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球后注射是将药物注入眼球后肌锥内,使药物更多地作用于眼后节及视神经。达到治疗眼球后节疾病或球后阻滞麻醉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是眼科临床常用的一项治疗措施。由于其注射位置较深,且球后血管、神经丰富,多有并发症发生。于2007年5月发生1例球后注射药物后出现一过性眼球固视的患者,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32)P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线治疗已成为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内放射治疗由于使放射性高度浓集在肿瘤局部而成为肿瘤治疗发展的方向之一。鉴于32P的本身特点,在血液病、卵巢癌、肝转移癌及某些实体肿瘤的治疗中,以标记化合物、胶体及玻璃微球等形式,通过静脉给药、腔内注射、动脉栓塞及瘤内直接注入等多种方法,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
肌肉注射是临床常用的一种给药途径,是护理人员最重要的基本功之一。在操作过程中,若某一环节注意不好或掌握不当,则可能发生某些并发症,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注射性肌挛缩症此症是肌肉注射引起的局灶性肌病中最常见的一种。本病的发生与局部反复接受肌肉注射有密切关系。肌肉注射既存在针刺创伤引起局部渗血、血肿,也存在药物的局部刺激和吸收不良。这种创伤性、化学性刺激可使局部肌膜、肌肉组织发生无菌性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肌膜增厚、肌肉纤维化及疤痕挛缩,造成局部功能障碍。局部硬结此症可发生于各个年龄组,多见于长期反复进行肌…  相似文献   

4.
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治疗肝癌的给药途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腺病毒介导的p53基因(rAd/p53)治疗肝癌主要的给药方式有选择性肝动脉给药、经门静脉给药、瘤内注射以度静脉给药等。就应用rAd/p53的安全性度不同给药途径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用CT增强三维重建指导球周注射治疗Graves眼病(GD),减少眶周软组织血肿并发症的发生。方法:2007年1月~2008年4月,经眼球周围注射治疗甲亢突眼患者64例,随机分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2例,试验组于注射治疗前行CT增强扫描,用三维重建方法显示最佳体表注射点、最佳注射角度和注射深度。结果:试验组眼眶周围血肿的发生儿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CT增强三维重建用于指导球周注射治疗GD眼病,可有效减少眶周软组织血肿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甲氨蝶呤对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后持续性异位妊娠(PEP)发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2年在解放军总医院行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124例,将124例患者根据是否应用甲氨蝶呤(MTX)分为MTX组(n=92)和非MTX组(n=32).MTX组中40例于术中经输卵管系膜内注射MTX 25mg,52例于术后24h内经肌内注射MTX 50mg/m2.非MTX组术后给予期待疗法.分析预防性应用甲氨蝶呤以及给药方式对PEP发生的影响.结果 MTX组和非MTX组各7例发生PEP,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825,P=0.028),MTX组的92例患者中,术中经输卵管系膜内注射MTX的40例患者中4例发生PEP,术后经肌内注射MTX的52例中3例发生PEP,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76,P=0.448).结论 输卵管妊娠腹腔镜保守手术术中或术后预防性应用MTX可降低PEP的发生,但可能增加药物副作用.术中经输卯管系膜内注射与术后经肌内注射两种给药方式在改善PEP发生方面无差异.  相似文献   

7.
1病例报告 患者男,36岁。因手外伤于外院行清创术后来我院行破伤风抗毒素(TAT)注射。患者既往无过敏史。取TAT皮试液0.1ml(150U/m1)于前臂掌侧行皮内注射,20min后皮丘红肿,直径约1.3cm,呈不规则片状,全身无不适,判定皮肤试验为阳性。行脱敏治疗,第1次肌内注射稀释的TAT 0.2ml(150U/ml),10min后患者诉局部皮肤瘙痒,观察肌内注射部位可见手掌大小苍白色风团。  相似文献   

8.
细菌性眼内炎是眼球穿通伤和内眼术后破坏性最大的、最棘手的并发症,一旦感染发生,将严重损害患者的视力,甚至需作眼球摘除术。而且由于玻璃体内无血管及血眼屏障的存在,严重限制了玻璃体腔内的药物浓度,导致玻璃体一旦感染,抗炎效果不显著,眼内感染时间稍久就会严重损害视网膜的功能,预后不佳。所以,早期玻璃体腔给药在现有医疗条件下是提高玻璃体内药物浓度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异氟烷直接腹腔内注射的肌松作用。方法:40只小鼠按分层随机分组设计分为4组(n=10):对照组(生理盐水,0.3mL/kg),异氟烷各剂量(0.15、0.3、0.6mL/kg)组;各组均以腹腔注射给药。以对照组为对照,观察受试小鼠给药后5、10、20、30、60和90min的抓力变化。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异氟烷(0.3、0.6mL/kg)组抓力减弱显著(P〈0.05,P〈0.01);②异氟烷肌松作用在5min起效,10min达最强,之后小鼠抓力开始恢复。结论:腹腔注射异氟烷可使小鼠产生肌松作用,且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0.
复方硫酸铝注射液局部注射的安全性实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复方硫酸铝注射液新西兰兔肌肉注射后的局部刺激性和药物的全身吸收,并考察复方硫酸铝注射液犬膀胱壁肌层注射后膀胱壁的坏死和愈合情况,以评价该药的安全性。方法新西兰兔股四头肌注射复方硫酸铝注射液,观察局部刺激反应;耳静脉采血,采用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血铝浓度,DAS药代动力学程序处理血药浓度数据。手术暴露犬膀胱内壁,注射给药后观察药物浸润范围及愈合情况,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复方硫酸铝注射液兔股四头肌注射后局部呈极严重刺激反应,血铝浓度略有升高,但不明显,不能进行药代动力学参数分析。采用梯形法计算曲线下面积,平均AUC0-24为(2.93±1.82)mg·L-1·h(n=5),相对生物利用度约为2.77%。穿过膀胱壁肌层注射,会造成膀胱壁坏死,但坏死部位能够在4周内愈合。病理检查结果表明,注射1周后可见注射部位黏膜及浅肌层出血坏死,伴大量炎细胞浸润;3周后黏膜及浅肌层被增生的纤维组织取代,黏膜表面覆盖薄层未机化组织;4周后则可见黏膜及浅肌层被弥漫增生的纤维结缔组织取代,细胞密集呈梭形,束状排列。结论复方硫酸铝注射液局部注射使组织坏死,药物全身吸收量很低;膀胱壁对由本品所致的坏死有极强的愈合能力,不会产生大出血、穿孔等严重的不良反应。本品是一种安全的新制剂。  相似文献   

11.
^32P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放射线治疗已成为治疗各种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内放射治疗由于使用放射高度浓集在肿瘤局部而成为治疗发展方向之一。鉴别^32P的本身特点,在血液病、卵巢癌、肝转移癌及某些实体肿瘤的治疗中,以标记化合物、胶体及玻璃微示等形式,通过静脉给药、腔内注射、动脉栓塞及瘤内直接注入等多种方法,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地西泮(安定)治疗急性酒精中毒兴奋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ADR),以加强临床合理用药。方法2000年1月-2006年1月急诊收治的急性酒精中毒兴奋患者共158例,根据采用肌注和静脉不同方式给予地西泮分为肌内注射组91例和静脉注射组67例,两组的年龄、性别、饮酒量、就诊时间以及地西泮使用剂量无显著性差异,组间具有可比性。统计分析地西泮不同给药方式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肌内注射组有效率为92.31%,没有发生不良反应,危险率为0%。静脉注射组有效率为100%,有3例发生心跳骤停,2例发生误吸、呼吸骤停,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46%。结论对急性酒精中毒兴奋患者应用地西泮镇静治疗,以肌内注射为好,静脉注射有可能诱发严重的医疗意外事件。  相似文献   

13.
牛骨胶原/牛骨形成蛋白局部注射治疗骨折不连接12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目的 观察牛骨胶原和牛骨形成蛋白(BMP)复合后,局部注射于骨折端治疗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 在X线机电视屏引导下,用小针刀在骨折端制造新鲜创伤后,局部注入50-10ml牛骨胶原/牛BMP液。临床治疗12例。结果 11例在3-6个月获得临床骨折愈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牛骨胶原/牛BMP液骨折端局部注射治疗骨不连,是一种简单,有效且安全性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肌松药的残余阻滞作用由于能造成严重呼吸抑制,导致术后呼吸功能不全,因此是肌松药应用中的一个严重并发症,近来不少麻醉医生及研究者对肌松药的残余阻滞作用越来越重视。通过深入研究不同的监测方法以及不同的肌群监测,寻找安全、合理的方法,控制肌松,避免残余阻滞的发生,从而减少术后呼吸抑制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联合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中重度甲状腺相关眼病(TAO)患者38例,给予甲泼尼龙500 mg,隔日1次,连续3次,并联合1次曲安奈德球后注射作为1个疗程,每月1个疗程。连续3个疗程后,评价眼部自觉症状、体征和不良反应,并对影响治疗效果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结果甲泼尼龙冲击联合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治疗3个疗程后,患者的眼部自觉症状、临床活动性评分(CAS)、突眼度、眼裂宽度、软组织炎症评分明显下降,CAS下降的程度与眼病病程呈明显负相关(r=-0.423,P<0.01)。结论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联合曲安奈德球后注射治疗甲状腺相关眼病的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6.
我科于1989—1990年对304例患者进行了3051次球后注射,1989年发生球后并发症18次,1990年发生4次。通过总结经验,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了并发症,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 1989年146例患者1440次球后注射发生球后注射并发症共18次,其中球后出血3次占0.2%,眶后急剧胀痛14次  相似文献   

17.
平阳霉素碘油乳剂注射治疗体表静脉畸形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 评价平阳霉素碘油乳剂局部注射治疗体表静脉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12例体表静脉畸形(颜面部9例、躯干2例、肢体1例)经直接穿刺造影确诊后行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腔内注射,观察静脉畸形大小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疗效优者5例,疗效良者7例。未见皮肤坏死和异位栓塞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体表静脉畸形以平阳霉素碘油乳剂腔内注射可取得较好疗效,技术操作上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8.
选择性动脉内灌注化疗药物及选择性动脉栓塞疗法是治疗实质性恶性肿瘤的两种重要方法。但是,尽管近年来抗肿瘤药物已有相当大的进展,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仍不能解决药物从给药器官局部快速代谢、排泄,及对于局部组织细胞的毒性副作用等问题。七十年代开展起来的选择性肿瘤供血动脉栓塞治疗方法,虽已取得相当大的临床成绩,由于固体或较大的栓塞物质,如明胶海绵、不锈钢圈、自体血凝决等不易经导管注射,以及这些栓塞方法一般都栓塞在较大的动脉或分枝,易形成侧枝循环使肿瘤组织重新获得血供,治疗效果仍欠满意。近十年来,人们在新的药物剂型,即药物导向系统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实践。脂质体带药微粒、DNA带药复合体、白蛋白带药微球、明胶微球及乙基纤维素带药微球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在高原环境条件下建立一个类似于临床情况的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用于体外人工肝脏治疗研究。方法 15头猪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50、100、150mg/kg的硫代乙酰胺进行2次(间隔24h)腹腔内注射给药,观察动物一般情况、存活时间、相关生化指标及病理改变。结果 3组实验动物都显示出与人急性肝衰竭类似的临床和生化指标改变,以100mg/kg组最为理想。结论 以100mg/kg硫代乙酰胺2次腹腔内注射给药制备的急性肝衰竭猪动物模型可作为高原体外人工肝脏治疗研究的较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20.
在临床实际治疗药物中有许多多肽类药物。但是多肽类药物由于易被酸、碱以及蛋白酶破坏、降解而失去活性,目前的给药方法多以注射为主。尽管十几年来,非注射给药途径给予肽类药物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依然存在许多不便与弊端。我们用经眼给药的方式对胰岛素经眼给药后降低正常家兔和四氧嘧啶糖尿病模型家兔血糖的作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