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周围神经刺激仪在臂丛神经阻滞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常立华 《当代医学》2011,17(3):99-100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法分为实验组(I组)和对照组(Ⅱ组),实验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对照组采用异感定位法,两组局麻药均为0.7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1:1混合溶液(罗利合剂),观察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临床效果。结果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下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使用周围神经刺激器定位较异感定位更准确。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核磁共振环境下穿刺手术的定位难题,设计了一种六自由度穿刺定位机器人全气动控制系统。该系统采用自制铝合金气缸作为驱动元件,以PLC为控制核心。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下进行了试验,试验表明该穿刺定位机器人定位准确,工作效率高,满足了实际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0):89-92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精准定位下体外冲击波和痛点定位体外冲击波两种干预方法对肩袖钙化性肌炎的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11月宁波市中医院行冲击波治疗的8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痛点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下精准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VAS、CMS评分及钙化灶吸收情况。结果 2个月后,治疗组的VAS、CMS评分及钙化灶吸收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治疗组的VAS、CMS评分及钙化灶吸收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精准定位体外冲击波和痛点定位体外冲击波治疗肩袖钙化性肌炎均有临床疗效,但远期效果超声引导下精准定位体外冲击波更佳。  相似文献   

4.
我院自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为75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分别采用B超引导下卵巢体表定位和经典的体表画线法卵巢定位,发现B超定位较经典定位法具有更准确、方便等优点,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采用美国Bard Magnum活检装置(No MG1522)及与之配套的Bard Magnum活检针行透视或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周围性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根据病灶的位置、性状及距胸壁的距离,选择定位方法。其中64例采用透视下经皮肺穿刺活检;29例(包括透视定位穿刺不成功者5例)采用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结果:两种定位方法穿刺取材的成功率分别为92.2%,96.5%;诊断阳性率分别为87.5%,93.1%;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12.5%和7%。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采用美国Bard Magnum活检装置(No MG1522)及与之配套的Bard Magnum活检针行透视或CT定位下经皮肺穿刺活检诊断肺周围性病变是较为理想的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治疗合并下胫腓联合损伤的踝关节骨折时,常规会置入下胫腓螺钉,为了避免螺钉断裂并恢复下胫腓微动,常规会在术后6~8周或术后3月取出下胫腓螺钉,下胫腓螺钉这类部分内固定的取出大多直接采用C形臂透视定位,但是单纯的透视存在着需要多次透视才能准确定位的缺点,我院采用针头定位,在提高定位准确性的同时有效地减少了透视次数和缩短了切口长度,无论患者最终是否取出全部内固定,都为患者提供了更好的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周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03,16(10):1163-1164
<正> 1963年Uldall应用Sedinger技术在锁骨下静脉插管,并获得成功。目前这一技术已广泛用于临床,但多采用传统定位方法,部分患者由于穿刺定位不准确及特殊体位等原因常导致插管失败。现介绍一种经皮锁骨下静脉插管新的穿刺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钼靶X线钩丝定位下乳腺病变活检对临床手术的指导作用。方法采用美国GE senographe 2000D乳腺钼靶机及数字化二维定位穿刺系统,对35例乳腺病变进行乳腺钩丝定位,在局麻下进行病灶切除。结果 30例中29例定位满意,1例定位偏离。定位率96.6%,其中恶性病变9例,良性病变21例。乳腺癌检出率30%。结论乳腺术前钩丝定位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并可指导临床外科医生准确切取病变。  相似文献   

9.
肺、肝肿块在CT导引下进行活组织检查时的定位问题一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它关系着组织学检查的准确性和对下一步工作的指导性意见.通常,肿块在CT导引下活组织检查的定位包括人体表面的定位和肿块的空间定位.2006年6月至2008年5月,我们对非垂直和非水平进针活检的16例病人采用三角板定位法定位,效果很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动物实验探讨超声引导下眼眶内异物定位与治疗用于临床的可行性。方法制作兔眼眶内金属异物模型,采用超声对眼眶异物进行检查,在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异物和用探针拨动异物,观察异物能被拨动确定异物在眼球壁外。并采用超声引导进行临床眼眶异物的穿刺定位诊治。结果11只兔(11眼)超声检查发现近眼球壁异物6眼,一般眼眶异物3眼,未检出眼眶异物2眼,与实际相符。其中近眼球壁异物6眼在超声引导下眼眶异物全被探及并被拨动,确定异物在眼球壁外。临床成功采用超声定位眼眶异物并取出。结论在眼眶内异物穿刺定位时使用超声检测能简便准确地判定异物与眼球壁的位置关系,临床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A型肉毒毒素(BTXA)局部注射治疗肌痉挛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一种新的定位技术:超声引导的BTXA注射正日益受到重视[1];本文采用超声引导下定位技术、电刺激定位技术、经验定位3种定位方法,对脑卒中后上下肢痉挛肌群进行BTXA注射,进行疗效对比,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CT定位射频热凝治疗Ⅰ+Ⅱ支受累的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定位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第Ⅰ Ⅱ支受累的三叉神经痛的方法及其效果。方法先以定位架帮助,后在CT定位下采用卵圆孔前入路穿刺,局麻下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第Ⅰ支热凝温度和时间为65℃、67℃,各维持60 s;第Ⅱ支为70℃、75℃,各2~3 min。结果三叉神经第Ⅰ Ⅱ支痛患者13例,全部病例术后当日三叉神经痛发作完全消失。随访3~16个月,无疼痛复发。结论定位架帮助,在CT定位下,经卵圆孔前入路穿刺,采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治疗第Ⅰ Ⅱ支受累的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安全、疗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究CT引导下带钩钢丝定位针技术在电视胸腔镜手术(VATS)术前定位肺部磨玻璃结节(GGN)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7月本院收治的80例肺部磨玻璃结节患者临床资料,依据随访资料分为试验组(VATS术前采用CT引导下带钩钢丝定位针技术定位)和对照组(VATS术前未采取CT引导下带钩钢...  相似文献   

14.
玉光亮 《广西医学》2001,23(3):633-633
食管癌的放射治疗 ,常用的是三野照射法 ,即是一前野二后野、三野照射适用于食管中段和下段癌 ,但也有少数食管癌病人采用前后打角度 1 80°对穿照射野、食管癌上段一般采用前二野打角度照射。1 定位方法1 .1 食管癌前野定位 :病人在定位透视前先吞下一小口钡剂、然后含一口较大钡剂、令病人舒适地仰卧在模拟定位床面上 ,在病人颈下垫一小枕头 ,病人双臂置于躯干两侧 ,调整好源皮距。然后在模拟定位机显示屏下直视观察 ,后叫病人吞下钡剂 ,找出食管病灶实际长度再定出照射野上下界和左右界 ,上界以食管病灶上缘 3公分处为界 ,下界是病灶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定位下微创治疗低位肛周脓肿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定位下的微创方法治疗22例低位肛周脓肿患者,观察其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均一次性穿刺成功,经过一次治疗痊愈13例,二次治疗痊愈8例,三次治疗痊愈1例,治疗总有效率为100.0%。术后随访6个月,无形成肛瘘者。结论采用超声定位可提高穿刺的成功率,保证微创治疗效果,具有出血量少、痛苦小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神经刺激定位技术与异感定位技术用于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50例拟行上臂远端、前臂和手部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例。Ⅰ组采用神经刺激仪定位,当刺激到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肌皮神经时分别予以阻滞;Ⅱ组采用异感定位。两组均采用垂直锁骨下入路,局麻药均为0.3%罗哌卡因。结果Ⅰ组对尺神经阻滞的有效率及麻醉成功率明显高于Ⅱ组(P〈0.05),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均短于Ⅱ组(P〈0.05)。两组在实施阻滞时间、镇痛持续时间及运动阻滞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神经刺激仪行锁骨下入路臂丛神经阻滞定位精确,阻滞成功率高,是一种安全、可靠的神经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17.
体外冲击波(ESWL)治疗胆囊结石.目前以B超定位多见,笔者采用口服胆囊造影下的X线定位法ESWL治疗胆囊结石43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局部定位灼烧、填塞治疗鼻出血的疗效。方法治疗组62例鼻出血患者应用鼻内镜下局部定位烧灼、填塞治疗;对照组62例鼻出血患者采用传统的前鼻镜下鼻腔填塞治疗。两组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止血彻底,患者反应轻,复发率低。结论鼻内镜下局部定位灼烧、填塞治疗鼻出血作用理想,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鼻腔填塞。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X线定位下体外冲击波碎石在治疗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5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为研究对象,均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B超组(n=129例)采用超声定位,X线组(n=129例)采用X线定位。比较两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B超组和X线组首次碎石有效率(83.72%VS 84.50%),结石清除率(90.70%VS 89.92%)、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基层医院而言,采用X线定位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输尿管结石,具有操作简单、定位准确、损伤小、成功率高的特点,完全可以达到B超定位碎石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定位与神经刺激器定位老年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6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定位,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及麻醉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100%,对照组为96.67%,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操作完成时间、麻醉起效时间、1次穿刺注射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定位老年患者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更佳,能够更好的阻滞神经支配区域的疼痛感,并发症少,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