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9 毫秒
1.
目的探讨程序性死亡蛋白1(PD-1)抑制剂相关性垂体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收集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河北大学附属医院及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治疗的PD-1抑制剂相关性垂体炎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分析其临床表现及预后。结果共纳入15例PD-1抑制剂相关性垂体炎患者, 其中男性13例, 女性2例, 发病年龄(62.1±7.5)岁, 发病时PD-1治疗周期6.5(4.7, 11.6)个。临床症状表现为消化道症状14例、疲乏12例、低血钠12例、低血钾1例、低血糖1例、低血压5例、发热1例。15例患者均表现为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4例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退, 2例继发性性腺功能减退, 未见垂体后叶功能减退。垂体MRI表现为空泡蝶鞍1例, 垂体小囊性病变1例, 垂体柄略向左偏移1例, 蝶鞍部高代谢、垂体异常信号1例, 11例未见异常。随访时间(47.66±11.93)周, 末次随访时, 1例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及皮质醇恢复正常。结论 PD-1抑制剂相关性垂体炎发病时间较晚, 临床表现以消化道症状及疲乏多见, 以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为主要表现, 甲状腺及性腺功能减退次之...  相似文献   

2.
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缺乏症(IAD)是一种罕见病, 表现为单纯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受累, 血清皮质醇水平降低,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绝对或相对不足, 甲状腺轴、生长激素轴及性腺轴功能正常。IA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可能与机体自身免疫性破坏、垂体缺血性损伤、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缺乏、POMC基因缺陷、转录因子基因突变、激素原转化酶1结构突变, 以及药物性损伤有关;IAD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成人及部分型的IAD患者多表现为乏力、纳差、恶心, 以及不同程度的低血糖、低血钠, 完全型IAD的患者症状相对较重, 常见有严重低血糖、癫痫发作、胆汁淤积性黄疸;IAD的诊断关键在于腺垂体和靶腺激素水平的测定, 治疗以补充糖皮质激素为主。临床上, 很多患者症状反复发作, 长期得不到确诊, 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因此, 本综述通过对IAD临床特点的讨论, 以提高医生对该疾病的认识, 使患者能够得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获得良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垂体瘤临床特点、术后恢复及随访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提升垂体瘤患者生存质量。方法对沈阳军区总医院2008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509例垂体瘤术后患者病史、诊疗结局、激素评估、激素替代及随访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入院主诉以头痛(49.1%)、视野视力改变(55.6%)为主;以垂体大腺瘤为主(96.3%)。病理类型以嫌色细胞瘤为主(93.6%)和无功能瘤最多(49.1%)。术前测定垂体激素者占79.6%,而缺乏靶腺激素测定以皮质醇(83.1%)、性腺激素(74.7%)为主;术后无垂体激素测定者占66.0%,无垂体-甲状腺轴功能评价者占79.0%,无皮质醇、性腺激素测定者分别占97.6%和93.1%。术后垂体-甲状腺轴低功最多(66例,61.7%),住院期间给予激素替代治疗者49例(74.2%)。落实随访113例,其中有73例(64.6%)遵医嘱进行复查,完善内分泌激素评估的14例(12.4%)。结论术前和术后对垂体-靶腺激素评估不够,动态功能试验实施较少;术后落实随访率低;随访低功患者激素替代治疗欠规范、依从性差,生活质量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异位ACTH综合征与垂体性库欣病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显示 ,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综合征患者血浆ACTH水平较垂体肿瘤高 ,同时由于其垂体ACTH分泌受到抑制 ,由垂体外肿瘤产生的ACTH一般不被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甲吡酮抑制皮质醇合成时 ,垂体ACTH腺瘤ACTH分泌增加 ,而分泌ACTH的异位肿瘤不出现此种反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 (CRH)可刺激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的ACTH释放 ,但在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则无此作用。异位分泌ACTH肿瘤检测常依赖于胸腹部CT及MRI。依赖垂体ACTH的库欣病患者垂体附近ACTH浓度较被稀释的周围静脉中ACTH高 ,故亦可用两者比值 (IPS/P)对两种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5.
报导一例45岁女性患者,病史2年,表现为典型的库兴氏综合征症状和体征,血浆ACTH和皮质醇均明显增高且缺乏正常的生理波动。垂体——肾上腺轴的动力试验(包括地塞米松抑制试验、ACTH激发试验、甲吡酮试验)均为阳性,提示为垂体性库兴氏综合征。然而应用NP-59作肾上腺扫描及闪烁照相却示双侧肾上腺显影,而且右侧比  相似文献   

6.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刺激试验可作为诊断Cushing综合征的一个有价值的手段,特别是在鉴别ACTH依赖性的和非依赖性的Cushing综合征以及在评估Cushing病患者垂体微腺瘤切除的效果中有重要意义。作者研究继发于垂体或下丘脑疾病的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的ACTH对CRH和赖氨酸血管加压素(LVP)的反应。 病人和方法 继发于下丘脑或垂体疾病的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22~56岁),临床诊断依据为血浆基础皮质醇和ACTH水平低于正常以及对胰岛素诱导的低血糖或甲吡酮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一例多腺性自身免疫性内分泌病患儿继肾上腺皮质球状带衰竭后发生进行性肾上腺功能衰竭的临床病程。 患儿在(15)/2岁时确诊为甲状旁腺机能减退症,同时伴发皮肤粘膜念珠菌病。当时除测得血钙4.7mg%和血磷7.6mg%外,其他电解质水平均正常,身高为123.4厘米,体重23.7公斤,骨龄为(69)/(12)~(82)/(12)岁,其糖皮质激素和盐皮质激素的基础值和ACTH刺激后的水平均正常。第二年开始用维生素D和钙剂治疗。(23)/2岁时再次测定其糖皮质醇和盐皮质激素的基础值和ACTH刺激后的水平仍无异常发现。  相似文献   

8.
用大鼠垂体细胞灌流技术和ACTH直接法放射免疫测定研究了正常人、Cushing病患者和其他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疾病患者血浆中的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素样生物活性,结合Cushing病患者对神经递质类药物的反应所作观察提出如下假设:绝大多数Cushing病原发于垂体,在发病过程中,高皮质醇血症损害海马,削弱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抑制作用是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褪黑素对糖尿病应激状态垂体—肾上腺轴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褪黑素对糖尿病应激状态垂体 肾上腺轴功能影响及改善糖代谢紊乱作用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 :采用随机、单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 ,连续观察 3天外源性褪黑素及安慰剂对 37例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垂体 肾上腺轴及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相关指标的影响 ;并观察给药两周后患者糖代谢控制情况。结果 :①患者下丘脑 垂体 肾上腺 (HPA)轴处于激活状态 ,于药物干预前血浆ACTH和皮质醇水平均高于正常值 ,两组间血浆ACTH和皮质醇水平的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②药物干预后第 1天两组间血浆ACTH和皮质醇水平均有所下降 ,但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药物干预后第 2天和第 3天褪黑素组血浆ACTH和皮质醇下降程度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 ,两组间差异具显著意义 (P <0 .0 5 ) ;③药物预后 3d内褪黑素对血浆血糖、HCO3 -、阴离子间隙及血浆渗透压等糖尿病急性代谢紊乱相关指标无明显影响。给药两周后褪黑素组患者血浆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果糖胺水平均较安慰剂组明显下降 ,两组间差异具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褪黑素对糖尿病应激状态垂体 肾上腺功能有一定抑制作用 ,适度的抑制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患者HPA轴功能可能对糖代谢的控制及疾病预后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10.
孤立性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缺乏症(IAD)是一种罕见疾病,其临床特点是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低或无皮质醇产生,除了ACTH水平降低,垂体其他激素分泌正常或短暂的可逆性异常,没有其他结构性垂体缺陷,并排除外源性糖皮质激素应用以及垂体瘤术后所致的ACTH缺乏[1].现就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内分泌科2016年以来收治的3例IAD患者进行报道,同时对该病的诊治进行文献复习.  相似文献   

11.
以血清N-POMC水平作为ACTH分泌的指标,观察了静脉注射大剂量(16mg)和小剂量(0.4mg)纳络酮(naloxone)对正常人和多种垂体-肾上腺疾病患者ACTH和皮质醇分泌的作用。在正常人注射大剂量纳络酮后30、60和90分钟时血清N-POMC和血浆皮质醇水平较生理盐水对照试验显著升高(P<0.02~0.001),但小剂量无效。Addison病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患者,注射大剂量纳络酮后,血清N-POMC的反应与正常人相似;小剂量也无此作用。但是,大、小剂量纳络酮均不能改变Cushing病或Nelson综合征患者血N-POMC和皮质醇水平。结果提示:纳络酮对于ACTH分泌的作用是通过了对其不敏感的δ-阿片肽受体起效的;Cushing病和Nelson综合征患者血ACTH分泌不受纳络酮的影响,可能是因为存在着自主或相对自主的垂体ACTH分泌瘤。  相似文献   

12.
皮质醇增多症和精神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皮质醇水平变化和精神异常之间的关系。方法将本院确诊的133例皮质醇增多症患者按病因不同分成肾上腺病变组,垂体腺瘤组和异位ACTH肿瘤组,对比分析皮质醇变化和精神异常的关系。结果(1)不同病因引起皮质醇增多的水平和变化幅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高皮质醇血症患者的精神异常主要表现为忧郁、兴奋和其他精神异常。79.7%的患者有抑郁的表现。(3)异位ACTH肿瘤组皮质醇水平和24 h尿游离皮质醇上升幅度较另外两组显著升高(P<0.05),组内患者均有抑郁表现,自杀倾向发生率58.3%,较其他两组显著增多(P<0.01)。结论(1)精神异常不仅和皮质醇浓度有关,还和皮质醇水平的波动幅度关系密切。(2)重视皮质醇增多和精神异常之间的关系,对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大剂量甲基泼尼松龙是否长期影响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方法分别对2003年4月至6月天津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37例SARS康复患者发病后9、12个月,使用放射免疫的方法随访检测SARS康复患者血浆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及血清中皮质醇(Cr)的质量浓度变化,并与25名正常人比较,观察与发病期间激素总量的关系。结果发病9个月时ACTH质量浓度明显低于发病12个月及正常对照组(P<0.05),Cr质量浓度明显高于12个月及正常对照组(P<0.05);9个月时甲基泼尼松龙剂量<4000mg组、4000~8000mg组及>8000mg组3种剂量对ACTH与Cr影响无差异;发病12个月时<4000mg组ACTH、Cr质量浓度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8000mg组ACTH质量浓度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Cr质量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8000mg组ACTH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Cr质量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甲基泼尼松龙可导致长期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与使用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4.
测定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最大价值在于鉴别皮质醇增多症(柯兴氏综合征)的病因。因为从肾上腺肿瘤患者的血浆中不能检出ACTH,而在垂体性皮质醇增多症和异位ACTH分泌综合征患者的血浆中却可检出ACTH。未经治疗的垂体性皮质醇增多症患者,血浆ACTH水平早晨在正常范围内(但24小时分泌的正常波动周期消失)或略有增高(即在200微微克/毫升以上),异位ACTH分泌综合征患者,血浆ACTH水平常显著升高。由于许多垂体性皮质醇增多症者早晨血浆ACTH水平正常,因此,除非血浆ACTH水平很高,否则,单  相似文献   

15.
柯兴综合征一般由三种疾病引起;①垂体促皮质索(ACTH)分泌亢进或称柯兴病.多与垂体腺瘤有关;②自主性肾上腺肿瘤(腺瘤或癌)分泌皮质醇过多;③异源 ACTH 分泌亢进。一般常根据血浆ACTH 浓度结合甲吡酮刺激试验或二日大剂量地塞米松试验,对之予以鉴别,一般隔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在夜间服1mg 地塞米松。作者用夜间(11pm)单次8mg 地塞米松试验研究了17例(男3、女14例,年龄  相似文献   

16.
大剂量地塞米松(8mg)抑制试验被认为是识别由ACTH分泌异常所致柯兴氏综合征的最有价值的手段之一。文献仅报道了少数双侧肾上腺增生对地塞米松抵抗的皮质醇增多症病例。作者观察1例55岁女性皮质醇增多症患者,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功能对地塞米松抵抗。  相似文献   

17.
部分性21-羟化酶缺乏所致的迟发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LOCAH)病人在临床及生化方面均无皮质醇水平低下的表现。为检测LOCAH病人HPA轴(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几种激素的水平与变化,作者曾研究12名病人。这些病人诊断的确立是基于静脉注射250μg的ACTH(1-24)后60分钟血浆17羟孕酮(17-OHP)浓度超过1500ng/dL这一标准。其中女10例,男2例,年  相似文献   

18.
异位ACTH综合征与垂体性库欣病的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显示,异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综合征患者血浆ACTH水平较垂体肿瘤高,同时对由于其垂体ACTH分泌受到抑制,由垂体外肿瘤产生的ACTH一般不被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甲吡酮抑制皮质醇合成时,垂体ACTH腺瘤ACTH分泌增加,而分泌ACTH的位肿瘤不出现此种反应,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放激素(CRH)可刺激大多数垂体腺瘤患者的ACTH释放,但在异位ACTH综合征患者则无此作用,异位分泌ACTH肿瘤检测常依赖于胸腹部CT及MRI。依赖垂体ACTH的库欣病患者垂体附近ACTH浓度较被稀释的周围静脉中ACTH高,故亦可用两者比值(IPS/P)对两种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9.
亚临床库欣综合征较库欣综合征更常见, 指生化检查皮质醇增多而无特异性的典型库欣综合征临床表现, 可以导致多种代谢异常, 临床上易忽视而相关研究较少, 需要重视和规范诊治。亚临床库欣综合征常见于肾上腺意外瘤患者。对于肾上腺或垂体意外瘤以及与年龄、体重不匹配的骨代谢异常或经规范治疗后糖尿病、高血压和脂代谢控制不佳的患者, 应进行亚临床库欣综合征筛查。初筛首选1 mg过夜地塞米松抑制试验, 确诊试验为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诊断后再根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 结合影像学和其他功能试验进一步明确病变部位及病因。符合手术指征的肾上腺瘤亚临床库欣综合征患者, 手术后获得最佳代谢改善。围手术期需进行糖皮质激素补充, 术后糖皮质激素替代应个体化。所有患者均应进行定期随访。  相似文献   

20.
各种肿瘤异■生成促皮质素(ACTH)而致的柯兴综合征约占 ACTH 依赖性柯兴综合征的20%。作者首次研究蛙皮素(bombesin)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影响,报告1例蛙皮素致垂体 ACTH 依赖性柯兴综合征。病者男性,41岁.面颈部及双手肿胀9个月,4个月内体重增加10kg,且伴肌无力、不适、呼吸短促加重数周入院.患者有典型的柯兴病表现。甲状腺正常,无甲状腺肿及颈淋巴结病。生化检查发现血浆皮质醇显著升高为771~1,550nmol/L,无昼夜节律,小剂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