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药物治疗肥厚型心肌病合并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肥厚型心肌病(HCM)和冠心病(CAD)是临床上常见的两种疾病。然而,两病并存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本研究分析了HCM合并CAD的临床及冠状动脉特点及药物治疗,以供诊治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临床表现、心电图、影像学检查的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1月我们收治的19例HC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HCM临床表现差异较大,主要为劳力性呼吸困难、非典型心绞痛、频发的一过性晕厥,以劳力性呼吸困难常见,T波倒置、巨大负性T波及Q波存在对HCM诊断有重要价值;19例中超声检查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6例,经β-受体阻滞剂或(和)非二氢吡啶类钙离子拮抗剂治疗17例,2例行DDD起搏治疗,1例行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结论 HCM预后较差,临床应提高警惕,对可疑患者及时心脏彩超检查明确诊断,早期识别、早期诊断、正确治疗可控制患者症状,预防心源性猝死。  相似文献   

3.
肥厚型心肌病诊断和治疗新概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扬  饶邦复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197-3198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已不是少见病,世界范围人群发病率为0.2%即1:500(200人/10万),我国成人HCM的患病率为80人/10万.HCM是青少年和运动员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主要原因,近年受到国际上心脏病专科学会的关注.2003年美国心脏病学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ACC)/欧洲心脏病学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Cardiology,ESC)专家们对HCM的临床和治疗方面提出了新的共识,涉及HCM的定义、诊断、药物及非药物治疗选择、SCD及心房颤动(AF)的防治等,由于缺乏大规模随机临床试验,主要基于小规模的观察性研究和大多数专家的共识意见,但内容与1995年世界卫生组织(WHO)/世界心脏病协会(ISFC)心肌病的定义和分类相比,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7例HCM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HCM患者临床表现多样,17例患者心电图均有异常,主要表现为T波倒置,巨大负性T波;肥厚心肌回声为极不均匀的点片状、回声增强,室间隔厚度平均(20.6±5.7)mm,其中非对称性室间隔肥厚15例,约占88.2%;经药物治疗14例,DDD起搏治疗者2例,经皮室间隔化学消融术1例;16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1例死于心律失常。结论 HCM预后较差,临床应提高警惕,对可疑患者及时检查明确诊断,及时治疗,可控制患者症状,预防心源性猝死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本院疑似HCM患者74例的临床资料,全部患者均行心电图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以磁共振成像(MRI)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方式的诊断效能。结果:经MRI检查共确诊HCM42例(56.76%),其中梗阻性HCM12例、非梗阻性HCM30例。超声心动图对HCM诊断的准确率、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95%、95.24%、96.88%、97.56%、93.94%,比心电图诊断的89.19%、92.86%、84.38%、88.64%、90.00%高,但两者相比无差异(P>0.05)。超声心动图对梗阻性HCM、非梗阻性HCM诊断的准确率为95.24%,比心电图的80.95%高(P<0.05);但两种检查方式诊断的敏感性、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相比无差异(P>0.05)。结论:超声心动图在肥厚型心肌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确切,相比心电图更能提升不同类型患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正>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其早期临床症状不典型,临床上因其心电图特点,极易误诊为冠心病、非Q波性心肌梗死等疾病,从而导致错误的治疗。既往主要通过超声诊断,但由于超声本身的局限性,往往漏诊或误诊。本组病例通过磁共振心脏电影研究HCM的形态学特点,分析心功能异常,评价MRI对HCM的诊断价值。1资料与方法1.1资料: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6年1月39例HCM患者,其中男性26例,女性13例,年龄28~83岁,平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肥厚型心肌病(HCM)合并冠心病(cAD)的诊断方法。方法: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或)介入治疗的HCM患者88例,其中男60例,女28例,所有患者均常规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或磁共振检查,并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及左心室造影。HCM的诊断以二维超声心动图和磁共振作为标准,并除外能够引起心室肥厚的其他疾病。结果:两组在性别、胸痛、心功能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心室肥厚的部位、心电图ST—T改变及异常Q波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HCM合并CAD临床诊断困难,其鉴别有赖于冠状动脉造影,建议对年龄大于45岁和(或)合并高血压的HCM患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相似文献   

8.
肥厚型心肌病(HCM)是遗传性心肌病之一,临床上相对少见.临床症状及心电图(ECG)无特异性,诊治困难,预后差.且易发生较严重心律失常,约50%病人发生猝死(SD)。故临床医生应加强对HCM的认识,提高诊断水平,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9.
为有效预防、诊治婴幼儿及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儿科感染性疾病学会(PIDS)和美国感染性疾病学会(IDSA)共同出台了首部婴幼儿及儿童CAP临床实践指南.整部指南共涉及诊断、治疗、预防等20个方面、92条推荐意见.该指南2011年8月30日发布于《临床感染性疾病杂志》.  相似文献   

10.
孙英妮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22):3443-3444
目的探讨原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临床及心电图表现特点,以提高对HCM的诊断水平。方法对2010年2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并经超声心动图(UCG)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确诊的27例HCM患者临床及心电图表现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7例患者中有家族遗传史4例(14.8%),临床表现有胸闷或心悸27例(100.0%),胸痛14例(51.9%),憋气10例(37.0%),劳力性呼吸困难9例(33.3%),头晕7例(25.9%),晕厥6例(22.2%);心电图显示心律失常15例(55.6%),ST段改变21例(77.8%),T波改变17例(63.0%),异常Q波11例(40.7%),传导阻滞8例(29.6%)。结论 HCM患者的临床与心电图表现复杂、多样,但缺乏特异性,诊断HCM时应以UCG及MRI检查结果为依据,以防漏诊与误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