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目的研究伴有内倾性深覆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症状的变化,探讨内倾性深覆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相关性。方法伴内倾性深覆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40例,定量计算每例患者正畸治疗前后的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craniomandibular index,CMI),比较其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伴内倾性深覆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经正畸治疗后,内倾性深覆均得到解除,恢复良好的外形及咬合关系,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治疗后2年时评价发现,颞下颌关节功能障碍指数、肌肉压痛指数和CMI分别由治疗前的0.321±0.091、0.020±0.015、0.171±0.053下降为0.062±0.021、0.003±0.004、0.033±0.0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伴内倾性深覆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经正畸治疗解除内倾性深覆后,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可明显改善,内倾性深覆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系较为密切。  相似文献   

2.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与正畸病人错(牙合)情况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错[牙合]主要类别(安氏错[牙合]及覆[牙合]覆盖关系)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disorders,TMD)组与正畸病人组间有无明显差别。方法: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症状为主诉的369例(TMD组),要求正畸治疗的933例(MAL组),对两组人群同年龄、同性别配对,取研究模观察。结果:①两组比较安氏错[牙合]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②TMD组深覆[牙合]病例明显高于正畸治疗组,而前牙对刃[牙合]、反[牙合],后牙反[牙合]的比例均明显低于错[牙合]组(P〈0.05)。结论:深覆[牙合]与TMD关系比较密切。  相似文献   

3.
安氏Ⅲ类错(牙合)正畸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骨性和功能性Ⅲ类错(牙合)在正畸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MD)之间的关系.方法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在正畸前后对Ⅲ类骨性错(牙合)正畸前19例和正畸后11例、功能性错(牙合)正畸前20例和正畸后18例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前移、居中、后移),从上述两类错(牙合)患者中各选5例做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核磁共振扫描,观察正畸前、后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变化.结果正畸前Ⅲ类功能性和骨性错(牙合)髁突居关节窝前位;正畸后Ⅲ类功能性错(牙合)髁突居关节窝中位,Ⅲ类骨性错(牙合)髁突仍居关节窝前位.正畸前、后功能性Ⅲ类错(牙合)关节盘位置及形态均基本正常;Ⅲ类骨性错(牙合)正畸后有少部分患者髁突明显前移,关节盘形态异常.结论正畸前后功能性Ⅲ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结构基本正常,与TMD关系不密切;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后关节结构表现出异常,提示与TMD有关,对于已过生长期的Ⅲ类骨性错(牙合)不能单纯考虑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正畸治疗对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牙合髁突位置变化的影响。方法对11例安氏Ⅱ类2分类深覆牙合患者进行正畸治疗前后颞下颌关节区三维CT影像分析和Sam-型诊断性牙合架分析,以确定其髁突位置变化。结果随着上前牙唇倾度增加和咬合打开,两侧髁突纵距和髁突高度的变化有显著性差异,下颌后退接触位-牙尖交错位(RCP-ICP)位置差异也有显著性减小。结论正畸治疗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能够改变其髁突位置,使之在关节窝内向前下方移位,并且更接近RCP。  相似文献   

5.
作者从1988年9月到1990年3月对262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进行了系统X线研究与错合畸形、牙磨耗调查。发现牙磨耗与颞颌关节紊乱病关节内病变严重程度有关,未发现前牙深覆、深覆盖、开 及反 与关节病变严重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骨性和功能性Ⅲ类错牙合在正畸前、后颞下颌关节形态变化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 (TMD)之间的关系。方法 利用矫正薛氏位X线片在正畸前后对Ⅲ类骨性错牙合正畸前 19例和正畸后 11例、功能性错牙合正畸前 2 0例和正畸后 18例的双侧颞下颌关节的髁突居关节窝中的位置 (前移、居中、后移 ) ,从上述两类错牙合患者中各选 5例做双侧颞下颌关节矢状位核磁共振扫描 ,观察正畸前、后关节盘的位置及形态变化。结果 正畸前Ⅲ类功能性和骨性错牙合髁突居关节窝前位 ;正畸后Ⅲ类功能性错牙合髁突居关节窝中位 ,Ⅲ类骨性错牙合髁突仍居关节窝前位。正畸前、后功能性Ⅲ类错牙合关节盘位置及形态均基本正常 ;Ⅲ类骨性错牙合正畸后有少部分患者髁突明显前移 ,关节盘形态异常。结论 正畸前后功能性Ⅲ类错牙合颞下颌关节结构基本正常 ,与TMD关系不密切 ;骨性Ⅲ类错牙合正畸后关节结构表现出异常 ,提示与TMD有关 ,对于已过生长期的Ⅲ类骨性错牙合不能单纯考虑正畸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4-6岁乳前牙重度内倾型深覆[牙合]幼儿采用上颌[牙合]垫舌簧矫治器与小平导板进行矫治后下颌骨生长发育的特征。方法:对30例4~6岁乳前牙重度内倾型深覆[牙合]患儿采用上颌[牙合]垫舌簧矫治器与小平导板进行矫治,矫治前后进行头影测量分析,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内倾型深覆[牙合]患儿经正畸矫治后下颌后缩,下颌长度发育不足及上下面高比例失调等情况明显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早期矫治重度内倾型深覆[牙合]合有助于患儿下颌骨水平向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采用正畸矫正后牙锁[牙合]的方法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9例后牙段锁患者,健侧采用解剖式[牙合]垫,配合患侧的交互牵引,矫正锁[牙合],达到治疗患者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目的。结果9例患者经过平均30个月的治疗,锁[牙合]均得以矫治。前牙覆[牙合]覆盖正常,磨牙关系良好。9例患者颞下颌关节区疼痛消失或缓解,开口度明显改善,7例患者关节弹响消失,1例弹响减弱,1例未见好转。结论通过对锁[牙合]的矫治,改善咬合关系,可治疗因锁[牙合]引起的颞下颌关节疼痛。  相似文献   

9.
内倾型深覆(牙合)是较为常见的一种错(牙合)畸形,按Agle错(牙合)分类法为Ⅱ类2分类错(牙合),按毛燮均错(牙合)分类法为Ⅳ类1分类错(牙合)。严重的内倾型深覆(牙合)可见下切牙咬伤上切牙腭侧牙龈,上切牙咬伤下切牙唇侧牙龈。由于上前牙牙轴的舌向倾斜,上、下前牙呈闭锁(牙合)关系,使下颌处于远中位置,上、下牙弓为远中关系,下颌前伸运动受到明显障碍,可造成颞下颌关节的疾患。由于前牙的深覆(牙合),使颌间距离降低,而致呈现面下1/3过短。因而内倾型深覆(牙合)对牙、颌、面的形态和功能均有很大的影响。对于内倾型深覆(牙合)的牙、颌、面机制及临床矫治,国内外均有不少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10.
临床常遇到颞下颌关节弹响伴深覆(牙合)要求诊治的患者,有些是由于(牙合)间距过低引起髁状突前移,关节腔前后隙大小失衡,导致颞下颌关节弹响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患有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安氏Ⅱ类2分类患者给予平面导板矫治器进行治疗,分析其临床效果,为正畸临床提供指导意义。 方法 选择2013 年1月到2014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的安氏Ⅱ类2分类错牙合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20例,用美国Myotronics K7神经肌肉牙医学分析系统记录每位患者带用平面导板矫治器治疗前、后的下颌运动轨迹及髁突震动频率的变化。 结果 ①平面导板矫治器治疗后下颌的最大张口度、前伸、侧方运动与治疗前相比变化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平面导板矫治器治疗后开口型牙合位偏移与治疗前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平面导板矫治器治疗后颞下颌关节的运动振幅与治疗前相比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平面导板矫治器有利于深覆牙合患者打开咬合,改善下颌运动模式,缓解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症状,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是口腔科常见疾病。He因素是TMJD发病原因之一。在众多的He因素中,内倾性深覆He占有较大比例。作者在近期临床工作中,对8例有TMJD症状的内倾性深覆He进行了正畸治疗,采用导板活动矫正器和Begg细丝弓固定矫正方法,消除He干扰,增大颌间距离,促使下颌近中移位,恢复髁突正常位置,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辅助研究正畸治疗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正畸治疗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系。方法 :设计调查表和相应的数据库 ,对 173例已正畸治疗者和 95例未治疗的错牙合患者进行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症状、体征及相关情况的问卷调查和专科检查 ,所得结果用数据库进行分析和统计。结果 :成功地建立了调查表和数据库 ;正畸组和错牙合组在主诉症状指数、临床症状指数和咬合指数的分布上都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0 1)。结论 :数据库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临床研究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正畸治疗后的患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可能会出现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症状和体征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RW-splint治疗错牙合畸形伴颞下颌关节病患者后临床症状的变化。方法采用Fricton颞下颌关节紊乱指数对13例错牙合畸形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RW-splint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13例患者治疗后下颌运动分、关节杂音分、功能障碍指数、肌肉压痛指数、颞下颌关节指数均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压诊分减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RW-splint治疗能有效改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临床症状,改善程度从大到小依次是:疼痛、下颌运动、弹响。  相似文献   

15.
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TMJD)是口腔科常见疾病。因素是TMJD发病原因之一。在众多的因素中,内倾性深覆占有较大比例。作者在近期临床工作中,对8例有TMJD症状的内倾性深覆进行了正畸治疗,采用导板活动矫正器和Begg细丝弓固定矫正方法,消除干扰,增大颌间距离,促使下颌近中移位,恢复髁突正常位置,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6.
严重的深覆牙合 (深反覆牙合)及唇、腭裂术后牙颌畸形、牙列缺损的患者 ,一般影响口颌系统的正常功能 ,且临床修复困难。本研究通过多功能修复体对这类牙列缺损及一些牙合紊乱的患者进行修复治疗 ,效果满意。  作者单位 :3 0 0 0 41天津市口腔医院  一、临床资料天津市口腔医院修复科、颞下颌关节门诊选择 30例深覆牙合 (深反覆牙合)及唇、腭裂术后牙列缺损患者 ,其中女性 18例 (6 0 % ) ,男性 12例 (40 % ) ;年龄 2 3~ 5 8岁 ,平均年龄 41岁。患者大部分有主观症状 ,主要为颞下颌关节症状 ,其中面部疼痛 (包括颞区及眶下区等 )较多有 …  相似文献   

17.
传统观点认为覆[牙合]可为下颌的前伸运动提供引导,是维持良好的下颌后方铰链轴位所必需的。深覆[牙合]常被视为牙龈退缩、牙齿松动、咀嚼时下颌运动干扰及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但矫治深覆[牙合]较困难,矫治后患者的覆[牙合]关系易复发至治疗前的状态。深覆[牙合]矫治后的稳定性一直是正畸医师关注的问题,大量研究表明,深覆[牙合]的复发不易预测,存在较多影响深覆[牙合]矫治后稳定性的因素。现对影响深覆[牙合]矫治后长期稳定性的可能因素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多由咬(牙合)常、(牙合)干拢、单侧咀嚼及(牙合)磨耗等不良的(牙合)与咬(牙合)引起。最常见为深覆(牙合)、锁(牙合)、下(牙合)偏位及(牙合)不平衡等而导致下颌功能障碍,对上述症状临床常采用保守治疗,作调(牙合)及(牙合)增高修复体等,使下颌恢复生理的正中(牙合)关系和生理范畴的(牙合)平衡。笔者自1989年初至1990年先后对颞颌关节紊乱综合征的深覆(牙合)患者采用了模型真空压塑成形的方法制作了50例软(牙合)垫,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导致口颌面非牙源性疼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但其病因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传统的牙合学理念认为咬合是其病因之一,改变患者咬合的正畸治疗也就被认为可能会导致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而由于正畸治疗持续2年左右,一旦患者在治疗中出现颞下颌关节病症状,就可能产生医患纠纷.因此,正畸医生如何在越来越多患者寻求正畸治疗的情况下,尽量规避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风险也就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20.
目前医学界对咬合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的相关性仍存在争议,但咬合调整作为常见的口腔临床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改善颞下颌关节相关症状,主要包括调(牙合)、正畸治疗、修复治疗、正颌治疗与(牙合)板治疗等。文章回顾既往文献,梳理常见咬合调整治疗方式及其与TMD之间的关联,为咬合源性颞下颌关节相关疾病的诊疗提供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