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观察异丙嗪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顽固性呃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顽固性呃逆患者,在治疗原发疾病和其他并发症的同时,肌注异丙嗪注射液25mg,每日1次,静点泮托拉唑钠注射液40mg,每日1次,连续3天。结果 35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顽固性呃逆的患者经上述疗法2天内呃逆全部停止,有效率100%,随访1个月仅1例患者复发。结论异丙嗪联合泮托拉唑钠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并发顽固性呃逆临床效果好,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呃逆是与膈肌有节律不随意运动有关的突然吸气声音。单纯的呃逆一般不会持续超过几分钟而认为是生理性的肌阵挛。慢性呃逆是由于“呃逆反射弧”的持续紊乱。以前的药物治疗包括抗惊厥药、强安定药、多巴胺拮抗剂、肌肉松弛剂、镇静剂、安眠药、三环抗抑郁药、麻醉药、GABA 促进剂。本文介绍顽固性呃逆使用心痛定的情况。病人和方法 7例存在持续或发作性呃逆,至少1周没有缓解。其中6例所用其它药物包括氯丙嗪、  相似文献   

3.
我们自1988年以来,用体外膈肌起搏治疗危重病人顽固性呃逆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与治疗结果男29例,女21例,年龄42~75岁,平均56.3岁。原发病:上消化道出血12例,肺心病10例,脑血管病7例,风心病5例,尿毒症5例,病毒性脑炎3例,肝硬化3例,急性心肌梗塞3例,肺癌2例。凡经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针灸、中药、屏气等反复治疗无效者为顽固性呃逆,遂用体外膈肌起搏治疗。治疗方法:体外膈肌起搏应用中山医科大学自行设计的EDP-I型体外膈肌起搏器。病人取半卧位或卧位,将两个治疗电极分别置于两侧胸锁乳突肌外缘下1/3处,无关电极分别置于两侧胸前皮肤,每次治疗30分钟,呃逆反复发作可重复应用。疗效判断:(1)显效:治疗1~2次呃逆即消失,并至出院未再复发者,(2)有效:治疗后呃逆减轻或重复应用仍有效者。(3)无效:治疗3次以上呃逆不减轻者。结果:显效40例(80%);  相似文献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46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6年2月—2009年4月在我院神经内科住院治疗的46例顽固性呃逆患者为治疗组,2003年1月_2006年1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顽固性呃逆患者42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在常规治疗脑血管病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电针刺激、维生素B1及维生素B12穴位注射、口服饲丙戊酸钠等综合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甲氧氯普胺肌注对症处理,对两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χ2=7.55,P〈0.01);治疗组患者1h及1d内呃逆缓解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χ2=4.01,4.92,P〈0.05);治疗组患者呃逆不缓解明显低于对照组,两者间有高度显著性差异(χ2=7.55,P〈0.01)。结论对脑血管病顽固性呃逆患者采用综合治疗措施,可以尽早终止呃逆发作,缩短呃逆缓解时间,疗效确切、安全方便,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我们应用利多卡因、氯丙嗪内关穴注射治疗顽固性呃逆32例(患者年龄27~70岁,病程2~10天),效果显著。其中流行性出血热24例,上消化道大出血4例,脑出血、肝硬化腹水各2例。 方法及结果:注药前以11/2号针头直刺双侧内关穴15~20mm,得气感后注射2%利多卡因1ml、氯丙嗪12.5mg(每侧各半)。若注射1次见呃逆不止,第二天可再注射1次。本组注射1次呃逆消失24例,2次6例,3次1例。 讨论:内关穴注射利多卡因和氯丙嗪可达到舒肝和胃、理气降逆的目的。利多卡因通过调节植物神经功能,反射性地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使膈神经由兴奋状态转为抑制;或直接作用于膈神经使之抑制。氯丙嗪则通过阻断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使兴奋性增高、功能紊乱的膈神经得到抑制和调整,两药合用,有协同作用。我们体会,穴位注射药物量以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30岁.农民。因反复阵发性呃逆半年,加重二月余就诊。病者半年前无任何诱因出现呃逆,每次约2~5分钟,自行停止。2个月后渐加重。表现为突然上腹部不适,随即呃逆,手呈阵挛性抽搐,约10分钟停止。近2个月来,呃逆更加频繁,每日可达数次,每次10~20分钟。发作时呼吸困难,呼气延长,吸气缩短,两眼上翻,口吐白沫,面红耳赤,手阵挛  相似文献   

7.
作者报告用丙戊酸治疗5例顽同性呃逆,结果3例症状完全消失,2例明显改善。呃逆的病程为14天至30年。使用了以前所报告的一些治疗方法,包括(颗粒糖、酰胺咪嗪,氯丙嗪和鼻咽部刺激等)无效后,开始应用丙戊酸。所有的病人均曾接受充分的诊断性研究,包括膈肌的透视。病因为:多发性硬化1例,糖尿病1例和胃肠疾患3例。  相似文献   

8.
食管裂孔疝致高度房室传导阻滞及晕厥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男 ,46岁。因发作性心前区烧灼感、心悸、胸闷 5年 ,伴反复晕厥 6次 ,于 1 999年 7月 7日住院。患者 5年前开始常于饭后出现心前区烧灼感、心悸、胸闷 ,有时伴头晕 ,当卧位或呃逆时症状加重 ,弯腰拾物时晕厥 1次 ,意识丧失1~ 2min ,无抽搐及二便失禁。 5年中心前区烧灼感、心悸不适多于饱餐后出现 ,尤其是餐后卧位时发作 ,当呃逆、咳嗽时亦诱发。曾晕厥 6次 ,每次晕厥均发生于饭后弯腰 ,发作前无明显其他不适。正常行走时无症状。曾多次于医院诊治未见好转。入院前 3d晕厥 2次 ,为进一步治疗入院。既往体健 ,无吸烟、饮酒史。入院…  相似文献   

9.
病人男性 61岁住院号52894 于1988年7月因患肺结核33年,近2月咳嗽、发烧入院。既往无呃逆史。入院后口服INH、复合RFP,肌注SM,静脉点滴PAS(加生理盐水)。治疗5天出现持续性呃逆,根据既往用药史,病人为首次应用PAS静脉点滴,考虑呃逆因此而致,停用第2天呃逆停止。20天后再应用,6天后又出现呃逆,停用2天呃逆又终止。其后,输生理盐水未出现呃逆现象,口服PAS  相似文献   

10.
张雁南 《山东医药》2002,42(13):59-59
小儿惊厥是常见的儿科急诊 ,近来我们应用氯硝安定肌注控制小儿惊厥发作及高热惊厥 ,取得明显疗效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文男 2 2例 ,女 16例 ;年龄 3个月至 10岁。每日发作惊厥 >3次。惊厥发作原因为癫痫 10例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12例 ,高热 16例。治疗方法与疗效 :本组均控制原发病 ,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肌注氯硝安定 0 .0 5~ 0 .1mg/ kg。其中惊厥发作者肌注一次后惊厥控制 12例 ,肌注 2次后控制 10例 ;高热惊厥者均肌注一次即控制惊厥发作。用药后多数患儿有嗜睡 ,但无心脏 ,呼吸抑制现象。讨论 :氯硝安定是一种高脂溶性抗惊厥药物…  相似文献   

11.
1998年至2 0 0 1年,我们应用膈神经阻滞治疗上消化道手术后并发呃逆效果较好。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本组手术后呃逆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4 5~70岁。胃大部切除2例,胃癌根治术3例,食管癌根治5例;均于手术后2~3天发病,每次持续4~6秒,间隔15秒钟左右,伴呕吐、呼吸困难,不能入眠。10例患者均行左侧膈神经阻滞,再次发作时追加注射。药物为0 .75 %布比卡因5 ml、维生素B1 25 0 0μg、维生素B1 10 0 mg,加生理盐水10 m l。穿刺点为左锁骨上2~3cm、胸锁乳突肌外缘处。常规消毒后,用拇、食指将该处胸锁乳突肌提起,注射针头沿该肌后间隙水平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对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等症状的治疗效果。方法心绞痛患者20例,心绞痛急性发作时立即舌下含服麝香保心丸,每次2粒;慢性发作(第月多次发作心绞痛、S-T段改变)每日3次,每次口服2粒,连续服用1周至半个月,或长期服用。结果急性发作时给药最快30s起效,90%患者在5mi  相似文献   

13.
葡萄糖酸钙治疗顽固性呃逆5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我们采用10%葡萄糖酸钙静脉推注治疗顽固性呃逆患者50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41例,女9例;年龄44~81岁。原发病主要为脑血管病、消化道肿瘤及其他慢性疾病。呃逆病程为12小时至半年,均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断性发作,经刺激咽喉、压眶及应用654-2、氯丙嗪等未完全控制。30例患者于发生呃逆1~3天查血钙,24例血钙浓度低于正常(1.98~2.15mmol/L)。治疗方法:采用10%葡萄糖酸钙10ml加50%葡萄糖液10ml缓慢静注,半小时后如无效或复发,重复使用1次;或应…  相似文献   

14.
男,47岁。因胸骨后痛半月,加重伴不能平卧3小时于1996年10月10日急诊入院。半月前开始胸骨后憋胀疼痛,向左胸背部放射,以进食时发作,伴呃逆,每次持续半小时左右,停止进食休息可缓解。无发热、咳嗽、反酸、恶心、呕吐等。在当地医院按心绞痛治疗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5.
女,30岁。诊断癔症性精神障碍。按医嘱开始口服氯氮平75mg/日,肌注氯丙嗪50mg/日,静脉点滴氯丙嗪25mg/日。至第5日逐渐将药物递增到氯氮平275mg/日,氯丙嗪50mg/日,肌注氯丙嗪100mg/日。病人表现安静。起床时,述头  相似文献   

16.
氯丙嗪是一种抗精神失常药,因能扩张静脉和周围小动脉降低心脏的前后负荷,从而使肺循环左室压和支气管动脉压降低,常用于一般止血药疗效不佳而反复发作的难治性咳血的治疗。我院于1995年8月收治了一例肺结核并发难治性咯血的病例,此患者采用氯丙嗪溶脉滴注,获得了满意的效果。患者男52岁,于1999年8月因左上肺及右中上肺浸润型肺结核伴咯血2天而入院。在入后的八天中仍有咳嗽而出现间断性咯血。每天3~5次,每次咯血量在100~300ml之间,为鲜红色血痰,曾先后应用脑垂体后叶秦、止血敏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致…  相似文献   

17.
顽固性呃逆(Intractable hiccup,IH)指呃逆超过48小时或对常规治疗无效者,传统上采用的药物有氯丙嗪、苯妥英钠、哌醋甲酯、尼可刹米、阿米替林及硝苯地平等,疗效均不甚理想。近年来对IH的药物治疗方法不断出现,本文对此进行综述。 1 氟桂利嗪氟桂利嗪是治疗脑血管疾病、眩晕、耳鸣、头痛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选择性钙通道阻滞剂。刘希涛用氟桂利嗪治疗顽固性呃逆病人46例,每天  相似文献   

18.
食道调搏终止阵发性室上速发作的疗效 (附1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道调搏终止阵发性室上速(PSVT)发作的效果。方法: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15例21次PSVT发作病人采用突然超速心房起搏法,以比PSVT发作时心率快30次/min频率,每次刺激10-30秒。结果:13例18次PSVT1次起搏终止发作,2例3次起搏终止发作。结论:对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折返性PSVT,食道调搏突然超速心房起搏可作为一种终止发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针刺治疗手术后顽固性呃逆54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刺治疗手术后顽固性呃逆54例山东省立医院(200021)赵文民我们采用针刺疗法治疗手术后顽固性呃逆患者54例。患者年龄25~73岁。病程1周内36例。1周以上18例;呃逆阵发性发作22例,持续性发作32例。治疗方法及结果:术后需仰卧位者选中脘、膻中...  相似文献   

20.
我们2002—01/2003—12收治患有脑实质性病变的疾病出现顽固性呃逆的病人97例,其中49例采用氯丙嗪加中药治疗,疗效明显,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