管相互连接呈网状或鹿角状,瘤细胞弥漫分布,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多见。网状纤维包绕单个瘤细胞。免疫组化:VMT( )、CD34( )、少数病例F-Ⅷ、Desmin可散在阳性。结论血管外皮瘤是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依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一般可做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通常以涕血、颈部肿块、头痛、耳闷以及颅神经障碍而引人注目,而以张口困难为主要表现极为少见。现将我科收治的2例Trotter氏综合征报告如下。例1,男,33岁。1983年8月2日,因张口受限7个月收入我院口腔科。1982年夏季,左耳闷,听觉减退,左侧下颌区麻木不适,同年8月,张口障碍,张口两指,颊部触痛以牙区明显,局麻下拔除病牙,术后张口无缓解。左侧头面部疼痛。12月左颌下出现肿块、行鼻咽部造影,见鼻咽部左侧壁充盈欠佳,鼻咽部活检为“鼻咽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血管外皮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方法 结合文献对 5例血管外皮瘤进行临床、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观察。结果 本瘤多发生于青壮年 ,男性略多于女性。可发生于身体的任何部位 ,临床表现多为无痛性肿块 ,无影像学特异性。肿瘤组织血管丰富 ,瘤细胞密集 ,胞界不清 ,分化好者血管腔隙较大 ,如腺体样 ,瘤细胞异型性小 ,围绕血管呈放射状排列 ,多为 2~ 3层。分化差者血管相互连接呈网状或鹿角状 ,瘤细胞弥漫分布 ,异型性明显 ,核分裂像多见。网状纤维包绕单个瘤细胞。免疫组化 :VMT( )、CD3 4( )、少数病例F Ⅷ、Desmin可散在阳性。结论 血管外皮瘤是较少见的软组织肿瘤。依据病理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标记 ,一般可做出明确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脑膜瘤为颅内常见肿瘤 ,但脑膜的血管外皮瘤则比较罕见。 1973年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血管母细胞型和血管外皮型脑膜瘤合称血管母细胞型脑膜瘤。而 1993年WHO对脑膜瘤作出了新分类 ,将原来认为起源于脑膜的血管母细胞型脑膜瘤归入中枢神经间叶性 ,非脑膜上皮性肿瘤一类 ,它与软组织的血管外皮瘤有相同的组织学特征及生物学行为 ,称为脑膜血管外皮瘤。1 临床资料患者女 ,4 2岁 ,因左侧大脑镰旁脑膜瘤术后 2年 9个月 ,右侧肢体麻木无力 3个月伴发作性四肢抽搐 1次于 2 0 0 1年5月 2 4日入院。患者于 1998年 8月因右上、下肢活动无…  相似文献   

20.
胃不典型类癌一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病例报告 患者男,65岁。因上腹部不适1个月伴恶心呕吐入院。体检:上腹部压痛。胃镜示:胃窦部小弯侧见溃疡型肿物,边缘隆起,如火山口状,溃疡底见坏死物。B超发现肝转移瘤。手术所见:瘤体位于胃窦小弯侧,溃疡型,面积8.0 cm×7.0 cm,胃周淋巴结肿大。行胃大部切除术。病理检查:小弯侧见溃疡型肿物,面积6.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