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6 毫秒
1.
高永强 《光明中医》2016,(23):3474-3475
目的分析研究穴位注射治疗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儿的治疗效果。方法抽取我院接收的80例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及语言训练,观察组加用穴位注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疗效及治疗前后语言发育商评分。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5.0%,远高于对照组的52.5%,差异显著(P0.05);治疗前两组Gesell语言DQ评分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各项指标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对精神发育迟缓伴语言障碍患儿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及语言训练基础上加用穴位注射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儿语言发育商评分,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灸及穴位注射结合语言训练治疗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4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单纯语言训练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针灸及穴位注射结合语言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观察组患儿优良率为90.6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发育商、总智商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发育商、总智商值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观察组患儿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及穴位注射结合语言训练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可显著改善患儿临床疗效,提高患儿发育商、总智商,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健脑补肾法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语言发育迟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2例语言发育迟缓患儿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采用语言康复训练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健脑补肾法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运用Gesell量表评估患者的语言发育商(development quotient,DQ)评分。运用失语症检查表(aphasia checklist,CRRCAE)评估患儿的言语功能。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水平。结果研究组在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86.96%(40/46),对照组为69.57%(32/46),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言语能力、粗大动作、适应性、精细动作、社会交往能力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口头表达、听、抄写、复述、听写、计算、出声读评分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BDNF、NGF明显升高,且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脑补肾法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可有效提高语言发育迟缓的疗效,改善患儿的言语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BDNF、NGF调节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健脾补肾调督针刺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的疗效。方法:选择13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Bobath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健脾补肾调督针刺法。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MFM、Peabody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obath疗法联合健脾补肾调督针刺法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疗效更确切,可改善患儿肢体运动功能,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瘫语言迟缓患儿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6例脑瘫语言迟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3例。两组患儿均接受基础治疗,对照组给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儿智力及口部运动功能的改善情况,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应人能、应物能、动作能及语言能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观察组上述4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口部运动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口部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88%(29/33),高于对照组的66.67%(2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语言康复训练治疗脑瘫语言迟缓患儿临床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提高患儿的语言功能,促进智力发育。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五神针联合Bobath运动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以下简称脑瘫)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6例脑瘫患儿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53例予Bobath运动疗法治疗;治疗组53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五神针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粗大运动功能评价量表(GMFM)及Peabody精细运动发育量表(PDMS-FM)[包括抓握能力(Gr)及视觉运动整合能力(V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血清IL-6、TNF-α及IGF-1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34%(50/53),对照组总有效率77.36%(41/53),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ADL评分、GMFM评分、PDMS-FM Gr评分及PDMS-FM Vi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IL-6及TNF-α水平均下降(P<0.05),IGF-1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IL-6、TNF-α及IGF-1水平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五神针联合Bobath运动疗法治疗脑瘫患儿疗效确切,可明显提高患儿生活能力,促进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功能的发育,降低IL-6及TNF-α水平,抑制炎性反应,升高IGF-1水平,促进神经发育,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结合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支气管哮喘的效果。方法: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4例,治疗组用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穴位敷贴,对照组用常规西药治疗。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炎症因子水平、免疫指标水平及p38MAPK表达水平。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免疫指标CD4+、CD8+及CD4+/CD8+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炎症因子IL-4、IFN-γ及TNF-α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血清p38MAPK表达水平较前下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出现皮疹2例、对照组出现1例。结论:黄芪注射液穴位注射联合中药穴位敷贴可通过抑制p38MAPK表达水平,调节免疫功能,改善支气管哮喘炎症反应,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0例精神发育迟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康复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增加头针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智商、发育商,并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言语智商、操作智商及全量表智商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个人社交、语言、精细运动、适应性、大运动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语言、精细运动、大运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康复训练治疗小儿精神发育迟缓,可明显提高患儿的智商及发育商,整体疗效优于单独康复训练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穴位埋线治疗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临床效果。方法:抽取康复科收治的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30例为研究对象,并随机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15例。观察组采用穴位埋线联合运动治疗;对照组仅使用运动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粗大运动功能评定表(GMFM)评分显著提高,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0%,观察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肌张力低下型脑瘫患儿采用穴位埋线治疗效果突出,临床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选择,并作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灸推拿等综合疗法(AMIE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试验方法,将12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综合组60例,施行AMIE方案(针刺、推拿、穴位注射及五禽戏);康复组60例,施行Bobath训练法治疗,均治疗60次。以治疗前后运动功能评分评价其临床疗效,并且随访12个月,了解患儿是否可以独立行走。结果:综合组总有效率76.7%,康复组58.4%,2组相比,P>0.05;与治疗前比较,综合组和康复组运动功能评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1年后的随访比较,综合组治疗后可以独立行走人数为36例,明显多于康复组的24例,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AMIE方案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功能障碍有效,近期疗效等同于Bobath训练法,远期疗效优于Bobath训练法。  相似文献   

11.
王艳芬  马琴  王顺 《陕西中医》2023,(5):595-599
目的:探讨肾康注射液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CRF)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50例CRF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75例。对照组予肾康注射液治疗,治疗组予肾康注射液联合穴位敷贴治疗。比较两组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积分、肾功能、氧化应激和肾纤维化指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的74.67%(P<0.05)。治疗后两组症状体征有所缓解,且治疗组恶心呕吐、腰膝酸软、倦怠乏力、脘腹胀满、口渴不饮、食欲欠佳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血尿酸(UA)、活性氧(ROS)、丙二醛(MDA)、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蛋白C(Cys-C)均较治疗前降低,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上述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与对照组的14.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康注射液联合穴位敷贴治疗CRF疗效显著,可明显缓解患...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对精神发育迟滞儿童的治疗有效性。方法:将2012年我科确诊精神发育迟滞患儿87例分为两组,治疗组45例采用头针结合体针配合穴位注射治疗,并进行家庭教育指导,对照组42例仅家庭教育指导下在家行家庭教育,两组采用0~6岁儿童心理发育量表进行DQ值评定,比较治疗前后结果。结果:大部分患儿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评测分值都有改善及提高(P<0.05),其中显效10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8.9%。结论:针灸配合穴位注射是治疗儿童精神发育迟滞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温阳通络针灸法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选取100例痉挛型小儿脑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进行推拿治疗,观察组采用温阳通络针灸法联合推拿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以及患儿智力[以发育商(DQ)评估]、运动功能发育情况(以GMFM-88和FMFM量表评估),比较两组患儿氧化应激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半胱氨酸天冬氡酸蛋白酶3(Caspase-3)]。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DQ评分、GMFM-88和FMFM量表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得分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血清SOD水平均升高,血清MDA、Caspase-3水平均下降,且观察组血清SOD水平较高,血清MDA、Caspase-3水平较低(P<0.05)。两组患儿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阳通络针灸法联合推拿能够显著改善小儿脑瘫的智力及运动功能发育,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善患儿氧化应激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电针联合当归注射治疗颈性眩晕的疗效。方法:选择120例颈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治疗组运用电针联合当归注射治疗,对照组采用天麻素针和西比灵胶囊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椎动脉(VA)、基底动脉(BA)的平均血流速度(Vm)的变化以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变化。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98.33%、86.67%,治疗前后VA、BA的Vm和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复发率低。结论:电针联合当归注射可提高疗效,降低复发,是治疗颈性眩晕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穴位注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药物穴位注射治疗感音神经性耳聋、耳鸣的临床疗效。方法93例患者随机分为恩经复组、维生素B_(12)组(维B_(12)组)和对照组。全部患者在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恩经复和维B_(12)组分别配合恩经复和维生素B_(12)穴位注射,对照组配合维生素B_(12)肌肉注射。结果恩经复组总有效率为77.59%,维B_(12)组总有效率为55.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7.74%,恩经复组疗效明显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穴位注射是治疗神经性耳聋、耳鸣的有效方法,采用神经生长因子注射疗效尤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热补针法结合康复训练对脑瘫患儿运动发育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康复组和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每组30例。康复组患儿只接受Bobath康复手法训练,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患儿在采用热补针法治疗的同时结合Bobath康复手法训练。体针治疗辨证取穴结合局部取穴神门、华佗夹脊、肩髃、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绝骨、足三里、三阴交、承山、太冲、太溪,其中在曲池、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三阴交、承山等穴施热补针法,不留针,每日治疗1次;头针取穴百会、四神聪、智三针、脑三针、颞三针、运动区,不提插捻转,留针60min,隔日治疗1次。均3个月为一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治疗前、治疗3个月及6个月采用Peabody运动发育评定量表(PDMS-2)对脑瘫患儿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0.00%(21/30)和60.00%(18/30),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显著优于康复组(P0.05)。热补针法结合康复组患儿治疗6个月姿势、移动、实物操作、抓握评分分别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比较,均显著升高(P0.05),视觉-运动整合评分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P0.05);康复组患儿治疗6个月姿势、移动、抓握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均升高(P0.05),实物操作评分与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比较显著升高(P0.05);针刺结合康复组患儿治疗6个月姿势、移动、实物操作、抓握评分与康复组比较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热补针法结合现代Bobath疗法对脑瘫患儿粗大运动功能和精细运动能力均有明显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头针联合热敏灸对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血清S100β、神经生长因子(NGF)水平和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70例脑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所有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给予新Bobath技术及低频电刺激,研究组35例给予头针联合热敏灸治疗。每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两组治疗后均随访12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评估两组患者肢体功能改善情况,检测并比较血清S100β、NGF水平。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及随访结束后两组ADL、FMA评分升高,MAS分级均有明显改善(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清S100β、NGF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头针联合热敏灸可更加有效改善卒中后肢体痉挛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可能与降低患者血清S100β、NGF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8.
《山东中医杂志》2017,(8):672-674
目的 :观察加用针刺十三鬼穴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74例确诊的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6例(乳果糖及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和治疗组38例(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十三鬼穴),治疗2周后,比较两组神经心理测验结果及肝功能、血氨水平。结果:治疗2周后,治疗组较对照组的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肝功能、血氨的下降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用针刺十三鬼穴治疗轻微型肝性脑病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神经心理学测试结果,显著降低轻微型肝性脑病患者血氨、肝功能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甲钴胺局部注射治疗斑秃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斑秃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5例,采用电针结合甲钴胺局部注射治疗;对照组35例采用梅花针叩刺加鲜姜片涂擦患处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3%,对照组为77.1%,两组比效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结合甲钴胺局部注射是治疗斑秃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