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4 毫秒
1.
为掌握盐城市北部的响水、滨海、阜宁县(简称北三县)农村饮用水太况,按统一的方案,调查了辖区内408座农村水厂卫生管理等情况。并依据国家饮用水卫生有关标准,对1996-2000年北三县农村水厂的监测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5年改水攻坚以来,北三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迅速提高,饮用水水质逐年改善。但由于管理工作的滞后,农村水厂在水源卫生防护、水质净化消毒、自检等方面存在不足。水质细菌等指标,经处理水厂出厂水合格率为86.3%,而未处理水厂合格率为57.9%,两者有显著差异。认为必须加强现有农村水厂管理,强化农村水厂的预防性和经常性卫生监督工作,以提高供水质量和水质合格率。  相似文献   

2.
林强  刘爱军  刘勇  李美丽 《职业与健康》2013,(22):3020-3021
目的了解北京市延庆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分析影响延庆县农村饮用水卫生质量的因素,为全县农村实施改水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09年北京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随机选取65个集中式供水点,分别在枯水期、丰水期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水质监测。结果枯、丰水期水质合格率均为43.8%,出厂水合格率为51.5%,末梢水合格率为3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5.02,P〈0.05)。结论延庆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不容乐观,需进一步完善农村改水工作,加强农村饮用水消毒工作,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和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吉林省农村居民集中式生活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为政府制定农村饮用水安全及其相关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全国爱卫办和卫生部下发《全国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的要求,于2008年在吉林省选择20个监测县,每县随机选取20个监测点,对农村饮水(集中式供水)水质开展监测;各监测点分别在枯水期(3月)和丰水期(10月)采集水样1份,进行感官性状和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等共19项必测指标的实验室检测。结果:400个监测点的水质检测结果评价,枯水期:一级水(期望值)占56.32%、二级水占5.51%、三级水占16.47、超三级水(非安全饮用水)占21.71%。丰水期:一级水占31.62%、二级水占17.84%、三级水占20.41、超三级水占30.13%。结论:吉林省农村饮用水监测点水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亟待改善;对农村集中式饮水安全工程不仅需要推广建设,更需维护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福建省农村供水卫生状况,为制定改水政策和选择水源提供依据。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法选取福建省40个监测县和1 654个饮水安全工程作为监测点,设计统一的调查表收集资料并统计分析和评价。结果福建省农村大部分人口以集中式供水为主(71.2%),水源类型主要为地面水库水(32.3%)和溪水(29.7%),水质处理方式主要是沉淀过滤(67.6%),水厂水质消毒方式主要是漂白粉消毒(61.9%);分散式供水水源类型以地下浅井水为主(41.7%),取水方式主要为机器取水(52.7%)。结论福建省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不容乐观,迫切需要加强水源保护,农村水厂应该完善水质处理流程,改进净水工艺,提高消毒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潍坊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进一步做好农村改水工作,制定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规划。方法按照水源类型、消毒方式等分层随机抽样原则在潍坊市范围内抽取684个农村供水单位,枯水期和丰水期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各1份。结果枯水期水质检测合格率为47.44%,丰水期水质检测合格率为62.50%。结论农村饮用水存在卫生隐患。采用更换水源,城市管网延伸,配备消毒设施等方式可改善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掌握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国家制订农村饮用水安全发展规划和策略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6年10月至2007年5月,在莱州市农村进行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结果]10个监测点(村),检测家庭饮用水水样20份,达到一级的3个点、6份,二级的3个点、6份,三级的1个点、2份,超三级的3个点、6份 饮用合格水的5 098人,占监测点人口总数的64.80% 各个检测项目中,单纯细菌总数超标的1个点(丘陵),细菌总数、氯化物和总硬度均超标的2个点(沿海)。[结论]莱州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比较好。沿海地区氯化物和总硬度指标超标,水质较差。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珠海农村地区饮水卫生状况,为农村地区改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5 - 2019年对珠海市10座农村集中式供水设施分别采集枯水期和丰水期水样共174份,对其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5 - 2019年共检测174份水样,合格85份,总体合格率为48.85%;经χ2检验,不同年度间水样合格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趋势 = 9.523,P<0.05);枯水期和丰水期的合格率分别为53.49%和4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1.464,P>0.05);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分别为48.75%和48.9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 = 0.001,P>0.05)。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的指标是微生物指标和部分一般理化感官指标。结论 珠海市农村地区饮用水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微生物污染是存在的主要卫生问题,应加强农村自建供水设施改造,加快推动农村改水工作。  相似文献   

8.
学校饮用水卫生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体健康和饮食卫生安全.为了解通州区农村学校自备饮用水的卫生状况,配合农村改水工作,笔者于2005年12月-2006年1月联合水务部门对北京市通州区11个乡镇96所农村学校自备饮用水卫生状况进行了调查.内容包括水源类型、供水人口、供水方式、水源卫生防护与管理状况.  相似文献   

9.
2008年福建省部分农村学校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福建省农村学校饮水卫生状况。[方法]在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21个监测县中随机抽取6个县(市)作为监测县,调查学校饮用水设施情况,同时每个县(市)随机抽取10所学校调查饮用水卫生状况。[结果]农村学校集中式供水的学校有46所,水质检测综合评价合格的有8份,合格率为17.4%。分散式供水的学校有14所,水质检测综合评价合格的有3所,合格率为21.4%。不合格项目主要为游离余氯、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细菌总数和pH等。[结论]农村学校饮用水水质卫生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呼和浩特市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我市用水安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8年-2009年监测的水样(水源水、出厂水、末梢水、二次供水、自备水、农村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年水质卫生状况好于2009年水质(x2=20.95,p<0.05);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较差,但2008与2009年水质卫生状况经统计学分析无显著性差异﹙x2=2.95,P>0.05)。结论应该加强城市及农村饮用水的卫生管理。加强城市供水管网改造的进程。加强农村改水工程的后期维护和管理。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河北省城乡居民的生活饮用水水质状况,为今后改水工作提出科学依据,2000年6月我们进行了一次城乡居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调查。参加这次调查的有11个省辖市、101个县及县级市,监测城市人口795.52万人,农村人口3817.8974万人。  相似文献   

12.
随着海安县农村改水受益人口增加 ,有关介水传染病发病人数明显减少 ,为了解农村改水对介水传染病的控制作用 ,对两者进行了相关分析。农村水厂受益人口情况 ,来自县卫生防疫站对城乡饮用水基本情况调查表和爱卫办改水工作统计报表。介水传染病发病情况 ,以县防疫站的调查资料和年报表为准 ,相关疾病为痢疾、伤寒、肝炎等。改水水质情况 :各级水厂分枯、丰水期 ,对改水后自来水水质进行监测。检测方法按 GB5 75 0 - 1985《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评价标准参照 GB5 74 9- 1985《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结果分析表明 :1995年 ,我县农村水…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百色市右江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为今后开展农村改水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生活饮用水检验规范》(2001)进行样品的采集、保存、检测,依据《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进行评价。结果农村饮用水水质总合格率为60.34%,影响水质的主要因素是细菌总数(82.76%)、浑浊度(79.31%)、肉眼可见物(77.59%)。结论加强农村改水基础设施建设和监督管理,提高农村居民生活饮用水的卫生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武平县农村山泉水和井水水质卫生状况,为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改水规划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7-2011年17个乡镇村民送检水样1 622份,按2006年《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检测、评价.结果 共检测20项指标,其中色度、浑浊度、臭和味、肉眼可见物、pH值、锰、铁、氟化物、硝酸盐氮、氨氮、亚硝酸盐氮(“三氮”)、微生物指标(菌落总数、总大肠菌群、耐热大肠菌群)12项超标,其余项目100.0%合格.“三氮”、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山泉水均比井水高.结论 井水水质受环境污染较严重.农村饮用水安全工程改水进度须加快、范围要加大.  相似文献   

15.
林强  刘爱军  刘勇  李美丽 《职业与健康》2014,(17):2463-2464
目的了解北京市延庆县农村饮用水水质现状,为农村生活饮用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依据《2009年北京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技术方案》在全县范围内随机选取65个集中式供水点,分别在枯水期、丰水期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水质监测。结果影响延庆县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因素为微生物指标,枯水期水质合格率为33.3%,丰水期水质合格率为2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7,P〉0.05)。出厂水、末梢水合格率均为31.5%。枯水期出厂水合格率为29.6%,末梢水合格率为3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3,P〉0.05)。丰水期出厂水合格率为33.3%,末梢水合格率为25.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6,P〉0.05)。枯水期、丰水期微生物指标合格率均为33.3%。结论延庆县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不容乐观,需进一步完善农村改水和对饮用水的消毒工作,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和监测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调查分析2018年陕西省农村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探讨影响我省农村饮用水卫生状况的主要因素,为提高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和《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对陕西省2018年农村生活饮用水进行检测和评价,分析影响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的主要因素。结果 2018年陕西省共采集检测水样6 204份,水质合格率为56.14%,氟化物、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的合格率较低,分别为94.99%,93.79%和69.7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地下水水质合格率是1.576倍,出厂水是末梢水的1.120倍,常规处理是未进行常规处理的2.062倍,有卫生许可证是无卫生许可证的1.525倍。结论 陕西省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较低,建议加强水源地防护,强化水质的常规处理或消毒措施,同时加强监督管理,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保障的饮用水。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顺德区2006~2009年生活饮用水的卫生状况,完善我省农村饮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建设,保证农村饮水水质安全。[方法]2006-2009年按GB5750-2006《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5749~2006《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规范》分别对顺德区各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卫生监测和评价。[结果]2006~2009年顺德区生活饮用水总合格率为86.01%,其中出厂水和末梢水合格率为100.00%,水源水合格率为58.04%,不同年份间水源水合格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源水不合格项目为铁和总大肠菌群。[结论]顺德区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状况良好,但要加强水源水的保护,加强水源水不合格项目的强化处理,以保证供水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普及农村自来水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的关系,探讨农村饮用水管理的有效措施。方法收集1988-2007年间自来水普及率与主要介水传染病发病率及地方性氟中毒的控制效果。结果普及以山泉水为水源的自来水是山区农村简便、可行、有效的改水方式,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从1988年的21.20%升至2007年底的87.80%,介水传染病发病率从1988年的421.00/10万降至2007年的31.60/10万:王坂村经8年的改水降氟,氟斑牙患病率从改水前的56.39%下降至7.27%,其中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率为8.33%,尿氟均值0.51mg/L(中位数),饮用水水氟从改水前的6.00mg/L降为0.08mg/L(中位数).结论 农村改水是降低介水传染病发病率和控制地方性氟中毒的有效途径,农村自来水普及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农村生活质量的必备条件:加强农村饮用水设施管理是保证饮用水卫生、巩固改水成果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高邮市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状况,积极采取相应措施,保障人民群众饮水安全。方法 2011~2013年在枯水期和丰水期分别采集农村供水单位的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检测。结果农村生活饮用水2011~2013年合格率分别为59.59%(174/292)、84.19%(229/272)、92.31%(192/208),合格率逐年上升(P〈0.01)。结论近3年高邮市农村生活饮用水合格率逐年提高,但仍存在部分指标超标严重,尤其是消毒剂指标、菌落总数、浑浊度等。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钦南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分析影响饮水卫生质量的因素,为监管部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法》(GB/T5750-2006)进行。水质检验结果评价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T5749-2006)。在辖区内随机抽取15个农村饮水安全工程集中式供水点,分别在枯、丰水期采集出厂水和末梢水进行水质监测。结果监测点合格率33.33%(5/15),水质总体合格率60.00%(36/60)。出厂水合格率60.00%(18/30),末梢水合格率60.00%(18/30);枯水期合格率73.33%(22/30),丰水期合格率46.67%(14/30)。结论钦南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水质卫生状况不容乐观,存在严重的污染现象,应加强管理,确保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