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早产(PPROM)的易发因素、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 对240例PPRO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40例PPROM有易发凶素者196例,占81.7%,合并阴道炎、流产引产史、臀位和多胎分别占据前四位.原因不明者44例,占18.3%.孕28~33+6周与孕34~36+6周PPROM患者分娩方式进行比较,两者剖宫产率分别为18.2%和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28~33+6周PPROM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孕34~36+6周者(P<0.01).结论 对于孕周小者,尽舒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尤其对于孕28~33+5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对母婴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早产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对128例PPROM孕妇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不同孕周(28~33+6周和34~36+6周)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不同孕周PPROM早产的分娩方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8~33+6周1min新生儿Apgar评分≤3分3例、4~7分4例、>7分18例,34~36+6周分别为0、2、101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33+6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新生儿肺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等与34~36+6周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结局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根据孕周及母婴情况正确处理PPROM,适当延长孕周,可降低围生儿病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早产(PPROM)的易发因素、临床处理及妊娠结局。方法对240例PPROM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0例PPROM有易发困素者196例,占81.7%,合并阴道炎、流产引产史、臀位和多胎分别占据前四位。原因不明者44例,占183%。孕28~33^+6周与孕34~36^+6周PPROM患者分娩方式进行比较,两者剖宫产率分别为18.2%和39.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28~33^+6周PPROM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高于孕34~36^+6周者(P〈0.01)。结论对于孕周小者,尽世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病死率,尤其对于孕28~33^+6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周小飞  向爱清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29):4096-4097
目的:分析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性早产(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PPROM)以及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干预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该院411例未足月胎膜早破早产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PPROM及产前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各种早产儿结局。结果:≤34孕周PPROM的新生儿体重、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窒息发生率、死亡率均明显高于>34孕周的PPROM者(P<0.001)。32~34孕周组PPROM的新生儿重度窒息发生率、NRDS、死亡率在糖皮质激素干预组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31+6孕周组及34+1~36+6孕周组PPROM新生儿结局的各项指标在干预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34孕周的PPROM宜采取积极期待治疗,延长孕周,降低新生儿死亡比。32~34孕周的PPROM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干预能显著改善新生儿结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 premature rupture of membranes PPROM)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86例PPROM,并将孕28-35w与孕35+1-37 w PPRO的母儿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6例PPROM中,61.6%有易发因素存在。PPROM的潜伏期在48h内者占66.3%。孕28-35w与孕35+1-37w的PPROM手术产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孕28-35wPPROM围生儿发病率与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5+1-37w者(P<0.01)。结论 对不同孕周胎膜早破患者应采取不同治疗方案,以尽可能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汤斐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2):1783-1785
目的:探讨72例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孕妇的临床结局。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因PPROM而早产的72例不同孕周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并寻求适当的处理方法,获得满意的妊娠结局。结果:72例PPROM患者发生胎膜早破的诱发因素中阴道炎居首位,占19.44%。孕28~33+6周组新生儿窒息、新生儿死亡及NRDS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孕34~36+6周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早产胎膜早破组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则较足月无胎膜早破组明显增加(P<0.05)。在足月分娩与早产胎膜早破产妇的剖宫产指征中胎儿宫内窘迫均居首位,早产胎膜早破组的羊水过少、产前感染指征较足月无胎膜早破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针对不同孕周的PPROM患者应采取相应的临床治疗策略,34~36+6孕周PPROM患者建议在积极期待治疗期间及时分娩,以减少母儿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早产胎膜早破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黄少玲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9):1220-1221
目的:探讨早产胎膜早破(pretermprematureruptureofmembranes,PPROM)的妊娠结局。方法:对70例PPROM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0例PPROM的潜伏期为1~216·33h,平均48·33h。65·71%的PPROM有易发因素存在。孕28~33周与孕34~37周间PPROM分娩方式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P<0·01)。孕28~33周PPROM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明显高于孕34~37周者(P<0·01)。结论:对于孕周小者,尽量延长孕周至34周以上,以降低新生儿发病率和死亡率,尤其对于孕28~33周PPROM宜采取期待疗法,以减少新生儿合并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李晨晖 《中国保健》2007,15(19):13-14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发生的易发因素、期待治疗及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0月~2006年10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未足月胎膜早破的病例158例.结果88.6%(140/158)的PPROM存在易发因素,其中人流、引产病史及胎位异常为PPROM的主要易发因素.本组中64例患者经期待治疗延长胎龄23~342h,平均83.1h.孕28~33 6w与34~36 6w的PPROM比较,两组PPROM新生儿窒息率、NRDS发生率等有显著性差异(P<0.05),经期待治疗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CRP>8mg组产后出血率及新生儿病率、产褥病率显著增加.待治疗的患者均作CRP检测,CRP≤8mg组与CRP>8mg组新生儿窒息率无明显增加(P>0.01).结论PPROM的易发因素很多,可导致早产、围产儿病死率增加等结果.因此,及早诊断和有效治疗PPROM对母儿的预后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未足月胎膜早破10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辉  江庆霖  刘毅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3):4708-4710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分析我院2004年1月~2006年4月PPROM病例106例,比较孕28~33+6周组、34~36+6周组距胎膜早破时间<24h和>24h分娩围产儿的结局、分娩方式、绒毛膜羊膜炎发生情况。结果:孕28~33+6周组距胎膜早破时间<24h分娩占27.8%,34~36+6周组占71.4%,前组发生绒毛膜羊膜炎占55.5%,后组为22.8%,P值均<0.05;两组分娩方式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28~33+6周组分娩在胎膜早破24h后的新生儿窒息、颅内出血、新生儿死亡及其他并发症均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明显的差异,P值均<0.05。结论:对孕28~33+6周的PPROM应积极保胎期待治疗,延长孕周,促胎肺成熟、抑制宫缩、预防感染,围产儿结局会得到明显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PPROM)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对80例孕28-36+6周PPROM孕产妇和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孕28-33+6周PPROM组新生儿呼吸窘迫、缺血缺氧性脑病和肺炎,新生儿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孕34-36+6周PPROM组,孕28-33+6周PPROM组潜伏期在48h以内的新生儿呼吸窘迫、缺血缺氧性脑病和肺炎,新生儿死亡率均高于潜伏期在48h以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34-36+6周PPROM组潜伏期在48h以内者的孕产妇与潜伏期在48h以后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孕28-33+6周PPROM应采取促胎肺成熟,延长孕周,适时终止妊娠;而孕34-36+6周PPROM胎儿肺成熟者应尽快终止妊娠。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晚期早产的高危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在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住院分娩的胎龄34~40周的孕妇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孕周将其分为晚期早产组(34~36周)738例,足月分娩组(37~40周)4 380例,分析晚期早产的高危因素及不同分娩方式对新生儿预后的影响。结果 (1)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晚期早产的高危因素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瘢痕子宫、前置胎盘、胎盘早剥、胎膜早破。(2)经剖宫产分娩的新生儿转入新生儿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率明显高于顺产分娩儿(P0.05)。(3)晚期早产儿中,剖宫产分娩儿转入NICU率、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发生率明显高于顺产分娩儿(P0.05);足月儿中,剖宫产分娩儿转入NICU率、高胆红素血症、RDS及感染性疾病发生率明显高于顺产分娩儿(P0.05)。结论晚期早产与足月分娩高危因素存在差异,剖宫产分娩儿多种疾病的发生率比顺产分娩儿高,故应依据胎龄采取相应措施,尽量选择阴道分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早产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对86例早产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随机抽取足月分娩的86例进行有关对照。结果:胎膜早破、多胎妊娠为早产原因的前二位,早产还与孕期母亲未作产前检查相关,另有11.63%为不明原因的早产。结论:早产病因复杂,减少早产的发生率关键是重视围产期保健,加强对高危妊娠的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  相似文献   

13.
541例自然早产的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廖百花  肖小敏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5):2061-2063
目的:探究自然早产的高危因素。方法:查阅自然早产病历541例为研究组,并对其进行1∶1配对,查取在分娩年份上有可比性的足月分娩病历541例为对照组,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早产的高危因素。结果:前次早产史、胎膜早破、妊娠期中度及重度贫血、多双胎妊娠、宫颈机能不全、孕妇外周血淋巴细胞记数升高是早产的高危因素;O型血、系统产检是早产的保护因素。结论:早产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适当的产检可降低早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早产的主要因素和并发症对早产儿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1年12月~2002年12月出生的356例(10.8%)早产儿,将其分为阴式分娩组和剖宫产组,对不同原因所致早产儿的预后作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产式对其的影响.结果 ①胎膜早破127例,占35.67%,是引起早产的主要原因;胎膜早破组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为27.81%,而未破膜组为12.45%,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χ2=8.152,P<0.05);②胎龄越小死亡率越高,死亡的5例早产儿平均孕龄为28.5周;③356例早产儿中发生合并症的有266例,占74.72%,居前四位的分别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71例,占19.94%;新生儿贫血67例,占18.82%;新生儿肺炎30例,占8.43%;新生儿窒息29例,占8.14%;④入住重症监护室的早产儿共126例,主要病因是窒息、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及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结论 早产是新生儿发病和死亡的主要原因,窒息、颅内出血和多脏器器官功能衰竭是早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加强早产儿并发症的预防,提高抢救水平是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深圳市龙岗区2007年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率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龙岗区低出生体重儿(LBWI)发生率和发生原因,为降低LBWI发生率提供干预措施。方法 收集龙岗区2007年出生的所有活产儿的资料,对LBWI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龙岗区2007年活产数34232例,LBWI数1738例.LBWI发生率为5.1%。女性LBWI发生率高于男性(X^2=28.01,P〈0.001)。随胎数的增加LBWI发生率呈上升趋势(X^2趋=2365.592,P〈0.001)。早产组LBWI发生率最高(55.04%),足月产组次之(2.22%),过期产组最低(0.47%),经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LBWI发生率随产检次数的增多而下降(X^2=118.876,P〈0.001)。母亲的年龄过大或过小,LBWI发生率都将增加。户籍人口LBWI发生率为4.85%,低于流动人口的5.37%,经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42.P〈0.001)。结论 加强龙岗区流动人口孕期保健,重视产前检查、预防早产、预防孕期并发症等均是降低LBWI发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异常妊娠者阴道加德纳菌和解脲脲原体DNA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阴道加德纳菌、解脲脲原体与异常妊娠的关系。方法采用套式聚合酶链反应(n-PCR)法对96例异常妊娠者、104例足月正常妊娠者进行加德纳菌和解脲脲原体联合分子检测。结果96例异常妊娠者加德纳菌DNA、解脲脲原体DNA阳性率及总阳性(有任一阳性者)率分别为39.58%,66.67%,81.25%;104例足月正常妊娠者分别为18.27%,18.27%,30.7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05)。单独加德纳菌阳性或解脲脲原体阳性导致早产和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分别为22.22%和60.37%,风险指数(RR)为1.9和9.9;而上述两菌均阳性时,早产和俄胎膜早破的发生率达66.67%,RR为13.0。结论加德纳菌和解脲脲原体感染与不良妊娠结局相关,两者混合感染可协同增加早产和域胎膜早破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干预治疗时间对其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对照分析方法,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产107例患者的母儿结局进行分析。结果:①治疗时间>48h组围产儿病死率(1/60)明显低于治疗时间≤48h组(1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孕34周前分娩者,两组围产儿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时间≤48h组子宫切除的发生率较治疗时间>48h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治疗时间>48h组剖宫产率为89.8%(44/49)较治疗时间<48h组剖宫产率72.4%(42/58)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需要终止妊娠者,干预治疗达孕34周后分娩者有助于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并可能降低孕产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地诺前列酮(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患者计划分娩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计划分娩的单胎初产妇140例,均有计划分娩指征,分为实验组(胎膜早破组)59例、对照组(胎膜未破组)81例。观察用药前后宫颈Bishop评分,用药至临产及分娩的时间、用药24 h阴道分娩率,改用缩宫素使用率,手术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及有无不良反应,产后24 h出血量、产褥感染情况。结果:两组的宫颈Bishop评分、用药后至出现规律宫缩,总产程,产后出血,产褥病率及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普贝生用于足月胎膜早破者计划分娩是有效和安全的,对临床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感染在早产发生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是引起围生儿死亡的重要原因,而感染是引起早产的重要原因之一。感染多表现为亚临床感染。微生物可经多种途径入侵羊膜腔,其中最常见的是上行感染。主要病原微生物有厌氧菌、支原体、衣原体及淋球菌等。感染引发早产的机制与前列腺素的合成、细胞因子的异常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活性增加等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剖宫产与自然分娩对早产儿血气、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新生儿贫血、颅内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于钦州市妇幼保健院出生的早产儿80例,根据分娩方式将80例早产儿分为自然分娩组(36例)及剖宫产组(44例),对比两组早产儿产后1d内的血气、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学、血常规、新生儿贫血、颅内出血和新生儿窒息情况.结果 与剖宫产组相比,自然分娩组早产儿胎龄较小(t=2.523,P<0.05).1min Apgar评分、5min Apgar评分、血红蛋白(Hb)、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在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705、0.421、1.666、1.292、0.097,均P>0.05).酸碱度(pH)、碱剩余(BE)、碳酸氢根离子(HCO3-)在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079、0.826、1.842,均P>0.05).血Na、血Cl、血Cr、血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在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526、0.849、1.418、0.402、0.567、1.240,均P>0.05).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新生儿窒息、贫血及颅内出血发生率对比,均无明显差异(χ2值分别为1.935、2.184、2.018,均P>0.05).结论 剖宫产及自然分娩对早产儿血气、电解质、肾功能、心肌酶、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贫血及颅内出血的影响无差别,因此临床上应严格掌控剖宫产的指征,以降低临床上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