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妇女中约15~20%以及老年男性约5~10%有细菌尿,住院的老年病人的细菌尿发生率达30~50%;疗养院中也占20~25%,尤其是留置导尿的老年人几乎都有细菌尿。老年性泌尿系感染以大肠杆菌感染最多见,占33%;其它常见的致病菌还有变形杆菌、肠球菌和假单胞菌属等。由于混合感染多见,且常对抗菌素加复方新诺明、氨苄青霉素等药物有抗药性,特别是老年男性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发生率高,如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使老年性泌尿系感染变得更为复杂。“无症状性细菌尿”是老年性泌尿系感染的临床早期特征,这种缺乏局部和全身症状的特异性尚不太清楚,尤其与高血压、肾衰和老年人病死率增加的关系尚未完全阐明。对这类无症状菌尿采用积极进取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女性无症状性菌尿患者血、尿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72例老年女性无症状性菌尿患者于抗菌治疗前后分别用微生物学培养法检查尿微生物,并对细菌作药敏试验;用特异性放免方法(RIA法)测定血、尿内皮素含量.结果: 72例老年女性无症状性菌尿患者,尿中培养分离出细菌111株,其中大肠杆菌占5 7%,副大肠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共占23%,其他细菌占20%.72例老年女性无症状性菌尿患者抗菌治疗前血、尿ET[(208±63)ng/L,(125±57)ng/L]均显著高于正常老年女性[(68 ±9)ng/L,(62±11)ng/L,均P<0.01],抗菌治疗后[(81±13)ng/L,(69±17)ng/L] 与正常老年女性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老年女性无症状性菌尿患者血、尿ET升高,根治感染后可恢复正常,血、尿ET可作为老年女性是否存在无症状性菌尿的参考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08,13(6):486-486
原位回肠新膀胱患者菌尿:尿路感染还是无症状性菌尿?高强度聚焦超声(HIFU)治疗局限性前列腺癌临床疗效分析;UPJO术后再发连接部狭窄的输尿管镜钬激光治疗;托特罗定治疗儿童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症的远期疗效与安全性;雄激素受体在隐睾患儿提睾肌中的表达;膀胱镜检查导致的医源性绿脓杆菌感染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4.
医学文献中,尤其在国外广泛流传着(无症状性菌尿)一词,指的是显著的细菌尿(每毫升含菌10万以上)而无泌尿器官炎症的临床症状。所谓无症状性菌尿往往在普查或偶然因其他原因检查尿时发现。儿童(女孩)的发病率占1~2%。有人认为无症状性菌尿是尿路感染及肾盂肾炎的开始阶段。但是,较多的临床家抱相反的意见,认为无症状性菌尿是急性肾盂肾炎后的潜伏性过程。普查发现的细菌尿可能是以往泌尿器官患过细菌性炎症的结果。是否可能存在过去无症状的原发性无症状性菌尿?只有检查设想为健康的人们之后才能回答这个问题。 1977~1979年作者普查6000名1~15岁的儿童,  相似文献   

5.
无症状细菌尿可发展成泌尿道感染,特别是肾盂肾炎。而母亲的肾感染是妊娠期住院治疗的最常见的医学原因,并与产期死亡率和早产有关。细菌尿非妊娠所至,在有正常性生活的妇女及老年人中具有同样高的感染率,Harris 20年间对35,473名妊娠者进行无症状细菌尿的研究并对阳性者以抗生素治疗,结果溶菌酶排山无明显变化提示对肾脏无直接损害作用。  相似文献   

6.
产后尿潴留的患者有39%出现无症状性细菌尿,应用抗菌素预防治疗后发生率可降至3%。  相似文献   

7.
妊娠期尿路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妊娠期由于孕酮水平升高使平滑肌松弛,肾盂和输尿管开始扩张,导致输尿管蠕动减弱、膀胱容量增加和尿流缓慢。不断增大的子宫压迫膀胱可引起排尿障碍及膀胱输尿管反流。妊娠诱导的葡萄糖尿和氨基酸尿有利于细菌生长,增加孕妇对泌尿系统感染易感性。妊娠期尿路感染分无症状性菌尿和症状性急性尿路感染。无症状的菌尿指有菌尿而无急性尿路感染症状。症状性尿路感染分为下尿路感染(急性膀胱炎)和上尿路感染(急性肾盂肾炎)。  相似文献   

8.
肾病综合征并发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primarynephroticsyndrome,PNS)患者并发医院感染 (NosocomialInfec tion ,NI)的临床特点和监控、管理方法。方法 :对本院 146例PNS住院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5 3例 (36 .30 %)并发NI,感染最常见的部位是 :呼吸道 40例次 (5 5 .0 0 %) ,其次是泌尿道 18例次 (30 .0 0 %) ,其中有症状者仅 4例次(2 2 .2 2 %) ,无症状菌尿症者 14例次 (77.78%) ;最常见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氏菌 ,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氏菌 ,真菌感染亦不少见 ;低Alb、IgG血症 ,大量蛋白尿 ,Scr水平增高是导致PNS易发生NI的因素。 结论 :PNS易并发NI,其中的泌尿道感染者多是无症状菌尿症 ,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无症状尿路感染的感染情况。菌谱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161例PNS住院患者进行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对无症状性菌尿(ABU)进行菌群鉴定及药物敏感分析。并予以抗菌治疗3d-2周。结果 PNS患者ABU发生率9.72%(21/161),以革兰阴性相干菌为主(92.31%),其中以大肠杆菌为优势菌群(65.38%),其次为变形杆菌(11.54%)。大肠杆菌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及氟哌酸等耐药率较高,但对菌必治,痢特灵耐药率较低。ABU治愈率达95.65%。21例伴ABU的肾病有效率76.19%。结论 ABU是PNS复发的重要因素。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高,应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10.
孕期由于诸多因素,无症状菌尿并发肾盂肾炎的可能性增加,肾盂肾炎是导致孕妇及新生儿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危险因素,合理诊治孕期无症状菌尿可积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839年Royes首先描述了泌尿道感染(UTI),并记载了UTI的病原学、诊断和治疗。Stickler报导在美国每天有350,000~700,000的女孩和100,000男孩发现有菌尿。Kumin收集的资料指出150万个女孩在她们达到18岁前至少有一次菌尿。Belman报道在住校的女孩中患有泌尿道感染的危险性几乎为5%。大多数UTI的成年妇女的第一次感染发生在儿童期,往往有些在儿童期为无症状性菌尿。有人认为孕妇的併发症如死胎、分娩未成熟儿或小于胎龄儿,其常见的病因是由于儿童期UTI和肾脏损伤而引起的。此病越来越受到广大医护工作者的重视,许多学者对此病进行广泛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对于患有无症状菌尿的膀胱肿瘤患者使用BCG膀胱灌注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同时BCG在膀胱内所诱导的免疫应答反应是否能根治菌尿感染呢?作者展开了相关研究,这一研究将90例接受BCG膀胱内灌注的高危膀胱肿瘤患者作为实验组,95例未接受BCG膀胱灌注而行膀胱镜检密切观察的低危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通过尿常规诊断有菌尿(细菌数>104或>105 CFU/ml)并不使用抗生素治疗。BCG治疗组治疗方案为BCG膀胱灌注每周1次,持续6周,首次灌注3个月后行膀胱镜活检;膀胱镜镜检观察对照组患  相似文献   

13.
感染性胰腺坏死(IPN)是急性胰腺炎的严重并发症,也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微创行胰腺坏死组织清除配合抗菌素是目前IPN治疗的主要方式。IPN多为院内获得性感染,菌谱复杂,多重耐药菌常见,抗菌素选择困难。目前,针对IPN患者病原菌及耐药性的临床资料有限,所以了解其发病的危险因素,细菌谱,耐药性及相关预后可以对患者进行更佳的诊治。  相似文献   

14.
尿路感染已成为目前临床上最常见的一种感染,据估计儿童患尿路感染出现症状的女孩占3%,男孩占1%,所有妇女一生中约有20%在不同时期患过尿路感染。尿路感染的程度可自最轻的无症状性菌尿直至双侧肾脏反复严重感染导致肾衰竭,有些国家在全部透析或移植病人中约有10~20%是因为尿路感染丧失肾脏功能的。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人无症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过程。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的58例老年人无症状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随访资料。结果21例患者首诊行手术治疗,10例行γ-刀治疗,12例在随访中行手术治疗,15例未做治疗而长期观察未发现瘤体迅速增大.手术治疗者除术后3例死亡,其余患者未遗留长期的神经功能障碍。结论老年人无症状性脑膜瘤不需急于手术,可严密进行3~6个月的综合临床观察和动态影像学跟踪再决定治疗方案,术中应该视具体情况决定肿瘤切除程度,把保证老年人的生存质量放在首位,不能影响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 探讨经皮肾镜取石术(PCNL)治疗鹿角形结石术前抗生素的使用,预防术后感染。方法〓选择96例无合并泌尿系感染的鹿角形肾结石拟行PCNL术的患者,分成两组,预防性用药组术前1小时给予抗生素,治疗性用药组术前予以头孢菌素治疗3天,对比术后菌尿、发热的发生率。结果〓预防性用药组49例,术后菌尿发生率18.4%,术后发热发生率26.5%;治疗性用药组47例,术后菌尿发生率4.3%,术后发热发生率10.6%,均低于预防性用药组(P<0.05)。结论〓对于无临床及实验室感染证据的鹿角形结石患者行PCNL术前应用抗生素3天,可有效降低术后菌尿及发热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正>泌尿道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症状多以尿频、尿急、尿痛、腰痛、发热、小腹拘急疼痛等为主~([1])。据有关文献报道,泌尿道感染约占院内感染的20. 8%~31. 7%,仅次于呼吸道感染,位列院内感染第二位~([2])。反复发作性泌尿道感染是指:经正规抗生素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尿菌转阴后6周内再次出现菌尿,且菌种与上次相同。女性由于自身解剖结构、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及神经源性的原因,成为泌尿道感染的好发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路感染(urinary tract infection,UTI)是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rimary nephritic syndrome,PNS)患者常见合并症,也是PNS疗效差和病情反复的主要原因.显性感染常被重视,而无症状尿路感染,即无症状性菌尿(asympomatic bacteriuria,ABU)易疏忽遗漏.为了解UTI的临床特征和细菌的种类及耐药情况,减少对不典型UTI的误、漏诊,本文收集我院1998年~2005年322例PNS合并UTI 48例患者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泌尿系感染的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12月在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肾移植的38例患者(男性24例,女性14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术后1年内尿常规、尿培养结果及其他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8例患者肾移植术后1年内共查尿常规次数787例次,其中尿常规阴性结果为633例次,标本污染53例次,细菌尿次数101例次,其中71例次发生肾移植术后半年内。101例次泌尿系感染中,无症状性菌尿为68例次,上尿路感染19例次,下尿路感染14例次,并发脓毒血症者3例次。38例患者中,共有25例(男14例、女11例)患者出现细菌尿,有19例患者出现不少于2次泌尿系感染。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36例次),其次是粪肠球菌(26例次)。肾移植术前血液透析患者术后感染率为70%。36例术后7d内拔出尿管和双J管的患者肾移植术后感染率64%,而2例肾移植术后7d后拔出尿管和双J管患者均发生感染。术后出现膀胱输尿管反流的3例患者均出现泌尿系感染。结论肾移植术后泌尿系感染具有高发性、反复发作的特点,最常见的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女性、尿管和双J管的长时间留置、术后膀胱输尿管反流、术前长时间血液透析等都会诱发肾移植术后的泌尿系感染。  相似文献   

20.
慢性肾衰竭透析住院患者合并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慢性肾衰竭透析住院患者合并感染发生情况,以探讨其感染特点。方法:回顾性调查2004年~2005年间慢性肾衰竭透析患者住院病史,分别收集并统计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调查透析患者病史400份,合并感染181例次。血透感染患者中肺部感染居首位,占54.9%,真菌、革兰阴性菌为主;其次是血流感染及尿路感染,分别占15%和13.5%,均以革兰阳性菌为主。肺部感染临床情况复杂,血流感染发生大多与临时深静脉插管或永久导管相关,尿路感染中无症状菌尿占多数。腹透患者肺部感染居首位占50.5%,革兰阴性菌居多;其次是腹膜炎占23.2%,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且在腹透患者中发现了2例结核感染。两组中复数菌感染和多部位感染均超过20%,且病情严重,预后往往不佳。结论:透析患者合并感染发生率高,感染特点:感染种类及病原菌组成复杂,肺部感染最常见,其次分别为血流感染和腹膜炎。临床医生需高度重视预防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