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对凉山州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进行分析,为制定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3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4版)》对病例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使用RT-PCR方法对呼吸道和消化道标本记性病毒核酸检测,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此次家庭聚集性疫情的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结果 2020-02-04/19发生的该起疫情为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共涉及4例确诊病例、2例无症状感染者,传染源为湖北省Y市输入病例(病例1),其余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均为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发病或检出核酸阳性的最短潜伏期为5 d,最长潜伏期为18 d,平均潜伏期为11.5 d。结论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传染源的传染性强,但由于密切接触者追踪、隔离及时,后续病例均在隔离点发病,未产生更多的密切接触者,无三代病例出现。因此,控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的关键在于对密切接触者的及时追踪管理。在密切接触者解除隔离前进行核酸检测以排除无症状感染者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2.
分析辽宁省丹东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追踪疫情的传染源。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辽宁省丹东市一起新冠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中的病例及密切接触者,对调查资料及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对病例及密切接触者的样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结合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报告疫情中涉及确诊病例3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家庭内密切接触者累计34人,其中8人为外省探亲人员,1人与确诊病例同航班,抗体IgG为阳性。本次家庭聚集性疫情是由外省途经武汉来到本地探访亲友的既往感染者引起的家庭聚集疫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贵州省X县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特征,掌握患者活动轨迹及密切接触者特点,为后续科学有效防控COVID-19提供参考。方法 以首例病例为线索,对患者诊疗情况、活动轨迹及密切接触者进行调查,分析其传播链。并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 本起疫情共涉及4个家庭,8例病例,各病例间有多次共餐聚会史。临床严重程度分别为1例重症病例(病例A)、2例普通病例(病例E、F)和5例无症状感染者(病例B、C、D、G、H)。结论 本起聚集性疫情由家庭间反复聚餐引起,及早发现传染源,及时排查出密切接触者并进行隔离医学观察是阻止疫情扩大的关键措施,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核酸筛查,是发现病例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特征,同时探讨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测对流行病学调查的意义,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策略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方法 对某县发生的一起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进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将管控区内所有湖北旅居史人员划归为可疑传染源。对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及可疑传染源采集咽拭子及血清标本,采用RT-PCR法对咽拭子进行2019-nCoV核酸检测,采用ELISA法对血清进行2019-nCoV特异性IgM、IgG抗体检测。 结果 确诊病例5人核酸检测阳性,其中1例连续检测6次阴性,第7次检测阳性。5例确诊病例来自2个不同的家庭,其先发病例之间及与可疑传染源均无密切接触史。密切接触者中发现1人在整个调查期内7次核酸检测均为阴性,后经血清抗体检测IgM和IgG阳性才判定为无症状感染者,其与2个家庭的先发病例均有过密切接触。管控区内可疑传染源77例,核酸检测均为阴性,血清抗体检测发现2例IgG阳性,怀疑其可能是本次聚集性疫情的感染来源。 结论 新冠肺炎易形成家庭内传播,相对封闭的空间存在有利于病毒传播的可能,抗体检测作为核酸检测的补充,对于发现无症状感染者,追溯无明确暴露史确诊病例的传染来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无症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特征。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收集、汇总河南省含有无症状感染者的聚集性疫情,描述其流行特征,分析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流行特征的差异。结果 共报告聚集性疫情257起,其中41起有无症状感染者,包含84例无症状感染者,占全省无症状感染者的74.34%(84/113)。无症状感染者聚集性疫情分布在11个地市,涉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208例,平均每起波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5.07(2~19)例,16起(39.02%)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5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现以聚集性疫情调查为主,确诊时间晚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河南省各地市无症状感染者占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的比率,以商丘市最高,为26.02%。无症状感染者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比较,性别分布流行病学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年龄及职业的分布构成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无症状感染者≤40岁者占58.33%,学生、儿童占28.57%,确认者分别占21.77%、4.03%。结论 无症状感染者在年龄和职业分布上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存在差异。聚集性疫情调查是发现无症状感染者的主要途径,对密切接触者进行有效的隔离管理是正确有效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逐步控制,当下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和风险评估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无症状感染者主要通过密切接触者筛查、聚集性疫情调查、传染源追踪调查、对部分人员开展主动检测等途径发现。目前关于无症状感染者造成疾病传播的风险研究有限,并且缺乏大规模社区人群无症状感染者分布的数据支持。以核酸检测为主要手段的病原学检测适用于已发现的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密切接触者等重点人群筛查,应及早开始;而抗体检测更适用于传染来源不明的一般人群中无症状感染者的筛查。对无症状感染者的管理,目前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要求,严格集中隔离和医学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描述一起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以探讨该病在人群中传播模式。【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对聚集性疫情相关的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收集患者、密切接触者的发病日期、隔离日期等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法对采集的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在这起聚集性疫情中确诊病例1例,此病例共接触36人(家庭内12人,家庭外24人),家庭内2人核酸检测阳性,被诊断为无症状感染者。【结论】COVID-19传播主要为呼吸道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易造成家庭聚集性疫情。  相似文献   

8.
9.
【目的】分析浙江省台州市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工作场所及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查明感染来源和传播链,为改进COVID-19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起聚集性疫情中的确诊病例及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调查资料和数据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起聚集性疫情涉及1家美容门诊部工作场所和3户家庭,流行病学关联病例18例,其中确诊病例16例、无症状感染者2例;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最小3岁、最大65岁,中位数32岁。其中员工患病率为9.80%(10/102),家庭患病率为7.70%(5/78),客户患病率为0.58%(1/173)。无症状感染者呼吸道核酸阳性持续时间最长达2个月以上。【结论】引起该起COVID-19聚集性疫情的原因为工作场所环境相对密闭、人员密集,未及时发现输入性传染源,导致点源暴发,并经家庭密切接触或聚餐等方式引起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丽水市青田县一起境外输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为防控境外输入COVID-19疫情提供依据。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五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排查密切接触者,采集咽拭子痰液标本检测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型(SARS-CoV-2)核酸。分析该起聚集性疫情的病例特征、传染来源、传播过程和处置情况。结果 2020年3月1日—6日共报告8例COVID-19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年龄中位数为33岁。9例病例入院时均无发热症状,白细胞和淋巴细胞计数均未见降低,7例无明显临床症状;1例无症状感染者先后6次检测SARS-CoV-2核酸均为阴性,但SARS-CoV-2 IgM抗体弱阳性和IgG抗体强阳性。9例病例为意大利贝加莫省同一餐厅员工,分住于3个独立别墅内,平时在工作餐厅共进午餐和晚餐。贝加莫地区COVID-19疫情严重,餐厅正常营业期间工作人员未采取佩戴口罩、环境消毒等有效防护措施,8例病例自述2月中旬前后在意大利期间均出现过类似感冒症状。青田县卫生健康系统通过落实现症病例隔离治疗、密切接触者筛查隔离和加强居民健康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实行"全员、全方位、全链条"闭环管理,共追溯密切接触者372人,未发现密切接触者出现发热和呼吸道症状。结论这是一起境外输入COVID-19聚集性疫情,病例临床症状不明显。青田县及时采取全链条闭环管控,有效遏制了疫情传播扩散,未发现二代病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吕梁市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家庭聚集性无症状感染者流行病学、临床特征以及肠道排毒情况。方法对吕梁市2020年2月26日出现的1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无症状感染者进行随访,连续2个月对3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咽拭子、肛拭子及血样本进行采样检测,收集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史、临床表现以及诊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3例无症状感染者与新型冠状病毒确诊病例有过接触史,均无临床症状,咽拭子核酸检测阴性后肛拭子多次检测为阳性,并且儿童肛拭子核酸阳性持续的时间较成人相对较长。在咽拭子阴性后感染者1检测到的肛拭子阳性持续时间为7 d,感染者2持续时间为12 d,感染者3持续时间为14 d。结论 COVID-19无症状感染者通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密切接触者排查时发现,无临床症状;无症状感染者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阴性后,肛拭子在一定时间内仍为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传播特征和传播链,做好密切接触者的追踪和判定,为开展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采集呼吸道标本开展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该起聚集性疫情涉及病例12例,其中无症状感染者4例和确诊病例8例.确诊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北京市房山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无症状感染者引起的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针对性控制聚集性疫情扩散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家庭中1名确诊病例和2名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法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起疫情发生在一个家庭内,2例无症状感染者B和C为父子关系,均有武汉居住史,2020年1月24日到京后,1名家庭成员(病例A,无症状感染者B的母亲)于2月7日发病,其他2名家庭成员(无症状感染者B的妻子D和哥哥E)均未发病,按密切接触者管理。【结论】无症状感染者是本起家庭聚集性疫情的传染源,由于其隐蔽性,增加了疫情防控难度,严格筛查和管理可疑暴露人员,及早发现无症状感染者,对防止疫情社区传播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对一起高速服务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聚集性疫情调查,分析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采集病例和密切接触者的咽拭子标本,采用荧光定量RT-PCR技术对采集的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结果本起聚集性疫情涉及5例确诊病例和1例无症状感染者,疫情发生的原因是因密切接触导致的人际传播。结论高速服务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存在薄弱环节,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天津市B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家庭聚集性疫情流行病学特征,为聚集性疫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实时荧光定量 RT-PCR 法对采集的呼吸道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聚集性疫情共发现10名确诊病例和1名无症状感染者,主要以共同居住和同桌进餐等近距离接触方式传播,部分病例发病前已具备传染性,存在需多次采样检测核酸方能确诊的现象。结论 新冠肺炎家庭内传染性较强,要强化家庭成员之间防护意识,加强对无症状感染者的追踪、管理等防控措施,防止家庭聚集性疫情发生和传播。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重庆市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家庭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病例的感染来源,探讨其传播模式。方法于2020年2月1日至2月16日在重庆市奉节县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7例确诊病例、1例无症状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触者,采用RT-PCR对采集的相关标本进行新冠肺炎病毒检测。结果 7例病例及1例无症状感染者来自三个家庭,其中一个家庭为武汉常住人员,返奉后三个家庭多次聚集;123名密切接触者中,确诊病例5例,病原筛查出无症状感染者1例,三个家庭内部的感染率为72.7%,其余密切接触者无异常。结论本起疫情系一起输入性引起密切接触者发生感染的家庭聚集性疫情,证实了新冠肺炎人传人的传播模式,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是主要传播方式,可能存在潜在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铜陵市某高校肺结核聚集性疫情,探讨学校肺结核疫情发生的风险。方法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开展病例搜索,对病例之间的流行病学关联性进行分析,追溯传染源。结果共搜索到15例学生结核病例,其中9例存在流行病学关联,为聚集性疫情;首发病例痰涂片未阴转的情况下返校复课,是聚集性病例发生的重要原因;高暴露等级的密切接触者结核菌素(PPD)试验强阳性率61.02%,中等暴露密切接触者PPD强阳性率17.02%,高暴露密切接触者患者检出率13.56%,中等暴露密切接触者没有发现患者;首次暴露的密切接触者中,PPD强阳性组肺结核续发率是PPD非强阳性组的1.95倍。结论传染源未得到有效管理是本次聚集性疫情发生的主要原因,做好传染源的管理及结核菌感染者的预防性治疗是防控学校结核病疫情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早期无症状感染者的识别与管理模式,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为有效遏制疫情发挥应有的作用.方法:对2020年2月某市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报告进行分析.结果:患者为一代病例的家属,同时作为密切接触者实施集中医学观察,医学观察第二天行咽拭子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胸部CT提示肺部渗出改变,在转至定...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对L区一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聚集性疫情的调查,为疫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应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病例及其密切接触者,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采用实时荧光RT-PCR技术对采集咽拭子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 结果 本起聚焦性疫情一共发现1名确诊病例和4名无症状感染者,传...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内江市市中区首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引发聚集性疫情的调查分析,探讨其传播规律和流行特征。方法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方案(第3版)》中的流行病学调查方案,通过查阅病历并结合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描述该事件发生发展及感染传播过程,分析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集患者急性期呼吸道标本,采用Real-time RT-PCR方法检测新冠病毒核酸。结果市中区首例患者男性36岁,2020-01-29出现发热、干咳症状,鼻、咽拭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在与患者接触的人员中共检出发现4例确诊病例,其余密切接触者目前未出现症状。结论该起疫情为内江市中区首例新冠肺炎病例引发的聚集性疫情,提示应加强对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的早期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同时增加对可疑病例的胸部影像学检查,减少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