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荧光定量PCR检测NG、CT和UU三种性病混合感染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德  王克俊  齐子芳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8):2097-2098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混合感染现状、特点和规律性。方法:采用FQ—PCR方法对674例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淋球菌、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同时进行检测。结果:患者同时感染CT和UU、CT和NG、NG和UU及NG、UU、CT的阳性率存在着差异。结论:NG、UU、CT三种致病微生物混合感染检测结果中,CT+UU感染率最高,CT+UU+NG感染率最低。  相似文献   

2.
史殿奎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5):2004-2004
目的:了解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情况。方法:对290例女性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NG、CT和UU检测,NG采用培养法、CT采用酶免疫分析法和UU采用培养法进行检测。结果:单纯NG感染19例(占6.5%),单纯CT感染120例(占41.4%),单纯UU感染50例(占17.2%),NG和CT混合感染20例(占10.5%),NG和UU混合感染18例(占6.2%),NG、CT和UU混合感染10例(占3.4%),CT和UU混合感染53例(占18.3%)。结论:泌尿生殖道系统疾病混合感染率较高,提示临床应对泌尿生殖道系统疾病患者要作全面的病原体检查以早期发现隐匿性感染,及时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3.
两种培养方法检测解脲支原体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 UU)一般认为是机会性感染病原体。UU与沙眼衣原体(CT)、淋病奈瑟菌(NG)合称为泌尿生殖系统性传播疾病(STD)的三个最常见的病原体。UU和CT在非淋病性尿道炎中占40%~50%,并有超过淋病奈瑟菌感染的趋势。国内调查显示UU的感染率在40%左右。又有报道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病原体分析结果显示UU,CT,念珠菌混合感染占主导,所以解脲支原体的准确检测日趋重要。检测解脲支原体规定的标准培养法是把液体培养基和固体培养基相结合的一种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4.
赵绪英  晓英 《新疆医学》2006,36(5):109-110
性传播疾病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和社会问题。目前淋菌性和非淋菌性生殖道感染是本地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其主要的病原体为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及人型支原体。为进一步了解该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情况。本文分析了2003年7月至2005年7月在本院门诊部就诊的2115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球菌培养(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检测结果,并对支原体进行了12种抗菌药物耐药性监测。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妇科门诊患者下生殖道性传播性疾病(STD)病原体感染情况,指导临床医师合理用药,及时控制STD病原的传播及流行。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至2006年12月妇科门诊的244例下生殖道感染患者,采用常规妇科检查和采用淋球菌(NG)培养、支原体(UU、MH)培养、沙眼衣原体(CT)培养等方法,统计分析下生殖道部分STD病原检查情况和临床表现情况。结果:244例妇科门诊患者下生殖道STD病原体以支原体(含UU和MH)为最多见,占45.08%,其次为淋球菌(NG),占9.02%,再次为沙眼衣原体(CT),占8.61%,其中UU伴CT感染阳性率为48.36%;在伴有NG感染时,UU和CT的阳性率分别为68.18%和22.73%,与不伴NG感染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表现中的宫颈红肿及压痛、急性尿道炎、宫颈脓性分泌物所占比例分别为99.18%、97.54%和95.08%,有45.08%的患者发生宫颈糜烂;宫颈脱落细胞涂片结果以变性、坏死、增生及化生表现为主,部分患者鳞状上皮细胞及宫颈柱状上皮细胞已发生核异质改变。结论:我院妇科门诊患者下生殖道感染STD病原体以非淋球菌所致混合感染为主,定期开展包括性病病原体在内的妇科疾病筛查工作和健康教育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泌尿生殖道淋球菌(NG)感染在临床上非常多见,占性传播疾病(STD)首位。作通过176例淋病患的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解脲支原体(UU)培养和沙眼衣原体(CT)检测,发现混合感染112例,其中NG+UU75例,NG+CT20例,NG+UU+CT17例,说明泌尿生殖道NG合并UU、CT较高。为了进一步指导临床用药,建议对淋病患同时进行UU与CT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快速准确检测尿道分泌物病原体感染,包括淋病奈瑟氏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及人型支原体(MH)引起的感染。方法 应用PCR技术检测249份女性分泌物和男性分泌物。结果 NG、CT、MH、UU阳性率分别为13%(39/249)、9.7%(29/249)、6.7%(20/249)、10.4%(31/249)。结论 性病和非性病泌尿生殖道感染的病人中不仅存在淋病奈瑟氏菌,也存在CT、UU、MH双重或多重感染。  相似文献   

8.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2202份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的UU、CT、NG.了解性传播性疾病中解脲脲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以及淋病奈瑟菌(NG)的感染情况.三种病原体中,UU的阳性率居于首位,明显高于NG的阳性率,而CT与NG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混合感染阳性率不高,由UU或CT引起的混合感染率与由NG引起的混合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近年来性传播疾病的播散及发病率增高已引起社会的关注,性传播疾病会给孕妇带来严重的妊娠并发症及危害新生儿,为了做好优生优育工作,探讨将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等三种最常见的性病病原体检查列为孕妇产前检查的常规项目的重要性.方法淋球菌采用培养法,解脲支原体为培养法,沙眼衣原体采用立明衣原体抗原免疫快速法试剂盒检测.结果共检测了346例产检者的宫颈口分泌物,NG阳性率为0.86%;CT阳性率为0.57%;UU阳性率为1.15%;其中6例为双重病原体感染,孕妇感染的总阳性率达4.33%.结论为了做好预防及早期处理,阴道分泌物检测NG、CT、UU列为孕妇产前检查的常规项目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病原学及支原体药敏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了解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中的病原学作用以及感染支原体的耐药情况。方法:采用英国“立明”沙眼衣原体抗原检测卡沙眼衣原体,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的Myocoplasma IST试剂盒对支原体进行分型培养及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1896例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患者中,沙眼衣原体感染阳性率为43.7%(829/1896);支原体培养阳性率为35.8%(669/1896),其中UU、MH和UU+MH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64.9%(434/669)、3.9%(26/669)和31.2%(209/669);CT+支原体混合感染阳性率为8.6%(161/1896);其它病原体感染阳性率为12.7%(237/1896)。UU及MH两型支原体的敏感药物分别是交沙霉素、原始霉素、强力霉素,两型支原体的耐工药物分别是红霉素、泰利必妥。结论:非淋菌性泌尿生殖道炎的主要病原体为CT及支原体,支原体中以UU为主;支原体对交沙霉素,原始霉素,强力霉素的敏感性高。  相似文献   

11.
广西地区性病患者混合感染及其与年龄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煜林  梁铭 《广西医学》2004,26(2):199-200
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是淋病和非淋菌性尿道炎/宫颈炎的主要病原体。为了解这4种病原体引起的性病出现混合感染情况.我们对2824例性病门诊就诊患者进行检查,确诊1283例患者为性病,现对其NG、CT、UU、MH病原体混合感染的检测情况及其与年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12.
慢性前列腺炎混合感染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淋球菌、沙眼衣原体、解脲支原体感染进行单一病原体及多种病原体混合感染研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对慢性前列腺炎289例的前列腺分泌物进行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检测。结果:289例中NG检出率为10.2%,UU检出率为30.6%,CT检出率为14.2%,NG UU检出率为4.5%,NG UU CT检出率为1.5%,UU CT检出率为8.5%,NG CT栓出率为2.8%。结论:对原因不明的慢性前列腺炎病人,有必要对其感染的病原体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13.
Taqman技术检测重庆地区2001年度NC、CT、UU的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调查2001年度重庆地区淋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情况。方法:用Taqman技术检测2600例重庆地区性病科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NG—DNA、CT—DNA、UU—DNA,观察这三种主要性病病原体的感染率及年龄、性别分布。结果:在2600份临床标本检测中,淋球菌感染率为11.00%、沙眼支原体感染率为15.11%、解脲支原体感染率为8.23%,CT、UU混合感染率为1.73%。男性感染者1846例,女性感染者754例,男女患病比例为2.5:1。性传播疾病患者年龄分布从15岁~60岁以上不等,平均26.4岁。结论:重庆地区性传播疾病中以非淋球菌性泌尿生殖道炎为主,男性患者多于女性,且年龄有年轻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欧成茂 《广西医学》2006,28(1):56-58
目的探讨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和支原体感染状况及支原体药物敏感性.方法对865例泌尿生殖道感染者进行沙眼衣原体(CT)和支原体检测并进行药敏检测.结果①CT阳性126例(14.56%),其中男性46例,阳性率为8.09%(46/568),女性80例,阳性率为26.94%(80/297),女性患者CT感染率显著高于男性(P<0.001).②支原体阳性325例(37.57%),其中解脲支原体(UU)感染占82.46%(268/325),人型支原体(MH)感染占9.8%(32/325),UU MH感染占7.69%(25/325).③UU、MH、UU MH对前三位敏感的抗生素分别是交沙霉素、可乐必妥和司帕沙星,耐药率最高的前三位抗生素分别是红霉素、四环素和乙酰螺旋霉素.结论对泌尿生殖道感染患者进行衣原体和支原体检测以及支原体药敏试验,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从而避免临床上滥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5.
《右江医学》2017,(4):418-422
目的了解本地区泌尿生殖道感染首诊患者解脲支原体(UU)、沙眼衣原体(CT)、淋球菌(NG)、梅毒螺旋体(TP)、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等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感染检出情况,为规范化性病门诊的干预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前瞻性收集2014年6月1日至2016年8月1日期间590份以泌尿生殖道症状为主诉的首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的病原学检测及血清TP抗体、HIV抗体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描述与分析。结果对590名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标本进行UU、CT和NG检测,采集血液标本进行TP抗体、HIV抗体检测,共检出阳性标本300份(阳性检出率50.85%)。其中泌尿生殖道感染阳性标本293份(占49.66%),TP阳性6例(占1.02%),HIV为1例(占0.17%)。三种病原体(UU、CT、NG)阳性病例中单一感染275例(占46.61%),其中UU、CT和NG检出率分别为39.83%、4.58%和2.20%,三者结果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感染18例(占3.05%),其中UU+CT、UU+NG、CT+NG以及UU+CT+NG的阳性率分别为1.86%、0.51%、0.34%和0.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病原体(UU、CT、NG)的单一感染检出率比三种病原体混合感染检出率高(P<0.05)。女性病原体总阳性率为66.00%,高于男性的44.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泌尿生殖道UU感染检出率在三种病原体中最高,有必要进行常规检查;单一感染模式病原体检出率显著高于混合感染模式;女性在三种病原体总体传播过程中相比男性更容易感染。对泌尿生殖道症状首诊患者应同时进行多项病原体、血清TP抗体及HIV抗体检测,尽早实施规范化性病门诊对性传播疾病的防治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FQ -PCR)检测 2 2 0 2份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中的UU、CT、NG。了解性传播性疾病中解脲脲原体 (UU)、沙眼衣原体 (CT)以及淋病奈瑟菌 (NG)的感染情况。三种病原体中 ,UU的阳性率居于首位 ,明显高于NG的阳性率 ,而CT与NG的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混合感染阳性率不高 ,由UU或CT引起的混合感染率与由NG引起的混合感染率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7.
王元 《安徽医学》2013,34(2):191-192
目的了解本地区非淋球菌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感染状况。方法利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方法(FQ-PCR)对2010和2011年来院就诊的420例非淋球菌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同时作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检测。结果检出阳性病例211例,阳性率50.0%,(211/420):其中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和混合感染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31.9%(134/420),11.7%(49/420)和6.7%(28/420),沙眼衣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的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解脲支原体高于沙眼衣原体;不同性别在不同病原体感染中有所不同,总体上女性感染高于男性(P<0.05),在解脲支原体单一感染差异两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女性高于男性,但在沙眼衣原体单一感染和两种病原体混合感染中两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本地区解脲支原体是非淋球菌性生殖道感染患者的主要病原体,女性呈明显高感染状况,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可作为临床检测的解脲支原体和沙眼衣原体的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当前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或解脲支原体(UU)感染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272例泌尿生殖感染CT或UU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病原体及临床症状.结果目前泌尿生殖道CT或UU感染的男性就诊者较多,21~40岁组为高发人群,以沙眼衣原体感染为主,混合感染率达43.4%,临床症状隐匿. 结论应尽可能做全面病原体检查,以阻止这两种病原体的蔓延.  相似文献   

19.
目的:为了解呼伦贝尔市地区泌尿生殖道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和沙眼衣原体(CT)感染状况及其对抗生素的敏感性.方法:应用衣原体、支原体试剂盒对460例拟诊患者泌尿生殖道标本进行研究,并测定对9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检出156例支原体阳性者,阳性率33.91%,其中UU、MH及UU、MH混合感染者分别占检出者78.84%、11.53%、9.62%,并有34例合并CT感染,占检出者21.79%.敏感药物为原始霉素、交沙霉素、强力霉素、阿奇霉素.对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红霉素、四环素不同程度耐药.结论:呼伦贝尔市地区支原体感染者首选交沙霉素、强力霉素、阿奇霉素为一线药物.  相似文献   

20.
胡誉  周从容  吴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7,32(10):1062-1064,1090
目的:了解不孕症妇女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脲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感染状况并分析支原体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对2186例不孕症患者(不孕组)和210例早孕妇女(对照组)进行CT抗原检测和UU、MH培养及药敏试验,并对结果进行临床分析.结果:不孕组CT阳性173例,阳性率7.9%;支原体总阳性1102例,阳性率50.4%,其中UU感染987例,MH感染115例;CT、UU、MH的总感染数1275例,总感染率58.3%.对照组CT阳性率1.4%,支原体阳性率6.2%,对照组总感染率为7.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UU、MH、UU MH培养前三位敏感的抗生素分别是交沙霉素、美满霉素、克拉霉素.耐药率最高的抗生素是喹诺酮类,居前三位的分别是司帕沙星、诺氟沙星、氧氟沙星.结论:不孕症妇女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率显著高于正常已孕妇女,这说明生殖道衣原体、支原体感染可能是引起不孕症的原因之一;支原体对常用抗生素,特别是喹诺酮类和部分大环内酯类的敏感性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