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施倩 《北方药学》2014,(8):64-65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69例患者分为对照组34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风1号方。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32%、64.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中医症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上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薛李 《中国处方药》2014,(12):123-124
目的探讨中药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0月-2012年11月期间收治的50例中风恢复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使用银杏叶胶囊给予治疗,观察组患者使用补肾益气活血中药给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将结果进行统计。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医症候全部获得改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脂改变情况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中药治疗中风恢复期患者的疗效良好,中医症候和血液流变学的改善情况均优于西药治疗患者,值得在临床中加以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中风Ⅱ号口服液治疗脑出血恢复期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60例脑出血恢复期患者进行随机对照观察,试验组用中风Ⅱ号口服液结合西药治疗,对照组用单纯西药治疗,两组治疗前各方面情况均相似(p〉0.05)具有可比性。结果表明:试验组能改善神经功能,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促进颅内血肿吸收,改善风痰阻络、气虚血瘀证证候,各方面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1)。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医护理治疗中风后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50例中风后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包括23例接受常规护理的患者,观察组包括27例接受常规护理联合中医针灸和敷贴的患者,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便秘症状。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的便秘情况均有改善,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 0.05)。治疗2周后,观察组便秘积分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近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中医针灸和敷贴能够改善中风后便秘患者的排便功能。  相似文献   

5.
杨玲 《中国实用医药》2014,(28):157-158
目的 探讨和研究中药口服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随机双盲法分组,对照组50例采用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50例则采用中药口服结合针灸的方案辨证治疗,治疗后对两组患者的疗效进行判定并对比。结果 从两组患者的疗效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6.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4.0%,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口服结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的疗效确切,中医辨证施治的思想为针对性用药、施针提供了基础,相较于常规西医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中老年中风后遗症患者的应用意义,且观察护理效果。方法以78例中老年中风后遗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照组、观察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处理,观察组则接受针灸、口服中药以及心理辅导,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4.8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05%;观察组满意率92.31%,优于对照组的71.80%,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中老年中风后遗症患者具有针对性的中医治疗与护理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清胃祛湿方结合常规西药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相关性慢性胃炎的有效性。方法纳入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人民医院收治的200例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时间为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00例,常规西药疗法治疗)和观察组(100例,清胃祛湿方结合常规西药疗法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9.0%vs. 91.0%,P=0.09),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0 vs. 6.0%,P=0.013),1年复发率低于对照组(1.0%vs. 12.0%,P=0.002)。两组治疗前的中医症候积分无统计学差异(均P> 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各项中医症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均P <0.05)。结论 以清胃祛湿方结合常规西药疗法治疗脾胃虚弱型Hp相关性慢性胃炎患者,可取得安全高效的理想疗效。  相似文献   

8.
回阳救急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18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回阳救急汤对慢性心力衰竭的心功能疗效。方法:将18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20例,给予西药常规疗法和回阳救急汤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西药常规治疗。连续服用2周,观察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中医主要症候疗效,心功能疗效。结果:服用2周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观察组为85.0%,对照组为73.4%,P〈0.05。心功能疗效观察组和对照组显效率为46.7%和41.7%,P〉0.05;总有效率分别为84.2%和70.0%(P〈0.05)。其中心功能测定应用多普勒测射血分数(LVEF),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LVEF较治疗前都有增加,与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1。结论:回阳救急汤对心力衰竭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西药基础上加补益强心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药的基础上联合补益强心片口服,疗程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左室射血分数(LVEF)、中医症候疗效积分、心功能分级、明尼苏达生活质量调查表积分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LVEF、中医症候积分改善总有效率、心功能分级、生活质量调查表评分改善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益强心片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明显改善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蜈蚣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急性面神经炎(AFP)的疗效。方法:将60例AFP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患者仅接受常规西药治疗+针灸治疗,治疗组30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蜈蚣胶囊治疗。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蜈蚣胶囊联合针灸治疗急性面神经炎可有效改善临床预后,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针灸疗法辅治急性中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中风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每日加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开灵注射液联合针灸疗法治疗急性中风,可显著提高临床效果,降低病残率及病死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针刺结合中药对儿童抽动一秽语综合征(TS)的临床疗效。方法中药对照组70例,根据辨证分型随证加减;西药对照组70例,采用氟哌啶醇、硫必利治疗;针药治疗组70例,除中药口服外配合针刺治疗,基本取穴:太冲、行间。结果1个疗程后,3组YGTSS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意义(P〈0.01)。治疗后针药治疗组与其他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中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0%,针药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29%,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71%,3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意义(P〈0.05或P〈0.01),说明针药治疗组疗效优于中药对照组与西药对照组。结论针药结合治疗抽动-秽语综合征患儿能显著减少耶鲁抽动症整体严重程度量表(YGTSS)评分,改善Ts患儿的病情程度,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早期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方法:64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被随机平分为两组,对照组32例采用单纯西医治疗;治疗组32例在对照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清胰汤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9%,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肠功能恢复时间为(5.7±1.5)d,腹水吸收时间为(9.5±2.4)d,住院时间为(27.9±10.5)d;治疗组肠功能恢复为(2.6±0.9)d,腹水吸收为(6.5±2.7)d,住院时间为(20.5±9.5)d。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缩短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中西医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60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80例,两组均采用西药结合运动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和针灸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2、4、8周比较2组的Barthes分级。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的各项功能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患肢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腹针疗法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方法对206例门诊的颈椎病患者分成4组,治疗组108例用腹针结合中药离子导入,对照组100例用常规针刺方法、单纯腹针、单纯药物导入治疗。结果治疗组的疗效、症状积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病程在1年以内的疗效优于1年以上者(P〈0.05)。结论腹针疗法结合中药离子导入是治疗本病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运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观察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运动缺失评分,以及脑出血的再发,评价自拟逐瘀通络汤治疗急性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脑出血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6例)和对照组(28例),在常规化学药治疗的基础上,治疗组于发病后24小时加服逐瘀通络汤,疗程28天。结果:治疗后第28日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治疗组临床疗效显著进步率达66.67%,优于对照组的39.28%(P〈0.05),且未发现再次脑出血和继发脑梗塞者。结论:逐瘀通络汤有利于急性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肿的溶解和吸收,对防止再出血和出血后继发脑梗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有积极作用。对中小量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应用活血化瘀中药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后偏瘫的临床远期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00例中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西医治疗,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针灸及中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痉挛改善情况、Barthel指数及Fugl—Meyer评分情况。结果实验组四肢痉挛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沪〈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和Fu甜一Meyer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P〈O.05);实验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和Fugl—Meyer评分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O.05)。结论中西医结合疗法能有效改善中风后偏瘫患者肌张力,增强四肢运动功能,降低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血塞通注射液与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2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春江  李秋茹 《中国药业》2009,18(15):52-53
目的观察血塞通注射液与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方法将47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4例和对照组23例,两组均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血塞通注射液0.4g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两组疗程均为15d.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肿吸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塞通注射液与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疗效优于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辅加更昔洛韦治疗进展性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发病在72h内的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4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更昔洛韦治疗。观察两组用药后临床症状与体征停止进展的天数,并于治疗前及治疗后3、7、14、21d分别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进展期明显缩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改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辅加更昔洛韦抗病毒药治疗进展性卒中疗效显著,早期加用效果较好,疗程以2~3周为宜。  相似文献   

20.
柯青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31):94-95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8年6月~2009年6月收治的35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中5例采用非手术治疗加口服中药治疗、针灸治疗,30例采用手术治疗,术后服用中药+针灸治疗,总结该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该组患者均获得随访6~48个月,患者预后良好,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总优良率为88.6%(31/35),膝关节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术前,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疗效较好,准确的判断骨折的部位,选择恰当的治疗措施,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手术时机的选择,对于骨折的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