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朊病毒假说及酵母菌朊病毒假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华玲  李明远 《医学综述》2001,7(3):131-133
在高等真核生物中发现的现象若是在简单生物如酵母菌等中也能发生 ,则此现象已被进一步重视 ,朊病毒就是如此。朊病毒 (prion)最开始是用来描述传染性海绵状脑炎的病原因子 ,以此为基础形成了以蛋白质构型改变为核心内容的朊病毒假说。而最近发现酵母菌中某些成分可以视作朊病毒样成分 ,从而提出酵母菌朊病毒假说。近年来 ,对酵母菌朊病毒的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 ,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哺乳动物朊病毒的进一步研究 ,以及朊病毒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具有一定启示。1 朊病毒假说朊病毒 ,意为蛋白性传染颗粒 (proteinaceousinfec…  相似文献   

2.
伦敦皇家医学院的John Collinge及其同事于近日报道说,金属的螯合(作用)可能在朊病毒疾病中起重要作用。Col-linge推测,在朊病毒疾病中,铜或锌的浓度有可能受到很大干扰,因此研究人员认为在治疗朊病毒疾病中,对影响铜代谢的药物作用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两个研究小组说,他们可能发现了朊病毒蛋白(PrP)的一种分子受体。虽然研究小组对不同的蛋白进行了研究,但这一进展仍然可能是治愈新变异型克雅病(nvCJD)的重要步骤。朊病毒蛋白是引起包括nvCJD在内的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感染因素,其作用是进入细胞并引起细胞的朊病毒蛋白(PrP~c)、可能是细胞核内体的构象改变。PrP内在化似乎需要一个受体。巴西圣保罗市Ludwig癌症研究所的Ricardo Brentani及其同事应用补充水疗技  相似文献   

4.
解释朊病毒蛋白如何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新资料有助于研究人员发现阻止朊病毒蛋白感染的方法。一些人认为,一种异常的同种异构形朊病毒蛋白(PrP~(res))是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感染因素,并且认为食用有牛海绵状脑病的牛肉与人类新变型克-雅病有关。但是,PrP~(res)是怎样从肠内到达脑部而引起疾病的呢?  相似文献   

5.
朊病毒的检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于西欧疯牛病的蔓延及其相关疾病——变异型克雅病的出现,引起了人们对其病原体——(牛)朊病毒(prion)的警觉。随着朊病毒独特的理化性质和致病机制被进一步揭示,朊病毒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各方面广泛的关注。本文对其理化性状及检测方法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6.
在蛋白侵袭子(朊病毒)疾病中,当正常形式的朊病毒蛋白(PrP—C)开始与异常形式的朊病毒蛋白(PrP—Sc)直接接触时,可发生构象上的改变并转化为PrP—Sc。这种淀粉样的蛋白不易被破坏并能形成有损伤性的斑块。现在科学家们发现,阿尔茨海默病的神经变性机制之一可能也涉及到淀粉样β蛋白(Aβ)与较大的淀粉样前体蛋白(APP)直接的分子  相似文献   

7.
目前,在正常的(PrP~c)与病理型(P_rP~(Sc))朊病毒蛋白之间尚无辨别其差异的方法。近日,瑞士苏黎世大学附属医院的Adriano Aguzzi及其同事提出,纤维蛋白溶酶原可用来区别这两种朊病毒类型。研究人员宣称,为了诊断才对这种出乎意料的特性进行研究。研究人员将不同的血浆蛋白涂层在极小的磁性圆球上,并对朊病毒感染的啮齿动物大脑组织分别在试营内和活体内进行孵化。纤维蛋白溶酶原只吸引与PrP~(Sc)结合的血浆蛋白。正常的朊病毒蛋白未依附到这些串珠(beads)上。  相似文献   

8.
从1730年人们发现羊瘙痒症开始,克一雅氏症、库鲁病、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随之出现。在库鲁病的研究中,美国科学家盖达塞克发现其病原体不具有DNA或RNA特性,并因此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其后,另一位美国科学家普鲁塞纳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以蛋白质为遗传媒介的新型病毒——朊病毒,并因此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朊病毒的发现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事件,为人类战胜羊瘙痒症、克一雅氏症、库鲁病和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从1730年人们发现羊瘙痒症开始,克-雅氏症、库鲁病、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随之出现.在库鲁病的研究中,美国科学家盖达塞克发现其病原体不具有DNA或RNA特性,并因此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其后,另一位美国科学家普鲁塞纳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以蛋白质为遗传媒介的新型病毒--朊病毒,并因此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朊病毒的发现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事件,为人类战胜羊瘙痒症、克-雅氏症、库鲁病和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从1730年人们发现羊瘙痒症开始,克-雅氏症、库鲁病、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随之出现.在库鲁病的研究中,美国科学家盖达塞克发现其病原体不具有DNA或RNA特性,并因此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其后,另一位美国科学家普鲁塞纳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以蛋白质为遗传媒介的新型病毒--朊病毒,并因此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朊病毒的发现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事件,为人类战胜羊瘙痒症、克-雅氏症、库鲁病和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1730年人们发现羊瘙痒症开始,克-雅氏症、库鲁病、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随之出现.在库鲁病的研究中,美国科学家盖达塞克发现其病原体不具有DNA或RNA特性,并因此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其后,另一位美国科学家普鲁塞纳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以蛋白质为遗传媒介的新型病毒--朊病毒,并因此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朊病毒的发现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事件,为人类战胜羊瘙痒症、克-雅氏症、库鲁病和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从1730年人们发现羊瘙痒症开始,克-雅氏症、库鲁病、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随之出现.在库鲁病的研究中,美国科学家盖达塞克发现其病原体不具有DNA或RNA特性,并因此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其后,另一位美国科学家普鲁塞纳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以蛋白质为遗传媒介的新型病毒--朊病毒,并因此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朊病毒的发现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事件,为人类战胜羊瘙痒症、克-雅氏症、库鲁病和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3.
从1730年人们发现羊瘙痒症开始,克-雅氏症、库鲁病、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随之出现.在库鲁病的研究中,美国科学家盖达塞克发现其病原体不具有DNA或RNA特性,并因此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其后,另一位美国科学家普鲁塞纳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以蛋白质为遗传媒介的新型病毒--朊病毒,并因此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朊病毒的发现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事件,为人类战胜羊瘙痒症、克-雅氏症、库鲁病和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1730年人们发现羊瘙痒症开始,克-雅氏症、库鲁病、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随之出现.在库鲁病的研究中,美国科学家盖达塞克发现其病原体不具有DNA或RNA特性,并因此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其后,另一位美国科学家普鲁塞纳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以蛋白质为遗传媒介的新型病毒--朊病毒,并因此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朊病毒的发现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事件,为人类战胜羊瘙痒症、克-雅氏症、库鲁病和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从1730年人们发现羊瘙痒症开始,克-雅氏症、库鲁病、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随之出现.在库鲁病的研究中,美国科学家盖达塞克发现其病原体不具有DNA或RNA特性,并因此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其后,另一位美国科学家普鲁塞纳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以蛋白质为遗传媒介的新型病毒--朊病毒,并因此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朊病毒的发现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事件,为人类战胜羊瘙痒症、克-雅氏症、库鲁病和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从1730年人们发现羊瘙痒症开始,克-雅氏症、库鲁病、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随之出现.在库鲁病的研究中,美国科学家盖达塞克发现其病原体不具有DNA或RNA特性,并因此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其后,另一位美国科学家普鲁塞纳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以蛋白质为遗传媒介的新型病毒--朊病毒,并因此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朊病毒的发现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事件,为人类战胜羊瘙痒症、克-雅氏症、库鲁病和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1730年人们发现羊瘙痒症开始,克-雅氏症、库鲁病、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随之出现.在库鲁病的研究中,美国科学家盖达塞克发现其病原体不具有DNA或RNA特性,并因此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其后,另一位美国科学家普鲁塞纳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以蛋白质为遗传媒介的新型病毒--朊病毒,并因此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朊病毒的发现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事件,为人类战胜羊瘙痒症、克-雅氏症、库鲁病和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从1730年人们发现羊瘙痒症开始,克-雅氏症、库鲁病、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随之出现.在库鲁病的研究中,美国科学家盖达塞克发现其病原体不具有DNA或RNA特性,并因此获得了1976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其后,另一位美国科学家普鲁塞纳在进一步研究中,发现了以蛋白质为遗传媒介的新型病毒--朊病毒,并因此获得了1997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朊病毒的发现是生命科学研究中的重大事件,为人类战胜羊瘙痒症、克-雅氏症、库鲁病和疯牛病等一系列疾病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朊病毒作为传染性海绵状脑病(TSE)的病原体,是TSE的诊断标志物,与组织病理学损伤(海绵状变性)相比,不仅出现的时间非常早,而且分布也十分广泛.因此,检测朊病毒对ISE的早期鉴测、分类鉴别、最终确诊、监测控制以及对朊病毒致病机制的探索、研究,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拟应用于航天飞船模拟试验的实验动物恒河猴进行朊病毒基因检测和分析 ,了解其朊病毒疾病易感性 ,进而为该试验所用实验动物质量提供朊病毒疾病的遗传数据。方法 根据已报道的猴朊病毒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对 ,采用PCR方法扩增恒河猴朊病毒基因 ,将其克隆到T—VECTOR ,序列测定及分析。结果 序列测定及分析表明所克隆的恒河猴PRNP基因片段为 76 2bp ,该基因内无内含子 ,包含了PRNP完整编码区序列 ,编码 2 5 3个氨基酸的前体蛋白 ,推测其相对分子质量约 2 7 6× 10 3。与已报道的猴的相应序列作比较 ,核苷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 95 %以上 ,其编码的氨基酸同源性均为 95 %以上。其中发现了已报道的多态性位点N97S ,H10 0N和未曾见报道的Q5 2E点突变位点 ,以及沉默突变位点A78G ,T84C ,T4 95C ,A5 6 4G ,C6 5 4 ,未发现与朊病毒敏感性连锁的氨基酸多态位点P10 2L、M12 9V ,N171S和E2 19K。结论 航天医学实验所用 17只恒河猴不存在朊病毒敏感性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