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掌握2010--2012年北京市昌平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动态变化。方法收集2010—2012年昌平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10--2012年健康检查总计251470人,检出传染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总计383人,总检出率为0.15%。3年间昌平区传染病检出率(0.24%,0.08%,0.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5.54,P〈0.01)。该地从业人员活动性肺结核总检出率与外埠的总检出率(0.104%,0.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0,P〈0.01)。结论该区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3年健康检查合格率均比较高。为保证昌平区公共卫生安全,把好一年一度的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关,同时加强从业人员肺结核的防治工作,尤其对外埠从业人员。还要加强卫生知识培训,使从业人员的健康检查合格率逐年提高。  相似文献   

2.
郭红侠  李淑波  徐志鑫  耿坤 《职业与健康》2010,26(11):1259-1260
目的掌握2004-2008年北京市昌平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结核病疫情动态变化,为卫生监督部门对食品与公共场所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2004—2008年间昌平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参加健康检查的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08年间体检人数共计344 295人,活动性肺结核检出168人,总检出率为0.049%。5年检出率分别为0.002%、0、0.002%、0.042%、0.153%;5年间活动性肺结核病的检出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277.46,P〈0.01);本地与外埠从业人员活动性肺结核病的检出率均随年度增长则呈上升趋势,本地χ2=71.64,外埠χ2=205.97,均P〈0.01。本地人口与外来人口活动性肺结核病检出率分别是0.05%、0.04%,经统计学分析,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1,P〉0.05)。结论为保证昌平区公共卫生安全,要重视和坚持对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每年1次的健康检查,确保早期及时发现肺结核病人,防止结核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掌握2004—2008年北京市昌平区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携带情况的动态变化,为卫生监督部门对食品与公共场所的管理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2004—2008年间昌平区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资料。结果2004—2008年昌平区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共计344 295人,HBsAg携带者总检出7175人,平均阳性率为2.08%。5年昌平区HBsAg阳性率分别为1.52%、2.37%、2.32%、2.12%、1.99%;HBsAg阳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χ2=123.48,P〈0.01);该区本地与外埠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均随年度增长则呈上升趋势,(本地χ2=89.24,P〈0.01;外埠χ2=54.97,P〈0.01)。但外埠人员携带率高于本地人员携带率(χ2=565.63,P〈0.01)。结论为保证昌平区公共卫生安全,应坚持该人群一年一次的健康检查及调离工作,同时加强该人群的乙型肝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昌平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情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的感染情况,以指导对从业人员的疾病预防工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昌平辖区内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昌平区2007年1月1日-12月31日,检测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阳性率为2.12%,男性比女性高(x^2=85.68,P〈0.01)。HBsAg阳性合并HBeAg、抗-HBc阳性(大三阳)是感染的主要模式,占25.74%。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来自该地与外埠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0.94%、2.53%,经统计学分析,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86.07,P〈0.01)。结论昌平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率低于普通人群感染率(4.4%~8.0%),外埠人员HBsAg阳性率比该地的高。说明该区几年来的公共卫生监管力度到位,继续开展以上从业人员每年的健康检查和在从业人员中加强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淑波  徐志鑫  耿坤 《职业与健康》2010,26(21):2441-2442
目的了解2006—2009年北京市昌平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活动性肺结核病检出情况。方法收集2006—2009年间昌平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结果 4年间昌平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活动性肺结核病检出率(0.002%、0.042%、0.153%、0.124%)呈逐年上升趋(χ2=133.82,P0.01);该地从业人员活动性肺结核病的检出率(0.000%、0.044%、0.155%、0.048%)与外埠从业人员活动性肺结核病的检出率(0.002%、0.041%、0.152%、0.149%)均随年度增长则呈上升趋势(χ2本地=39.86,P0.01;χ2外埠=107.29,P0.01);该地从业人员活动性肺结核病检出率(0.066%)低于外埠从业人员活动性肺结核病检出率(0.091%)(χ2=4.50,P0.05)。结论为保证昌平区公共卫生安全,应加强食品及公共场所行业从业人员每年一次的健康检查工作,并重点做好外埠从业人员肺结核病宣教工作,确保早期及时发现肺结核病人,防止结核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6.
王秀云 《职业与健康》2012,28(4):463-464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肺结核的流行状况,为制定决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6—2010年间昌平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结果 2006—2010年昌平区食品及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活动性肺结核病检出率(0.002%、0.042%、0.153%、0.124%、0.228%)呈逐年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0.64,P0.01);该地从业人员活动性肺结核病的检出率(0.000%、0.044%、0.155%、0.048%、0.265%)与外埠从业人员活动性肺结核病的检出率(0.002%、0.041%、0.152%、0.149%、0.216%)均随年度增长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本地=82.08,P0.01;χ2外埠=145.99,P0.01)。结论为保证昌平区公共卫生安全,应加强食品及公共场所行业从业人员每年1次的健康检查工作,并重点做好外埠从业人员肺结核病宣教工作,确保早期及时发现肺结核患者,防止结核病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12年北京市昌平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方法采用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对昌平区2012年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预防性健康检查92466人,共检出从业禁忌证患者144人,检出率0.156%。其中甲型肝炎(甲肝)抗体阳性者1人,占0.69%;戊型肝炎(戊肝)抗体阳性者1人,占0.69%;活动性肺结核139人,占96.53%;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3人,占2.08%;未检出伤寒/痢疾患者;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最高,其中本埠与外埠检出率分别为0.055%和0.18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353.31,P〈0.01)。结论在所检测的传染病中,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居首位,其次是化脓性及渗出性皮肤病。对食品和公共场所行业从业人员应坚持1年1次的健康检查,对传染病检出的从业人员调离相关岗位。  相似文献   

8.
邢富坤 《职业与健康》2008,24(18):1915-1916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以指导该人群的疾病预防工作。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昌平辖区内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血清标志物进行检测。结果昌平区2006年1月1日-12月31日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sAg检测阳性率为2.32%,HBsAg阳性合并HBeAg、抗-HBc阳性(大三阳)是感染的主要模式,占31.94%。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来源该地与外埠的HBsAg阳性率分别为0.87%、2.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9.52,P〈0.01)。结论昌平区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HBV感染率低于普通人群感染率(4.4%~8.0%),外埠HBsAg阳性率比该地的高。说明该区几年来的公共卫生监管力度到位,继续开展食品、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每年的健康体检和在从业人员中加强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郭红侠 《职业与健康》2011,27(12):1398-1400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2010年食品卫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方法采用北京市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对昌平区2010年1—6月食品卫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1.80%,其中食品卫生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分别为1.29%、3.9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64,P〈0.01)。本地与外埠检出率分别为0.73%、2.14%,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39,P〈0.01);活动性肺结核检出率为0.08%,其中该地与外埠检出率分别为0.04%、0.10%,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9.27,P〈0.01);丙型肝炎抗体阳性率为0.02%;戊型肝炎抗体阳性率为0.005%;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检出率为0.003%;未检出伤寒(痢疾)。结论在所检测的传染病中,HBsAg携带检出率居首位,其次是活动性肺结核,伤寒、痢疾、化脓性及渗出性皮肤病检出率较低。对食品卫生、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应坚持1年1次的健康检查,对检出的传染病从业人员调离相关岗位。  相似文献   

10.
王秀云  李淑波  徐志鑫  耿坤 《职业与健康》2010,26(18):2106-2107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乙肝病毒的感染情况。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对昌平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进行HBsAg检测。结果昌平区2009年参加体检的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76654人中HBsAg携带率为1.83%,男性HBsAg携带率比女性高(χ^2=55.44,P〈0.01)。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该地与外埠户籍的人员HBsAg携带率分别为0.74%、2.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3.52,P〈0.01)。结论昌平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中HBsAg携带率低于全国平均感染率(4.4%~8.0%),但应继续坚持该行业从业人员每年的健康检查工作及在从业人员中开展乙肝疫苗的预防接种。  相似文献   

11.
闫革彬 《职业与健康》2012,28(21):2642-2643
目的通过了解2011年北京市昌平区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5种传染病患病状况,为监控和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业人员预防性健康检查》的要求进行健康检查,筛查"五病"(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结果 2011年昌平区健康检查的食品和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共84 984例,"五病"检出率为0.076%,食品行业的检出率(0.074%)与公共场所检出率(0.085%)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单纯丙氨酸转氨酶(ALT)异常总检出率为3.37%,食品行业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公共场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8,P0.01)。活动性肺结核病检出率为0.067%,行业之间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5,P0.05);属地之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71,P0.01)。结论该区应进一步加强宣传力度,使食品、公共场所行业中每一个从业人员为了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重视并坚持每年进行的健康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入员吸烟和被动吸烟现状以及对控烟和禁烟的态度。方法制定统一调查表,随机抽取2009年到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采取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1450人,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现在吸烟率为28.00%(男性24.21%,女性3.79%),戒烟率为10.20%。在过去的7个工作日,26.00%的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曾被动吸烟,其中5.10%的从业人员则是天天被动吸烟;对单位的禁烟支持率达到97.66%;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对控烟和戒烟知识的了解情况女性高于男性。结论昌平区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吸烟及被动吸烟率偏高,需进一步加强对该人群"吸烟有害健康"的宣教工作,以降低昌平区公共场所的吸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昌平区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吸烟现状及对控烟和禁烟的态度。方法制定统一调查表,随机抽取2009年到昌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进行健康检查的食品与公共场所的从业人员1450人,进行一对一问卷调查。结果 1450人中,现在吸烟率为28.00%(男性62.34%,女性6.20%),戒烟率为21.18%;对单位的禁烟支持率达到97.66%。女性对控烟和戒烟知识的了解高于男性(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昌平区食品与公共场所从业人员吸烟率偏高,需进一步加强对该人群"吸烟有害健康"的宣教工作,降低其吸烟率,以达到WHO提出"2011年我国所有室内公共场所将全面禁烟"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