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通过对造孔、泪囊黏膜瓣的切开及固定方式等的改良处理,在鼻内镜下完成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22例(23眼)。结果:术后随访6~10个月,平均8个月。22例(23眼)中,21例(22眼)治愈,症状完全消失,泪道冲洗畅通,内镜检查造孔通畅;1例(1眼)症状改善不明显。总有效率95.7%(22/23)。所有患者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明显提高了手术成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32例(35眼)采用德国Storz公司0°鼻内镜及手术器械行泪囊鼻腔造孔术,下泪小点植入硬脑膜外麻醉用硅胶导管,留置于中鼻道3~6个月。结果随访6个月至2年,随访30例(32眼),27眼泪道通畅,炎症消退;3眼术后泪囊造口处粘连闭锁,经鼻内镜下开放泪囊造口,泪道恢复通畅。2眼泪道阻塞,检查泪囊造孔处通畅,行泪道冲洗多次,1眼泪道恢复通畅,1眼仍有阻塞,经再次置管处理,恢复正常。结论该术式具有创伤小,面部不遗留瘢痕,操作简便等特点。术后随访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结合中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58例62眼,术后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6眼术后结合中药冲洗;对照组26眼术后置入扩张管。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2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0.77%(P〈0.05)。结论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结合中药冲洗治疗慢性泪囊炎,具有疗效好、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的优点。同时运用的中药代替扩张管的使用,患者更容易接受。术后采用中药冲洗泪道避免了西药大量使用对鼻腔黏膜的刺激,减少了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造孔的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更好地处理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造孔的方法。方法:102例(109眼)慢性泪囊炎患者于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术中用银夹固定造孔,术后给予综合治疗,并随访3~73个月。结果:治愈99眼(91.0%),好转5眼(4.5%),有效率95.5%。结论:泪囊鼻腔造孔术用银夹固定造孔,术后辅以综合治疗,可有效防止造孔的狭窄、闭锁。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鼻内镜下利用银夹固定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方法对39例(42眼)慢性泪囊炎病人经鼻内镜行泪囊鼻腔造口,用银夹把造口处泪囊黏膜和鼻腔黏骨膜固定吻合,无需置管让其形成瘘口。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以上,对其疗效观察分析。结果手术治愈36眼(85.7%),好转3眼(7.1%),无效3眼(7.1%)。无效3眼为泪囊狭窄所致,改留置腰麻管2个月后泪道部分通畅。结论经鼻内镜银夹固定泪囊造孔治疗慢性泪囊炎,操作简便、方便,疗程短,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是较理想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改良及其疗效,就改良手术方法和目的进行探讨。方法采用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的慢性泪囊炎患者31例(35眼)。男性4例,女性27例。年龄9~70岁,平均31岁。术前行泪囊碘油造影。随访6~20个月。结果31例(35眼)慢性泪囊炎,双眼患者4例;2例(2眼)为鼻内镜手术损伤致泪囊炎。前期泪囊鼻腔激光手术病史4例(5眼),鼻外径路手术2例(2眼)。28例(91.4%,32/35眼)治愈,症状消失,鼻腔造孔通畅。1例术后1周取出膨胀海绵时发生鼻腔黏膜瓣位置移位;2例术后6个月造孔瘢痕闭锁,其中1例再手术后治愈。总有效率97.1%(34/35眼)。结论保留鼻腔黏膜瓣并以此修复裸露骨质,可最大程度避免和减少骨质和瘢痕增生,有助于提高和取得满意的临床泪囊鼻腔造孔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复发性泪囊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鼻内径路和鼻外径路泪囊鼻腔造孔术后常因造孔狭窄或闭锁,导致手术失败,引起症状复发.再手术时要不要放置扩张管和如何放置一直有争议,我们在开展经典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基础上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将硅胶扩张管逆行置入泪囊,以硬膜外麻醉导管"环扎"法固定于泪道,行手术2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腔泪囊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手术方式及临床疗效.方法23例、25眼采用德国storz公司生产的0°鼻内窥镜和美国生产的Phototome激光机,直视下行鼻腔泪囊造孔术,上下泪小点植入硬膜外麻醉用硅胶导管,留置于中鼻道2~2.5个月.结果随访22例、23眼6个月~2年,泪道通畅,炎症消退.结论该术式具有创伤小,面部不遗留瘢痕,操作简便等特点.术后随访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总结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并探讨术后鼻泪管再通现象及其原因。方法36例(39眼)慢性泪囊炎患者,男7例(7眼),女29例(32眼),年龄23 ̄71岁,平均39.6岁,病程半年 ̄12年,均在局麻、鼻内镜下行泪囊鼻腔造孔术,随访亦在鼻内镜下进行,以黏膜表面麻醉为主。结果术后8 ̄10周术腔逐渐上皮化,35眼泪道冲洗通畅,溢泪及溢脓症状均消失;2眼冲洗通而不畅,需加压,有冲洗液溢出;2眼泪道冲洗不通,仍有溢泪及溢脓症状。总有效率94.5%(37/39)。鼻内镜下观察,冲洗通畅者造瘘口有液体流出。随访6个月部分病人(4眼)下鼻道原鼻泪管开口处冲洗时亦有液体流出。结论慢性泪囊炎病人在行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后效果好,且部分病人鼻泪管可再通。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方法慢性泪囊炎36例、38眼在鼻内窥镜明视下行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结果手术成功35例,其中2例行二次手术后成功,手术成功率为97.2%,3例经鼻外切口泪囊鼻腔造孔术后复发者均一次手术成功.手术失败1例(2.8%).结论鼻内窥镜下鼻内泪囊鼻腔造孔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有效方法,经鼻外泪囊鼻腔造孔术失败者亦适用此法.  相似文献   

11.
鼻内镜及影像学定位在鼻腔泪囊造口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鼻内泪囊的解剖及影像学定位在泪囊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20例(26眼)慢性泪囊炎患者术前进行CT泪囊造影三维重建,确定泪囊大小及影像学定位;术中以上颌线作为定位开放泪囊的参考标志,行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结果 CT泪囊造影片能清晰显示泪囊大小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并可任意径线及角度适时测量.术中以上颌线作为手术进路的标志均能准确开放泪囊,20例(23眼)中,大泪囊10眼术后无造口闭塞,治愈率100%;中泪囊11眼术后有1眼仍有少量流泪,但较术前明显好转,治愈率90.9%;小泪囊2眼中有1眼术后仍有明显流泪,内镜检查发现造口粘连、阻塞,治愈率50%.结论 术前计算机三维重建泪囊造影对鼻内镜下鼻腔泪囊造口术具有重要应用价值.上颌线可以作为泪囊手术进路的参考标志之一.  相似文献   

12.
两种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和满意度对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鼻外泪囊鼻腔吻合术(external dacryocystorhinostomy,EDCR)和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intranasal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IEDCR)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疗效,评价患者术后满意度。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108例慢性泪囊炎患者被分为内镜组和对照组,分别行IEDCR和EDCR,记录症状体征变化、手术时间、住院天数和医疗费用等。随访1~5年,采用术后间隔满意尺度调查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程度。结果①两组症状体征积分、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内镜组住院费用高于对照组;②内镜组和对照组5年复发率分别是12.82%和15.56%,LogRank检验,χ^2=0.394,P=0.530;③内镜组和对照组术后满意度评分分别是(81.70±10.242)分和(75.72±10.653)分,近似正态分布,t=-2.974,P=0.004。结论两种术式治疗慢性泪囊炎疗效相似,但IEDCR因为微创,不影响美容,是更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丘气房过度气化在鼻内镜下泪囊鼻内造口术时对造孔的影响。方法18例溢泪患者经泪囊造影CT检查后显示鼻泪管阻塞,且鼻丘气房气化超过泪颌缝,采用经鼻内镜下鼻丘气房泪囊鼻内造口术,回顾性分析该术式及临床疗效。结果18例(20眼)术后随访1年,治愈率9 0%(18/20);显效5%(1/20);有效5%(1/20),总有效率100%。结论通过术前泪囊CT造影检查明确鼻丘气房与泪囊窝的局部解剖关系,对鼻丘气房过度发育者,可行经鼻丘气房泪囊鼻内造口术。  相似文献   

14.
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吻合术的方法与临床效果。方法 1991年11月-2006年3月采用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治疗慢性泪囊炎患者144例(155眼)。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总结手术方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144例患者(155眼)术后随访1年,治愈率为87.7%(136/155),显效率4.5%(7/155),有效率1.9%(3/155),无效5.8%(9/155),总有效率94.2%(146/155)。结论 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熟悉有关解剖、牢记手术操作要点,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一种有效方法,同时对鼻-鼻窦疾病的治疗及术后随访处理是提高鼻内镜下泪囊鼻腔吻合术疗效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经鼻内镜泪囊鼻腔造口术中泪囊在鼻腔外侧壁的解剖学定位.方法 对12具(24侧)成人尸头的泪囊在鼻腔外侧壁上的投影位置进行解剖学测量,为62例(85侧)慢性泪囊炎鼻泪管阻塞患者行经鼻内镜鼻腔泪囊造口术.结果 解剖学测量结果提示,15侧(62.5%)泪囊上界位于中鼻甲腋上方,9侧(37.5%)泪囊上界位于中鼻甲腋下方.临床结果:62例(85侧)术后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50例(70侧,82.3% ),好转8例(9侧,10.6%),无效4例(6侧,7.1%),总有效率为92.9%.结论 以中鼻甲腋前上0.7 cm为上界,腋前下0.3 cm为下界,钩突前缘向上延线为泪囊后界定位泪囊进行鼻腔泪囊造口为较佳选择.  相似文献   

16.
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慢性泪囊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分析鼻内镜下鼻腔泪囊吻合术治疗复杂性慢性泪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14眼)复杂性慢性泪囊炎采用鼻内镜下经鼻行鼻腔泪囊吻合术。术后鼻腔应用局部激素及泪道冲洗。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治愈11眼,好转1眼,无效2眼;治愈率为78.6%,好转率为7.1%,无效率为14.3%,总有效率85.7%,无1例出现严重手术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治疗复杂性慢性泪囊炎较传统鼻外进路鼻腔泪囊吻合术视野清晰,可同时处理鼻内病变且损伤小,操作更精细,效果较好,术后恢复快,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在鼻内镜辅助下行鼻泪道探通术治疗新生儿期泪囊炎的手术时机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大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集团)收治的22例(43眼)新生儿期泪囊炎患儿,其中男6例、女16例,平均年龄22 d,所有患儿均有体温升高、患侧面部鼻部肿胀明显,患侧内眦以下泪囊区红肿及压痛,伴有大量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行鼻内镜辅助下鼻泪道探通术,术后观察泪囊炎的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泪囊炎患儿均行泪道探通术治疗,术后随访8个月~2年,所有患儿症状均好转。结论 年龄<3个月患儿因泪道阻塞出现感染、红肿等症状时,保守治疗无效可行泪道探通,鼻内镜辅助手术可精确定位,避免鼻腔黏膜损伤。  相似文献   

18.
Hammer-chisel technique in endoscopic dacryocystorhinostomy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We performed a prospective evaluation of endoscopic hammer-chisel dacryocystorhinostomy (DCR) procedures on 62 eyes of 44 patients (40 female and 4 male) with chronic epiphora or dacryocystitis (26 unilateral and 18 bilateral). The technique included chisel removal of bone over the lacrimal sac. The follow-up period was 12 to 54 months (mean, 28 months), and the patients' ages ranged from 17 to 67 years (mean, 35.5 years). The success rate of the consecutive endoscopic hammer-chisel DCR procedures was 87%. During operation, 8 patients had mild mucosal hemorrhage, which did not prevent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of the operation. Excellent patient tolerance was observed, with minimal morbidity and no major complications. As compared to the external approach, endoscopic hammer-chisel DCR is less traumatic, is less time-consuming, and is practical and cosmetically convenient, with minimal perioperative and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It also allows the simultaneous correction of any intranasal disease. It requires minimal instrumentation and is a relatively easy and fast technique.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手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经验。方法 选择2006年5月至2010年3月收治的213例(225眼)慢性泪囊炎、鼻泪管堵塞患者,其中慢性泪囊炎行颜面部切口手术复发25眼,均行鼻内镜下手术治疗。造瘘口均采用EC耳脑胶黏合固定成形。结果 213例(225眼)中,同期行鼻中隔高位偏曲矫正33眼,钩突肥大切除20眼,中鼻甲前端息肉样变切除19眼,鼻息肉切除16眼。术后完全无溢泪199眼,好转19眼,无效7眼。有效率96.8% 。结论 泪囊内壁黏膜完全切开且无张力外翻是手术成功的关键,造瘘口行EC耳脑胶吻合牢固可靠。术后定期鼻内镜下换药是手术治疗不可缺少的环节。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用泪囊鼻腔造口植皮术重建泪道,以治疗慢性泪囊炎。方法经鼻前孔切开鼻丘部黏 膜及骨质,暴露泪囊,于鼻内窥镜下造口,并于造口周围处植入替耳氏皮瓣,以促进创面愈合,防止肉芽形成, 保证泪道通畅。结果用泪囊鼻腔造口植皮术治疗慢性泪囊炎71例、76眼,经随访观察半年,治愈率达 97%。结论泪囊鼻腔造口植皮术手术创伤小,不需面部切口,并发症少,优于传统的鼻腔泪囊吻合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