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7 毫秒
1.
本文将对张锡纯治疗吐衄证的特色进行探讨,主要从以下四方面进行论述:①重用赭石,辅以山药;②随证加减,配伍得当;③治吐血、衄血不可只用凉血药及药炭强止其血;④自拟便方和药膳治疗吐衄。  相似文献   

2.
张锡纯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医学大家,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其用药遵《神农本草经》,临证用药时亲自尝试,不为古之准绳所限制,扩大了许多药物的使用范围,对临床用药颇具指导意义。芡实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现代常用于治疗遗精滑精、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等疾病,而张锡纯药物新解,将其运用于冲脉上逆所致的喘息、呃逆、噎膈、吐衄、奔豚气、痰饮等病症中,文章对张锡纯临床运用芡实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3.
张锡纯是清末民初著名的医学大家,著有《医学衷中参西录》,其用药遵《神农本草经》,临证用药时亲自尝试,不为古之准绳所限制,扩大了许多药物的使用范围,对临床用药颇具指导意义。芡实具有益肾固精、补脾止泻、除湿止带的功效,现代常用于治疗遗精滑精、脾虚久泻、白浊带下等疾病,而张锡纯药物新解,将其运用于冲脉上逆所致的喘息、呃逆、噎膈、吐衄、奔豚气、痰饮等病症中,文章对张锡纯临床运用芡实经验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4.
泻肝润肺止衄汤治疗鼻衄杨景海,周敏兰武警北京总队医院(100027)鼻衄是一种多因脏腑内热所致的急性病,多见于青少年,常伴有鼻腔干燥、头痛、眩晕、目赤善怒、口干欲饮等症状。发病较急,如辨治不得法,可使病程延长反复发作。近几年来笔者用自拟泻肝润肺止衄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灸治疗鼻衄的疗效。方法采用针灸主穴与配穴相结合,按中医辨证分型,肺热伤络型:治以清肺泻热而止衄,配少商曲池风府;胃火上逆型:治以清胃降火而止衄,配内庭足三里;肝火上升型:治以清肝泻火而止衄,配太冲风池;阴虚火旺型:治以滋阴降火而止衄,配太溪委中;气阴虚热型:治以益气固摄而止衄,配脾俞三阴交。结果疗效显著,止血即时,无不良反应。结论具有清热泻火凉血,疏通血脉,调整微循环,调节内源性病理因素,提高血小板计数而止衄。  相似文献   

6.
秘红丹,是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治吐衄方。张氏用于“肝郁多怒,胃郁气逆致吐血、衄血及吐衄之证”。临床应用,只要是内郁所致的血证,应用本方加味,每用每效,特撰文介绍如下:1 秘红丹方药组成及用法川大黄3克,油肉桂3克,生赭石18克。上药三味共研细末,将大黄、肉桂和匀,用赭石末煎汤送服。2 秘红丹方义浅析本方是由郁所致血证的代表方。张锡纯指出:降胃止血,以大黄最要;平肝之药,以桂为最要。方中大黄善降胃凉血止血,肉桂善平  相似文献   

7.
崔文成认为儿童鼻衄多因饮食习惯不良,摄入高蛋白、高脂肪食物多,影响脾胃运化,食积化火,热灼血脉,迫血妄行而致,与饮食、脾胃关系密切.治以凉血降气、泻火消积、清热止衄.运用茅根赭石止衄方治疗,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黎俊民 《四川中医》2007,25(1):43-44
半夏味辛性温,体滑而燥,除燥湿化痰、和胃健脾、发表开郁、降逆止呕等作用外,尚有消瘀止血、和解寒热、交通阴阳、消肿散结之效,临床可广泛用于治疗吐衄、疟疾、失眠、痰核等病症,疗效亦佳。  相似文献   

9.
张锡纯,中国晚清著名中西汇通医学家。他一生深研经典古籍,遵古参西,被誉为晚清三贤之一,著有医学名著《医学衷中参西录》。张锡纯在治疗吐衄血证上,立方新颖,指出“胃气上逆”是其基本病机。吐血是阳明胃气逆冲而上;衄血是胃气沿经络上行,探究其根本原因,二者皆因胃气上逆而导致。在治疗上,张锡纯反对单纯止血,他主张应以降胃气为主,以理气药加减配伍,形成了独特的治疗吐衄血证的思想体系。文章从吐衄责之阳明、止血活血、收敛开通畅达内外、治血不忘理肝等方面对其治疗吐衄血证的学术思想进行总结,并通过案例,一诊治以养肝阴滋肾水为主,辅以理气清热,进而达到标本同治之效,畅达全身气机,降逆上行之气血,气血和调,血止病安。二诊拟方酸枣仁汤、生脉饮合百合地黄汤加减养心除烦,安神和胃。探析张锡纯思想及谴方经验,希望为临床治疗吐衄血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大黄牡丹皮汤治鼻衄张某,男,2岁衄民,1984年7日15日初诊。三个月来反复流鼻血,血色鲜红,衄势较急,常以凉水拍前额衄止,平时大便干结。诊见口渴喜饮,鼻燥口臭,舌红苔黄,脉滑数有力。治以通腑泻热,凉血止衄。大黄牡丹皮汤加味:大黄10克丹皮冬瓜仁仙鹤草各12克桃仁8克三七粉(冲服) 芒硝各6克(冲服)。一剂鼻衄减,大便畅行,二剂鼻衄停止。追访三个月,再未衄血。、  相似文献   

11.
多年来,笔者根据中医“清热凉血”理论及“辨证论治”原则,运用自拟方“止衄汤”治疗鼻衄36例,效果满意。其中大部病例为高血压合并鼻衄,虽经降压、止血及局部鼻腔填塞等方法治疗疗效不佳者,经用“止衄汤”治疗后取得了药进血止之效果。有效率达94%。其中年令最大者82岁;最小者20岁。服药1剂止血者12例,2剂血止者17例;3剂止血者5例;3剂后仍有渗血者2例,视为无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1 经前、经期目衄俄某,女,40岁,1991年11月23日诊。患者近二年每逢月经来潮?~5d或经期,两目充血伴疼痛,心烦,口苦便干。眼科诊断“急性角膜炎”。辨证:肝经火盛,血不循经。治疗龙泻肝汤加减:胆草、柴胡、木通、甘草各6g,车前子、连翘、生地、赤芍、当归各15g,栀子、黄芩、丹皮、大黄各10g。5剂经回目衄止。嘱病人经前1周服上方5剂,3个月后经行常道而告愈。  相似文献   

13.
陈连明 《四川中医》2007,25(3):97-97
目的:寻求治疗鼻衄的有效良法。方法:临床运用降逆止衄方(代赭石30g,半夏15g,仙鹤草30g,蒲黄、牡丹皮各15g,白芍20g,甘草10g),每日服1剂,疗程2~10日。结果:治愈104例约占88.1%,好转12例占10%,无效2例占1.9%,总有效率98.1%。结论:降逆止衄方治疗鼻衄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总结王烈治疗儿童哮喘的临证经验。根据病机特点,将儿童哮喘分为发作期、缓解期及稳定期进行辨治。认为发作期以风、瘀实邪为主,治当祛风活血以止哮,予平哮汤加减,佐以止哮平喘之品;缓解期以正虚邪恋为主,予泻肺降气以定喘、补脾强肾以化痰,常用泻肺方、化痰方加减;稳定期则以肾元不足、痰气内伏为主,予益气除痰以固本,选固防汤加减。  相似文献   

15.
正黄连解毒汤出自《外台秘要》,方中以黄连泻心火为君药,兼泻中焦之火;黄芩泻肺火为臣药;黄柏泻肾火为佐药;栀子泻三焦火为使药;全方泻火解毒、清化湿热,主要用于治疗三焦热盛证,症见壮热烦狂、口燥咽干、错语不眠,或吐衄发斑、痈肿疔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等。笔者常用本方治疗火毒之证明显的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每获良效。现将其治疗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出血并凝血功能障碍患者1例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9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止衄Ⅰ、Ⅱ号治疗组及强的松治疗对照组,观察比较4周及1年疗效和1年后复发率。结果4周内强的松对照组疗效优于止衄Ⅰ、Ⅱ号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1年后止衄Ⅰ、Ⅱ号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强的松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1年的复发率止衄Ⅰ、Ⅱ号治疗组比强的松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止衄Ⅰ、Ⅱ号治疗组血小板计数上升较强的松治疗组慢,但血小板上升持续时间较长,说明止衄Ⅰ、Ⅱ号疗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17.
鲍晓庄  施望达 《中成药》1989,11(11):23-23
小儿泻必止是由葛根芩连汤及藿香正气散二方加减而组成。临床治疗小儿腹泻202例,以每3~5天为一疗程,治愈132例,好转47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为88.6%。  相似文献   

18.
龙胆泻肝汤妇科应用举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胆泻肝汤是临床上常用方剂之一。用于治疗肝胆实火、肝经湿热循经上扰下注诸症。笔者在妇科临床诊治中,以龙胆泻肝汤加减治疗经行目衄、狐惑、带下并痒疹、习惯性流产等病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断:狐惑。治以清热解毒除湿为主,方用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草、柴胡各10 g,炒栀子、黄芩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止衄汤治疗顽固性鼻衄的护理体会。方法:筛选出我院2016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收治的60例顽固性鼻衄病患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病患都给予止衄汤治疗,治疗期间实施周到、细致的护理干预,综合评价病患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并总结个人的几点护理体会。结果:60例病患治疗后,治愈23例,显效26例,有效9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7%(58/60);治疗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均康复出院,平均住院时间为(3.5±1.0)d。结论:止衄汤治疗顽固性鼻衄的疗效显著,治疗期间实施周到、细致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升疗效与病患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91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随机分为止衄Ⅰ、Ⅱ号治疗组及强的松治疗对照组,观察比较4周及1年疗效和1年后复发率。结果4周内强的松对照组疗效优于止衄Ⅰ、Ⅱ号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1年后止衄Ⅰ、Ⅱ号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强的松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随访1年的复发率止衄Ⅰ、Ⅱ号治疗组比强的松对照组低,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止衄Ⅰ、Ⅱ号治疗组血小板计数上升较强的松治疗组慢,但血小板上升持续时间较长,说明止衄Ⅰ、Ⅱ号疗效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