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11 毫秒
1.
患者,男,41岁。发现右下腹渐大性肿物2年于2005年1月3日入院。患者2年前意外发现右下腹有一鸡蛋大小无痛性肿块,随时间推移,该肿块逐渐增大许占据右下腹部。自发病以来,患者无发热、消化道及膀胱压迫症状,饮食及大小便正常,体重无变化。既往有先天性左侧睾丸缺失病史。生育1女。体检:体温36.6℃。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4/86mmHg。  相似文献   

2.
笔者从1968~1980年共做膀胱手术76例,均于术后废除导尿管,效果满意。操作方法:术前部分病人服呋喃坦啶1~2天,术时取仰卧位,用1/1000新洁尔灭液消毒会阴和龟头,下腹部用碘酒、酒精消毒。取耻骨上腹部正中切口,认清膀胱壁后,于其顶部纵形切开,组织钳夹切口缘,探查结石大小及方位,用无齿圈钳钳夹取出石头,以0 0 0肠线作浆肌层缝合膀胱,针距0.5~0.7cm,另用0号丝线缝合浆膜加固,若有怀疑应灌注盐水试验,证实缝合可靠即拔除导尿管。常规于耻骨上后方放置橡皮引流膜一小片,次日拔除,切口7天拆线。  相似文献   

3.
患者:女,52岁。因突发下腹剧痛1小时收入妇科。无阴道出血及停经史。7个月前B型超检查:子宫内可见一弱光团,于子宫右上方可探及一20.7cmX17·scmXll·scm回声较强的四块,界清,其内回声不均匀。提示:子宫肌瘤。未予治疗。体检:BPS乃kPa。面色苍白、四肢冰凉。下腹明显膨隆,可及一20cmX20cm的肿物,光滑,质较硬,界清,固定。妇科检查:子宫及双附件触不清。后穹窿穿刺抽出不凝血。血红蛋白eeg/t。诊断:失血性休克,子宫肌瘤出血?经积极抗休克治疗及行剖腹探查术:见腹腔内有积血块及不凝血约2000ml。子宫约如孕40天大小,…  相似文献   

4.
郭健  张仕坤 《中华骨科杂志》1995,15(11):788-788
手术治疗耻骨联合分离一例报告郭健,张仕坤,黄才谋我科收治耻骨联合分离1例并随访3年,疗效满意。患者男,25岁。因骑摩托车与汽车相撞,被抛起后双臀部落地,自觉下腹及会阴部剧痛,会阴部及肛门有活动性出血,当时检查无血尿,可自解小便,以“直肠会阴邵撕裂伤”...  相似文献   

5.
男,69岁。因前列腺肥大,行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摘除术。术中因渗血较多,除间断缝合外,窝内放置一Foley 管,气囊内注入盐水30ml 压迫止血。但窝内仍有渗血,随将浸过盐水的明胶海绵一包填塞在气囊周围。膀胱内放置一条蕈状尿管引出腹壁,术后行膀胱连续冲洗,36小时后放出Foley 管气囊液体。2小时后患者上、下两管出现活瓣样阻塞,膀胱胀满,腹壁蕈状管周围有较多淡红色液体溢出。次日患者症状加重,不能平卧,有高热。用100ml 注射器经尿管加大负压抽吸,相继从两尿管吸出20余块明胶海绵残块,其后尿管恢复通畅。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效地防止耻骨上前列腺摘除术后创面出血的方法。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伞状气囊导尿管.术中前列腺剜出后,以肠线缝扎5、7点处的活动性出血,经尿道插入伞状导尿管,以3/0或4/0肠线将“伞”的边缘与膀胱颈口做一圈连续锁边式缝合,使腺窝与膀胱完全隔离。结果从1996年8月至今共行8例,其中7例24h内尿液完全转清,仅1例由于活动过度延迟至72h。所有病例均未输血,无手术死亡,随访6个月以上无远期并发症。结论该方法止血可靠,术后不需大量膀胱灌洗,护理方便;膀胱颈口缝线无张力,术后疼痛及远期狭窄的可能性大为降低;术后能早期下床活动,住院天数缩短,医疗费用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我院1996年8月-2003年8月对前列腺增生症患采用耻骨上经膀胱前列腺切除术,放置双腔气囊尿管,气囊放置于前列腺窝,术后有6个月-3年随访180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初步探讨膀胱全切术后一种新的尿流改道术式(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的可行性及优势。方法回顾分析2例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资料。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方法为:双侧输尿管与回肠膀胱吻合好后,于右下腹麦氏点打孔引出输尿管引流管,并经此孔放入F18双腔硅胶气囊尿管,行回肠膀胱造瘘,气囊注水30mL,轻牵尿管使回肠膀胱贴附腹壁内面腹膜,4号丝线间断缝合回肠膀胱浆肌层于腹壁内面腹膜。结果 2例手术均成功,回肠膀胱建立、输尿管膀胱吻合及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手术时间36~41min,术后住院日17~23d,术后随访3~6个月,无并发症出现。偶有膀胱造瘘口处尿外渗。结论从初步结果看,回肠膀胱腹壁造瘘术具有操作简单、术后护理成本低、生活质量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9.
闭孔内肌移植术治疗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的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法:对26例耻骨直肠肌综合征病人采用耻骨直肠肌后方切断术,同时再游离并切断闭孔内肌坐骨附着端断端与侧方耻骨联合肌及部分括约肌缝合。结果:26例病人均有一定程度症状缓解,大便1 ̄2次/d,随访6个月至3年,无1例复发。讨论:把游离的闭孔内肌与侧方耻骨直肠肌作缝合,可拮抗耻骨直肠肌的反常收缩,防止术后再粘连。结论:该方法对治疗耻骨直肠肌痉挛引起的便秘有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目的:探讨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后常见出血,尿失禁、前列腺窝品狭窄和膀胱无抑制痉挛4种并发症的原因及防止方法,方法:采用窝品周圈深“8”字环扎血管及术皇导尿管牵拉压迫或术中经尿道电切镜电灼术;术中避免损伤胱外括约肌;缝合窝口时不缩紧,保证可容2指大小;术后由骶管内持续注入0.125%布比卡因,结果:采用以上措施经治109例患者,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与经典的耻骨上前列腺切除术相比,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  相似文献   

11.
开腹手术切口与腹腔镜手术切口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胡明彦  陈斌等 《消化外科》2002,1(5):330-332
目的:观察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单纯切口损伤大小导致粘连的差别,同时探讨腹腔镜穿刺孔缝合腹膜对预防肠粘连的意义。方法:取20只成年家兔,分别在左下腹做5cm开腹切口、右下腹做二个0.5cm腹腔镜手术穿刺孔,左下腹切口常规丝线分层缝合,右下腹穿刺孔一个缝合腹膜,另一个不缝合腹膜。结果:左下腹切口的肠粘连率为66.67%,右下腹腹腔镜穿刺孔粘连率为4.17%,其中不缝合腹膜的为8.3%,缝合腹膜的为0。结论:单纯开腹切口损伤导致的肠粘连率显高于腹腔镜穿刺孔;腹腔镜穿刺孔缝合腹膜对预防肠粘连无意义。  相似文献   

12.
小切口额颞部皮肤提紧骨膜固定除皱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小切口额颞部皮肤提紧除皱术后如何选择对前额及颞部皮肤有效的固定方法。方法:采用小切口并在正中及双侧颞部发际内冠状缝合全层,将术中提紧的软组织用10号丝线缝合固定在骨膜上并加压包扎。结果:本组30例患者,除皱效益明显26例,较术有有所改善4例。其中9例术后48h顶部均有少量积血,术后5-7天可完全吸收,1例出现顶部大面积血肿,其余20例放置引流后,无此并发症发生。结论:骨膜缝合固定术的方法操作简单,有效防止了上提组织的垂落及并发站的发生,并解决了短发及男性患者不易行此项手术的难题,有效地保证了小切口额颞部皮肤提紧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输尿管开15异位患者经腹腹腔镜膀胱外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对10例输尿管开口异位患者均采用经腹腹腔镜膀胱外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术。全麻,仰卧位患侧抬高,建立腹腔镜工作通道(经肚脐5mmTrocar,经腹直肌外侧缘左侧5mm/10mmTrocar,右侧12mmTrocar),充分游离患侧扩张输尿管,注意保护同侧正常输尿管,于靠近膀胱处离断异位开口输尿管,自同侧Trocar切口拉出腹壁,体外裁剪输尿管至大致正常直径,5/0可吸收线缝合输尿管管壁,末端制成乳头状,置入双J管后回纳腹腔;于膀胱底部后壁做全层切口,将输尿管末端乳头及双J管插入膀胱内,使用5/0可吸收线于膀胱全层与输尿管浆肌层间断吻合6~8针,吻合结束后膀胱注水测试有无漏尿,放置引流管及尿管。结果:10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耗时90~160min,术中出血30~50ml,术后4~6天拔引流管,7~10天拔除尿管,术后1个月拔除双J管。术后随访1~11个月阴道无漏尿,尿常规正常,B超示肾积水减轻或消失。结论:重复肾输尿管开口异位患者经腹腹腔镜膀胱外乳头式输尿管膀胱再植是可行性的,临床效果等同于开放手术,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手术瘢痕基本不可见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患儿男,9岁,因车祸致左髋部轧伤,疼痛、出血、不能活动1h入院。体检体温37.2℃,脉搏146次/min,血压80/30mmHg,神志淡漠。左髂髋部前侧有长18cm的创口深达骨质,有渗血。左下肢呈外旋畸形、短缩约5cm,会阴部肿胀,骨盆挤压痛阳性,左足背动脉搏动存在,左足趾血运、活动正常。X线片示骨盆多发性骨折、耻骨联合分离约8c合并左股骨近端骨折(图1)。入院后,补液、输鲜血600ml,补充血容量,纠正休克;局麻下行左髂髋部创口清创缝合术骨盆耻骨联合分离闭合复位后,以髂前上棘为中心先行肋骨固定带环型固定后加…  相似文献   

15.
1 病历摘要 患者,男,38岁,主因“体检行B超检查发现双肾积水,双输尿管扩张”入院。追问病史,有尿频、夜尿增多10余年。查体:BP130/85mmHg,下腹略膨隆,双肾区无叩痛。耻骨上区饱满,无压痛。肛诊发现前列腺位置抬高,未能触及。ⅣU检查示:两侧肾小盏杯口变钝,双侧输尿管扩张迂曲,均以右侧为甚;膀胱位置异常,位于小骨盆腔上方,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益肾逐瘀通颗粒剂联合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分为治疗组和两个对照组,治疗组19例,对照一组20例,对照二组17例。治疗组:膀胱穿刺造瘘术+益肾逐瘀颗粒剂。对照一组:膀胱穿刺造瘘术+哈乐。对照二组:膀胱穿刺造瘘术。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52.6%。对照一组:总有效率为60.0%。两组相比,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1);对照二组:总有效率为29.4%。对照二组分别与治疗组、对照一组相比,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治疗组可使前列腺增生症合并尿潴留的患者主观症状、客观体征及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改善,又有明显改善膀胱排尿的功能,临床疗效与Al—A受体阻滞剂哈乐治疗效果相近,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和费用比。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改进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耻骨结节缝合方法,减少术后腹股沟疼痛的发生。方法采用耻骨结节腱膜下注射2%利多卡因方法使耻骨结节腱膜明显隆起与骨膜分离,可将补片和耻骨结节腱膜准确缝合。结果术后第7天站立位抬高患侧下肢出现局部腹股沟内侧明显疼痛感:A组17.5%(7/40),B组患者未诉有明显疼痛(0/35),两组差异显著(P〈O.05)。结论本手术方法可准确地避开损伤耻骨结节骨膜,能有效地避免术后由于缝合损伤耻骨结节骨膜所引起的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8.
患者女,48岁。因脐部包块2年,右上腹不适1年,伴右下腹隐痛1个月于2008年7月18日入院。患者1个月前曾有右下腹剧烈疼痛,到当地卫生院经抗炎、对症支持治疗后好转,随后右下腹持续隐痛。入院查体:一般情况稍差,T:38.0℃,P:80次/min,R:20次/min,BP:110/75mmHg,  相似文献   

19.
1临床资料 患者,女,39岁,2005年12月20日因车祸致双侧臀部疼痛伴左下肢活动障碍2h入院。查体:神智清楚,面色苍白,血压90/50mmHg,心率104次/分,下腹压痛,骨盆挤压征阳性,左下肢疼痛,不能活动。X线片提示:双侧耻骨上支骨折,双侧坐骨支骨折(图1~4)。入院后给予补液、止血、抗炎等治疗,3d后病情稳定行双侧耻骨上肢内固定术,因患者左下肢疼痛,  相似文献   

20.
例120岁。入院前1h被汽车撞伤下腹部来院诊治。伤后不能行走,一次肉眼血尿后即不能排尿,无恶心、呕吐。体检:面色苍白,痛苦貌,血压12/8kPa,脉搏100次/min。下腹膨隆,可叩出浊音区,耻骨联合处有压痛,骨盆分离挤压试验阳性,外阴部有较多积血,有血从明道溢出。从尿道外口插入导尿管至3.0cm处即从阴道穿出,阴道前壁有5.0cm裂口。直肠指检未见异常。拟诊为骨盆骨折并尿道阴道损伤。入院后经输血补液,一般状况好转,摄X线骨盆平片示两侧骼骨翼、左坐骨支骨折,耻骨联合分离。于硬膜外麻醉下行尿道对瑞吻合阴道修补膀胱造瘘耻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