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输液反应与过敏反应都是药物的不良反应,所谓不良反应指合格药品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现的与用药目的无关的或意外的有害反应。1输液反应输液反应系指静脉输液时由致热源、药物、杂质、药液温度过低、药液浓度过高及输液速度过快等因素引起一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不同静脉药物配置环境下药液质量进行比较。方法分别监测空气消毒后配置中心配药室与普通治疗室护理操作前及操作后2h空气菌落数,并在相应环境下进行输液加药,检测已配药液不溶性微粒数和微生物污染情况;统计不同配药环境配置药液临床输液后.发生输液反应的数量。结果普通治疗室操作后空气菌落数高于操作前(P〈0.01);配置中心配药室配置的药液中不溶性微粒敷和微生物污染低于普通治疗室(P〈0.01);配置中,心配药室配置药液临床输液后发生输液反应率低。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使用,可大大减少不溶性微粒的产生和药液污染.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值得各个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367例输液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上解引起输液反应的各种因素。方法:通过对本院1992~1999年10月有完整记录的367例有输液反应的病例,按性别、年龄、季节、科别、输液反应类型、输液种类、所加用药物种类及输液反应发生后药品检查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中以热原反应为主,占270例,其次为过敏反应,占65例;所使用的输液,以5%葡萄糖注射液(GS)最多,其它依次为0.9%氯化钠注射液(NS)、20%甘露醇注射液(甘露醇);所加用的药物,以中成药制剂、生化制剂及配伍混合用药最为多见,分别为176、56和40例;残余输液热原检查有296例出现阳性,细菌培养有28例出现阳性,不溶性微粒检查有212例超标。结论:药品质量、输液器具、联合用药、环境污染、操作不严及患者特异性体质均是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静脉输液的反应进行分析,找到预防的措施,减少此类现象的发生。方法:对我科2008年6月-2012年6月32例出现输液反应的患者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常见的静脉输液反应发生的原因有季节、患者自身、药物、输液器具以及护士的操作等因素。结论:加强护士的无菌操作,对年龄大的患者要控制输液速度,治疗室安装空调,输液器具的检查及及时更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发生输液反应的影响因素和预防措施,旨在降低输液反应发生率。方法对16例发生静脉输液反应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其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结果引起输液反应发生的因素主要有药物因素、输液器具因素、患者个体因素、环境因素、输液温度、药物配伍及护士操作因素等。经过及时对症治疗和护理,16例发生输液反应的患者症状、体征均逐渐缓解,患者很快好转。结论把好药品和输液器具质量关,严格按照各项护理技术规范操作,规范药物配伍,合理安排输液,改善操作环境是预防输液反应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连续发生输液发热反应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输液为临床重要的治疗手段 ,然而因输液所致的不良反应时有发生 ,轻者增加病人不必要的痛苦 ,重者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2 0 0 2年 5月 ,我院 6个科室连续发生 15起输液发热反应 (下称输液反应 )。有 2起残液中分离出细菌 ,2起细菌内毒素检查阳性。我们对发生输液反应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1 调查方法1.1 对残液及同批号未启用溶液进行无菌及外观检查。1.2 对发生输液反应所用的一次性输液器及同批号未启用输液器、注射器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1.3 对输液环境进行空气细菌监测 ,有关物体污染情况进行细菌培养 (治疗台…  相似文献   

7.
临床输液反应288例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引起的不良反应及相应对策。方法从反应人群结构、药物因素、输液操作因素、输液器材的质量、患者及气侯因素等方面进行归纳和分析。结果输液反应发生与性别因素无关,各年龄段以55岁以上发生率最高;预后情况较好。从用药情况看,联合用药越多,输液反应发生率越高;加入抗生素粉针剂或中草药制剂输液反应发生率高;引发因素以不溶性微粒超标最多,高发因素还包括内毒素阳性、输液器材不合格、输液操作因素等。结论认真执行三查七对,防止差错,药物、液体及器具在配制使用前认真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原因及预防措施进行探讨。方法对22例住院患者发生的静脉输液发热反应进行回顾性归纳和总结。结果静脉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与患者体质、环境因素、输液器材和药品质量、无菌技术操作等因素密切相关。结论只有把好物品采购关,严格无菌操作、加强患者营养和环境的清洁消毒,合理药物配伍、密切临床巡视,才能减少或杜绝输液发热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静脉输液用药配伍禁忌的安全性。方法:选取80例静脉输液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按静脉输液操作顺序接换药液,观察组患者在按顺序接换药液过程中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导管;分析与观察两组患者接换药液时输液导管中药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及配伍药物的配伍禁忌的变化现象,以及临床疗效、药物不良反应及治疗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输液导管中药液与0.9%氯化钠注射液混合时无明显外观变化,而对照组患者输液导管中配伍液混合时外观变化率为30.00%,前者优于后者(P<0.05);用药期间观察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为30.00%),治疗满意度为92.50%明显高于对照组为72.50%(P<0.05)。结论:静脉药物输液接换药液,应采用0.9%氯化钠注射液冲洗输液导管,可有效减少药物间配伍产生的药物不良反应,有利于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和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临床输液反应的分析   总被引:45,自引:5,他引:40  
输液反应为临床引起的各种非治疗效应,在治疗中时有发生。结合相关报道,笔者对引起输 液反应的因素及对策作以下分析。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我院发生的输液反应共158例,其中,男78例,女80 例;年龄最大者87岁,最小2岁。1.2 方法 从药物因素、输液操作因素、输液器材的质量、 患者及气侯 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2 结果见表1,2。表1 158例输液反应用药情况输液中加入的药物种类例数占总例次比例/%只加一种药物2012.7二联用药2616.5三联用药7044.3>四联用药4226.6加入抗生素粉针或中草药制剂9862.0表2 引起输液反应的因素分析引起输液…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发生输液不良反应及相应的防治措施。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门诊输液室发生的输液不良反应12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药物不良反应类型、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等进行分析,并探讨静脉药物不良反应的防治措施。结果本研究输液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反应(6.7%)、静脉炎(5.8%)、空气栓塞(0.8%)、过敏反应(55.0%)、疼痛(20.8%)以及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10.8%)等,其中中药注射剂77例,占64.2%,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共34例,约占28.3%,消化系统类药物共5例,占4.2%,血液系统类药物4例,占3.4%。结论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预见性的观察和针对输液反应进行针对性的处理,并引入药学服务,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输液反应症状,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2.
蔡彤  张国来  高华 《中国药事》2010,24(8):812-816
目的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中使用热原检查项的注射剂类药品及临床上通过静脉方式给药的部分注射用小针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方法学研究,以确定这些品种建立内毒素检查法的可行性,以及其检查限值的定值。方法通过34个省市药检所药理室的协作研究,采用细菌内毒素凝胶法,对每个品种抽取的样品进行干扰实验。结果确定了每个品种的不干扰浓度或稀释倍数,并以此判断该品种能否使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进行检验。结论 58个品种可采用内毒素检查法,6个品种需进行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静脉输注尼膜同致静脉炎的常见原因、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静脉输注尼莫同的106例患者静脉炎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06例患者中共发生21例静脉炎,发生率为19.81%。结论静脉输注尼膜同致静脉炎的发生率较高,应引起重视,并注意预防,一旦发生应及时给予适当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德洲 《中国医药》2011,6(10):1245-1246
目的 分析静脉输液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安全输液提供参考。方法 对2009年1月至2011年2月门诊和急诊上报的83例静脉输液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发生静脉输液ADR的83例患者中,女性[44例(53.0%)]和老年患者[40例(48.2%)]较多见;发生率在前3位的药物依次为抗微生物药[45例(54.2%)]、中药注射剂[16例(19.3%)]和血制品及血浆代用品[9例(10.8%)];主要累及器官为皮肤及附件、消化系统及神经系统等。结论 需重视门急诊静脉输液ADR,加强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静脉输液ADR的发生,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肿瘤化疗后细菌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感染的措施。方法采集237例肿瘤化疗患者的痰液、血液、粪便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分析患者白细胞数量、预防性用药与细菌感染的关系。结果438份标本阳性率为28.8%,感染的主要菌种为肠杆菌科细菌及革兰阴性细菌等常见条件致病菌;化疗后白细胞数量减少对细菌培养结果有影响,而预防性用药与是否发生感染无显著关系。结论化疗后易发生细菌感染。应重视加强支持治疗和消毒隔离,改善机体免疫力,积极开展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院内感染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分析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各种因素,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77例抗感染静脉滴注引起药品不良反应/事件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7例不良事件涉及药物55个品规,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的原因涉及单次给药剂量过大、药物浓度过高、滴注速度过快、配伍不合理、患者既往药物过敏史不详等;发生不良事件最短时间为5 min,而31~40 min有45例(58.4%);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结论 抗感染药物静脉滴注时应严格按照药品的说明书给药,加强药学监护,针对引起不良反应/事件的因素应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和分析早产儿静脉注射强刺激性药物渗漏引起局部组织不同程度炎性改变的原因,认为药物渗漏引起炎性改变和坏死,与药物浓度,用药时间长,肢体循环不良,血管粗细,静注速度及护士责任心等直接相关。方法采取以下预防措施:及早采取经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局部涂万花油,外敷和药物封闭等预防措施。结果其中1例因护士责任心不强,未及时发现及采取恰当处理而造成患儿肢体局部红肿、皮肤变成紫黑色。结论早产儿静脉注射强刺激性药物,及早采取外周静脉穿刺置管可大大减少周围静脉穿刺及药物对血管的刺激。尽量避免头皮输液。同时,要加强巡视,发生炎性改变时,要及时采取恰当处理措施。这样,不仅减少患儿痛苦,而且是确保抢救及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126例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对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分类汇总,并对所采取救治措施进行总结。结果氟喹诺酮类药物不良反应中左氧氟沙星和氟罗沙星所占比例最高,给药方式中静脉滴注给药所占比例最高,各种不良反应中以过敏反应最为多见。结论应密切关注氟喹诺酮类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1019例门诊静脉输液儿童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门诊静脉输液儿童药物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我院门诊1 019例ADR患儿的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静脉输液儿童ADR发生率为1.2%,以1~3岁小儿最多;药物中以抗微生物药居首位,占69.4%,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占26.7%;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常见,占79.6%.结论:门诊静脉输液儿童ADR发生率高,应加强儿童ADR监测,尽可能减少门诊儿童静脉用药,避免或减少ADR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本院静脉给药不良反应(ADR)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13年202例静脉给药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中,ADR以≤10a的患者居多,占36.1%;49.0%发生在输液30min内,抗感染药占48.8%,其中又以头孢菌素居多,占62.9%;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结论临床应高度重视静脉输液安全,减少不必要的静脉给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