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合并眼球穿孔伤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2例2型糖尿病合并眼外伤,急诊或择期行眼外伤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1例。治疗组患者使用胰岛素泵下持续注射基础胰岛素;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法皮下注射胰岛素,观察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总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治疗组患者血糖控制不稳出现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眼外伤患者手术中,应用胰岛素泵治疗和控制血糖,疗效确切,治疗安全,缩短住院日,减少患者经济负担,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和胰岛素泵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治疗)和观察组(胰岛素泵),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的餐后2h血糖和空腹血糖水平比较无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和餐后2h血糖水平明显下降,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的胰岛素用量和血糖达标时间均较少,组间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临床上给予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泵治疗,能够预防低血糖,降低血糖水平,缓解患者病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那格列奈和胰岛素泵在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折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纳入的79例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骨折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各39例,观察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与胰岛素泵治疗,对照组给予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观察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变化和治疗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临床治愈出院。治疗前与治疗后相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明显减少(P0.05)。观察组下降水平优于对照组。结论甘精胰岛素+那格列奈+胰岛素泵运用于2型糖尿病合并骨折中效果明显,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林小霞 《基层医学论坛》2013,(28):3738-3739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组,20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且低血糖发生率也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能逐渐恢复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有效控制血糖值,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减少患者胰岛素注射量,缩短了血糖达标所需时间,且操作简单易行,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黎华  杨川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8):1025-1026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8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5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05%,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血糖达标时间及住院天数明显缩短,胰岛素的使用量明显下降,经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胰岛素泵在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能够快速使血糖达标,减少了胰岛素的使用量,较好控制了患者的肺部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分析胰岛素泵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组和常规胰岛素注射(MDI)组,观察两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结果:CSII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MDI组,且CSII组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MDI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胰岛素注射治疗相比,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可以更好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并能够明显减少低血糖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胰岛素泵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给予胰岛素皮下注射,观察组以胰岛素泵提供胰岛素治疗,分析两组临床疗效、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与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分别为95.35%、2.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16.28%(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糖尿病患者实施胰岛素泵治疗,可提高血糖控制效果,减少胰岛素用量,应用价值显著。  相似文献   

8.
严勋  陈东  郝建英  张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0,16(11):1433-1435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2型糖尿病合并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24例,在抗感染治疗同时,观察组使用胰岛素泵持续输入诺和灵(R)控制血糖,对照组予皮下注射胰岛素(诺和灵R,诺和灵N)强化控制血糖,并记录两组治疗病程中低血糖总次数,比较两组治疗前及入院第2天、第2周、第3周空腹、餐后2h血糖水平及每天胰岛素平均用量,并比较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血糖控制良好,治疗前及治疗后第2、3周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2天观察组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各时间点血糖达标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均<0.01),达标时各胰岛素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1),低血糖发生人次明显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胰岛素泵能减少胰岛素用量,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低血糖等不良反应,疗效相当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减轻患者痛苦,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治疗初发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我科收治的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40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平均分组:对照组20例,拒绝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仅采用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控制血糖;观察组20例,积极采用胰岛素泵皮下输注门冬胰岛素控制血糖。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下降水平、血糖达标程度均优于对照组,且治疗过程中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初发糖尿病患者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诺和锐30三餐前注射和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及HbAlc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50例2型糖尿病患者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患者给予诺和锐30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诺和锐30三餐前注射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患者治疗后FBG、2hFBG、HbAl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患者血糖平均达标时间和胰岛素日平均用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诺和锐30胰岛素泵短期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血糖控制效果更佳,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  相似文献   

11.
周雄英 《大家健康》2016,(4):243-243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2型糖尿病的护理要点。方法:本次入选患者为我院收治的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150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患者75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综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的比例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两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空腹血糖均有所下降,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下降优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且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对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护理,有效提高患者甲状腺功能水平,降低患者空腹血糖,患者临床满意度较高,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注射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收治的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甘舒霖30R皮下注射2次或3次治疗,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连续皮下输注赖脯胰岛素治疗,分析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对照组血糖控制优良率66.7%,观察组血糖控制优良率86.7%.两组血糖控制优良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总有效率70%,观察组总有效率90%.两组总有效率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输注胰岛素,血糖控制效果及疗效优于三餐前注射胰岛素治疗,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月我院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输注,对照组予多次胰岛素强化治疗,两组均治疗2周。治疗后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及血糖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达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胰岛素用量少于对照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各项血糖指标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泵治疗初诊2型糖尿病的疗效明显优于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的方式,可以有效控制血糖且减少胰岛素用量及降低低血糖的发生率,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王彦红 《基层医学论坛》2013,(29):3825-3826
目的观察甘精胰岛素和胰岛素泵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甘精胰岛素组和胰岛素泵组各40例,甘精胰岛素组三餐前口服降糖药物或者注射短效胰岛素,胰岛素泵组使用胰岛素为门冬胰岛素。规律治疗2周后,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低血糖发生率及降血糖费用等方面的差异。结果2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显著下降(P0.05),甘精胰岛素组降血糖费用显著低于胰岛素泵治疗组。结论在2型糖尿病的治疗中,采用甘精胰岛素可以安全、有效、经济地控制血糖,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泵在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对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控制效果。[方法]选择60例住院择期手术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对照组采用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然后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控制血糖所需的天数及术后用于控制血糖的胰岛素量。[结果]观察组术前控制血糖所需的天数及术后胰岛素用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均为P<0.01)。[结论]使用胰岛素泵持续皮下胰岛素注射能较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围手术期的血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入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一组40人.对照组治疗方法为预混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治疗,观察组为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针对餐前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胰岛素用量情况,对两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在餐前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方面,观察组治疗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针对胰岛素所需剂量情况,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在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方面,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胰岛素泵联合速效胰岛素类似物治疗后取得的临床疗效显著,在改善患者餐前血糖值、糖化血红蛋白的同时,使低血糖发生发生率及胰岛素所需剂量均明显降低,且患者血糖达标时间明显缩短,应在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将136例糖尿病患者依照自愿原则随机分为两组,胰岛素泵护理干预治疗组(观察组)71例和胰岛素注射治疗组(对照组)65例,观察组患者在治疗基础上,加强胰岛素泵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剂量、患者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临床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h血糖方面无显著性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在血糖控制时间、胰岛素剂量以及低血糖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糖尿病患者而言,胰岛素泵治疗以及胰岛素注射治疗均有着较为满意的临床治疗效果,加强胰岛素泵护理干预措施对于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更为理想,临床低血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对比较低,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8.
赵家慧  刘峰  薛颖  曹丽华  胡爱萍 《吉林医学》2011,(34):7239-7240
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在治疗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中的临床价值。方法:88例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分为普通胰岛素组(治疗组)及口服降糖药组(对照组),对比观察了两组血糖变化、肺部感染有效率、低血糖发生率、患者的有关生化指标,了解应用胰岛素泵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临床价值。结果:治疗组的血糖控制,肺部感染治愈率,肺部感染的有关生化结果,低血糖发生率等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以老年人占多数,降血糖是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治疗的首要措施。胰岛素模拟了胰岛素的生理分泌,更能平衡、快速降血糖,更适合于老年人2型糖尿病合并肺部感染的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应用针对性护理的影响。方法择取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66例,并将66例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进行随机分配,主要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对照组33例,给予传统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33例,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后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情况变化以及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且P0.05;护理后对照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高于观察组患者且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中给予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糖尿病患者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不仅减少了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同时有效的控制了患者的空腹血糖水平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地特胰岛素与胰岛素泵治疗不能正常进食状态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45例不能正常进食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一组采用地特胰岛素皮下注射降糖治疗,另一组采用胰岛素泵给予基础降糖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控制血糖时间、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随机血糖、低血糖发生率、降低血糖费用等.结果 地特胰岛素组在胰岛素用量、空腹血糖、随机血糖、低血糖发生率、控制血糖时间等方面与胰岛素泵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降低血糖费用上地特胰岛素组显著低于胰岛素泵组(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不能正常进食时应用地特胰岛素治疗其疗效与应用胰岛素泵治疗疗效接近,但治疗费用明显低于胰岛素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