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临床药师参与癌痛管理工作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谢菡  葛卫红 《安徽医药》2013,17(11):1978-1980
癌性疼痛是最常见的肿瘤相关症状之一,通过合理的治疗,多数的癌痛患者都能够得到缓解,各国指南中都提出多学科团队协作对癌痛治疗的重要性,也规定了临床药师在镇痛团队中扮演的角色,自2011年4月开始,南京市鼓楼医院药学部设立了专门进行疼痛管理的临床药师,对癌痛管理工作进行了初步的探索。癌痛专业临床药师通过药学服务,纠正了镇痛药物使用的常见误区,提高了用药合理程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在难治性癌痛患者中的个体化药学服务,为该类患者药学监护提供参考。方法 通过参与1例晚期胃癌伴难治性癌痛患者出现阿片类药物耐受后的药学监护,临床药师对其镇痛方案分析,综合疼痛评估,及时优化给药方案,将吗啡转换为氢吗啡酮,快速有效地控制疼痛。结果 患者疼痛缓解,未出现爆发痛,患者生活质量改善。结论 临床药师对难治性癌痛患者开展目标性药学服务,不断提高专业能力,在疼痛治疗团队中发挥了重要的协作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分析我院在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过程中,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患者的规范化治疗,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用药宣教和指导,对癌痛药物使用情况进行动态化分析等方法协助临床医生进行癌痛管理。结果: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患者的NR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结论:癌痛临床药师通过药学服务,纠正了镇痛药物的常见误区,提高了用药合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介入晚期癌痛患者镇痛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结合1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癌痛患者具体病例,观察临床药师干预前后患者疼痛控制情况以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非小细胞肺癌重度疼痛患者通过临床药师的干预,其疼痛得到控制,未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患者镇痛治疗过程,开展药学服务,可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从而保证药物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摘 要 目的:探索肿瘤科临床药师如何运用合作药物治疗模式(CDTM)参与癌性疼痛的治疗,更好地为临床癌痛治疗提供药学服务。 方法: 以2012年~2014年我院肿瘤科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创建实践为背景,收集癌痛规范化示范病房创建活动实施过程中需要进行止痛治疗的病例,临床药师加入疼痛治疗团队,运用CDTM药学服务模式,充分利用药品不良反应、代谢排泄途径、药物相互作用、禁忌证等相关知识,结合患者具体情况,以说明书及相关文献为循证依据,协助临床医师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为患者提供全程药学监护以确保止痛药物的治疗效果。结果: 共收集癌痛病例126例,临床药师在CDTM模式下对其中123例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用药干预,从调整滴定药物、选择维持药物、增减辅助用药、患者疼痛用药教育(心理干预)等多方面介入治疗环节;在此过程中临床药师提出的多项合理化建议为临床医生所接受,提高了止痛药物的治疗效果,降低或避免了药品不良反应。结论:CDTM药学服务模式明确了临床药师在药学服务各环节中的作用与责任,临床药师在癌痛患者治疗团队中利用自身熟悉药学知识及药物特点等优势,协助临床医师使癌痛患者的止痛治疗效果得到了提升,同时也使药师和医师的专业特长得到了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临床药师开展癌痛患者药学服务的工作模式。方法 临床药师以创建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为切入点,通过参与癌痛评估,制定药物止痛治疗方案,指导患者用药,开展面向患者的药学服务。结果 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患者的管理,提高了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降低了患者的疼痛评分;结论 临床药师参与的癌痛多学科管理模式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苏颖杰  刘晓琰  崔敏  钟晗 《中国药师》2014,(12):2089-2091
目的:探讨癌痛管理的临床药学服务。方法:探讨临床药师介入时机,对癌痛患者进行全面疼痛评估及身体功能状态及生活质量评估,对患者进行依从性评分,并提供个体化药学服务,为医生提供镇痛药及辅助用药等相关的咨询和建议,最后进行药学服务效果评估。结果:临床药学服务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结论:通过癌痛管理中药学服务的研究,使得临床药师在癌痛治疗和管理工作中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疼痛是癌症病人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如果疼痛得不到缓解,将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癌痛控制的药学服务是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模式,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临床药师作为肿瘤科医疗团队的一员参与癌痛病人的镇痛治疗,以合理用药为核心,提供药学方面的技术服务以提高疼痛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面对癌痛患者应如何进行临床药学服务。方法临床药师从提供药学服务的方式入手,结合案例,对癌痛患者使用药物进行分析和讨论。结果在癌痛患者的药学服务中,临床药师采用多种药学服务方式,通过调控阿片类药物、化疗药物、抗感染药物、营养支持药物、中药注射剂等药物的使用,明确每种药物的药学服务关键点,实现对癌痛患者的个体化监护。结论临床药师对癌痛患者开展药学服务,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周期,使疼痛控制更安全、有效、可控。  相似文献   

10.
《抗感染药学》2017,(1):66-68
目的:分析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患者规范化药学服务的实践与效果。方法:选取医院肿瘤科2015年6—12月期间收治的癌症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开展临床药学服务,比较干预前后癌痛患者的疼痛情况及用药的依从性。结果:干预后癌痛患者疼痛评分值明显低于干预前(P<0.05);干预后患者用药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干预前(P<0.05)。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癌痛患者的药学服务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在用药过程中的依从性,加强患者对疼痛知识的掌握,使癌痛的治疗趋于规范化,提高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袁明清  李宪栋 《抗感染药学》2021,18(8):1238-1240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在癌症患者临床癌痛规范化用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以2017年—2019年医院肿瘤科癌症患者临床癌痛规范化治疗病房创建实践为背景,参与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并分析了临床药师参与癌症患者临床癌痛规范化用药中药学服务过程和用药管理.结果:临床药师参与癌症患者癌痛用药的药物管理,满足临床用药需求;融入了多学科治疗团队,为临床提供专业化的用药建议,通过开展用药教育,发现潜在用药风险,及时纠正用药误区,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癌症患者癌痛用药的规范化治疗,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镇痛效果,避免或延缓了用药的成瘾.  相似文献   

12.
袁明清  李宪栋 《抗感染药学》2021,18(8):1238-1240
目的:探究临床药师在癌症患者临床癌痛规范化用药治疗中的作用.方法:以2017年—2019年医院肿瘤科癌症患者临床癌痛规范化治疗病房创建实践为背景,参与制定个体化的镇痛方案,并分析了临床药师参与癌症患者临床癌痛规范化用药中药学服务过程和用药管理.结果:临床药师参与癌症患者癌痛用药的药物管理,满足临床用药需求;融入了多学科治疗团队,为临床提供专业化的用药建议,通过开展用药教育,发现潜在用药风险,及时纠正用药误区,提高了患者用药的依从性.结论:临床药师参与癌症患者癌痛用药的规范化治疗,促进了临床合理用药,确保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和镇痛效果,避免或延缓了用药的成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1 例伴高钙血症癌痛患者的用药情况,探讨临床药师在癌痛药物使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针对具体案例参与个体化镇痛治疗方案的设计与调整,及时监测镇痛药品的不良反应并提出药学干预建议,保证临床合理用药。结果 临床药师根据癌痛治疗原则,结合高钙血症的临床特点,通过开展药学监护协助医师全面、准确地评估患者的疼痛及不良反应,选择合理的给药方案使患者疼痛缓解,血钙水平降至正常。结论 临床药师在癌痛药物的临床合理用药中发挥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临床药师参与到难治性癌痛患者疼痛评估、药物重整、个体化镇痛方案制定、围术期用药监护、不良反应监测、患者及家属用药教育等过程,总结监护要点,构建药学监护服务模式,进行个体化药学服务,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体现了临床药师的价值,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比较临床药师对癌痛患者药学干预前后认知行为的变化,为实施癌痛管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癌痛认知的调查问卷,对徐州市某三甲医院132例癌痛患者进行调查,临床药师对癌痛患者进行认知行为的药学干预,评价干预前后的镇痛效果。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最终选取107位癌痛患者为研究对象。开展药学服务后受访患者对癌痛认知的正确率从67.4%上升到88.7%,受访患者的行为正确率从66.0%上升到94.0%,癌痛控制效果显著,与开展药学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药师对癌痛患者进行认知行为教育后癌痛控制程度显著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模式临床药学服务介入癌痛规范化治疗对患者疼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癌痛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0例)患者采用常规癌痛规范化方式治疗,干预组(52例)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由临床药师介入提供各种癌痛治疗相关药学服务,并建立微信平台提供健康教育及回访。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及3周后疼痛及止痛药物认知度、疼痛评分、疼痛对生活质量影响评分、患者服药依从性以及癌痛治疗、回访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3周后疼痛及止痛药物认知度均提高(P<0.01),疼痛评分下降(P<0.05),疼痛对生活质量影响也相应下降,且干预组改善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患者经过癌痛教育后服药依从性评分明显提高(P<0.01),且干预组好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癌痛治疗满意度均较好,其中干预组回访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药学服务提高患者癌痛相关治疗的认知度及依从性,改善患者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为建立临床药师从事癌痛管理的工作模式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参与癌痛患者多模式镇痛治疗下的工作模式,以期充分发挥临床药师的专业优势,促进癌症疼痛规范诊疗。方法:从建立疼痛档案、编写药学监护手册、构建患者自控镇痛泵(PCA)剂量调整路径以及参与围术期加速康复管理等多维角度入手,形成一套针对癌痛患者管理的工作模式流程。结合具体案例阐述临床药师应用该模式的效果。结果:该模式使癌痛患者获得安全、有效的多模式镇痛治疗。结论:新的工作模式,对镇痛管理更完整,治疗监护更全面,对提升用药安全,改善医疗质量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临床药师参与晚期癌痛患者止痛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结合1例晚期癌痛患者具体病例,在患者住院过程中从癌痛的全面评估方法、止痛药物合理选择、药品不良反应等方面为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并进行药学监护.结果 本次药学监护在保障患者用药安全、减轻患者疼痛症状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提高了临床药物治疗水平.结论 临床药师深入临床直接面向晚期癌痛患者提供药学服务,开展药学监护,可在药物选择、防范严重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等多个方面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体现临床药师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在癌痛患者药物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药师参与1例肺癌骨转移患者癌痛药物治疗过程,主要在镇痛药物选择、阿片类剂量调整、药物不良反应防治等方面,讨论癌痛患者药学监护思路及策略。结果:患者癌痛控制良好,住院期间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临床药师开展药学服务有助于提高癌痛治疗水平及患者用药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疼痛,避免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20.
《中南药学》2019,(6):908-911
临床药师参与1例晚期宫颈癌骨转移伴难治性癌痛患者治疗的全过程,通过对难治性癌痛患者镇痛方案的优化,使患者疼痛得到控制,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临床药师通过参与癌痛治疗,提高医师癌痛规范化治疗的合理性,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保证镇痛药物治疗的安全、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