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分析湖南省剖宫产孕产妇死亡原因,探讨降低剖宫产孕产妇死亡的预防措施,为有效预防和控制孕产妇死亡、改善剖宫产孕产妇妊娠结局及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通过湖南省妇幼三级信息监测网络,收集2010年10月1日-2015年9月30日湖南省剖宫产孕产妇死亡病例300例,分析湖南省剖宫产孕产妇死亡整体情况、剖宫产指征分布、死因分布、死亡评审结论和影响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 2010-2015年剖宫产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30.80/10万、16.16/10万、20.95/10万、14.86/10万、17.36/10万和12.02/10万,平均死亡率为18.60/10万。2010-2015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前3位的剖宫产指征分别为:存在严重的合并症和并发症、瘢痕子宫和胎儿宫内窘迫。死因前3位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栓塞性疾病,经过省级评审,可避免死亡174例,占58.00%,可避免死亡中第1位为各级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达到84.49%。结论 (1)湖南省剖宫产孕产妇死因顺位分别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栓塞性疾病;(2)提高各级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是避免剖宫产孕产妇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河南省孕产妇死亡原因及影响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南省1996~2008年25个孕产妇死亡监测点的资料。结果:13年河南省分娩活产总数2 183 132例,孕产妇死亡共计1 077例,死亡率为49.33/10万。其中城市死亡125例,死亡率为24.19/10万;农村死亡952例,死亡率为57.13/10万。2008年孕产妇死亡率为22.16/10万,与2000年孕产妇死亡率54.53/10万相比下降了59.23%。孕产妇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羊水栓塞,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合并肝脏疾病。其中城市孕产妇的死因前5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肺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农村孕产妇的死因前5位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肺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评审结果为可避免死亡807例,占74.93%;不可避免死亡270例,占25.07%。结论:河南省孕产妇死亡因素与孕产妇保健服务情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水平密切相关,经济收入低、文化水平低、保健服务差孕产妇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吉林省2002~2007年的孕产妇死因及其变化趋势,为政府决策和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吉林省孕产妇死亡报告及评审系统,收集2002~2007年间吉林省死亡孕产妇信息,采用χ2检验比较2002~2007年孕产妇死亡构成、死因顺位的差异。结果:对连续6年吉林省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分析显示,因间接产科原因导致孕产妇死亡的比例由2002年的19.4%上升到2007年的47.5%,上升趋势有统计学差异(χ2=4.34,P=0.037)。对6年中排名前4位的孕产妇死因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因内科合并症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呈现上升趋势(χ2=4.08,P=0.043),而因产科出血、妊高征、羊水栓塞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均无明显变化(χ2=1.00,P=0.318;χ2=0.01,P=0.923;χ2=1.09,P=0.298)。结论:产科出血是造成孕产妇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产后出血是造成孕产妇死亡产科出血的主要方式;间接产科原因在导致的孕产妇死亡在死因构成中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莆田市12年孕产妇死亡监测结果,掌握死亡变化趋势及原因。方法 对2001—2012年孕产妇死亡率和死因进行分析。结果 孕产妇死亡率从2001年的46.67/10万下降至2012年的9.39/10万。死亡原因依次为:产科出血(33.7%)、妊娠合并心脏病(12.1%)和羊水栓塞(12.1%)。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55.4%,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44.6%。经评审分析,可避免死亡占67.5%。结论 莆田市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建议建立孕产妇抢救小组和开通高危孕产妇转诊绿色通道,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5.
杨少萍  张丹  梅慧  赵瑾珠  张斌 《现代预防医学》2014,(22):4067-4069,4083
目的了解武汉市2001-2012年孕产妇死亡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探讨应对措施。方法通过武汉市妇幼信息监测系统及三级妇幼保健服务网络收集报表及孕产妇死亡病例资料,组织武汉孕产妇死亡评审专家进行评审,明确疾病诊断和死因。采用SPSS13.5对孕产妇死亡率及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率从2001年的33.41/10万下降到2012年的10.63/10万,降幅68.12%,年下降速率9.89%,经线性趋势卡方检验,武汉市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χ2Trend=4.286,P0.05)。死因前四位依次为:产科出血、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中产科出血导致的死亡由2001-2006年的42.31%下降到2007-2012年的25.64%(χ2Trend=1.925,P=0.027),妊娠合并内外科疾病导致的死亡则由2001-2006年的23.08%上升到2007-2012年的35.90%(χ2Trend=2.424,P=0.008)。结论武汉市近12年间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明显下降趋势,2006年以后进入下降缓慢的平台期。间接产科因素死因构成呈上升态势。提示武汉市孕产妇死亡控制面临新的挑战,应及时调整干预对策。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广东省30年内孕产妇死亡及其影响因素的变化,为有针对性地进行干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孕产妇死亡监测资料和评审资料,用SPSS和Epi Info统计软件分析处理数据.结果 广东省30年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1978年全省孕产妇死亡率为142.4/10万,1990下降到88.3/10万.1992~2008年全省监测地区的孕产妇死亡率由32.5/10万下降到2008年的19.5/10万(χ2=57.35,P=0.0000<0.01).死因分类也发生了变化,产科出血比例下降(χ2=18.96,P=0.0002<0.01),羊水栓塞(χ2=8.87,P=0.0310<0.05)、妊娠合并内科疾病(χ2=40.89,P=0.0000<0.01)比例有上升趋势;死亡孕产妇产前检查的比例平均为41.4%;在家分娩的比例已逐渐减少(χ2=40.89,P=0.0000<0.01);主要的死亡地点在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在家死亡和在乡镇卫生院死亡的比例下降(χ2=39.28,P=0.0000<0.01;χ2=7.34,P=0.0250<0.05).在孕产妇死亡评审中,可避免死亡的比例较高,个人因素的影响比例最高;医疗服务因素的影响以乡镇卫生院的比例较高,并且有上升趋势(χ2=42.05,P=0.0000<0.01).结论 广东省30年降低孕产妇死亡工作的成绩归功于干预措施的有效落实.今后全省降低孕产妇死亡的工作重点将是继续加强对服务人群的健康教育,普及围生期保健知识,增强个体的知识技能;同时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县区级医院的服务能力,重点加强在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和妊娠合并内科疾病防治方面的能力建设.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对2018 - 2019年河南省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为进一步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18年1月1日 - 2019年12月31日在河南省32家危重孕产妇监测医院产科入院的孕产妇,采用《孕产妇个案调查表》进行信息收集,并对其合并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采用χ2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对有统计学差异的研究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68 650例孕产妇中124 702例有合并症/并发症,占46.42%。其中,贫血、合并其他疾病、糖尿病、重度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等检出率较高,分别为24.45%、6.82%、5.82%、1.68%、1.43%。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χ2 = 595.449,P<0.001)、婚姻状况(χ2 = 42.070,P<0.001)、受教育情况(χ2 = 429.875,P<0.001)、妊娠次数(χ2 = 292.027,P<0.001)、产前检查次数(χ2 = 1 735.404,P<0.001)、既往剖宫产次数(χ2 = 1 185.208,P<0.001)、本次妊娠胎儿数(χ2 = 363.316,P<0.001)等均会影响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河南省孕产妇妊娠合并症/并发症检出率较高,应积极有效地开展防治措施,以保障母婴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 全面了解宿州市2003至2010年8年间125例孕产妇死亡原因、死因构成及影响因素,并提出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 收集宿州市2003至2010年8年间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共125例,分析死亡原因构成、影响死亡主要因素及评审结果.结果 2003年至2010年间宿州市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27.4/10万,2010年在2003年基础上下降56.4%(χ2=6.200,P=0.01);后4年(2007至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显著低于前4年(2003至2006年)(χ2=19.956,P=0.000);孕产妇死亡前4位原因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孕产妇中农村人口占93.6%,高龄孕产妇占24.8%,产前检查达到5次的占9.6%,可避免死亡117例占93.6%,不可避免死亡4例占3.2%,无法评审4例占3.2%;孕产妇死亡地点由个体民营诊所,乡镇卫生院转移至县、市级医院.导致孕产妇死亡的内科合并症逐年增加.结论 宿州市孕产妇死亡率近年来呈下降趋势,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为了更好地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应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质量,对高危孕产妇实行动态监测管理;强化基层医疗保健机构产科人员知识技能培训,发挥县区级危急重症孕产妇急救中心职能作用.同时,各部门应合作加强对个体民营诊所的监管.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孕产妇死亡情况的动态变化及死因,制定相应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唐山市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65例进行分析。结果: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死亡率农村高于城市。死于直接产科原因占63.1%,间接产科原因占36.9%。死因前4位是羊水栓塞、产科出血、心脏病和妊高征。评审结果可避免死亡占21.5%,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40.0%,不可避免死亡占38.5%。结论: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产科质量,重点应放在对农村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2009-2011年湖南省计划外生育孕产妇死亡相关特征,寻找减少计划外生育孕产妇死亡的可控因素,为制定计划外生育人群系统保健工作策略及政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湖南省三级妇幼保健网络收集湖南省2009-2011年的孕产妇死亡资料共572例。依据计划生育情况,将其中有记录569例孕产妇死亡个案分为计划生育内、外组,分析指标包括:孕产妇的人口社会学因素、孕期保健相关因素、分娩相关特征、死亡相关特征。结果计划外生育组与计划内生育组组间比较:计划外生育组孕产妇死亡中高龄(35岁及以上)和低龄(小于20岁)构成比显著增高(χ2=78.828,P=0.000);妊娠次数(χ2=60.319,P=0.000)和分娩次数明显增多(χ2=56.887,P=0.000);产检次数明显减少,尤其是孕期从未做过产前检查者明显增加(χ2=43.793,P=0.000);分娩地点级别低,尤其是在家中及其他非法接生机构分娩者增多(χ2=29.351,P=0.000);计划外组剖宫产终止妊娠者明显减少(χ2=16.624,P=0.000);死于产科出血等直接产科原因者明显增多(χ2=23.096,P=0.000);可避免死亡构成比明显增多(χ2=13.735,P=0.001)。二组间死亡孕产妇的城乡分布、家庭年人均收入、死亡地点分布等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计划外生育死亡孕产妇特点是妊娠和分娩次数多、高龄或低龄妊娠、孕产期服务较差,产检次数少、分娩地点级别较低、产科出血等直接产科死因及可避免死亡构成比高。  相似文献   

11.
马琼  焦嘉慧  王宝珠  甘露 《华南预防医学》2022,48(11):1310-1313
目的 分析2010—; 2019年陕西省孕产妇死亡率(maternal mortality ratio,MMR)、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变化趋势,孕期保健指标与孕产妇死亡的相关性,并对未来几年的MMR进行预测分析,为相关部门制定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 2019年陕西省MMR、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孕期保健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χ2趋势检验用于分析MMR和主要死因别死亡率变化趋势,Spearman秩相关用于分析孕期保健指标与孕产妇死亡的相关性,建立GM(1,1)灰色模型进行MMR预测。结果 2010—; 2019年陕西省全省、城市、农村MMR均呈下降趋势(均P<0.01)。孕产妇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心脏病、静脉血栓及肺栓塞症死亡率均呈下降趋势(P<0.05或P<0.01)。MMR与住院分娩率呈负相关关系(rs=-0.98,P<0.01),但与产检率、产后访视率、孕产妇系统管理率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预测2020—; 2022年陕西省MMR呈下降趋势。结论 2010—; 2019年陕西省MMR下降明显,进一步降低MMR的重点应该是重视内科合并症方面的知识技能培训,提高孕产期保健服务的质量。  相似文献   

12.
1996-201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变化趋势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Zhou YY  Zhu J  Wang YP  Dai L  Li XH  Li MR  Li Q  Liang 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1,45(10):934-939
目的 了解1996-201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和主要死亡原因的变化趋势及地区的差异变化。方法 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全国孕产妇死亡监测网的数据,1996-2005年覆盖了内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6个监测区(县),2006年后扩大至336个区(县),统计1996-2010年全国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孕产妇死亡率、死因别死亡率、下降幅度和年平均下降速率。应用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及Poisson检验,对1996-2010年的孕产妇死亡率、死因构成及地区间差异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 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从1996年的64.7/10万下降到2010年的30.0/10万,下降53.2%;2010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30.1/10万)高于城市(29.7/10万),西部(46.1/10万)高于中部(29.1/10万)及东部地区(17.8/10万)。东、中、西部地区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幅度分别为37.76%、57.02%和66.27%。地区间差异在逐渐减少,2006-2010年间,农村孕产妇死亡率下降为城市的1.82倍,西部地区为东部地区的3.0倍。产科出血死亡的构成比从1996年的47.9%下降到2010年的27.8%,但仍是导致全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因素。结论 全国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地区间孕产妇死亡率仍存在差异,但差异逐年减小,农村和西部地区仍是孕产妇死亡干预的重点;产科出血仍是各地区的主要死亡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湖南省孕产妇死亡动态变化趋势及死亡原因,为降低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201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资料。结果 2004-201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整体呈下降趋势,由2004年的43.74/10万下降到2013年的15.95/10万。产科出血为湖南省孕产妇首位死亡原因,以产科出血为主的直接产科因素死亡的比例由81.25%下降到39.2%,间接产科因素由18.75%上升到60.8%。影响孕产妇死亡的因素主要有孕产妇的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水平、城乡分布情况、孕产期保健情况、是否住院分娩和各级医疗保健知识技能。结论 2004-2013年湖南省孕产妇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应加强对妊娠合并内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高助产医务人员处理产科危急症的能力,加大宣传力度,提高住院分娩率,增强群众的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青岛市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了解孕产妇系统管理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2001-2010年孕产妇死亡病历资料及评审结果、十二格表分类进行分析比较。结果青岛市10年间产妇总数为739 919,活产数为742 308,孕产妇死亡83例,孕产妇死亡率平均11.18/10万。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从2001年的18.61/10万,降至2010年的9.09/10万。孕产妇死亡前5位原因依次为产后出血、羊水栓塞、妊娠高血压疾病、肺栓塞、先天性心脏病。结论青岛市近10年孕产妇死亡率逐年下降。要进一步降低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必须继续提高全市尤其农村地区产科诊疗水平,提高孕妇自我保健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青岛市辖区内14年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寻求有效的干预措施,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方法:对青岛市1998~2011年孕产妇死亡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1998~2004年和2005~2011年死亡孕产妇进行分段分析,在死亡率、主要死因、死亡孕产妇的分布情况及就诊或分娩地点等方面进行比较。结果:青岛市14年平均孕产妇死亡率13.7/10万。前阶段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19.7/10万,后阶段平均孕产妇死亡率为8.4/10万,后阶段比前阶段死亡率下降了57.5%。前阶段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孕产妇占75.0%,而后阶段直接产科原因死亡占44.4%。高龄、经产妇、低文化程度是孕产妇死亡高危人群。结论:青岛市14年孕产妇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提示孕产妇死亡率得到有效的控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能够有效控制孕产妇死亡率。  相似文献   

16.
中国2000--2005年孕产妇死亡趋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2000-2005年中国孕产妇死亡发生的主要特征、死亡率变化趋势、主要死亡原因及其变化.方法 在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孕产妇死亡监测网内采用以人群为基础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果 2000-2005年中国农村孕产妇死亡率高于城市,边远地区高于内地、沿海;全国孕产妇死亡率由53.0/10万下降到47.6/10万,农村由67.2/10万下降到59.2/10万,城市由28.8/10万下降到27.6/10万,下降幅度分别为10.2%、11.9%和4.2%.2000年全国孕产妇死亡前3位死因为产科出血、妊娠期高血压和羊水栓塞,2005年前3位是产科出血、心脏病和妊娠期高血压,但产科出血始终是第一死因,导致产科出血的主要原因是胎盘滞留、宫缩乏力和子宫破裂.结论 2000-2005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无趋势变化,主要死因是产科出血.降低农村及边远地区孕产妇死亡率和提高诊治产科出血基本技能是实现<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0-2010年)>降低孕产妇死亡率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王惠英  王菁  姜梅芳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20):2769-2771
目的:通过对孕产妇死亡相关资料的分析,总结孕产妇保健管理的经验教训,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完善妇幼卫生工作制度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对苏州市1999~2004年的孕产妇死亡个案进行分析。结果:6年来苏州孕产妇死亡率平均为16.9/10万,并有所波动,在死亡的孕产妇中流动人口及未接受过孕产期保健的人员比例逐年上升,前3位死因分别为产科出血、羊水栓塞、妊高征及妊娠合并心脏病。死亡孕产妇中产时及产后死亡占71.1%,家中分娩者占28.1%。结论:苏州市的孕产妇死亡率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要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基层产科的建设,加强对孕产妇中流动人口的孕产期保健管理,杜绝非法接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广州市花都区2000~2019年孕产妇死亡的社会人口学特征和医疗保健服务情况,总结孕产妇死亡影响因素的变化趋势,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出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广州市花都区2000~2019年度孕产妇死亡报告表、核实调查报告、病历摘要及死亡评审资料。结果 (1)在研究的20年共发生孕产妇死亡83例,前10年广州市户籍和全人口的平均孕产妇死亡率分别为23.41/10万活产、54.42/10万活产;后10年分别为10.56/10万活产、15.00/10万活产。孕产妇死亡率呈"先快速后平稳"的下降趋势,流动人口年均降幅大于户籍人口。(2)前后10年社会人口学特征、孕产期保健状况、死因分类有明显变化。前10年主要死因为羊水栓塞、产后出血和心血管疾病,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环节是个人家庭居民团体;后10年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产后出血和恶性肿瘤,影响孕产妇死亡的第一位环节为医疗保健系统。前后20年的第一位影响方面均是知识技能。结论孕产妇死亡受医学和社会诸多因素影响。要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对医疗保健系统提出更高的要求,需要提高对妊娠合并基础疾病的识别、监测和多学科救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孕产妇死亡资料的分析,为进一步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对2000~2004年来西安市孕产妇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5年来西安市孕产妇死亡率为30.92/10万~50.51/10万。产科出血居死因顺位第一位,从2002年起,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占死亡比例开始升高,2003年和2004年分别居死因第三位和第二位。结论西安市孕产妇死亡率与39/10万的目标仍有很大差距,要进一步降低全市孕产妇死亡率,必须加强孕产妇的保健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上海市2000~2007年孕产妇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谭晶  秦敏  朱丽萍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8):3954-3957
目的:通过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分析上海市孕产妇死亡率、死因变化和影响因素,为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0~2007年的孕产妇死亡个案资料。结果:①2000~2007年上海市孕产妇死亡221例,孕产妇死亡率为24.42/10万;其中,本地户口孕产妇死亡43例,孕产妇死亡率为8.60/10万;外地户口孕产妇死亡178例,孕产妇死亡率为43.94/10万,后者明显高于前者。②本市户口的孕产妇死亡率比在近年较为稳定,基本保持10/10万以下,2007年为7.36/10万;外地户口孕产妇的死亡率从2000年的57.85/10万下降到2007年的17.01/10万,下降趋势明显,特别是在2002年之后呈现很明显的下降趋势。③全市孕产妇死因依次是产后出血、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心脏病、合并肝病、羊水栓塞,外地户口死因顺位与全市的相同;本地户口孕产妇的死因顺位依次是产后出血、异位妊娠、妊娠合并心肝病、合并肝病和羊水栓塞。结论:而要切实的降低孕产妇死亡率,达到全覆盖的孕产妇保健管理,加强对流动人口的有效管理是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