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目的:通过比较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一般情况的异同,从而提出对吸食新型合成毒品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预防教育对策建议。方法:对2008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收治的3993名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按照吸食毒品的种类分为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年龄、受教育程度、户籍所在地、民族、职业、婚姻、吸毒方式及吸毒史等方面进行两组对照比较。结果: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在强戒人员所占的比例分别为:2008年占29.0%,2009年占24.0%,2010年占36.0%,2011年占47.0%,2012年占46.0%,2013年占62.0%,2014年占66.0%,2015年占84.0%。可以看出百分比例总体呈上升的趋势,尤其是近四年;在年龄组成与职业构成上,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强制隔离戒毒人员有统计学的显著差异(χ2=143.38,181.94,P=0.000),两者在20岁以下,21-30岁及41-50岁之间年龄段有显著差异(χ2=21.15,133.14,17.92,P=0.000);总体两者均为40岁以下人员为主体(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的比例分别为72.7%,64.5%)。职业上虽然两者均以无业者为最多(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与传统毒品的所占比例分别为57.9%、77.2%),但在个体工商者、固定工作者、农民等有固定收入上差距显著(χ2=57.26,13.07,126.48,P=0.000),说明吸食新型毒品的人员以有固定职业者居多;户籍所在地方面: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人员中外地人口多(χ2=45.311,P=0.000);文化程度上两者有统计学的差异(χ2=95.84,P=0.000),吸食新型合成毒品人员的文化程度较高;在吸毒方式及吸毒史上两者之间有明显差异(χ2=743.93,244.25,P=0.000),两组强戒人员吸毒均以烫吸为主(99.0%,69.1%),但是新型合成毒品极少数使用注射的方式;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强戒人员吸毒时间比传统毒品要短,吸毒史以三年以下为主。结论:吸食新型合成毒品强戒人员成不断上升的趋势,呈现年龄、文化程度、职业,吸毒方式及吸毒史等不同于传统毒品的特点,要从早期预防教育,矫治性强戒,社区综合管理中加大力度,杜绝毒品的蔓延。  相似文献   

2.
目的獉獉:本研究调查了138名甲基苯丙胺滥用者,旨在了解他们对新型毒品的认知、态度、滥用倾向以及对未来的看法。方法獉獉:采用结合文献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对新型毒品的认知、对待新型毒品的态度、滥用新型毒品的倾向以及对未来的看法。结果獉獉:研究结果显示42.8%的甲基苯丙胺滥用者认为吸食新型毒品不会成瘾,认为吸食新型毒品是可以自己控制的高达80.4%,认为新型毒品对身体的危害远远小于海洛因等传统毒品的占68.1%。在对待新型毒品的态度方面,47.1%的认为吸食新型毒品可以消除烦恼,42.8%的认为吸食新型毒品显得有个性、与众不同,42.0%的认为吸食新型毒品是一种身份地位的象征,32.6%的认为吸食新型毒品很新潮、时尚。研究显示有超过一半的研究对象在假定的情景下选择有可能会吸食新型毒品。另外超过1/3的滥用者认为未来毫无希望或对未来不确定。结论獉獉:本研究提示应探寻有效的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和治疗用来纠正甲基苯丙胺滥用者错误的认识,改变他们对待新型毒品以及治疗的态度,帮助他们树立对未来积极的看法以及信心从而帮助甲基苯丙胺滥用者彻底摆脱毒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戒毒人员脱毒治疗3个月后稽延性戒断症状严重程度,观察在浙江省"四四五"戒毒模式下开展稽延性戒断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浙江省拱宸强制隔离戒毒所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入所收治后的所有戒毒人员采用《稽延性戒断症状评分量表》进行评定,并将存有稽延性戒断症状者进行综合治疗一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对完成脱毒治疗3个月后的4 110名戒毒人员进行评定,评定为存有稽延性戒断症状者120名,占2.92%。对120名戒毒人员开展为期一周的综合治疗,治愈率达到88.3%,好转率达到100%。结论:戒毒人员脱毒治疗后稽延性戒断症状长期存在,收治后有必要对其进行全员性的筛查,综合治疗稽延性戒断症状可作为强制隔离戒毒场所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4.
对南京市374例劳教戒毒人员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分析劳教戒毒人员的人口学、行为学特征、滥用毒品情况以及戒毒心理状态。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设计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江苏省劳动教养数字化管理系统,调查374例劳教戒毒人员人口学特征和滥用毒品情况;自拟问卷了解劳教戒毒人员对戒毒意义的认识等相关问题。结果:劳教戒毒人员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6-45 a之间(占86.6%);初中文化水平者占多数(68.4%);未婚者多(68.7%);在劳教戒毒前一个月,96.0%使用的毒品为海洛因,78.1%(292例)采用注射方式滥用,但未发现HIV阳性者;入所前全部有刑事或治安处罚记录;在强制戒毒的环境下,69.5%(157例)对毒品的危害性有一定的认识,66.2%(151例)表示保持操守。结论:劳教戒毒人员以中、青年为主,他们注射毒品、破坏治安、违法犯罪,在强制戒毒的环境里,对毒品的危害有一定的认识,但保持操守仍面临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男性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存在的行为特征问题,为下一步制定针对性治疗措施提供数据依据。方法:以北京市天堂河强制隔离戒毒所为样本,采用《戒毒人员入所信息调查表》对所内785名强戒人员进行回顾性问卷调查,采用SAS软件统计分析目前我所强戒人员人口学特征、毒品滥用情况及行为特征。结果:共调查785名戒毒人员,均为男性,平均年龄(37.63±9.14)岁。将调查对象按主要使用毒品种类分为三组:单用合成毒品者有351(44.71%)人,单用海洛因者有189(24.08%)人,混合使用者有245(31.21%)人。通过对三组行为特征进行比较发现单用合成毒品者更倾向于伤害他人并且表现出更多的外向行为,单用传统毒品者更倾向于伤害自己,而多药滥用者出现暴力方式伤人和自杀行为者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单用合成毒品组和单用海洛因组,且出现过以上行为问题的成瘾者所占比例要超过一半。结论:强戒所戒毒人员主要使用毒品种类不同其行为特征不同,在所内应当针对不同行为特征分组管理并提供针对性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的比较,了解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新型毒品"滥用者的心理及行为特点,为科学、合理、系统地对"新型毒品"滥用者进行心理治疗和心理康复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中的"新型毒品"滥用者和"传统毒品"滥用者分别进行以人口学特征、药物滥用史、精神症状特征、防御机制、个人评价及艾森克个性测验等为主要内容的问卷评定,并比较组间差异性。结果:在人口学特征方面,除文化程度外,两组在年龄、婚姻状况和职业构成上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在药物滥用史方面,两组在吸毒时间和戒毒次数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个人评价总分,EPQ 4个因子,防御机制问卷中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因子以及16PF测评中乐群性、聪慧性、稳定性、兴奋性、敢为性、敏感性、怀疑性、幻想性、忧虑性、实验性、独立性、紧张性等因子上,"新型毒品"滥用者与"传统毒品"滥用者间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与"传统毒品"滥用者相比,"新型毒品"滥用者呈现出年轻化特点,以未婚者、个体从业者和有稳定经济收入工作者为主,在心理和行为方面呈现出易激惹、焦虑、空虚无聊、敏感、烦躁、幻想性等显著性特点,提示:一方面,在强制隔离戒毒期间,对"新型毒品"滥用者心理和行为障碍的矫治工作应根据该人群上述心理和行为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另一方面应把具有上述特征的人群作为"新型毒品"滥用高危人群,并作为开展"新型毒品"禁毒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本地吸食冰毒者的社会人口学特点、吸毒及戒毒状况。方法:使用吸食、注射毒品滥用调查表和临床治疗医疗档案,对2009年在温州市某强制隔离戒毒所的527例冰毒依赖者逐一统计、分析;戒毒治疗方法主要干戒、对症治疗。结果:(1)冰毒依赖者虽男性明显多于女性,但女性吸食者所占比例升高幅度较大;(2)吸食者年龄跨度大,主要集中在20岁至40岁之间;(3)吸毒影响家庭的稳固性,离婚率高达12.4%;(4)复吸率高,复吸者高达87%;(5)吸食冰毒者文化层次较低,初中及初中以下占91.3%;(6)吸食冰毒者呈逐年上升趋势。结论:加强毒品危害宣传、加大扫毒力度、严格依法治毒;应用对症治疗,解除躯体依赖症状,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8.
《禁毒法》颁布实施以来,强制隔离戒毒在我国戒毒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也遇到了戒毒人员复吸率偏高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强制隔离戒毒工作的发展。本文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等方面入手,对强制隔离戒毒的矫正方法、戒治模式进行探讨,为深化强制隔离戒毒工作创新、提高戒断效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索强制隔离戒毒人员(以下简称强戒人员)在接受强制隔离戒毒期间的情感体验与毒品渴求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调节模型,考察学历水平对该关系的调节效应.方法:采用问卷法于2019年7月对江西省两所强戒所221名强戒人员进行调查,首先对其学历水平进行调查,再使用《强迫性毒品使用量表》《焦虑自评量表》《抑郁自评量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应对方式特点,提出戒毒矫治对策。方法:对86例强制隔离戒毒人员进行一般情况调查和应对方式测试,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不同职业状况(P<0.05)、不同文化程度(P<0.01)和不同家庭氛围(P<0.05)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积极应对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参加不同强戒次数的强制隔离戒毒人员在消极应对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职业状况、家庭氛围、文化程度、强戒次数对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应对方式有影响。建议根据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应对方式特点,开展戒毒矫治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海洛因滥用者和新型毒品滥用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自编健康调查表和药物成瘾者生存质量测定量表(QOL-DA),对辽宁省9个强制隔离戒毒所356名戒毒者进行问卷调查,应用多元线性回归对海洛因滥用者和新型毒品滥用者的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海洛因滥用者的生存质量各维度得分均低于新型毒品滥用者,尤其在躯体功能和戒毒症状维度得分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吸毒频率、美沙酮维持治疗、婚姻状况是海洛因滥用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而吸毒剂量、吸毒后家庭收入是新型毒品滥用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论:不同类型吸毒人员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出现不同程度损害,应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改善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吸毒者父母在其子女吸毒前对毒品危害的认识和子女吸毒后的心理状态以及在禁毒戒毒中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吸毒者家长心理调查表》 ,对1596例吸毒者家长进行调查。结果··:有99.62%的家长在子女吸毒前对毒品危害认识不足 ,98.81 %的家长从子女开始吸毒到出事前未能觉察 ,98.80%以上的家长一旦知道子女吸毒后对外严守秘密 ,不能断然采取措施。因此在1596例强制戒毒者中由公安部门经侦查抓获送来强制戒毒的占99 %以上。有些家长虽将其子女多次送自愿戒毒部门戒毒 ,但总是戒而复吸 ,家长痛心疾首 ,又无可奈何 ,就是不敢公开求助公安部门给予必要的强制戒毒和求助于社会监督 ,不敢与毒品违法犯罪作坚决斗争。结论··:由于家长存在众多错综复杂的心理 ,导致多数家长在禁毒戒毒中起了不利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20例吸毒劳教三年后复吸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曾经劳教3年的120例吸毒者复吸的时间和原因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55.8%的离教吸毒者在1年内复吸。复吸的原因包括毒源存在、心理依赖难消,交往范围依旧和就业困难。提出应制定清除毒源、攻心戒毒和社会关心戒毒的综合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4.
120例药物依赖者对毒品和艾滋病的认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药物依赖者对毒品和艾滋病的认知情况。方法··:对郴州市公安局强制戒毒所收治的120例戒毒者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1)大多数人对毒品概念、吸毒行为及危害均有正确认识 ;(2)57.5 %的人对毒品的易成瘾性缺乏深刻认识 ;(3)药物依赖者对艾滋病的危害普遍认识不足。结论·· :药物依赖者大多数对毒品有正确认识 ,而对艾滋病认识不足。应大力加强有关艾滋病的危害、毒品具有成瘾性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1030例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回顾性调查广西若干戒毒劳教所1030例药物滥用者人口学和滥用情况。结果:药物滥用者以男性,青年,文化程度低,无稳定职业和未婚者居多,初吸年龄集中在17-22a。药物滥用者滥用的主要药物为海洛因,主要滥用方式为静脉注射,其中61·70%的人与他人共用注射器。50·10%的人主要滥用场所为居家住所。每日滥用药量为0·498g±s0·44g,滥用花费161·91±s253·73元,滥用资费来源主要为个人收入,也有相当比例的人采用非法手段。复吸原因主要是心理因素的影响。结论:针对药物滥用者的人口及流行病学特征,应采取相应预防和干预措施,同时加强心理康复。  相似文献   

16.
四川省西昌市吸毒人群首次吸毒情况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调查四川省西昌市吸毒人群首次吸毒的发生情况。方法: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戒毒所、拘留所和看守所调查吸毒人员的人口学特征,吸毒前吸烟和饮酒的情况,朋友、亲戚和家人吸毒的人数,首次吸毒的时间和使用毒品的方式和种类,吸毒前是否有被治安处理或违法行为。结果:共调查了619名吸毒人员,从出生到首次吸毒的发生率为4·08/100(95%可信区间为3·76-4·40)人年。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中,15a以前开始吸烟(危险率比值为1·58;95%可信区间为1·35-1·86),朋友中吸毒的人数(朋友中有1-4人吸毒危险率比值为1·25;95%可信区间为1·04-1·51,朋友中有5人及以上吸毒危险率比值为1·71;95%可信区间为1·39-2·09)和研究对象来源(拘留所和看守所危险率比值为1·52;95%可信区间为1·18-1·96)与首次吸毒的发生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需进一步了解首次吸毒发生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来预防吸毒和有关疾病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康复期劳教戒毒人员人格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康复期的劳教戒毒人员的人格特征,探讨不同性别和初次吸毒年龄不同者的心理状况,为该人群的心理康复提供依据。方法运用自编的《个人情况登记表》和《艾森克个性问卷》对100例康复期的强制戒断的海洛因依赖者及当地100例正常人进行测评并对比,同时对男女海洛因依赖者测评结果进行对比,对初次吸毒年龄的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康复期劳教戒毒人员的P分和E分与对照组有极显著差异(P<0.001);女性吸毒者的N分显著高于男性(P<0.01);初次吸毒年龄与P分呈负相关(P<0.001),初吸年龄愈低其心理状况愈差。结论康复期的劳教戒毒人员,特别是女性和低年龄者存在严重的人格缺陷,必须予与重视;我国戒毒工作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8.
吸毒者中纹身情况调查与康复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吸毒者中的纹身情况 ,寻求有效康复治疗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药物滥用调查表》对716例住院强制戒毒者进行调查 ,并进行心理康复治疗。结果··:716例吸毒者中纹身者127例 ,占17.74 % ,其中男100例 ,女27例 ,年龄最小16a ,最大43a ,有纹身时间1 -25a ,平均8.8a±s5.75a。三位一体方式 (集体心理治疗、认知行为治疗、行为治疗 )的康复治疗有一定效果 ;有35例 (27.56% )表示出所后要手术除掉纹身。结论··:吸毒者中有纹身的比例很高 ,这与社会适应问题有一定相关性 ,康复治疗有助于他们摆脱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