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黄芪建中湯,方出《金匱要略》,由小建中湯加一味黄芪而成。原文云:“虛劳里急諸不足,黄芪建中湯主之”。笔者从《金匱》論述的証候、病机,引伸推广,用本方加减,以治中虛痞滿,脾虚腹胀、虛寒胃痛,虛劳自汗等証,收效頗为滿意。并体会到,如能加减适当,則临床应用更为广泛,茲选录验案数例,作一介紹,希同道指正。  相似文献   

2.
本方主药为灶中黄土(-名伏龙肝),系土灶中心焦黄土,药鋪不备。目前城市居民大都已改用煤炉,旧式炉灶日渐減少;且挖取困难,因此必須物色一味既不影响疗效,又可減少采药困难的相似药物代之。查《伤寒論·少阴篇》中的桃花湯,是用赤石脂合干姜以治少阴病下利便膿血者。《本草經》称赤石脂主泄利,腸癖膿血,下血赤白。可見赤石脂亦为一土类溫性止血药;同时《金匱·胸痹病篇》中烏头、石赤脂丸,治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則赤石脂与烏头、附子配合,当有治疗心痛作用。近人朱顏所著《中药的药理与应用》,謂赤石脂与伏龙肝都与高嶺土相似,主要为吸着  相似文献   

3.
黄芪建中湯为先圣张仲景先生所創制。《金匱·血痹虚劳篇》云:“虛劳里急,諸不足,黄芪建中湯主之。”此方是从小建中湯增加黄芪一味,以治阳虛內伤諸症,与当归建中湯治阴虛不足者,各有不同,但經方适应范围,不止一症,医者能鉴別病情,有的放矢,随証加减,当然获效更著。茲举病例数則于下,不当之处,敬請同道們批評指正。 1.虛劳: 杨××,女,25岁。于今年三月上旬。自觉  相似文献   

4.
(一)方剂的來源及其主治病証 茯苓桂枝白朮甘草湯,源出張仲景伤寒論,金匱要略二書。其適应証,据伤寒論所載:“治伤寒吐下后,心下逆滿,气上冲胸,起则头眩、脉沉緊,發汗則動經,身为振振動搖者”。又据金匱所載:“心下有痰飯,胸脇支滿,目眩者”。按伤寒因吐下之后,中陽已伤,則水气凝聚,心下逆滿,雜病亦因陰气盤据而成痰飲,均当以溫药和之,故苓桂朮甘湯不僅能治伤寒,凡雜病屬于痰溼水气的,都可以治療。 (二)藥物的性能茯苓:屬芝栭科之地中菌,寄生于松根。含茯苓酶,灰份、葡萄糖等,性  相似文献   

5.
《狐惑病》最早見于张仲景所著的《金匱要略》。他說:“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默默欲眠,目不得閉,臥起不安,蝕于喉为惑,蝕于阴为狐。不欲飲食,恶聞食臭,其面目乍赤乍黑乍白。蝕于上部則声喝,甘草泻心湯主之。”因此它的診断特点是:同时併发上有口腔里或目內、外眥糜烂点;下有阴部潰瘍面。我科于1964年10月下旬,接治由解放軍某医院轉来一例本症。經业师单蒼桂老大夫运用“导赤散”加味治驗,茲将診治經  相似文献   

6.
《伤寒論》《金匱要略》二书是后汉张仲景所著。其理法方药完整体系,对临床有着指导作用。它是后世医家辨証論治的典范,是临床診治的准绳。本文仅以二书中有关內容,对用药法則作一初步探討。“用药”是理法方药中的重要一环。用药的重要意义并不亚于辨証。正如周岩所說:“人知辨证之难甚于辨药,孰知方之不效,由于不识証者半,由于不识药者亦半。証识矣而药不当,非特不效,抑且贻害。”笔者通过临床实习,体会到“用药”在治疗过程中确有如此的重要作用。仲景用药是以《內經》、《难经》、《本草經》为  相似文献   

7.
金匱要略呕吐哕下利篇:“下利肺痛者,紫参湯主之”,方内载:“紫参,甘草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煑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煑取一升半,分溫三服”,这一条原文,历史注家大都知道文字有錯簡,金鑑云,“此文脫簡,不释”。程云来云:“肺痛未詳,或云肺痛当是腹痛”。唐容川云:“肺痛之証未明,紫参究系何物,亦未能考”。陈修园云:“紫参近似桔更,今各地药肆已无此物,盖久无人用矣”。有人疑紫参为丹参者,亦有人疑为紫菀者,甚至有疑非仲景方者,黃元御則随  相似文献   

8.
旋复花又名全福花、金佛花。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本经》记载:“主结气胁下满,惊悸、除水、去五脏间寒热,补中下气”。后人对旋复花的功用多认为以降为主,其实旋复花并非专降,亦有升发之性。如《本草逢源》谓:“旋复花升而能降”。张山雷论之较详,他说:“旋复花体质甚轻、飞扬疏敞,其主治当以泄散风寒,疏通脉络为专主”。“或谓旋复花降气……则止  相似文献   

9.
清乾隆間王清任先生所著医林改錯,論奇方僻,不爲後人賞用,嗣讀皇漢医学的瘀血論,和唐容川的血証論,認爲瘀血的病變,極为廣泛,伤寒金匱及唐宋以下各家著述,猶不能曲尽其詳。乃再檢医林改錯反複閱讀,細加研究,由于時代限制,在理論上謬誤仍多,(近經閻德潤醫師加以改訂,上海漢口路千頂堂有改訂医林改錯發售)但所立二十余方独出心裁,其療效來自实踐。本刊一九五五年十一月号發表葉心銘同志“王清任氏之医学思想及其方剂”一文,井推重其中通竅活血湯血府逐瘀湯、膈下逐瘀湯,補陽还五湯等方为主,  相似文献   

10.
所谓泻心法是指以苦泄为主,用泻心汤等对心下痞一证进行辨证施治的方法。从《伤寒论》、《金匱要略》所述有关此法的诸方看,除大黄黄连泻心汤纯属泄热除痞以治热痞者外,余皆为寒热并用、补泻兼施之剂,以适应虚实互见、寒热错杂之痞证。金老认为附子泻心汤为治热痞而兼表阳虚,方用三黄泄热除痞,附子温经扶阳,为寒热并用,邪正兼顾之剂。半夏泻心汤用半夏干姜和胃散结、黄芩  相似文献   

11.
中医脉学著作甚多,而仲景脉法因其脉证并重、切合实际,故为医家所推崇.以浮脉为例,当今中医诊断学教科书只言浮脉主表主虚,而仲景在其所著《伤寒论》和《金匱要略》中,论浮脉达一百处之多,认为其主病最为复杂.系统地分析、归纳仲景论浮脉主病规律,对指导临床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2.
半夏厚朴湯见于《金匱要略》,为治疗妇人咽中如炙巒者而設。方用半夏、厚朴、生姜辛以散結。苦以降逆,茯苔甘淡化气,苏叶芳香宣气。笔者在临床上曾以本方治疗梅核气、咳喘、呕吐、脘痛、胸痹等属于气机郁滞、痰湿内蘊者均能取得較好的疗效。茲不揣譾陋,簡介于后,請同道們批評和指正。一、梅核气梅核气在古代曲籍中早有記载,如《金匱要略》妇人杂病中载:“妇女咽中如炙臠者,半夏厚朴湯主之”。尤在涇謂:“此凝痰結气阻塞咽嗌之間,《千金》所謂咽中帖帖如有炙肉,吞不下、吐不出者是也。《医宗金鉴》更明确地指出:  相似文献   

13.
“湯液始于伊尹”,見于皇甫謐甲乙經序文,正如本草托始于神農,內經托始于皇帝一样的不可靠。但是,我們不能否認“有了人類的出現,就有了医葯的活動”,皇帝內經和神農本草为我國最古的兩部医葯典籍,它是劳動人民在实际生活中和疾病作斗爭的經驗總結。从內經“暮世之治病也,微針治其外,湯液治其內也”,及灵樞“陰陽形气俱不足,宜調以甘葯”等的記載,可以想到內經著作前的古代人民,已經在使用湯剂配合針灸治療了。后此以張仲景为方剂之祖,因为伤寒金匱方的組織  相似文献   

14.
当归治久咳、夜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归治久咳、夜咳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孟景春当归性温、味甘辛,归心、肝、脾经。功能补血活血,调经止痛,为妇科要药。临床用于治疗咳嗽并不多见。近几年来有人报道,据(神农本草经)当归“主咳逆上气”.及(本草从新)当归“治虚劳寒热,咳逆上气”的记载...  相似文献   

15.
对张锡纯所著《医学衷中参西录》中以尿血、便血为主证的医案加以分析,归纳为:小便下血,治分寒热;大便下血,审证治之。  相似文献   

16.
仲景论淤     
通过对<伤寒论><金匱要略>经典文献的学习,初步探讨了张仲景关于血淤证的理法方药及辨证规律,尤其是基于临床实践所提出的淤血、蓄血、干血的不同概念,其证治特点,立法处方,药伍配伍,对血淤证的临床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及实用价值,为今后使用活血化淤法治疗疑难杂证提供了宝贵的范例.  相似文献   

17.
辛润通络,系辛通与柔润的药物相伍,以冀宣通脉络、滋润阴血为治,临床适用于邪气久伏、阴血暗耗,“气留而不行,血壅而不濡”之证候,属“治络法”范畴,本法创始于东汉仲景之《金匮要略》治疗肝著的旋复花汤,一般认作辛润通络法的范例.清初叶桂阐发了“初为气结在经,久则血伤入络”的著名论点,并针对“络虚”而致气钝血滞的基本病理,提出依据病性寒热之异,予以“柔温辛补”或“凉润辛补”的配伍原则,使该法推陈出新,以广其用.  相似文献   

18.
芍药味酸、苦性微寒,入肝、脾诸经。色带淡褐者为赤芍,色白者为白芍。其临床功用不同,赤芍清热凉血,祛瘀止痛,为凉血散瘀之要药。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为肝家之要药。《本经》谓:“主邪气腹痛,除血痹,破坚积,寒热疝瘕,止痛,利小便,益气。”《本草求真》曰:“赤芍与白芍主治略同,但白则有敛阴益营之力,赤则只有散邪行血之意;白则能于土中泻木,赤则能于血中活滞。”  相似文献   

19.
康晓红 《河南中医》2001,21(1):68-68
学习《中药学》教材的时候 ,笔者就有几分疑惑 :桂枝居然不入肝经 ?查阅各家本草及诸位医家的论述之后 ,其意各异。到底桂枝入不入肝经呢 ?笔者试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在仲圣之《伤寒论》中 ,桂枝为桂枝汤中的主药。依照《伤寒论》所说 ,桂枝汤主治中风证候 ,同气相求 ,风必伤营血 ,而营血归于肝。故中风应为肝经病变 ,宜以肝经药物为君药。汤以桂枝为名 ,则桂枝为君药可知 ,亦必入肝经。正如麻黄汤治伤寒 ,寒必伤卫气 ,卫气出于肺 ,故伤寒应为肺经病变 ,宜以肺经药物为君药。汤以麻黄为名 ,则麻黄为君药亦可知 ,而其入肺经则人所共识。…  相似文献   

20.
赖昌生 《陕西中医》2005,26(5):460-460
牛膝为苋科植物牛膝Achyranthes bidentata BI.的干燥根,是临床上一味常用药,李时珍谓其。牛膝所主之病,大概得酒能补肝肾,生用则能去恶血,二者而已”。事实上,牛膝功专泄利,历代医著及本草学著作对其均有注释,其中以《本草逢原》论述得最有代表性:”牛膝,其性虽下行走筋,然滑得利之性,精气不顾者,终非所宜。此味专司疏泄,而无固益之功,世俗妄谓益肾,而培下元之药中往往用之,与延盗入室何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