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比较关节镜下单排固定(SR)和双排固定(DR)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方法 23例肩袖损伤患者(23肩)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SR组(12例)和DR组(11例),SR组采用2枚锚钉、简单缝合固定,DR组采用3枚锚钉、内排褥式缝合固定.术后24个月评价其临床功能,包括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Constant评分、美国肩肘外科协会(ASES)评分、美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内旋、外旋)、手术时间及患者满意度,并比较两组再撕裂情况及其临床功能.结果 SR组手术时间短于DR组[(115.8±25.0) min比(124.5±19.7) min,P=0.033];两组临床功能(VAS、Constant、ASES、UCLA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前屈、内旋、外旋)及患者满意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组术后全层再撕裂2例,DR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R组部分分层再撕裂和全层再撕裂7例,DR组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再撕裂患者临床功能(VAS、Constant、ASES、UCLA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R治疗2~5 cm肩袖撕裂损伤在临床功能及再撕裂方面与SR相比并无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2.
张伟 《现代保健》2011,(4):56-58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行半肩关节置换术,术后按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学会(ASES)肩关节评分系统进行疗效评价,包括术后疼痛、主动活动范围和日常行动功能。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月~48月,平均30.1月。患肩ASES评分平均85.6分(64~94分),VAS疼痛评分平均2.7分(0~5分),肩关节活动度平均为:前曲上举130.1°(90°~150°),外旋35.0°(30°~40°),内旋T10水平。术后1年12例肩关节周围各肌力基本恢复正常,日常生活能力恢复较为满意,3例肩袖肌力不足,外展、上举稍差,无一例出现假体松动、下沉及脱位。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复杂肱骨近端骨折近期疗效满意,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详细的术前评估、重建肱骨正常长度、确切固定大小结节、可靠有效地重建肩袖、重视术后正规康复训练是提高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收治的60例肱骨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30例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照组30例行解剖钢板内固定术。术后随访6-18月,手术后肩关节功能评估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评分标准和美国肩肘外科(ASES)医师评分标准两项进行评定。结果实验组UCLA与ASES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符合生物力学要求,并发症少,复位满意,可有效减少再移位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刘静  石莹 《医疗装备》2021,(4):132-133
目的探究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以及对肩关节功能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12月在宝坻区人民医院行关节镜下微创手术的97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9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行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体侧外旋角度、主动前屈角度、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评分、美国肩与肘协会评分系统(ASES)评分。结果干预后,观察组体侧外旋角度、主动前屈角度均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UCLA评分、ASE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措施利于改善术后肩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探讨术后肩关节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效果.[方法]47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取LPHP内固定治疗,末后d 2医护人员即指导患者分3个阶段开始功能康复锻炼.[结果]按照Neer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定标准,优27例(57.4%)、良15例(31.9%)、尚可3例(6.4%)、差2例(4.3%),总体优良率达89.4%,肩关节功能恢复至健侧的81%.老年组(≥60岁)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较差,其评分明显低于<60岁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疗效满意,术后早期进行肩关节功能康复锻炼,有利肩关节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三角肌入路手法复位微创技术(MI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的80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研究组行经三角肌入路手法复位MIPO,对照组行经胸三角肌入路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术中情况、术后疼痛程度、肩关节功能。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均<0.05)。术后7 d、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 <0.05)。术后1个月、 3个月,研究组的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P <0.05)。结论经三角肌入路手法复位MIPO治疗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显著,可减轻对机体造成的创伤及术后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利于术后病情恢复。  相似文献   

7.
李智  李玉茂  刘立航 《医疗装备》2023,(21):17-19+2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RCR)对肩袖损伤(RCI)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医院治疗的78例RCI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术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对照组接受单纯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观察组接受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治疗,术后均随访6个月。于术前、术后1、3、6个月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肩关节功能[加州大学肩关节评分系统(UCLA)];于术前、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的肩关节活动度。结果 术后1、3、6个月,两组VAS评分逐渐降低,UCLA评分逐渐升高,且观察组术后各时点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UCL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肩关节前屈、内旋及外旋活动度分别较术前明显提高,且观察组分别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关节镜下小切口肩袖修补术有利于降低RCI患者术后疼痛度,促进关节功能恢复,提高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8.
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解剖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4-01/2008-02,对20例肱骨近端Neer三、四部分骨折患者行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术,术中修复肩袖,重建大、小结节.术后根据Neer康复原则进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20例患者术后获11~48个月(平均15.7个月)随访.疼痛明显缓解,骨折愈合时间3~8个月(平均4.5个月).肩关节功能应用ASES评分系统进行评分:优11例,良6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85%.四部分骨折中肱骨头坏死1例,三部分骨折中螺钉松动2例.结论 对于肱骨近端Neer分型三、四部分骨折,可选择解剖型钢板内固定治疗.  相似文献   

9.
单志欣 《医疗装备》2021,(3):102-103
目的探讨小针刀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医院骨科收治的68例肩袖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各34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试验组采用小针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肩关节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复发率。结果治疗前,两组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及肩关节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UCLA肩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肩关节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半年,试验组复发率为5.88%,低于对照组的35.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运用小针刀治疗肩袖损伤患者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肩关节的疼痛感,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0.
《临床医学工程》2017,(5):685-686
目的比较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80例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根据其手术方法分为钢板组和髓内钉组,各40例。钢板组给予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髓内钉组给予髓内钉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骨折愈合时间、术后颈干角、末次颈干角和肩关节Constant评分。结果与钢板组比较,髓内钉组的手术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明显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外旋、内旋、外展、前屈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与髓内钉治疗NeerⅡ型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均取得良好的疗效,而髓内钉的创伤更小,骨折愈合时间较短,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彭玮 《智慧健康》2023,(6):187-191
目的 研究分析肩关节镜下复位骨折Versoloc锚钉固定治疗老年患者肱骨大结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2021年6月在本院行手术治疗的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手术方式不同分成两组,即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手术方式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观察组手术方式为肩关节镜下复位骨折Versoloc锚钉固定术,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临床疗效、肩关节功能、并发症发生情况予以统计比较。结果 观察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治疗后肩关节功能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在临床疗效、并发症发生率方面,两组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老年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应用肩关节镜下复位骨折Versoloc锚钉固定术后,能够进一步改善患者肩关节功能,加快患者术后恢复,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夹板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闭合性肱骨外科颈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1 1年1月应用小夹板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的130例闭合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夹板组和钢板组,每组65例.夹板组行小夹板固定肱骨近端;钢板组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比较两组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和影像学评定.结果 按Constant-Murley肩关节评分:夹板组优率为30.8%( 20/65),明显低于钢板组的61.5%(40/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影像学评定:夹板组优率为33.8%( 22/65),明显低于钢板组的72.3%(47/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对闭合性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能获得良好复位,固定可靠,并发症少,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比肩关节镜辅助TightRope钢板与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9年6月至2021年5月收治的80例肩锁关节脱位患者,根据不同手术治疗方案分为肩关节镜组(42例,肩关节镜辅助TightRope钢板)、切开复位组(38例,切开复位内固定),对比两组的围术期指标、肩关节功能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肩关节镜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及术后6个月Constant-Murley、 ASES评分均优于切开复位组(P <0.05)。肩关节境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切开复位组(P <0.05)。结论 与常规切开复位内固定相比,肩关节镜辅助TightRope钢板治疗肩锁关节脱位的创伤性更小,患者术后肘关节功能恢复更佳,并发症更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锁定接骨板对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疼痛程度及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112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取锁定接骨板治疗,对照组采取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指标、疼痛评分、肩关节功能评分。结果两组的手术用时、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制动持续用时与骨折愈合用时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周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肩关节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接骨板可有效减轻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改善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治疗效果,最大限度地恢复受伤肩关节的功能,对7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病人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方法假体均选用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随访5~15个月。采用美国肩肘关节医师协会肩关节评估表对患肩关节进行手术后功能评估。结果病人主观满意度为89·9%。肩关节疼痛评分为4·5分。主动活动度有明显改善。术后三角肌、肩内旋肌、肩外旋肌力平均为4·6、4·2、4·2分。肩关节功能评分为3·3分。X线片提示,7例人工肱骨头位置均较好,无1例出现假体松动或断柄。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内侧柱植骨结合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内收型骨折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2013年8月至2016年12月舟山顾鹤传骨伤医院创伤关节科治疗的26例老年肱骨近端内收型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11例,女性15例;年龄61~89岁,平均(75±14)岁。均因外伤至肩部疼痛入院,X线片示肱骨近端骨折。其中植骨组14例,未植骨组12例。14例植骨组采用内侧柱植骨结合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12例未植骨,单纯使用PHILOS钢板内固定治疗。术后定期门诊复查并摄X线片,通过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手术时间、骨性愈合时间以及骨性愈合时颈干角丢失角度等相关指标综合判断治疗效果。 结果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骨折均骨性愈合,植骨组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优良率高于未植骨组[13(92.86%) vs 9(75%),P<0.05]、植骨组骨性愈合时间短于未植骨组[(10.05±3.04) vs (13.03±2.85),P<0.05]、植骨组骨性愈合时颈干角丢失角度低于未植骨组[(5.12±4.51) vs (11.63±7.04),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相对于不植骨,内侧柱植骨结合PHILOS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内收型骨折可取得更满意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门诊运动指导对肩周炎患者的干预价值。方法选择患者84例,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臂丛神经阻滞后手法被动运动,观察组则实施本研究运动指导方法。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2周肩关节活动度,治疗期间疼痛程度。其中疼痛程度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结果随访2周时发现观察组肩关节内旋角度、肩关节外旋角度及肩关节上举角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从治疗后6h开始,观察组疼痛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门诊运动指导,能更好的提高临床效果,减轻患者治疗后疼痛,避免出血、血肿、气胸等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临床医学工程》2016,(10):1339-1340
目的探讨锁定钢板内固定辅以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骨科符合标准患者8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3例。观察组予以锁定钢板内固定辅以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对照组单纯行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满意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6.21±3.59)个月。末次随访时,观察组的肩关节Constant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肱骨头内翻角、术后肱骨头高度比(r)、二次手术率、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锁定钢板内固定辅以内侧柱支撑重建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可降低肱骨头内翻角度,减少肱骨头复位丢失,促进肩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关节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0年1月沈阳市某医院行肩关节镜手术的患者66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33例.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给予关节腔内注射罗哌卡因镇痛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右美托咪定镇痛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首次镇痛时间、术后24 h镇痛药物总用量及临床疗效,比较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2周时美国加州大学(UCLA)肩关节评分、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例数为25例,治疗总有效率为75.8%,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例数为3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93.9%,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43,P=0.039).术前,2组患者UCLA肩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时,2组患者UCLA肩关节评分均明显高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患者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周时,2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术前,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镇痛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 h内镇痛药物总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腔内注射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对肩关节镜手术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更佳,患者肩关节功能恢复明显,同时还可延长术后镇痛时间,降低术后对其他镇痛药物的依赖性,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与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和分析在肩关节脱位并发并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中关节镜手术的方法和效果。方法:此次抽取2015年4月-2017年8月在我院医治的肩关节脱位并发并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76例)当分析的对象,以入院顺序分乙组、甲组,每组38例。此次研究乙组是保守治疗,研究甲组是关节镜手术治疗,对患者的疗效、肩关节评分进行总结。结果:甲组肩关节评分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 0.05。甲组治疗总有效率大于乙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肩关节脱位并发并肱骨大结节骨折患者中,关节镜手术的近期疗效确切,快速改善症状,利于肩关节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