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精索静脉曲张是指精索内蔓状静脉丛的异常伸长、扩张和迂曲,多见于青少年,发病率约占男性人群的10%-15%,以左侧发病为多,是引起男性不育症的病因之一。我们从1998年5月-2012年12月采用腹腔镜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治疗精索静脉曲张100例,  相似文献   

2.
精索静脉曲张对男性不育发病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精索静脉曲张(varcocele,VC)是男性常见的泌尿生殖系统疾病,也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在男性不育症中占19%~41%^[1]。VC是一种血管性疾病,以精索内蔓状静脉丛呈不同程度扩张和迂曲为特点。临床容易诊断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可提供客观依据,超声诊断标准为:(1)临床型VC:平静呼吸下精索静脉丛中至少检测到3支以上的精索静脉,  相似文献   

3.
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患者手术前后精液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精索静脉曲张(VC)是泌尿外科及男科的常见病,其发病率在男性人群中占10%~15%,多见于青壮年,在男性不育者中的发病率约占40%。以往VC诊断,主要依赖检查医生的主观诊断,同一组患者,两个医生在不同的检查室检查,得出的结论仍有部分争议。随着诊断手段的增多及尖端仪器的应用,发现部分体检时未发现VC的男性不育患者存在着精索静脉扩张和返流,  相似文献   

4.
1937年,wilhem等发现精索静脉曲张(varico■le,VC)可影响精子发生。但直到1952年,Tulloch报告了一例VC无精子病人在进行双侧精索静脉结扎术后,精子计数改善、生育能力恢复之后,才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重视。Greenberg汇总了几次大规模的临床调查资料,得出一般人群的VC发病率为15%(8~18%),而在不育男子中的发病率为37%(23~39%)。大量的资料表明,  相似文献   

5.
精索静脉曲张1620例总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精索静脉曲张(Vc)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对1620例VC患者行经皮小切口腹膜外超选择性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对比分析VC手术前后精索内静脉内径、睾丸体积、精液质量和性激素的变化,了解VC与生殖道感染、中老年男性雄激素部分缺乏症(PADAM)、附睾精液囊肿以及睾丸微结石等生殖道疾病的关系。结果术后5~30d,疼痛不适等症状消失426例(63.7%)。术后3个月,曲张的静脉内径小于1.8mm1428例(88.1%),大于1.8mm192例(11.9%)。1012例左静脉曲张患者睾丸容积平均为(16.5+2.8)mI。,小于正常(20mL)。386例VC伴不育患者术后6个月精子密度、a+b级精子和精子活率改善率分别为48.1%、57.0%和61.0%。386例VC所致不育患者,术后0.5~2年,104例妊娠,受孕率26.9%。VC伴慢性前列腺炎(CP)526例(32.46%),术后经过4~8周治疗,526例CP患者的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评分(CPSI)分值减少15.8。前列腺液(EPS)镜检每高倍视野下WBC〈10388例(73.7%),细菌培养转阴146例(79.7%)。146例40岁以上VC患者中合并PADAM者86例(58.9%),术后3~6个月经过每月肌注十一酸睾酮o.25g后,乏力、性欲减退等症状明显改善58例(67.4%)。VC伴附睾精液囊肿163例(10%),VC伴睾丸微结石42例(2.59%)。结论VC引起不育和疼痛需手术治疗。VC与生殖道感染、PADAM、附睾精液囊肿、睾丸微结石等生殖系疾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精索静脉曲张(VC)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方法 对810例VC患者行经皮小切口腹膜外超选择性精索静脉结扎术,对比分析VC手术前后精索内静脉内径、睾丸体积、精液质量和性激素的变化.结果 术后5~30天,疼痛不适等症状消失426例(63.7%).曲张的静脉内径小于1.8mm 710例(88.1%),大于1.8mm 96例(11.9%).506例L- VC患者睾丸容积平均为16.5 +2.8ml,小于正常(20ml).198例VC伴不育患者术后6个月精子密度、a+b级精子和精子活率改善率分别为48.1%、57%和61%.198例VC所致不育患者,术后半年~2年,52例妊娠,受孕率26.9%.结论 VC引起不育和疼痛需手术治疗.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能明显改善精子质量和缓解疼痛等症状.经皮小切口腹膜外超选择性精索静脉结扎术创伤小、显露清楚、并发症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7.
研究背景:精索静脉曲张(VC)是引起男性不育的常见原因之一,而精索静脉结扎术对患者症状改善、提高精液质量效果显著.随着B超技术的发展,亚临床的VC患者的诊断率逐渐提高.但对左侧VC伴随右侧亚临床VC而引起不育患者,是采取双侧精索静脉结扎术(BV)还是单纯左侧精索静脉结扎术(LV)对患者症状改善明显一直是医学界的争论焦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泡沫硬化剂栓塞治疗精索静脉曲张(varecocle,VC)的疗效。方法:选择VC患者58例,采用经导管泡沫硬化剂栓塞治疗,对比分析栓塞前后精索静脉主干内径、精液质量的变化,分析其疗效。结果:术后5~30d阴囊坠胀不适等症状消失18例(31.0%),术后3个月曲张的静脉内径小于1.8mm者48例(82.8%),大于1.8mm者10例(17.2%),术后6个月与术前相比,患者精子密度、a+b级精子活力、精子活动率显著升高,精子畸形率明显降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导管引导下泡沫硬化剂治疗VC疗效确切,能够显著改善VC患者疼痛等不适,提高VC患者精液质量,是一种值得推荐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显微镜下经腹股沟管下精索静脉结扎术(MSV)治疗精索静脉曲张(VC)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11年6月~2012年3月收治42例VC患者的临床资料,于硬膜外麻醉下行MSV,术后6个月观察精液参数改善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本组中左侧精索静脉曲张患者38例≯双侧精索静脓曲张患者4例。术后6个月复查,患者精索内静脉内径由术前(0.38±0.05)cm下降至(0.29±0.05)cm(P=0.000),精子计数由术前(28.37±1.84)×10^6/ml升至(32.48±1.73)×10^6/ml(P=0.000),精子活力较术前提高明显,由术前(25.61±2.00)%上升至(39.02±4.87)%(P=0.000);复发1例,并发鞘膜积液1例;随访6个月,患者阴囊不适及疼痛症状均较术前缓解。结论:对部队中常见的疾病VC,MSV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0.
<正>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是精索静脉回流受阻而扩张或静脉瓣膜功能紊乱使血液返流致精索内蔓状静脉丛异常扩张、伸长和迂曲的渐进性疾病。VC是引起睾丸生殖功能障碍导致男性不育症最常见的原因,也是男性不育症各类病因中可矫正的因素。VC保守治疗效果不佳,临床常用手术方式包括开放式手术、腹腔镜手术、显微外科手术和血管栓塞术等,术后主要的并发症包括复发、睾丸鞘膜积液及睾丸萎缩等。与其他手术方式相比,显微外科精索静脉曲张  相似文献   

11.
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多见于青壮年,占男性人群的10%~15%[1],是男性不育症患者中最为常见的病理学改变,在不育症患者中比例高达35%[2].精索静脉曲张合并精液异常或伴有不育者为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适应证,我院2006年7月至2008年7月在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基础上联合复方玄驹胶囊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合并精液异常者取得了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男性不育患者精索静脉曲张的超声诊断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诊断男性不育患者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的检测指标及其VC导致睾丸体积改变情况。方法:采用高频超声方法对46例正常对照者的精索静脉及178例男性不育患者左侧曲张的精索静脉进行了检测。根据临床及超声检查结果将178例VC患者分为4组,其中亚临床型VC(SVC)组45例,临床型VCⅠ级(VCⅠ)组44例,Ⅱ级(VCⅡ)组48例,Ⅲ级(VCⅢ)组41例。结果:①对照组双侧平静呼吸时精索静脉最大内径(DR)、Valsalva试验时精索静脉最大内径(DV)、最大返流速度(Vmax)、返流持续时间(TR)及睾丸体积差别均无显著性(P>0.05);②VC组与对照组及各级VC组DR、DV、Vmax、TR比较的差别具有显著性(P<0.001);③各VC组左侧睾丸体积小于右侧(P<0.01),VCⅡ、VCⅢ组右侧睾丸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VCⅢ组左侧睾丸体积小于SVC组(P<0.05)。结论:①高频超声可为男性不育VC患者提供精确的精索静脉内径、血流动力学及睾丸大小等客观指标,有助于男性不育病因的筛选;②单侧VC可引起双侧睾丸体积变小,尤以左侧为甚,亚临床型及临床型VC均可导致患侧睾丸体积缩小,且VC愈严重,睾丸体积愈小。  相似文献   

13.
精索静脉曲张导致睾丸生精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索静脉曲张(VC)是男性不育的原因之一,在正常人群中VC的发生率为15%~17%,而不育者中VC的发生率占30%~40%。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左侧VC患者双侧睾丸生殖细胞的增殖、凋亡的变化,探讨该病的病理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四种术式治疗乳糜尿的疗效,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624例乳糜尿采取四种手术方式进行手术;A组肾蒂淋巴管结扎术158例,B组腹股沟淋巴结与大隐静脉吻合术290例,C组腹股沟淋巴结与精索或腹壁下静脉吻合术32例,D组腰干淋巴结与精索或卵巢静脉吻合术加肾蒂淋巴管结扎术144例。结果经术后随访1~15年,治愈率分别为83.5%(132/158)、81.0%(235/290)、71.9%(23/32)、87.5%(126/144)。并发症发生率为3.8%、4.3%、6.2%、2.1%。结论腰干淋巴结精索或卵巢内静脉吻合术加肾蒂淋巴管结扎术疗效最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体格检查(PE)、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和放射性核素阴囊闪烁显像术(RSS)诊断精索静脉曲张(VC)的价值。方法:对有男性不育一年以上病史且精液分析异常的138例行PE、CDUS及RSS检查。最终诊断依据CDUS、RSS检查结果结合精索静脉造影及随访结果得出的结论而定。三项检查结果与最终诊断作比较。结果:三项检查的灵敏度分别为70.3%、96.9%、93,8%,特异度分别为68,9%、93,2%、95,9%。结论:CDUS与RSS的灵敏度、特异度相近.均高于PE。RSS是一种非侵袭性,更加客观、准确的诊断VC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精索静脉曲张与氧化应激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研究精索静脉曲张 (VC)时氧化应激的损害机制。 方法 :2 8例VC不育男性 ,行精索内静脉结扎术 ,采精索内静脉血和外周静脉血 ;建立大鼠左侧VC模型 (n =12 ) ,以假手术大鼠为对照组 (n =8) ,术后 3个月取睾丸组织。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VC男性血浆及大鼠睾丸组织中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黄嘌呤氧化酶(XO)、乳酸 (Lac)和乳酸脱氢酶 (LDH)含量。 结果 :VC患者精索内静脉血浆中NO、NOS、XO、Lac含量明显高于外周静脉血浆 (P <0 .0 1,P <0 .0 5 ) ,LDH明显降低 (P <0 .0 1)。实验性VC大鼠左侧睾丸组织NO、XO高于对照组 (P <0 .0 1) ,Lac明显降低 (P <0 .0 1)。 结论 :VC时 ,可由于曲张精索静脉血浆中NO、NOS和XO及睾丸组织中NO和XO产生增加 ,以及Lac和LDH含量的变化 ,而导致精子生成障碍或 /和精子活力下降 ,引起男性不育。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在证明女配偶具有正常排卵功能及输卵管通畅的前提下,将62例Ⅱ°及Ⅱ°以上精索静脉曲张且伴有精液质量低下的不育患者,通过随机抽样方法分为手术组(31例)与非手术组(31例),手术组采用经髂窝腹膜外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之后,所有病人均每3月随访1次,共12月,观察其阴囊皮肤温度、睾丸体积、精液分析、精索静脉管径、有无返流及配偶怀孕等情况。结果表明,手术组病人术后阴囊温度、精液质量等指标改善明显,与非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手术组随访1年累计怀孕率为29.03%,而非手术组为12.90%。作者认为精索内静脉高位结扎术确可提高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的生育力,而血液返流则可能是引起精索静脉曲张不育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精索静脉曲张对大鼠睾丸组织瘦素表达的影响,探讨精索静脉曲张引起不育的病理机制。方法选用雄性SD大鼠25只,随机分为模型组15只,假手术对照组10只。采用肾静脉缩窄法建立精索静脉曲张动物模型,半定量RT-PCR法分别检测两组大鼠睾丸瘦素mRNA含量。结果精索静脉曲张模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大鼠睾丸均有瘦素表达,模型组较假手术对照组瘦素mRNA含量显著增加(P〈0.05)。结论精索静脉曲张可引起睾丸瘦素mRNA表达显著增加,这可能是精索静脉曲张引起睾丸生精功能障碍导致不育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大鼠睾丸-精索静脉脉管系统解剖及变异情况,探索大鼠精索静脉曲张(varicocele,VC)模型的制作。方法:采用左肾静脉部分结扎法制作80只SD大鼠的VC模型,对模型组及对照组大鼠的睾丸-精索静脉脉管系统进行解剖并绘制图谱。结果:64只成功制成左侧VC模型,平均静脉直径从术前的0.16mm增加到1.3mm。SD大鼠左侧精索静脉走行存在多种类型的变异情况。VC大鼠的睾丸血流由常规的经精索静脉流入下腔静脉变为经3~4个静脉侧枝经膀胱前列腺周围静脉丛流入髂静脉。结论:大鼠VC模型的制作需要考虑多种静脉变异情况,VC使得睾丸静脉血回流通路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20.
自发性左侧精素静脉曲张的可能个体发生原因[英]/BraedelHU…//JUroL-1994,151(1).-62~66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病机理目前仍然不明,有多种解释如左侧精索静脉瓣缺加以及胡桃钳现象。约有55%的病人左侧精索内静脉有并行静脉,对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