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药对麻黄-杏仁不同比例配伍对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HPLC分别测定麻黄与杏仁不同比例配伍的水煎液中苦杏仁苷、盐酸去甲基麻黄碱(NME)、盐酸去甲基伪麻黄碱(NMP)、盐酸麻黄碱(E)、盐酸伪麻黄碱(PE)、盐酸甲基麻黄碱(ME)的煎出量.结果 不同比例的麻黄-杏仁配伍后对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药对麻黄-杏仁配伍后可以显著增加有效成分苦杏仁苷的含量,与麻黄单煎液相比,苦杏仁的加入则会降低麻黄生物碱的煎出量.  相似文献   

2.
《新中医》2016,(8)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合煎、分煎及共煎对其有效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合煎、分煎及共煎提取下葛根芩连汤有效化学成分包括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含量的变化。结果:分煎剂中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平均百分含量为1.93%、0.60%、0.14%、0.07%,明显高于合煎剂及共煎剂,合煎剂与共煎剂中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平均含量差别较小。结论:葛根芩连汤分煎剂中有效化学元素(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含量较高,比合煎、共煎质量更优,合煎与共煎质量相当。  相似文献   

3.
王晓军 《新中医》2016,48(8):218-219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合煎、分煎及共煎对其有效化学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RP-HPLC)检测合煎、分煎及共煎提取下葛根芩连汤有效化学成分包括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含量的变化。结果:分煎剂中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平均百分含量为1.93%、0.60%、0.14%、0.07%,明显高于合煎剂及共煎剂,合煎剂与共煎剂中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平均含量差别较小。结论:葛根芩连汤分煎剂中有效化学元素(葛根素、黄芩苷、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含量较高,比合煎、共煎质量更优,合煎与共煎质量相当。 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4.
不同配伍配比对麻黄-桂枝药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麻黄-桂枝不同比例配伍前后水煎液中有效成分含量的变化,探讨两药的配伍规律.方法:采用GCMS测定水煎液中盐酸去甲基伪麻黄碱(NMP)、盐酸去甲基麻黄碱(NME)、盐酸麻黄碱(E)、盐酸伪麻黄碱(PE)、盐酸甲基麻黄碱(ME)的煎出量;采用HPLC测定水煎液中香豆素、桂皮醇和桂皮醛的煎出量.结果:与单煎液相比,麻黄与桂枝配伍后,随着配伍药材比例增大,水煎液中以上各有效成分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5种麻黄生物碱含量下降幅度在15%~42%,香豆素、桂皮醇、桂皮醛的含量下降幅度在16%~57%.结论:麻黄-桂枝不同比例配伍后,对彼此有效成分的溶出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人体口服中药复方麻黄汤煎液后,麻黄生物碱在人体内的代谢及排泄情况。方法:健康志愿者口服麻黄汤煎液后,收集不同时间的尿液,采用GC-MS法测定麻黄汤煎液以及人体口服麻黄汤煎液后尿液中的各麻黄生物碱的含量。结果:口服麻黄汤煎液中含去甲基伪麻黄碱(Norpseudoephedrine,NMP)4.38 mg,去甲基麻黄碱(Norephedrine,NME)3.24 mg,麻黄碱(Ephedrine,E)97.45 mg,伪麻黄碱(Pseudoephedrine,PE)26.15 mg,甲基麻黄碱(Methylephedrine,ME)6.16 mg。健康志愿者口服麻黄汤24 h后,尿液中NMP,NME,E,PE和ME的平均排泄量分别为5.20,9.46,68.39,23.73和2.35 mg,其平均累积排泄率分别为118.84%,291.96%,70.18%,90.74%和38.10%。结论:E作为麻黄汤煎液的主要活性成分之一,其在服药后(0~24)h各时间段排泄最快,而ME排泄最慢。口服麻黄汤煎液后,除一小部分的ME以原形排泄外,NMP,NME,E和PE则主要以原形代谢,通过肾脏从尿液中排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感冒软胶囊(麻黄、葛根、黄芩、桂枝、当归、白芷等)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2种生物碱异构体成分的含量和葛根素、黄芩苷2种黄酮类成分的含量,为制定该制剂质量标准中含量测定方法及限度提供依据。方法:测定盐酸麻黄碱与盐酸伪麻黄碱用色谱柱为kromasilTMC18分析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乙腈-0.02mol/L磷酸二氢钾(磷酸调节pH值为2.70)(2∶98,含0.1%三乙胺);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07nm;柱温:40℃;进样量:10μL。测定葛根素与黄芩苷用色谱柱为kromasilTMC18分析柱(4.6mm×150mm,5μm);流动相:乙腈-水(11∶89);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50nm;柱温:30℃;进样量:10μL。结果:该方法回收率盐酸麻黄碱:99.96%(RSD=1.25%),盐酸伪麻黄碱:98.41%(RSD=1.46%),葛根素:98.67%(RSD=0.91%),黄芩苷:99.30%(RSD=0.88%)。结论:结果表明该方法准确可靠,重现性好,结果稳定。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麻黄-甘草(MH-GC)药对不同配比水煎液灌胃给予大鼠后,血浆中麻黄类生物碱含量的变化。方法:大鼠按体重随机等分成4组,分别为MH,MH-GC(12∶3),MH-GC(12∶6)和MH-GC(12∶12),于给药后不同时间点采血,给药量分别为7.42,9.28,11.13,14.84 g·kg-1。利用液液萃取法处理血浆样品,以盐酸金刚烷胺为内标,采用UPLC-MS/MS测定血浆样品中盐酸去甲基麻黄碱(NME),盐酸去甲基伪麻黄碱(NMP),盐酸麻黄碱(E),盐酸伪麻黄碱(PE)和盐酸甲基麻黄碱(ME)的血药浓度,利用DAS 3.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与MH组相比,MH-GC(12∶3)组中NME和NMP的MRT0-t得到显著缩短,PE的t1/2z和Vz/F也显著降低;MH-GC(12∶6)组中NME,E和PE的AUC0-t均得到显著提高,PE的CLz/F和Vz/F显著降低;MH-GC(12∶12)组中E和PE的MRT0-t则显著延长,ME的CLz/F显著提高。结论:麻黄与不同比例的甘草配伍后,5种麻黄类生物碱的部分药动学参数具有显著性差异。随着甘草用量的不同,所表现出的减毒或增效侧重点则不同,从药动学角度证明了古方用药针对不同病症药物用量不同的科学性与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霍鹏  黄丽涵  朱平川  徐远金 《中成药》2011,33(7):1190-1193
目的 建立中药复方制剂感冒软胶囊(羌活、麻黄、桂枝、葛根、黄芩、川芎、防风等)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葛根素及黄芩苷4种活性成分同时测定的胶束电动毛细管色谱法.方法 以甲醇提取样品,电泳缓冲液为10 mmoL/L磷酸氢二钠-20 mmol/L硼酸(pH8.0),内含20mmol/L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及体积分数分别为27%(v/v)异丙醇和18%(v/v)乙腈作有机改性剂,采用75 μm(i.d)×60(ef50)cm的未涂层弹性石英毛细管柱,0.5psi(进样时间6 s)压力进样,分离电压30 kV,紫外检测波长214 nm,温度25℃.结果 4种活性成分在23 min内获得基线分离,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葛根素和黄芩苷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5~200μg/mL(r=0.999 4)、2.4~150 μg/mL(r=0.999 8)、1.8~120μg/mL(r=0.999 1),4.5~300μg/mL(r=0.999 1),检出限分别为0.50、0.80、0.60、1.5μg/mL(S/N=3).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1.0%~109%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均小于3.2%.结论 本法简便、快速,具良好的精密度和回收率,已成功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9.
葛根芩连配方颗粒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配方颗粒提取的优化工艺。方法:分别以葛根、黄芩及黄连的有效成分葛根素、黄芩苷及盐酸小檗碱为指标,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葛根芩连配方颗粒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葛根芩连配方颗粒的最佳工艺为:葛根、黄芩和甘草3药合煎,黄连单煎;葛根、黄芩和甘草3药合煎的提取工艺为加水量第1煎10倍,第2煎8倍;提取1.5 h;提取2次。黄连单煎的提取工艺为加水量第1煎12倍,第2煎10倍;提取1.5 h;提取2次。结论:葛根、黄芩和甘草3药合煎,黄连单煎后各成分的提取率较高,保证了葛根芩连配方颗粒的质量。  相似文献   

10.
葛根芩连汤中14种药效组分的HPLC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测定葛根芩连汤中的14种药效组分,为建立其与临床疗效对应的质量标准提供技术和思路。方法:按照传统经方制备葛根芩连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其药效组分进行测定。结果:葛根芩连汤中的14种药效组分,即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盐酸药根碱、盐酸表小檗碱、盐酸黄连碱、甘草酸铵、甘草苷的含量分别为1.673 7%,0.153 3%,0.047 3%,0.448 0%,0.091 6%,0.012 3%,0.006 7%,0.095 5%,0.034 3%,0.043 8%,0.036 0%,0.048 3%,0.110 3%,0.158 0%。结论:所采用的HPLC法快速、简便,所测得的葛根芩连汤中的药效组分可作为其质量控制的科学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葛根黄芩黄连汤(免煎颗粒)加减治疗小儿腹泻病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6月~2014年4月住院患儿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58例和治疗组48例。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予葛根黄芩黄连汤(免煎颗粒)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6%,对照组总有效率70.8%。结论:西药常补液纠正脱水对症治疗结合葛根黄芩黄连汤(免煎颗粒)加减治疗小儿腹泻病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HPLC同时测定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中5种成分(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黄芩苷、白花前胡甲素)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 L·min-1,柱温35℃,DAD检测器,检测波长210 nm(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225 nm(苦杏仁苷),277 nm(黄芩苷),321 nm(白花前胡甲素)。结果:5个成分的峰面积与质量浓度的线性关系良好,加样回收率98.52%~99.93%。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小儿清肺化痰口服液中5种成分的含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三拗汤在不同配伍煎液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和甘草酸的动态规律变化。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三拗汤煎液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和甘草酸的转移率,选用Kromasil C18(4.6 mm×250 mm,5 μm)色谱柱,以流动相甲醇-0.1%磷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1 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 μL。其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和苦杏仁苷在208 nm波长下检测,甘草酸铵在250 nm波长下检测。结果:麻黄碱转移率在合煎液中大于分煎液,伪麻黄碱转移率在麻黄与苦杏仁配伍中最高,苦杏仁苷转移率在麻黄与苦杏仁配伍中最高,甘草酸转移率在合煎液中大于分煎液。结论:中药复方在煎煮过程中存在动态规律变化,应根据其变化有针对性提高药物的有效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4.
《中成药》2020,(9)
目的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风寒感冒颗粒(麻黄、葛根、防风等)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葛根素、5-O-甲基维斯阿米醇苷、升麻素苷、橙皮苷、甘草酸的含有量。方法该药物甲醇-1%HCl(7∶3)提取液的分析采用Agilent Eclipse Plus-C_(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0.1%磷酸(含0.1%NH_4Cl),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250、284 nm。结果 7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1),平均加样回收率96.87%~101.06%,RSD 1.10%~2.88%。结论该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风寒感冒颗粒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5.
王迪  吴亿晗  李维  曹亚楠  宋雨  章津铭  邹亮 《中草药》2017,48(21):4453-4459
目的建立以葛根素为内标物,测定葛根芩连丸中大豆苷、药根碱、巴马汀、大豆苷元、黄芩素、汉黄芩素等多个指标性成分量的一测多评法(QAMS)。方法采用Waters超高效液相色谱系统,以Acquity BEH C18色谱柱,流动相甲醇-0.1%冰醋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60 nm,体积流量0.3 m L/min,柱温30℃进行测定。以葛根素作为内标物,建立制剂中其他6种指标成分的相对校正因子(fs/x),从而计算各待测成分的量,并将QAMS计算值与外标法(ESM)实测值进行比较,以验证QAMS的准确性和方法适宜性。结果在各待测成分线性范围内,葛根芩连丸中的葛根素与大豆苷、药根碱、巴马汀、大豆苷元、黄芩素、汉黄芩素6种有效成分的fs/x重现性良好,分别为1.02、1.07、1.05、1.32、0.62、0.90;采用QAMS测定的10个批次葛根芩连丸样品中7种指标成分量与外标法(ESM)的实测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其中7种指标性成分葛根素、大豆苷、药根碱、巴马汀、大豆苷元、黄芩素和汉黄芩素在10个批次中的质量分数分别为8.923~10.746 mg/g、2.231~2.988 mg/g、0.825~1.197 mg/g、1.274~1.522 mg/g、2.330~2.713 mg/g、0.836~0.951 mg/g、0.901~1.092 mg/g。结论以葛根素为内标物,建立的QAMS方便快捷,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葛根芩连丸多指标成分质量控制,为葛根芩连丸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中成药》2014,(2)
目的优化麻杏石甘汤(麻黄、杏仁、石膏、炙甘草)的煎煮方法。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不同煎煮方法所得麻杏石甘汤中麻黄碱、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甘草苷、甘草酸的量;采用ICP-AES,测定金属元素的量。结果麻黄先煎与麻黄石膏先煎均利于麻黄碱、伪麻黄碱的溶出,而且麻黄石膏先煎有利于金属元素的溶出。结论麻黄石膏先煎是麻杏石甘汤最合理的煎煮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比研究葛根芩连汤(Gegen Qinlian Decoction, GQD)饮片单煎混合与传统复方合煎所得样品的化学概貌、组分含量、干膏率、药效等,为两者等效性研究提供依据,为临床中药配方颗粒应用的适宜性提供参考。采用相同的煎煮工艺分别制成GQD复方合煎和饮片单煎混合样品,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技术对比分析两者化学概貌,同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检测两者中9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差异,随后建立伊立替康所致迟发性腹泻小鼠模型,对比两者对化疗致腹泻的药效差异。基于UPLC-Q-Exactive Orbitrap MS的ESI+和ESI-模式分析,初步鉴定并归属GQD合煎和单煎混合样品中各59种化学成分,在成分种类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9种指标性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在合煎中的汉黄芩苷、黄芩苷含量相对较高,而在单煎中葛根素、大豆苷元、小檗碱、表小檗碱、黄芩素、甘草苷、大豆苷含量相对较高,进一步对GQD合煎和单煎中9种指标性成分进行统计学差异分析表明二者之间含量并未有显著性差异,且干膏得率结果表明GQD合煎与单煎样...  相似文献   

18.
葛根芩连汤及不同配伍组中黄酮类成分的肠外翻吸收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肠外翻模型研究葛根芩连汤及不同配伍组中黄酮类成分在大鼠不同肠段的吸收特征.方法:采用大鼠肠外翻模型,考察葛根芩连汤中黄酮类成分(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的肠吸收机制以及不同肠段、药物浓度等因素对它们吸收的影响,比较各组分在全方和不同配伍组给药时的吸收变化情况.结果:各成分在不同肠段的吸收均为线性吸收,其R2均大于0.9,符合零级吸收速率.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野黄芩苷在各肠段的吸收方式除被动扩散外还存在主动转运.黄芩苷、汉黄芩苷的吸收速率常数(Ka)均随剂量的增加而增加,显示它们为被动扩散.肠道不同部位的吸收实验表明,葛根素、大豆苷、野黄芩苷、汉黄芩苷的最佳吸收部位为空肠;甘草苷、黄芩苷的最佳吸收部位为结肠.比较全方及不同配伍组的Ka,葛根素、大豆苷、甘草苷、黄芩苷在全方中吸收较好;葛根芩连组中野黄芩苷、汉黄芩苷在十二指肠的吸收较好,其他肠段则是全方组中的吸收较好.结论:肠囊对各成分的吸收有选择,不同配伍组间各组分的肠吸收有所变化,但在全方中吸收较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宣肺止咳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方法。方法:采用Hedera ODS-2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2%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紫外检测波长210nm,0~24 min流速为1.0 mL.min-1,用于检测盐酸麻黄碱和盐酸伪麻黄碱;27~55 min流速为0.7 mL.min-1,用于检测苦杏仁苷,柱温25℃。结果:盐酸伪麻黄碱、盐酸麻黄碱、苦杏仁苷分别在0.043 2~0.684μg(r=0.999 9),0.048 8~0.976μg(r=0.999 9),0.047 0~0.940 8μg(r=0.999 8)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6.15%,96.09%,95.74%,RSD分别为0.78%,1.18%,1.80%。结论:该法可以用于宣肺止咳口服液中盐酸麻黄碱、盐酸伪麻黄碱、苦杏仁苷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20.
中药生物药剂学分类系统(CMMBCS)研究最终应落实到中药复方整体研究层面,而中药复方整体的溶解度和渗透性等重要参数不止是各成分溶解度和渗透性的简单加和。该研究以葛根芩连片为研究对象,采用HPLC同时测定葛根芩连片中12个代表性成分葛根素、大豆苷、黄芩苷、大豆苷元、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甘草酸、盐酸黄连碱、表小檗碱、盐酸小檗碱、盐酸巴马汀的含量,得到各成分的质量权重;利用脂多糖(LPS)诱导RAW264. 7细胞构建体外炎症模型,考察葛根芩连片中12个代表性成分的抗炎作用,得到各成分的药效权重。通过经典摇瓶法和在体单向肠灌流法分别测定葛根芩连片中各有效成分的溶解度和有效渗透系数,并采用质量权重和药效权重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整合,得到能够代表葛根芩连片整体性质的剂量数和有效渗透系数,结果表明葛根芩连片属于低溶解度、低渗透性药物,应归为CMMBCSⅣ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