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森林脑炎致眼部病变的主要特点。方法:30例森林脑炎病人的全身及眼部病变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30例森林脑炎病人在全身肌肉病变的同时出现眼部肌肉受损表现。结论:森林脑炎病毒导致眼部病变,经系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
森林脑炎肌肉瘫痪与肌电图异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森林脑炎病人肌电图运动单元电位的改变与肌肉瘫痪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62例森林脑炎病人的临床及肌电图资料。结果:62例病人中肌电图异常率为40%,肌肉瘫痪出现率为21.7%,其中肌电图正常者肌肉瘫痪出现率为8.11%;肌电图异常者肌肉瘫痪出现率为43.5%。结论:森林脑炎病人常见瘫痪部位是颈部及上肢近端的肌肉;运动单元电位异常者肌肉瘫痪出现率高于运动单元电位正常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森林脑炎并发心肌损害的主要特点.方法:对58例森林脑炎病人的全身及心肌损害进行临床观察及实验室检测.结果:森林脑炎病人在全身肌肉病变的同时常并发心肌受损,影响预后.结论:森林脑炎病毒导致心肌损害,经系统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森林脑炎病人瘫痪肌肉的肌电图改变及肌电图异常与肌肉瘫痪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25例森林脑炎病人的临床及肌电图资料。结果:25例病人共有81块肌肉瘫痪,其中66块时限延长,呈神经原性损害,7块时限缩短,为肌原性损害的表现,5块运动单元电位正常,3块未引出波形。无瘫痪的肌肉肌电图异常率为32.2%,其中肌电图正常者肌肉瘫痪出现率为8.42%;肌电图异常者肌肉瘫痪出现率为58.82%。结论:森林脑炎病人肌肉瘫痪原因为神经原性损害,肌电图异常者肌肉瘫痪出现率与肌电图正常者肌肉瘫痪出现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5.
目的:监测森林脑炎病毒感染人体后不同时间血清抗森林脑炎抗体水平和抗森林脑炎抗体血清体外保存(-50℃)时间,进行治疗森林脑炎用人免疫血清的制备。方法: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血清抗森林脑炎病毒抗体(IgG)滴度,确定人体感染森脑病毒后产生高滴度抗体时间和血清抗体体外保存时间。结果:人体感染森脑病毒2~3个月时血清抗森林脑炎病毒抗体(IgG)滴度最高、感染6个月抗体水平开始下降;血清体外保存6个月抗体水平保持不变,9个月后开始下降,24个月均无抗体。血清抗体滴度越高体外保存时间越长。结论:可以采集森林脑炎病毒感染后2~3个月已知高滴度抗体人群的血液,制备成治疗用免疫血清,分装冰冻(-50℃)保存。在次年森脑高发期及时用于临床病人的治疗,这将提高治疗效果,对减少该病的死亡率和致残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森林脑炎致呼吸肌麻痹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原则。方法观察分析38例有呼吸肌麻痹表现的森林脑炎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效果。结果36例病人在1-6个月恢复与好转,血气分析检测正常,治愈好转率达94.71%。结论森林脑炎可以累及呼吸肌,经抗病毒、丙种球蛋白治疗,以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效果可靠。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森林脑炎病人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改变与肢体瘫痪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分析60例森林脑炎病人的临床及肌电图运动神经传导速度资料。结果:60例病人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36.7%,肢体瘫痪出现率33.3%,其中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者肢体瘫痪出现率7.89%,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者肢体瘫痪出现率为77.3%。结论: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异常者肢体瘫痪出现率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正常者肢体瘫痪出现率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森林脑炎病人呼吸衰竭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森林脑炎病人呼吸衰竭的原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分析45例伴有呼吸衰竭的森林脑炎病人的病历资料。结果:45例病人中,30例为周围性呼吸衰竭,死亡5例;15例为中枢性呼吸衰竭,死亡11例;结论:伴有颈部及上肢肌肉瘫痪的病人易出现周围性呼吸衰竭,中枢性呼吸衰竭的病人死亡率高于周围性呼吸衰竭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森林脑炎病人瘫痪肌肉的肌电图(EMG)及神经传导速度的改变。方法:对30例森林脑炎病人的162块瘫痪肌肉进行常规肌电图检查及神经传导速度(NCV)的测定。结果:49(30.2%)块肌肉的运动单元电位(MUP)正常,未出现自发电位,神经传导速度正常;94(58.0%)块肌肉的运动单元电位显示时限延长、80(49.3%)块肌肉波幅增高,12(7.41%)块肌肉未引出运动单元电位,65(40.1%)块肌肉可见自发电位;7(4.3%)块肌肉的运动单元电位显示为时限缩短,随着病情的好转,运动单元电位显示为时限延长,波幅增高。102条神经中12(11.7%)条神经的运动传导速度(MCV)减慢,68条神经中4(5.8%)条神经的感觉传导速度(SCV)减慢。结论:森林脑炎病人的瘫痪原因为上运动神经元瘫痪和下运动神经元瘫痪.  相似文献   

10.
目的:快速诊断柯萨奇B族病毒脑炎,以便早期治疗。方法:ELISA法检测病毒性脑炎脑脊液(CSF)中特异性柯萨奇B族病毒IGM抗体。结果:10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32例阳性,占30.5%。结论: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柯萨奇B族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可以快速确定病原,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倪中华 《黑龙江医学》2012,36(2):120-122
目的总结心理干预在森林脑炎呼吸肌麻痹早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0例有不同心理障碍的森林脑炎呼吸肌麻痹早期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通过"与患者密切接触"、"心理疏导"、"争取社会及家庭支持"等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20例病人中,19例病人好转出院,1例死亡,死亡率5%,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结论对于森林脑炎出现呼吸肌麻痹的患者,及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心理干预在森林脑炎呼吸肌麻痹早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0例有不同心理障碍的森林脑炎呼吸肌麻痹早期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同时,通过"与患者密切接触"、"心理疏导"、"争取社会及家庭支持"等进行心理干预.结果 20例病人中,19例病人好转出院,1例死亡,死亡率5%,明显低于文献报道.结论 对于森林脑炎出现呼吸肌麻痹的患者,及时进行必要的心理干预,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快速诊断柯萨奇B族病毒脑炎,以便早期治疗。方法:ELISA法检测病毒性脑炎脑脊液(CSF)中特异性柯萨奇B族病毒IgM抗体。结果:10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32例阳性,占30.5%。结论:检测病毒性脑炎患儿脑脊液中柯萨奇B族病毒特异性IgM抗体,可以快速确定病原,方法简便易行,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重症森林脑炎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淑祯 《中外医疗》2009,28(6):69-70
目的探讨森林脑炎病人的常见死亡原因。方法分析森林脑炎病人死亡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呼吸肌麻痹是森林脑炎病人主要死亡原因,占58.8%,脑疝及其他原因占41.2%。结论森林脑炎病毒易侵犯颈髓,大脑及脑干。颈髓受累导致的呼吸肌麻痹是森林脑炎主要死亡原因,与其它病毒性脑炎不同。脑疝及其它原因导致的死亡占次要地位。  相似文献   

15.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脑脊液基因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检测脑脊液(CSF)中单纯疱疹病毒(HSV)特异性DNA,观察其临床诊断应用价值。方法:36例临床确诊病毒性脑炎用PCR扩增检测脑脊液、血液HSV,并行病毒分型。同时与38例非脑炎组对照。结果:病毒性脑炎组36例脑脊液中,HSV-DNA阳性19例(19/36,52.78%),血液HSV-DNA阳性13例(13/36,36.11%),低于脑脊液阳性率。结论:本检测为临床提供了一个早期、快速诊断、HSE简便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森林脑炎病人早期血清心肌酶学检测,研究其对森林脑炎重症化的早期预警价值,为早期防止森林脑炎重症化开辟新的诊治方法。方法 2016年4月至2016年11月对80例体温在38℃以上且临床症状较重的确诊森林脑炎住院患者进行心肌酶谱学检测,对照组为在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30例。结果发热症状较重的森林脑炎患者心肌酶谱学检测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清心肌酶谱检测指标高于正常,给予患者更为积极有效的治疗,为早期防止森林脑炎重症化的进程开辟新的诊治方法,对防止重症森林脑炎的发生、降低病死率有着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胡伟盛 《中外医疗》2009,28(2):36-36
目的研究森林脑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为制定职业性森林脑炎的诊断标准提供理论。方法对35例森林脑炎患者的临床诊治疗效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本组35例森林脑炎治愈28例,治愈率80%,死亡2例,死亡率5.7%,好转7例。遗留后遗症患者共8例,其中头痛者3例,癫痫者1例,右上肢肌力4级者2例,语言迟钝者2例。结论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所致的一种经蜱传播的中枢神经的急性传染病,病变主要侵犯脑干和颈髓段。森林脑炎的治疗中,发病期尤其高热期不宜用糖皮质激素,及时气管切开、上呼吸机是重症森林脑炎抢救成功的关键;及早应用活血化瘀、扩血管药物及高压氧治疗可极大地减少该病的致残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养血清脑颗粒对森林脑炎抑郁病人头痛的治疗作用。方法选择我院确诊为森林脑炎伴有轻度抑郁合并头痛患者1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80例。治疗组在基本用药(森林脑炎:抗病毒、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治疗)的基础上采用天津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养血清脑颗粒4g/次口服,3次/d,4周为一疗程,对照组采用基本用药。4周为一疗程,于4周后观察病人头痛缓解情况。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养血清脑颗粒治疗森林脑炎抑郁病人头痛症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森林脑炎(又称蜱传脑炎),是一种由病毒所致的中枢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主要侵犯部位为视丘、脑干及延髓部分。临床上以高热,昏迷,瘫痪及其他神经系统症状为特征,病死率高。早期准确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意义。脑电地形图是重要的辅助检查手段之一。本院自1994年以来对20例森林脑炎患在入院早期做脑电地形图检查,显示脑定位性改变和病变程度,有助于临床诊断。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0.
许丽 《吉林医学》2011,(1):179-179
森林脑炎是由森林脑炎病毒所致的神经系统急性传染病,蜱为唯一的传播媒介,只见于森林区,属自然疫源性疾病。重症森林脑炎临床上以高热、头痛、昏迷、迅速出现脑膜刺激征及颈部、肢体肌肉瘫痪为特征,常有后遗症,病死率高。季节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