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高频超声内镜检查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2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68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病理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分析高频超声内镜检查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前TNM分期的诊断准确率。结果高频超声内镜检查T分期诊断总准确度为95.58%,N期总准确度为70.58%,M期总准确率为97.05%,T、M期诊断总准确率与病理学检查结果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N期诊断总准确率明显低于病理学检查(P0.05)。结论高频超声内镜检查用于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分期诊断时,对于肿瘤较大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N分期的明确诊断存在一定局限性,建议联合其他影像学检查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2.
超声造影对胃癌的诊断与术前分期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莺 《医学信息》2010,23(5):1271-1272
目的 探讨超声造影对胃癌诊断及术前分期的意义.方法 对56例胃癌患者的超声结果与术后病理比较.结果 胃癌超声总检出率为94.6%;在判断胃癌浸润深度的T分期上,超声总符合率为71.7%,T1、T2、T3、T4的符合率分别为42.8%、66.7%、81.2%、82.4%;在判断淋巴结转移的N分期上,总符合率为58.5%,N0、N1、N2的符合率分别为86.4%、33.3%、46.1%;超声对胃外脏器转移检出率为100%.结论 超声造影对胃癌有较高检出率,对胃癌术前TNM分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T及MRI检查对食管癌患者术前TN分期评估分析及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医院自2019年2月至2022年7月间接诊并治疗的92例疑似食管癌患者,以病理检查为本次研究的金标准,患者均进行CT检查及MRI检查,对比两中检查的诊断结果、对术前TN分期的评估结果及淋巴转移评估结果.结果:经病理检查出92例患者中有88例食管癌阳性患者;而CT检查出阳性患者83例,MRI检查出86例阳性患者;CT检查及MRI检查的灵敏度及阳性检出率等均较高,但两种检查方法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经病理检查出T1期患者9例,T2期患者15例,T3期患者41例,T4期患者23例;CT检查对食管癌T分期评估的准确率为86.36%,MRI检查对食管癌T分级评估的准确率为94.32%,两种检查方法对比,MRI的准确率更高(P<0.05).CT检查及MRI检查评估腹部淋巴转移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64%、95.45%,纵隔淋巴转移分期准确率为90.91%、85.45%(P<0.05).结论:MRI于CT检查对食管癌患者的诊断及TN分期评估均有较好的效果,而MRI检查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胸腔镜食管癌切除术临床经验总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食管癌切除的临床经验,评价VATS食管癌切除术的近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安阳市肿瘤医院胸二科2010年7月至2012年2月行VATS食管癌切除的76例临床资料。男41例,女35例;年龄48~78(平均62)岁。肿瘤平均长度3.6 cm。鳞状细胞癌72例,癌肉瘤2例,小细胞内分泌癌1例,贲门腺癌合并食管胸上段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胸上段癌10例,胸中段癌55例,胸下段癌10例,贲门癌合并食管胸上段黏膜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其中8例行术前化学治疗(化疗)2周期,1例化疗3周期,1例行术前放射治疗(放疗),2例为放疗后复发。TNM分期:T1N0M0 15例;T1N1M0 2例,T1N2M0 2例,T2N0M0 9例,T2N1M0 8例,T2N2M0 1例,T3N0M0 19例,T3N1M0 10例,T3N2M0 5例,T3N3M0 2例,T4aN1M0 3例。手术操作分3步:1)经右胸VATS游离食管肿瘤,清扫胸腔淋巴结;2)经上腹部切口游离胃并制作管状胃:3)行食管胃颈部端侧器械吻合。结果:76例中70例成功经VATS切除食管病变,6例术中辅助MSI(muscle sparing incision)切口。平均手术时间4.4 h,平均出血量210 mL,平均清扫淋巴结14枚/例(其中胸部淋巴结平均8.97枚/例),平均住院时间23 d。术后发生肺部感染11例,治疗后痊愈。发生喉返神经损伤7例,无围手术期死亡,无吻合口瘘。结论:采用VATS对TNM分期中T3以内的食管癌切除可行,近期手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分辨率磁共振成像(HR-MR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直肠癌患者的效果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10月-2020年5月医院收治的80例直肠癌患者临床资料,以手术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患者均行HR-MRI联合DWI检查,分析HR-MRI联合DWI对直肠癌患者临床分期的价值.结果:80例患者临床分期T1期12例,T2期16例,T3期47例,T4期5例;N0期45例,N1期23例,N2期12例;HR-MRI联合DWI诊断直肠癌T分期总准确度为88.75%;诊断直肠癌N分期总准确度为82.50%,HR-MRI联合DWI扫描对直肠癌患者T分期、N分期诊断结果与手术病理具有良好一致性(Kappa=0.805、0.707,P<0.05).结论:HR-MRI联合DWI对直肠癌患者的临床分期准确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判断食管癌外侵程度与手术病理结果的一致性. 方法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226例,与术前CT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CT判断食管癌外侵敏感性80.6%,特异性97.9%,阳性预测值86.2%,阴性预测值96.9%,准确性95.5%,假阴性 6例,假阳性 5例,食管壁厚度>2cm时肿瘤外侵率达92.0%. 结论 CT判断食管癌外侵基本可靠,对治疗方案的制订有价值,对手术的难度估计有帮助,术前CT检查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探头超声内镜(EUS)在早期胃癌分期中的评估价值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延安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患者100例,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EUS检查,明确胃癌精确分期,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计算EUS评价的准确率。根据EUS检查结果,将其分成准确组和不准确组,比较两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肿瘤直径、分化类型、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大体分型、淋巴管浸润。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EUS评估早期胃癌分期的因素。结果:小探头超声评价早期胃癌T1a期、T1b期、T2期的准确率分别为88.57%、82.61%、78.95%,总准确率为84.00%。准确组的肿瘤直径≥2 cm、肿瘤位于胃上段、隆起型占比分别为59.52%、17.86%、11.90%,低于不准确组的87.50%、50.00%、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肿瘤直径(≥2 cm)、肿瘤部位(胃上段)、大体分型(隆起型)是EUS评价早期胃癌分期准确性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小探头超声内镜评价早期胃癌分期的准确率较高,但其准确性受肿瘤直径、肿瘤部位及大体分型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辅助放化疗对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治疗效果。方法2001年5月至2005年8月共收治局部进展期(T3、T4期)低位直肠癌患者,术前给予中等剂量放疗40~46Gy,分次剂量2Gy/d,每周5d,共4~5周完成放疗;放疗开始同时给予卡培他滨1250mg·m-2·d-1,分2次口服,持续服用至手术。放疗结束后休息6周进行手术,手术均按直肠系膜全切除操作规范进行。结果全组105例患者均按计划完成预定的放化疗。其中36例出现各种不良反应,但Ⅲ级不良反应仅见2例手足综合征。13例患者放化疗后经复查后提示肿瘤消失未进行手术。其余92例患者则施行了根治性手术,其中低位前切除术71例,结肠肛管吻合术(Parks术)17例,腹会阴切除术4例,全组总保肛率为96.2%。术后标本病理检验显示11例未见癌细胞及阳性淋巴结。肿瘤TNM分期为T0N0者24例,T2N0者23例,T3N0者43例,T4N0者2例,T2N者15例,T3N1者8例;按Dworak肿瘤消退分级,TGR05例,TGR129例,TGR247例,TGR324例,全组共有82例(78.1%)达到降期。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出现3例直肠阴道漏,2例吻合口漏。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为16~67个月。随访期间肺转移4例,肝转移2例,局部复发4例,其中3例死亡。全组病死率为2.9%,3年无瘤生存率为82.8%,3年总生存率为96.5%。结论新辅助放化疗可有效达到肿瘤降期的目的,提高了局部进展期低位直肠癌的根切率和保肛率,进一步降低了局部复发率和总复发率,并明显提高了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表1参15。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浓度与病理分期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224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的浓度,统计分析其与术后病理T、N分期的关系。结果: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浓度与T分期(T1vsT2,T1vsT3,P〈0.05)及淋巴结转移(pN0vspN1,pN0vspN2,pN1vspN2,P〈0.05)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术前检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CYFRA21-1浓度对判断T、N分期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能CT碘图在小喉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喉癌患者69例,其中男性65例,女性4例;年龄37~87岁,中位年龄60岁。分析其常规增强和双能CT图像,根据常规增强CT图、碘图表现对肿瘤进行诊断,并将CT碘图术前T分期结果与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对照。结果小喉癌在双能CT碘图上表现为病灶部位碘浓聚和/或软组织肿块形成,其诊断假阴性率(1.96%)低于常规增强CT(5.88%);碘图对小喉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分别是T1期97.4%(38/39),T2期90.0%(27/30),总准确率为94.2%(65/69),术前分期与病理分级的一致性具有统计学意义(Kappa值=0.881,P 0.05)。结论双能CT碘图能准确地显示小喉癌的部位、形态及侵犯范围,其术前T分期与病理分级一致性好,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直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和价值。方法该研究对我院2012年4月~2014年2月收治的经病理证实的87例直肠癌患者的多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的表现和术前的分析结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MSCT检测出全部的87例直肠癌,并且对直肠癌TNM分期的总的准确性达到81.6%(71/87)。T、N、M分期准确性分别达到93.1%(81/87)、81.6%(71/87)、97.7%(85/87)。结论 MSCT能够比较准确的判断出直肠癌的侵犯范围(T)、淋巴结转移(N)及远处转移(M),是一种价值很高的术前分期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T2N0M0 、T3N0M0原发性浸润性膀胱癌三种不同治疗方案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134例原发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按术式分为3组,单纯治疗组(S组) 56例行单纯保留膀胱手术,术后常规行丝裂霉素或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6个月以上,其中T2N0M0 28例,T3N0M0 28例;综合治疗(I组) 37例行保留膀胱手术、术后行静脉吉西他滨和顺铂化疗,并常规行丝裂霉素或羟基喜树碱膀胱灌注6个月以上,其中T2N0M0 16例,T3N0M0 21例;根治组(R组)41例行根治性手术,其中T2N0M0 20例,T3N0M0 21例.比较3组患者的三年总体生存率以及相同临床分期患者的三年生存率.结果:S组三年总体生存率为39.29%,T2N0M0患者三年生存率为42.86%,T3N0M0为39.26%;I组三年总体生存率为70.27% 、T2N0M0患者三年生存率为75.00%、T3N0M0为66.67% ;R组三年总体年生存率为75.61%,T2N0M0患者三年生存率为80.00%,T3N0M0为71.24%.S组与I组间三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与R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2N0M0 、T3N0M0临床分期的原发性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综合治疗与根治治疗近期临床疗效无统计学差异.因此建议采用保留膀胱的综合方法治疗,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运用Meta分析比较直肠腔内超声(ERUS)与相控阵线圈磁共振(MRI)对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的准确率。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OVID、Web of Science和CNKI电子数据库确定ERUS和相控阵线圈MRI对直肠癌术前局部分期准确率的相关临床随机对照研究,建库时间更新至2019年1月。使用STATA 12.0和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使用Bgger's检验方法检测发表偏倚。结果 共纳入7项研究,发表年限为2005年~2014年,中国3篇,意大利2篇,土耳其1篇,西班牙1篇,共纳入41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ERUS与相控阵线圈MRI对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准确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1,95%CI:0.63~1.32,P=0.619)。对于直肠癌术前N分期,相控阵线圈MRI的准确率高于ERU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58,95%CI:0.41~0.82,P=0.002)。Bgger's检验结果提示纳入研究无发表偏倚(Pr>|z|=0.453;P>0.05)。结论 通过Meta分析发现在直肠癌术前T分期,ERUS与相控阵线圈MRI的准确率相近,而在直肠癌术前N分期,相控阵线圈MRI相对于ERUS具有更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病理对照常规平扫联合增强CT扫描评价结直肠癌肿瘤一般情况与临床T、N分期诊断效能指标,明确全腹部增强CT扫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10月我院经CT确诊的49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临床检查未发现结直肠癌远处转移。通过平扫加增强CT扫描并进行多平面重组评价结直肠癌肿瘤的一般情况(肿瘤位置、肿瘤尺寸、肿瘤大体病理类型)和结直肠癌T、N分期;将影像学分期与病理分期进行对照,分别计算T、N分期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计算评价T、N分期正确率,进行一致性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T检测肿瘤位置、大体病理类型与手术结果相比符合率为100%。CT测量肿瘤最大径与手术测量数据分别为(2.26±1.40)cm、(2.37±1.38)cm,数据呈高度相关(r=0.906,P=0.000)。影像学分期T分期正确率为65.3%,一致性较好(k=0.467,P=0.000)。影像学分期N分期正确率为63.3%,一致性较好(k=0.440,P=0.000)。结论增强CT扫描可以在结直肠癌术前评估中提供足够信息,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胃中部癌的早期诊断、淋巴结转移特点和清扫范围、胃切除术式与胃中部癌疗效上的关系 .方法 分析了 15 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作前后 10年的历史对比 ,用生命表法统计生存率 .结果 胃切除 12 2例 ,切除率 77.6 % ,其中根治性切除 99例 (6 3.1% ) ,姑息性切除 2 3例 (14 .6 % ) ,其余行转流、造瘘或者单纯手术探查等共 35例 (2 2 .3% ) .无 1例手术死亡 ,术后并发症率 3.14 % .总体淋巴结转移率 :第Ⅰ站淋巴结转移率 (N1) 4 0 .9% ,第Ⅱ站淋巴结转移率 (N2 ) 36 .0 % ,第Ⅲ站淋巴结转移率 (N3) 2 0 .3% .所有病例 1年生存率 5 2 .81% ,3年生存率 4 0 .18% ,5年生存率 32 .3% .本组胃中部癌Ⅰ、Ⅱ、Ⅲ、Ⅳ期五年生存率分别为 10 0 %、4 6 .7%、2 9.2 %、7.4 % .前 10年Ⅰ、Ⅱ、Ⅲ、Ⅳ期胃中部癌的比例分别为 1.6 % (1/ 6 4 )、12 .5 % (8/ 6 4 )、2 8.1% (18/ 6 4 )、5 8.3% (37/ 6 4 ) ;后 10年分别为 6 .5 % (6 / 93)、2 0 .4 % (19/ 93)、39.8% (37/ 93)、33.3% (31/ 93) .总的 5年生存率前 10年为 2 3.3% ,后 10年为 4 3.5 % .结论 早期诊断是提高胃中部癌疗效的关键 ;胃切除术式并没有影响到患者的生存率 (p >0 .0 5 ) ,必须结合胃中部癌淋巴结转移的特点来选择胃切除术式和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评估肿瘤起源及组织学特征能否提高内镜下切除食管平滑肌瘤的手术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6月因食管黏膜下肿瘤于消化内科治疗并经病理证实为平滑肌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共58例食管平滑肌瘤患者接受术前超声内镜检查评估后进行内镜下切除。统计患者的肿瘤完整切除率、手术时间、住院时长及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术前超声内镜提示,平滑肌瘤起源于黏膜肌层39例,固有肌层19例。瘤体平均直径1.50(0.2~6.5)cm,其中20例行内镜黏膜切除术(EMR),32例行内镜黏膜下挖除术(ESE),6例行黏膜下隧道内镜肿瘤切除术(STER)。总体完整切除率为96.6%。平均手术时间为38.29(15~100)min。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5%(9/58),均经保守治疗后好转。在39例黏膜肌层起源平滑肌瘤中,20例行EMR,19例行ESE,两组患者的肿瘤大小及并发症发生上差异不显著,但EMR组的手术时间及患者术后住院天数明显更短(P<0.05)。在19例固有肌层起源平滑肌瘤中,13例行ESE,6例行STER,两组患者在肿瘤大小、手术时间、术后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上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 结论 术前超声内镜精准评估肿瘤起源及组织学特征可提高食管平滑肌瘤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7.
食管癌细胞中c-erbB-2与P-gP表达的相关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食管癌细胞c erbB 2与多药耐药性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癌细胞c erbB 2和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 4 6例食管癌手术标本中癌细胞P 糖蛋白 (P gp)表达水平 ,并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食管癌中c erbB 2表达阳性 12 / 4 6例 (2 6 1% ) ;P gp表达阳性 2 8/ 4 6例 (6 0 9%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与c erbB 2和P gp表达比较发现 ,在c erbB 2阳性时淋巴结有转移 (31 0 9%± 5 33% )与无转移 (8 0 4 %± 3 0 3% )组的P gp表达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0 73) ,而在c erbB 2阴性时淋巴结转移情况与P gp表达无相关性。食管癌临床分期与c erbB 2和P gp表达比较发现 ,在c erbB 2阳性时 ,Ⅲ~Ⅳ期 (33 6 8%± 5 5 1% )与Ⅱ期 (9 30 %± 2 78% )组P gp表达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2 7) ,而在c erbB 2阴性时临床分期与P gp表达无相关性。食管癌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与c erbB 2和P gp表达均无相关性。结论 在c erbB 2表达阳性时食管癌中有淋巴结转移、临床Ⅲ~Ⅳ期患者与P gp表达升高有相关性 ,提示双阳性时肿瘤患者预后较差。但在c erbB 2表达阴性时食管癌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与P gp表达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张茜  刘影 《解剖与临床》2014,19(2):97-101
目的 应用高分辨MRI观察直肠肠壁及其周围解剖细节,为直肠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解剖参数和依据。 方法 收集60名健康人及20例直肠癌患者的盆腔多序列参数MRI;两位高年资医师行双盲法阅片,对20例直肠癌患者行术前T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准确率;统计分析60名正常人直肠固有筋膜前、后、左、右侧的MRI显示率,以及所有研究对象的骶前筋膜、骶骨筋膜、腹膜返折、直肠侧韧带、下腹下丛的MRI显示率。结果 高分辨MRI可以清楚地显示直肠壁的黏膜层、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直肠癌术前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80%(16/20)。健康人直肠固有筋膜前、后、左、右侧的MRI显示率分别为71.7% (43/60)、96.7%(58/60)、90.0%(54/60)和83.3%(56/60)。Denonvillier′s筋膜、骶前筋膜、直肠骶骨筋膜、腹膜返折及下腹下丛的MRI显示率分别为68.8%(55/80)、65.0%(52/80)、87.8%(69/80)、86.3%(69/80)和90.0%(72/80);直肠侧韧带的显示率较低,左侧为53.8%(43/80),右侧为47.6%(38/80)。结论 高分辨MRI可以辨识直肠肠壁及其周围解剖细节,帮助直肠癌术前T分期及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判断全直肠系膜切除手术的侧切缘是否浸润,提高微转移癌灶的手术切除率,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术前低剂量MSCT引导下带钩钢丝针定位在电视胸腔镜肺结节手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8月我院胸外科术前低剂量MSCT引导定位下经电视胸腔镜行肺结节手术治疗的3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前1 h行低剂量MSCT下穿刺定位,再行电视胸腔镜下肺结节部位楔形切除术。切除标本送快速冰冻切片病理分析,依据病理结果再决定下一步手术方案。分析术前结节大小、定位时间等相关指标与并发症、定位成功率等的关系。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探讨影响并发症及定位成功率的相关因素。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结节大小5~15 mm,距胸膜下距离5~30 mm,进针深度10~30 mm,定位成功率94%。气胸、肺内血肿、定位针脱出等定位穿刺并发症33%。术后病理:浸润性腺癌5例,微浸润性腺癌6例,原位腺癌16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3例,良性结节3例。单因素分析显示,仅进针角度是并发症发生的显著影响因素(P 0. 05)。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显示穿刺时间(OR=1. 356 0,P=0. 042 0)、进针角度(OR=0. 959 6,P=0. 021 6)是并发症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低剂量MSCT引导下带钩钢针定位在电视胸腔镜肺部结节手术中易于操作,安全性高,并发症少,能够为电视胸腔镜手术降低难度、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析T2加权成像(T2WI)联合扩散加权成像(DWI)用于直肠诊断及术前分期的效能及其相对表观扩散系数(r ADC)、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与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疑似直肠癌患者212例,其中男性118例,女性94例;年龄42~83岁,平均年龄60.93岁;病程3个月~10年,平均病程5.64年。均行T2WI联合DWI检查,以患者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标准,计算T2WI联合DWI对直肠癌的诊断效能,进行T、N分期诊断;以最终病理诊断结果为依据,计算其T、N分期诊断效能,并进行一致性检验;观察不同临床特征的患者间r ADC、ADC值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计算r ADC、ADC值对直肠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术后病理诊断恶性172例,良性40例。T1期、T2期、T3期、T4期分别为8例、35例、31例、6例,N0期、N1期、N2期分别为37例、22例、21例。T2WI联合DWI诊断直肠癌的准确度为92.45%,灵敏度为93.02%,特异度为90.00%;分期诊断中T1期、T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