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HSV—tk/GCV系统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基因治疗恶性肿瘤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因其独有的旁观者效应,可克服基因转导率低的缺陷,并可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通过靶向调控机制增强疗效.是较为有效且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基因疗法。现综述近年来HSV-tk/GCV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HSV-tk/GCV系统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杀基因治疗恶性肿瘤是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因其独有的旁观者效应,可克服基因转导率低的缺陷,并可与其他方法联合应用,通过靶向调控机制增强疗效,是较为有效且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基因疗法.现综述近年来HSV-tk/GCV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肿瘤自杀基因疗法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尤其是自杀基因的选择与重组,载体系统的优化,基因的靶向性转移表达,以及自杀基因的联合治疗等均有助于提高自杀基因特异性表达,增强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现就自杀基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卵巢上皮癌的自杀基因疗法取得很大进展,主要体现在:由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参与调控,增强基因转染的靶向性,降低对非肿瘤组织的副作用;自杀基因(如HSV-TK基因)与免疫增强基因的联合应用;自杀基因与放射治疗的联合应用;增强自杀基因表达效率的辅助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一种新的提高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特异性的方法是应用放射线诱导的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启动子来启动治疗基因的表达。现就近几年来放射诱导Egr-1启动子启动下游目的基因的表达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前,一种新的提高恶性肿瘤基因治疗特异性的方法是应用放射线诱导的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gr-1)启动子来启动治疗基因的表达。现就近几年来放射诱导Egr-1启动子启动下游目的基因的表达在恶性肿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诱导凋亡被引入癌症治疗。研究者们通过激活凋亡途径、调控凋亡蛋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通过间接作用于蛋白酶、磷酸酶、蛋白酶体等进而调控凋亡。现就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诱导凋亡的新药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阐述其分子机制和临床效能。  相似文献   

8.
肿瘤自杀基因疗法是近年来肿瘤治疗的研究热点,尤其是自杀基因的选择与重组,载体系统的优化,基因的靶向性转移表达,以及自杀基因的联合治疗等均有助于提高自杀基因特异性表达,增强杀伤肿瘤细胞的作用。现就自杀基因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自杀基因联合放射治疗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基因疗法是近几年来的研究热点,最初被应用于脑胶质瘤的临床治疗,以后又推广到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但是,这种疗法存在许多缺陷,其临床疗效并不令人满意。近年来有学者尝试利用辐射来实现对自杀基因体内表达的时空调控,提高基因靶向转移的效率,同时自杀基因疗法还可以提高肿瘤对放射治疗的敏感性,本文将对这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卵巢癌自杀基因治疗多采用HSV-tk/GCV系统。该系统的旁观者效应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基因转染率低的缺陷,通过缝隙连接胞间通信(GJIC)增强剂可提高该系统的旁观者效应,通过选择构建高效能载体系统、应用靶向性调控机制或与其他方法联合治疗可增强疗效。该系统治疗卵巢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诱导凋亡被引入癌症治疗.研究者们通过激活凋亡途径、调控凋亡蛋白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或通过间接作用于蛋白酶、磷酸酶、蛋白酶体等进而调控凋亡.现就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诱导凋亡的新药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作一综述,并阐述其分子机制和临床效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研究表明,通过特异性阻断剂抑制肿瘤细胞DNA损伤修复过程中关键调控基因功能,可以抑制DNA修复,增强其放疗效果。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作为一种转录后基因沉默机制,从1998年Fire首次报道双链RNA可以特异性地沉默基因表达以来,RNAi已经在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尤其在肿瘤的治疗领域中,已显示巨大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自杀基因治疗作为肿瘤基因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将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KDR)引入自杀基因治疗体系,作为非特异性基因调控元件调控自杀基因表达,既靶向肿瘤细胞又靶向肿瘤血管内皮细胞,实现目的基因在特定部位的靶向表达,提高基因治疗的靶向性,减少对正常细胞的不良反应,从而优化该治疗体系。  相似文献   

14.
恶性肿瘤自杀基因放射导向治疗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HSV-TK及EC-CD自杀基因系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两种自杀基因系统。自杀基因放射导向治疗的方法,是利用自杀基因及放疗的双重作用治疗肿瘤,通过提高放疗的敏感性,减少放疗剂量,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和后遗症,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时间。用Egr-1启动子的放射诱导性进行肿瘤放射基因治疗实验研究初步获得满意效果。恶性肿瘤基因放疗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microRNA作为一种高效、稳定的非编码调控基因,参与了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及发展。针对其机制的研究已取得重大进展,在此基础上,其临床应用也已成为当前肿瘤研究热点之一。研究显示,microR-NA具有作为恶性肿瘤早期诊断、治疗及预后标志物的潜力,这为其临床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卵巢癌自杀基因治疗多采用HSV-tk/GCV系统.该系统的旁观者效应可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基因转染率低的缺陷,通过缝隙连接胞间通信(GJIC)增强剂可提高该系统的旁观者效应,通过选择构建高效能载体系统、应用靶向性调控机制或与其他方法联合治疗可增强疗效.该系统治疗卵巢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7.
自杀基因靶向疗法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众多体内体外试验已经证明了自杀基因的肿瘤杀伤效应。目前,相关的临床试验也证实HSV-tk/GCV,CD/5-FC等自杀基因系统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然而在临床推广应用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基因靶向转移困难、基因转染效率较低、基因转移后的表达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和基因杀伤效应较低且难以控制等,这些问题均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解决。本文将从自杀基因的种类、载体、作用机制、旁观者效应和临床发展前景,尤其是纳米粒载体和肿瘤干细胞理论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自杀基因靶向疗法在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法中占有重要的位置。众多体内体外试验已经证明了自杀基因的肿瘤杀伤效应。目前,相关的临床试验也证实HSV-tk/GCV,CD/5-FC等自杀基因系统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效应。然而在临床推广应用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如基因靶向转移困难、基因转染效率较低、基因转移后的表达缺乏有效的调控手段和基因杀伤效应较低且难以控制等,这些问题均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解决。本文将从自杀基因的种类、载体、作用机制、旁观者效应和临床发展前景,尤其是纳米粒载体和肿瘤干细胞理论的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自杀基因疗法是肿瘤治疗的方法之一。腺相关病毒(AAV)载体介导的自杀基因疗法尤其备受关注。通过对AAV载体的选择改建,调控外源基因的有效表达,提高基因转染的效率,充分发挥自杀基因的杀伤作用及旁观者效应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本文就AAV载体及其介导的自杀基因疗法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自杀基因联合放射治疗恶性肿瘤是一种非常具有潜力和临床应用价值的治疗手段,但应用自杀基因进行的大量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发现,这一疗法并不令人满意.首先,体内凡是转染自杀基因的细胞都可能被前体药物的代谢产物杀死,该治疗的特异性较差.其次,导入体内的自杀基因不能长期稳定表达,疗效难于长期维持,治疗后肿瘤仍容易复发或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