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9 毫秒
1.
目的探讨混合痔患者外剥内扎术后发生肛缘水肿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混合痔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均行外剥内扎术治疗,记录患者术后发生肛缘水肿的情况,统计患者基线资料,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检验导致混合痔患者外剥内扎术后发生肛缘水肿的影响因素。结果 50例患者中,发生肛缘水肿15例,占比30.00%;经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环状混合痔、肛门正中混合痔、手术操作不合理、术后排便异常均是导致混合痔患者术后发生肛缘水肿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混合痔患者外剥内扎术后发生肛缘水肿可能与环状混合痔、肛门正中混合痔、手术操作不合理、术后排便异常等密切相关,临床应采取相应措施降低肛缘水肿发生率,以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并总结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中应用高频电刀的护理措施。方法:对30例混合痔施行外剥内扎手术中应用高频电刀的病人做好围手术期护理。结果:30例病人手术均顺利完成,并一次性治愈,未出现出血、感染等并发症。结论:在进行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时,高频电刀的应用可以降低手术操作难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直肠粘膜悬吊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8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直肠粘膜悬吊外剥内扎术组)和对照组(Milligan-Morgan术组),每组各43例,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缘水肿、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痊愈40例,好转3例;对照组痊愈39例,好转4例,疗效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长[(41.8±9.2)min vs.(35.4±10.3)min,p>0.05];术中出血量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38.4±7.0)ml vs.(35.6±9.0)mL,p< 0.05];术后疼痛观察组比对照组轻[(5.3±0.8) vs.(6.7±1.2),p< 0.05];肛缘水肿观察组较对照组轻[(5.3±0.8) vs.(6.7±1.2),p< 0.05];术后住院时间两组无统计学差异[(0.9±0.8)d vs.(1.5±0.9)d,p>0.05];愈合时间观察组较对照组短[(15.3±1.2)d vs.(15.3±1.2)d,p< 0.05]。结论:直肠粘膜悬吊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切口愈合时间短,术后疼痛及肛缘水肿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超声刀加皮桥缝合治疗重度脱垂性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70例重度脱垂性混合痔患者采用完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两组各35例。试验组采用超声刀混合痔切除术加皮桥缝合治疗,对照组采用电刀传统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各项指标,判断疗效有无差异性。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缘组织水肿、创面愈合时间及术后肛门狭窄率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术后疼痛、术后复发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与传统外剥内扎术比较,超声刀混合痔切除术加皮桥缝合治疗重度脱垂性混合痔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伤口愈合效果佳、术后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少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讨论外剥内扎术联合50%葡萄糖注射液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对2002-06~2005-12在我院接受外剥内扎术联合50%葡萄糖注射液治疗的60例混合痔患者中,进行疗效观察。结果:60例均一次治愈,创面愈合时间10~21(平均13)d。术后无一例发生大出血、肛缘水肿、肛门狭窄等症,随访0.5 a均无复发。结论:此方法疗程短,患者痛苦小,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OCUS超声刀在混合痔切除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混合痔患者分为2组,全部采用传统的M-M方式切除,治疗组使用FOCUS超声刀,对照组使用普通高频电刀。结果本研究所有患者手术成功,治疗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疼痛、肛门坠胀感、术后肛周水肿等方面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治疗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组患者均无术后大出血、肛门狭窄及肛门失禁,随访6个月,均未见复发。结论 FOCUS超声刀切除混合痔与高频电刀相比具有操作方便灵巧,止血效果更为确切,且安全有效,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7.
聂枫 《中医药临床杂志》2017,29(7):1109-1110
目的:探讨治疗混合痔的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祛毒止痛洗剂配合外剥内扎加消痔灵注射(观察组30例)与外剥内扎加消痔灵注射(对照组30例)治疗的60例混合痔患者的疗效,并观察切口愈合时间和创缘水肿情况。结果 :2组治愈率相当,观察组的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毒止痛洗剂配合外剥内扎加消痔灵注射可以明显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术后肛门疼痛、减少肛缘水肿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急性嵌顿混合痔两种手术序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行外剥内扎术(MMH)+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序贯治疗;对照组40例,行PPH+MMH序贯治疗,术后对WBC(术前、术后第1、5天)、IL-6水平(术前、术后第1、3、5天)、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疼痛、肛门水肿、肛缘皮赘残留、肛门狭窄、痔复发率观测指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例术中情况(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前、后手术创伤性、痔感染性炎性反应(WBC、IL-6)、肛门狭窄、术后肛门疼痛均无差异性改变;但术后肛缘水肿、肛缘皮赘残留和痔复发率的近、远期疗效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手术序贯术式均能有效治疗急性嵌顿性混合痔,但MMH+PPH序贯术式疗效更为显著,通过对MMH+PPH序贯治疗术中辅助性手段的灵活运用,更能完善和提升该术式的效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7年8月—2013年12月收治的84例重度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PPH联合外痔切除术)与对照组(传统外剥内扎术),每组各42例。对比分析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后72 h内出血、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溢液情况,以及术后6个月肛门狭窄的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门溢液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H联合外痔切除术是治疗重度混合痔的较佳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与外剥内扎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环状混合痔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采用外剥内扎术治疗,研究组43例给予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02%,高于对照组79.06%(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尿潴留、肛门失禁、肛门肿胀及肛缘水肿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对照组低(P<0.05).结论 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治疗环状混合痔患者,可缩短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能提高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吻合器痔上黏膜环形切除术(PPH)对治疗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的临床应用价值及治疗方法。方法:应用痔吻合器对47例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先抗炎消肿1~3 d后施行手术治疗。结果:全部治愈,平均手术时间25min,平均住院时间6 d,术后痔核完全回缩,肛缘外观平整,无水肿,无痔核脱出,肛门无狭窄或失禁。结论:抗炎消肿1~3 d后行PPH治疗急性嵌顿环状混合痔安全有效,手术及住院时间短,痛苦轻,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究中药坐浴熏洗配合红光治疗对混合痔外剥内扎术后的影响,并观察创面愈合及肛缘水肿的程度。方法 选择2022年5月—2023年2月东台市中医院收治的86例混合痔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入院后,完成肛门镜检等相关诊断措施,并实施混合痔外剥内扎术。术后按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红光治疗措施,观察组在采用红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坐浴熏洗。对比两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术后一周肛缘水肿和疼痛程度,肛门失禁评分和排便控制评分,疼痛、水肿评分、创面愈合、肛门下坠和便血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3、7 d后,观察组肛缘水肿(1.12±0.13)分、(1.01±0.11)分和疼痛程度(6.74±0.41)分、(4.48±0.21)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22±0.21)分、(1.08±0.17)分、(7.05±0.51)分、(5.65±0.3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3、2.267、3.106、18.408,P均<0.05)。治疗3、7 d后,观察组肛门失禁评分、排便控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肛门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比直肠黏膜悬吊外剥内扎术与Milligan-Morgan术治疗混合痔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将86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直肠黏膜悬吊外剥内扎术组)和对照组(Milligan-Morgan术组),每组43例,观察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缘水肿、术后疼痛、术后住院时间以及切口愈合时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治愈40例,好转3例;对照组治愈39例,好转4例;两组疗效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用时(41.8±9.2)min,对照组为(35.4±10.3)min,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38.4±7.0)ml,对照组为(35.6±9.0)ml,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疼痛评分(5.3±0.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6.7±1.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肛缘水肿评分(0.9±0.8)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7.8±1.7)d,对照组为(8.3±2.0)d,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愈合时间为(15.3±1.2)d,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9.1±2.0)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直肠黏膜悬吊外剥内扎术治疗混合痔疗效确切,患者切口愈合时间短,术后疼痛及肛缘水肿轻。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分别采用改良外剥内扎加消痔灵注射(观察组56例)与传统外剥内扎加消痔灵注射(对照组56例)治疗的112例环状混合痔患者的疗效,2组资料具有可比性。结果显示,观察组治愈率、愈合时间、术后并发症等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表明改良外剥内扎术式加消痔灵注射可以明显缩短住院时间及愈合时间,减少肛缘水肿及肛门狭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痔切闭术加外痔切除术治疗混合痔32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痔切闭术加外痔切除术与传统外剥内扎术(Milligan-Morgan术)治疗混合痔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行痔切闭术加外痔切除术治疗的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并以36例行Milligan-Morgan术治疗的病例作为对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减轻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术后尿潴留、肛缘水肿、遗留肛缘皮赘等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结论:痔切闭术加外痔切除术适用于混合痔的治疗,其疗效明显优于传统Milligan-Morgan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注射术的手术方法,总结外剥内扎注射术134例混合痔患者的临床资料.方法:在低位骶管麻醉或局部浸润麻醉下,实施外剥内扎注射术治疗混合痔患者134例,观察术后有无大出血、疼痛,术后远期有无肛门狭窄和肛门功能不良及复发等.结果:134例患者中治愈率97.8%(131/134),3例好转,好转率2.2%(3/134),术后平均住院天数(12.6±3.2)天,轻度痛疼患者12例,中度疼痛4例,水肿者6例,排尿障碍者7例,随访6个月末发现复发、肛门不适、肛门狭窄和黏膜外翻等症状.结论:外剥内扎注射术是治疗混合痔的一种安全、有效、快捷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注射术加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急性嵌顿痔的疗效。方法: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手术治疗急性嵌顿痔患者360例,其中行外剥内扎注射术加括约肌松解术者180例(治疗组),行单纯外剥内扎注射术者18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治愈率及术后切口疼痛、尿潴留、肛缘水肿、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并随访嵌顿痔的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平均为(27±5)min,对照组为(22±4)min,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平均为(17.5±2.1)d,对照组为(17.0±1.8)d,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180例中,治愈174例,治愈率96.7%;对照组180例中,治愈163例,治愈率90.6%,两组比较P<0.05。术后随访1~3年,治疗组无便血、痔核脱出、肛门溢液等症状,复发率0%;对照组复发10例,复发率5.56%,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患者术后切口疼痛、尿潴留、肛缘水肿和肛门狭窄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外剥内扎注射术加括约肌松解术治疗急性嵌顿痔并发症少,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比研究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与外剥内扎术在混合痔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混合痔患者60例,根据实施手术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实施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对照组实施外剥内扎术,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失血量、术后3 d疼痛评分、愈合时间、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1年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混合痔临床疗效优于外剥内扎术,患者术中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患者术后复发风险降低。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切缘封闭注射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84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仅行常规手术,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手术结束时加行切缘封闭注射。观察两组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术后早期排尿及排便功能、治愈时间等方面的情况。结果治疗组术后早期疼痛程度、肛缘水肿、术后早期排尿困难及排便困难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63.42、3.94、5.13、4.97,P均<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20.74±2.16) d,与对照组(27.60±5.04)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14,P<0.05)。结论在环状混合痔手术中加行切缘封闭注射,可以显著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和评价多放射状小切口配合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环状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行多放射状小切口配合外剥内扎硬注术,对照组28例,行外剥内扎术。结果:治疗组痊愈38例(95.0%),显效2例(5.0%);对照组痊愈25例(89.3%),显效3例(10.7%):两组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肛门疼痛、肛缘水肿、肛缘赘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放射状小切口配合外剥内扎硬注术治疗环状混合痔疗效确切可靠、术后并发症较少较轻,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