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玉屏风散对荷瘤小鼠肿瘤生长及IL-2与IL-2R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玉屏风散对荷瘤鼠肿瘤生长及脾淋巴细胞IL-2与IL-2K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体外培养S180肉瘤细胞,接种健康小鼠,建立荷瘤小鼠模型.成瘤后给予玉屏风散治疗,观察计算抑瘤率,MTT比色法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脾淋巴细胞IL-2与IL-2R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荷瘤后小鼠的T细胞增殖能力及IL-2与IL-2R基因表达受到明显抑制;玉屏风散治疗组小鼠的平均瘤重明显低于荷瘤对照组,T细胞增殖能力及IL-2与IL-2R基因表达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玉屏风散可能通过促进荷瘤小鼠T淋巴细胞的免疫功能进而抑制肿瘤生长.  相似文献   

2.
<正> 人精浆(Human Seminal Plasma HSP)有广泛免疫抑制作用,这种免疫抑制作用近年来在生殖免疫和促进性传播疾病(特别是AIDS)的作用受到关注。但HSP免疫抑制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我室已证明HSP抑制ConA诱导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的机制是抑制IL-2受体表达,但HSP对IL-1的影响尚未见报道,本文报告我们就HSP对IL-1影响的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3.
黄玲  徐叔云等 《现代免疫学》1991,11(6):327-329,331
给小鼠用丙基硫氧嘧啶(PTU)抑制其体内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以制备实验性“甲低”小鼠模型。该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反应及白细胞介素II(IL-2)的生成均明显低于对照小鼠,给“甲低”小鼠补充不同剂量的L-T_4后,其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随血中T_3、T_4水平的恢复呈剂量依赖性增强,当剂量过大(10mg/kg)时,血中T_3、T_4含量明显高于正常,此时,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反而下降。将正常小鼠的脾淋巴细胞在体外培养,加入L-T_2(10~(14)~10~(-6)或L-T_4(10~(-12)~10~(-4)均可剂量依赖性地促进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分别在10~(-10)M及10~(-2)M时达最大效应,剂量进一步增加,增殖反应反而下降,这与体内实验结果基本一致。在加了L-T_4且经48小时培养的脾淋巴细胞上清液中未检出T_3,表明L-_4不需转变为T_3即可发挥作用,即T_3、T_4均能直接影响脾淋巴细胞的增殖。本实验结果证明甲状腺激素在体内外均能促进T淋巴细胞增殖,其机制与促进IL-2生成有关。  相似文献   

4.
IL-2Rα模拟肽抑制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IL-2Rα模拟肽CP对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小鼠同种皮肤移植模型,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单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分析和细胞因子分泌水平测定、皮肤移植物组织学改变、记录皮肤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MST)研究环七肽CP的免疫抑制效应。结果:环七肽CP可降低小鼠脾细胞增殖反应的强度、减少受鼠脾脏T淋巴细胞中CD4+T淋巴细胞的数目并降低CD4+/CD8+的比值、下调受鼠脾脏T淋巴细胞诱导上清中IL-2和IFN的水平,并可延长皮肤移植物平均存活时间(MST);环七肽CP与免疫抑制剂CsA联用,显示二者具有协同效应。结论:环肽CP以IL-2Rα模拟肽的方式发挥生物学效应,可有效抑制小鼠皮肤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酵母多糖致伤小鼠脓毒症病程发展过程中脾脏耐受性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 DC)的形成对脾脏T淋巴细胞免疫活性的影响,并通过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1,PD-L1)抗体阻断PD-L1/PD-1途径改善耐受性DC对T淋巴细胞活性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酵母多糖腹腔注射的方法复制小鼠脓毒症模型。用磁珠法分离致伤小鼠脾脏DC和T淋巴细胞,测定脾脏组织中DC上PD-1、PD-L1、PIR-B的表达水平和分泌IL-12、IL-10的能力;检测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IL-2的分泌水平。进一步将致伤组小鼠脾脏DC与正常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并加入PD-L1抗体,检测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混合培养上清中IL-2、IL-12和IL-10含量。结果酵母多糖致伤后5天和12天组小鼠脾脏DC上PD-1、PD-L1及PIR-B的表达大幅上调,IL-12p70分泌减少,IL-12p40和IL-10分泌增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降低、IL-2分泌减少。在致伤组DC与正常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体系中加入PD-L1抗体可减轻致伤组DC对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和分泌IL-2的抑制作用,并改善DC上IL-12p70、IL-12p40和IL-10的分泌能力。结论酵母多糖诱导小鼠脓毒症的病程晚期,脾脏耐受性DC的形成导致T淋巴细胞活性降低;PD-L1抗体通过干预PD-1/PD-L1途径改善T淋巴细胞和DC的免疫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揭示突变蛋白SEC2(T20L/G22E)超抗原活性较野生型SEC2显著增强的潜在机制。方法:WST-1法检测突变蛋白SEC2(T20L/G22E)在体外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活性,进一步应用流式细胞术和荧光定量PCR技术分别检测CD4+和CD8+T淋巴细胞增殖、特异性VβT淋巴细胞增殖以及相关细胞因子mRNA丰度变化。结果:与野生型SEC2相比,突变蛋白SEC2(T20L/G22E)能够在体外显著刺激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但二者具有相似的特异性VβT淋巴细胞增殖谱,并且SEC2(T20L/G22E)能够较rSEC2激活更多携带有Vβ5.3、Vβ8.1及Vβ8.3的T淋巴细胞;进一步体内实验发现SEC2(T20L/G22E)能够较rSEC2激活更多外周血和脾脏中CD4+和CD8+T淋巴细胞增殖及相关细胞因子的表达。结论:突变蛋白SEC2(T20L/G22E)超抗原活性增强的机制可能是用亮氨酸和谷氨酸替代原来20和22位上的氨基酸后提高了SEC2(T20L/G22E)与特异性TCR-Vβ的亲和力,进一步激活更多的SEC2特异性T淋巴细胞,最终引起T淋巴细胞亚型的显著性增殖,同时诱导更多与抗肿瘤、增殖相关的细胞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2H3为一株抗激活小鼠T细胞表面抗原的单克隆抗体。间接ELISA法所进行的免疫球蛋白属性分析实验表明:2H3属于IgG_1型抗体。同位素H~3-TdR掺入实验表明:2H3能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明显抑制小鼠激活T细胞及CTLL-2细胞依赖IL-2的增殖;能够明显抑制ConA诱导小鼠脾细胞转化早期(12h内)的非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对不同品系小鼠间的双向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2H3也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相关性和无H-2限制性。实验结果提示:2H3具有抗小鼠细胞膜表面IL-2R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生物学特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阻断BTLA-HVEM(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疱疹病毒进入介质)通路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和相关免疫学机制.方法 构建小鼠BTLA胞外功能区的真核表达载体psBTLA,转染CHO细胞;HSP70-TC-1肿瘤抗原肽刺激小鼠骨髓来源DCs,流式细胞仪检测处理后DCs表面BTLA、HVEM的表达,同时给予转染了psBTLA质粒的CHO细胞的培养上清处理后,检测DCs表面B7-1的表达,ELISA检测上清中IL-12的分泌;处理后的DCs刺激脾细胞,检测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分泌;检测psBTLA体内转染对宫颈癌细胞系TC-1成瘤小鼠DCs表达B7-1和肿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成功构建小鼠BTLA胞外段的真核表达载体psBTLA,获得了稳定转染psBTLA的CHO细胞,在其培养上清检测到BTLA胞外段(sBTLA)的表达.DCs经抗原肽刺激后BTLA、HVEM表达均上调,加入含sBTLA的上清处理后上调B7-1,上清中分泌的IL-12增加,与脾细胞共培养时促进细胞增殖和IL-2、IFN-γ的分泌;体内基因转染psBTLA促进DCs表达B7-1以及抑制肿瘤生长.结论 通过sBTLA阻断BTLA-HVEM共抑制通路,可以进一步促进DCs的功能,更好地激活淋巴细胞,促进抗肿瘤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转染Foxp3至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探讨Foxp3表达对脾淋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制作哮喘小鼠模型,收集培养脾脏淋巴细胞;使用电穿孔法转染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Foxp3至脾脏淋巴细胞,并设转染空质粒组和对照组;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Foxp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后CD4+CD25+ Treg细胞/CD4+细胞比例;MTT法检测转染后的脾脏淋巴细胞增殖反应,ELISA检测脾淋巴细胞上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和干扰素γ(IFN-γ)的含量。结果: 转染组Foxp3 mRNA 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转染Foxp3后CD4+CD25+ Treg细胞/CD4+细胞比例显著高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相比,转染pcDNA3.1(-)-Foxp3质粒明显抑制了脾淋巴细胞增殖;转染组细胞上清中IL-4和IFN-γ含量低于空质粒组和对照组。结论: 转染pcDNA3.1(-)-Foxp3至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Foxp3得到有效表达。Foxp3的高表达能增加CD4+CD25+ T细胞的数量,抑制哮喘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Th1和Th2细胞因子的产生。  相似文献   

10.
JM 是来自人胸腺不成熟 T 细胞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系.本文以 SAC 刺激的人外周血纯化 B 淋巴细胞和小鼠脾细胞增殖为模型,观察了 JM 细胞培养上清(SPN_(JM))对人 B 淋巴细胞和小鼠脾细胞增殖的免疫调节作用.发现具有 T 细胞抑制活性的 SPN_(JM)对人和小鼠 B 淋巴细胞的增殖具有促进作用。在无 SAC 诱导时,SPN_(JM)与 HrIL—2协同对 B 细胞仍有促增殖作用.本实验还发现,高浓度时对 T 细胞具有抑制作用的 SPN_(JM),在低浓度时(1:640)对 T 细胞增殖亦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背景:青蒿琥酯是青蒿素低毒、高效的衍生物,具有免疫调节功能,但其具体机制仍需研究阐明。 目的:初步探讨青蒿琥酯对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 方法:建立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模型,40只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均分正常对照组、青蒿琥酯干预组、p-38MAPK抑制剂组、基质对照组进行实验观察。T淋巴细胞转化实验检测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水平;Western blot方法检测p38丝裂酶原激活蛋白激酶(p38MAPK)蛋白的活性表达。 结果与结论:局部给药后青蒿琥酯明显减轻迟发型超敏反应小鼠耳肿胀、降低脾指数、抑制刀豆蛋白A诱导的T淋巴细胞增殖;同时减弱p38 MAPK的磷酸化活性表达。提示青蒿琥酯可以有效抑制小鼠迟发型超敏反应,其作用途径可能与抑制p38 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2.
通过淋巴细胞增殖试验、混合淋巴细胞反应及分析淋巴细胞表面IL-2R 和TfR 表达等研究了1.25-(OH)_2D_3对人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25-(OH)_2D_3对PHA 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IC_(50)为19.1nmol/L 外源性IL-2可部分逆转这种作用;低浓度的1,25-(OH)_2D_3能显著增强MLR 诱导的细胞增殖;在由PHA 和MLR 诱导的淋巴细胞表面IL-2R 和TfR 表达中,对TfR 的表达呈抑制作用,对IL-2R 的表达无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抗小鼠CD4+T淋巴细胞活化后表面白细胞介素10受体I(IL-10R1)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相关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进展提供有力支持。方法:取C57BL/6小鼠脾细胞,溶血后采用尼龙毛去除B淋巴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无菌分选CD4+T淋巴细胞,利用anti-CD3和anti-CD28多克隆抗体刺激分选后细胞,分别在第0、12、24、48和72小时流式细胞术检测IL-10R1表达情况。结果:0小时时小鼠CD4+T淋巴细胞不表达IL-10R1,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IL-10R1表达增加,24小时时达到最高,随后表达水平开始下降,72小时时表达情况与0小时基本相同。结论:CD4+T淋巴细胞活化后IL-10R1表达短暂,以24小时时表达最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抗小鼠CD4+T淋巴细胞活化后表面白细胞介素10受体I(IL-10R1)表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白细胞介素10(IL-10)相关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及进展提供有力支持.方法:取C57BL/6小鼠脾细胞,溶血后采用尼龙毛去除B淋巴细胞后,流式细胞仪无菌分选CD4+T淋巴细胞,利用anti-CD3和anti-CD28多克隆抗体刺激分选后细胞,分别在第0、12、24、48和72小时流式细胞术检测IL-10R1表达情况.结果:0小时时小鼠CD4+T淋巴细胞不表达IL-10R1,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IL-10R1表达增加,24小时时达到最高,随后表达水平开始下降,72小时时表达情况与0小时基本相同.结论:CD4+T淋巴细胞活化后IL-10R1表达短暂,以24小时时表达最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PD-L1表达腺病毒载体,研究其对反应性T细胞的免疫抑制效应,以探讨预防1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的免疫损伤机制。方法: 用含目的基因的腺病毒载体pAd5/ PD-L1-GPI感染小鼠胰岛瘤细胞株NIT细胞, 提取膜蛋白经Western blotting证实靶细胞高效表达目的蛋白PD-L1-GPI。取小鼠外周血非贴壁的淋巴细胞, 与靶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培养,进行淋巴细胞增殖和反应性T细胞功能检测,并检测细胞培养液中IL-2、TNF-α和IFN-γ水平。 结果: 与对照组NIT细胞比较,用PD-L1-GPI修饰的NIT细胞能够更有效地抑制已致敏的淋巴细胞增殖,且下调反应性T细胞分泌的IL-2、IFN-γ和TNF-α等细胞因子水平(P<0.05)。 结论: PD-L1基因在胰岛细胞中表达可有效地抑制已活化的反应性T细胞,阻断自身免疫性T细胞的胞毒作用,诱导免疫耐受,将成为治疗糖尿病的一个有价值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Flt3L与CCL5作为联合佐剂在prime/boost免疫策略中对HBc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增强及抗肿瘤作用.方法:将两种细胞因子质粒与携带HBc抗原的DNA疫苗经肌内注射法共免疫小鼠, 免疫3次后再用原核表达的HBc颗粒蛋白或HBc DNA疫苗加强, 观察对稳定表达HBcAg 的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HBc)的生长抑制作用;并分别采用MTT法检测荷瘤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检测脾CD8 T淋巴细胞中IFN-γ表达、ELISA法检测脾淋巴细胞培养上清IL-2、IL-4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特异性CTL杀伤活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 佐剂联合DNA疫苗免疫经蛋白加强组(DDP/Adj)显著抑制肿瘤生长;佐剂联合DNA疫苗免疫组(DDD/Adj)及DDP/Adj组均可促进特异性淋巴细胞增殖反应(P<0.05), 且DDP/Adj 高于DDD/Adj组(P<0.05);DDD/Adj 及DDP/Adj组小鼠脾脏CD8 T淋巴细胞中IFN-γ表达、IL-2 表达水平及CTL杀靶活性均高于对照组(P<0.01或P<0.05), IL-4 表达水平在各组无显著区别(P>0.05).结论:在prime/boost免疫策略中, 采用Flt3L与CCL5两种细胞因子联合应用可显著促进荷瘤小鼠产生抗原特异性免疫应答及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肌灵片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采用正常小鼠、免疫抑制模型小鼠和EAMG大鼠模型观察重肌灵片的免疫调节作用。结果:重肌灵片增强ConA或LPS诱导的正常小鼠及免疫抑制模型小鼠T、B细胞的增殖,促进1L-2分泌;能对抗ConA诱导的EAMG大鼠淋巴细胞增殖的降低;但抑制AChR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及IFN-γ、IL-4mRNA的表达;此外,能显著促进EAMG大鼠CD4^+T淋巴细胞的凋亡。结论:重肌灵片增强正常小鼠、免疫抑制小鼠和EAMG大鼠的免疫功能,但抑制AChR诱导的特异性的T细胞增殖及IFN-γ、IL4mRNA的表达,该作用可能是通过诱导AChR特异性的CD4^+T细胞凋亡实现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研究了IL-6协同PHA对静止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PHA单独不能刺激处于静止期的T淋巴细胞发生增殖反应,但联合IL-6后能引起静止T淋巴细胞发生明显的增殖反应。此增殖反应不为抗IL-2aR的单克隆抗体anti-Tac所抑制,却被免疫抑制剂Cyclosporin A(CsA)所阻断,Cs A能抑制T淋巴细胞内同Ca~(2+)有关的信号传递以及后续的淋巴因子mRNA的表达。这表明在IL-6对T淋巴细胞的作用过程中,有一个Ca~(2+)参与的信号传递以及某种淋巴因子mRNA表达的过程。提示IL-6可能是通过诱导其它的生长因子的产生而作用于T淋巴细胞,而且这条作用途径可能是独立于传统的IL-2途径的。  相似文献   

19.
异基因骨髓移植小鼠免疫功能缺损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异基因骨髓移植(Allogeneic Bone Marrow Transplantation,ABMT)后,受体的免疫功能长期缺损,是患者术后极易感染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ABMT小鼠(C57BL/6→BALB/c)免疫功能缺损的机制进行了探讨,发现ABMT小鼠IL-2产生明显受损;其脾细胞与(C57BL/6小鼠脾细胞一起过继转移到致死量照射的BALB/C小鼠体内,能抑制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的发生.去除其脾T细胞后,这种抑制作用丧失,ABMT小鼠脾细胞上清中发现一种非特异的抑制因子,能抑制正常小鼠脾细胞产生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的能力;能抑制正常小鼠的脾细胞产生IL-2;抑制正常小鼠脾细胞毒T淋巴细胞(CTL)的杀伤活性.用抗Thy-1.2单抗和补体去除ABMT小鼠脾T细胞后,其脾细胞培养上(?)的上述抑制活性丧失.这说明ABMT小鼠脾T(?)细胞活性增强是其免疫功能缺损的重要原因之一,它通过释放非特异的抑制因子执行其免疫抑制功能.  相似文献   

20.
雌二醇对小鼠正常淋巴细胞和致敏淋巴细胞活化的调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李霞  王世婷  侯芸  刘奔  王金龙 《现代免疫学》2005,25(3):231-234,238
为探讨雌二醇(E2)对正常和致敏淋巴细胞活化的调节作用,并分析了E2对ConA活化的小鼠正常和致敏淋巴细胞增值、抗体产生及TGF-β生成的影响。结果显示生理水平尤其是相当于小鼠动情间期水平的E2对致敏脾淋巴细胞增殖具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初始脾淋巴细胞增殖没有影响。较高水平E2诱导活化的脾细胞生成TGF-β,促进免疫鼠脾细胞生成特异性抗体;较低水平E2抑制特异性抗体生成,且抑制程度与脾细胞活化状态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