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背景:特发性脊柱侧凸是青少年较为常见的脊柱畸形,手术矫形是其重要的治疗手段.但手术创伤大、时间长,矫形过程中暴露、剥离组织较多,出血量大,需较大量的输血.为缓解血源紧张,减少输血费用,避免输血性疾病的发生,尽量减少输注异体库存血.目的:观察控制性降压联合自体血回输在特发性脊柱侧弯矫形中的作用.方法:对46例特发性脊柱侧弯患者行后路矫形时均进行术中控制性降压.其中17例未进行自体血回输,作为对照组,矫形后全部输异体库存血;另外29例均使用自体血液回输,包括矫形前预存自体血及矫形过程中自体血回输,作为实验组.观察两组患者失血量及输血情况.结果与结论:失血量:对照组400~1 000 (867±161) mL,实验组350~1400 (842± 376) mL,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输入库存血量:对照组500~1 800 (845±332) mL,明显多于实验组0~1 300 (423±237) mL(P < 0.01).提示控制性降压可减少矫形过程中出血量,同时矫形后采用自体血回输可明显减少异体库存血的需要量.  相似文献   

2.
胡千桃  杨斌 《山西护理杂志》2013,(12):3930-3931
自体血回输技术主要包括贮血式自体输血、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和回收式自身输血。脊柱侧弯矫正术手术难度大、时间长、出血多,是脊柱外科手术中最复杂的手术之一。由于手术中出血量很难达到满意的控制,术中往往需要输入大量的异体血来保证病人的生命安全,同时也容易给病人带来不利的影响。为了保证病人的用血安全,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也响应卫生部提出的节约用血要求,我院2012年在3例脊柱侧弯矫正术中成功运用自体血回输技术,避免了给病人输入大量的异体血,减少了病人输血反应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自体输血在手术中的应用,既可节约用血,又达到了安全输血的目的,已成为临床输血的一项重要工作,可避免异体输血传播疾病和多种输血:不良反应。本科自1998年5月以来,对68例择期手术病人进行术前预存自体血200ml~800ml,术中或术后回输,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输血方式下低体温患者寒战发生情况及护理方法。方法:将60例择期行俯卧位腰椎或颈椎后路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自体血回输组(S组)和传统库存血输注组(C组)各30例,S组术中回输自体血,C组回输库存血。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毕进入恢复室后患者苏醒时间、拔管后体温、寒战发生率。结果:自体血回输组低体温寒战发生率明显低于库存血回输组(P0.05),两组患者给予一定的护理保温措施后寒战均得到有效控制,体温恢复正常。结论:输血患者自体血输注对体温的影响明显低于库存血,但是仍有寒战的发生,给予保温护理措施处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自体输血在心脏直视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3例心脏直视手术的患者作为实验组,采取术前预存和术中回收血液的方式回输自体血;并选择3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出血及输异体血情况、手术前后血液指标,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术后异体血用量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患者术后这些血液指标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对照组术后不良反应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心脏直视手术中,采用术前预存和术中回收的自体输血方式可明显减少输异体血量和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技术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64例进行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分别于术中实施自体血回输和输异体血的输血治疗,于术前、术后24h监测血红蛋白浓度(Hb)和红细胞压积(HCT)、凝血活酶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TT),并记录所有病例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库存血量,实验组还需记录自体血回输量。结果采用自体血回输的33例患者共回输自体血25 770ml,仅部分手术节段多的患者输库存血共2 600ml,而对照组31例患者共输库存血33 000ml。结论在腰椎后路融合内固定手术中应用自体血回输技术能明显节约血源,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回收式自体输血在骨科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将骨科较大手术35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术中采用回收式自体输血)与对照组.比较两组病人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压积(Hct)以及术中出血量、输异体血量及比例.结果两组病人手术前、后Hb、Hct值及术中出血量相似,而输入异体血量及比例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可减少或避免输异体血,减少甚至杜绝输异体血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8.
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技术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探讨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在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999年11月-2002年9月间门静脉高压,淤血性脾肿大38例病人,其中21例采用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17例采用传统脾血回输方法。比较两组的脾血回输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变化及异体输血情况。结果: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组脾血回输量高于传统脾血回输组(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血红蛋白增加值两组差别无统计意义(P>0.05)。传统脾血回输组有4例行异体输血(200-400ml),同步自体脾血回输组未行异体输血。结论:二级脾蒂离断同步自体脾血回输技术,操作简便,显著提高了自体脾血回输量,避免了异体输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术前预存和术中回收自体血在人工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方法:将93例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按采用自体输血方法不同分成A、B两组:A组为术前预存式自体输血,B组为术中回收式自体输血。结果:A组采血前后各项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术后3d与采血后各项指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B组术前、术后各项指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采用自体输血避免了异体输血带来的潜在危险,节约了血源。  相似文献   

10.
汪美君  朱海宏  徐礼峰   《护理与康复》2016,15(7):670-673
目的观察心脏瓣膜置换手术采用预存自体血回输的临床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将60例择期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预存自体血回输,对照组采用异体血输血,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血常规观察指标(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及输血相关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和输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观察组未发生、对照组发生4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输血后第1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输血后第7天血常规各观察指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术前预存自体血回输安全有效,能降低输血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侯筱菲  魏琴  王姝楠  高远 《现代护理》2007,13(8):720-722
目的探讨术中自体血回输对腰椎后路融合术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变化以及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将2002年1月-2005年12月122例行腰椎后路内固定并接受输血的患者分为实验组(66例)和对照组(56例),实验组采用术中自体血回收,对照组使用异体输血。比较2组病例的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异体输血量、术后血红蛋白值和影响住院时间的因素,以及输血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实验组患者平均输入异体血170ml,对照组患者平均输入异体血615ml,2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组术后各时间点的血红蛋白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患者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内固定节段数目与住院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1例患者术后出现菌血症,对照组中4例出现输血过敏反应。结论采用自体血回输技术对患者术后血红蛋白变化及住院时间无明显影响,可以防止脊柱融合手术时因输各种异体血引发的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不同自体输血方式的有效性,促进医疗机构开展自体输血工作,保障临床输血安全.方法 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随机选择2014年1月至2016年7月,于北京军区总医院或大连中心医院行骨科手术的88例自体输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将其随机分为,术中自体红细胞回输组(n=43),储存式自体全血回输组(n=25)及储存式自体单采红细胞回输组(n=20).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法,选择同期42例于受试者收集医院行骨科手术,并且术中仅接受异体输血的患者,纳入对照组(n=42).记录并分析采血前/术前、输血后当天、输血后第4天,各组患者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Hb)水平、血细胞比容(HCT)、血小板计数,以及患者住院天数、术中出血量、异体输血量等指标.采用统计学方法比较4组患者上述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 ①本研究4组患者采血前/术前的红细胞计数、Hb水平、HCT、血小板计数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输血后当天:4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Hb水平、HCT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57,P=0.008).其中,储存式自体全血回输组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最高[(196.0±43.8)×109/L],高于术中自体红细胞回输组、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9);但是,与储存式自体单采红细胞回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3).③输血后第4天:4组患者的红细胞计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的Hb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764,P=0.013).其中,术中自体红细胞回输组的Hb水平最高[(115.6±23.8)g/L],高于储存式自体全血回输组及对照组,并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2、0.006);但是,与储存式自体单采红细胞回输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78).4组患者的HC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15,P=0.011).其中,储存式自体单采红细胞回输组HCT最高[(34.4=4.8)%],高于对照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但是,与储存式自体全血回输组及术中自体红细胞回输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9、0.819).④4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和异体输血量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4组患者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990,P=0.007).其中,对照组患者的住院天数最长[14.5 d(9.5~16.0 d)],长于储存式自体全血回输组,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但是,与储存式自体单采红细胞回输注及术中自体红细胞回输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9、0.944).结论 临床择期外科手术患者的自体输血方式,首选储存式自体单采红细胞回输,其次为储存式自体全血回输和术中自体红细胞回输.在不能达到自体输血要求时,可选择异体输血.临床医师需要转变观念,逐步降低异体输血率,广泛、有效地开展自体输血工作,进一步保障临床输血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自体血回输在异位妊娠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我院2010-05-2012-05采用自体血液回输机对34例异位妊娠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患者在术中进行自体血回输,分别记录术中出血量和回输血量。结果:34例患者共回收自体血52940ml,回输血32130ml,所有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无相关并发症。结论:异位妊娠破裂伴失血性休克术中运用自体血回输安全,可快速获得新鲜红细胞,有效维持血容量,减少异体血的使用,降低输血并发症,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腰椎术后自体血回输引流和单纯引流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以本院骨科2018年8月~2020年9月住院行腰椎后路开放内固定+融合术的患者为对象,按术后采用的不同引流方式分为自体血回收引流组:从术后采用自体血回输装置引流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名;单纯引流(对照)组:从术后采用引流袋引流的患者中随机抽取50名。回顾性比较分析2组患者的术后引流量、术后实际引流、总显性失血量、总自体血回输量,以及术后d1、d3、d7的贫血指标、感染指标及白蛋白水平。结果 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手术耗时与手术节段具有可比性(P>0.05),术前Hb、Hct、ALB、WBC、NE%以及术中出血量、术中自体血回输量及术后实际引流量相近(P>0.05);术后d1、d3、d7的Hb、Hct、ALB、WBC、NE%、CRP,以及术前与术后的Hb、Hct、ALB差值,术后与术前的WBC、NE%、CRP差值均无明显差异(P>0.05)。自体血回收引流组与对照组患者术后引流量(mL)及总显性失血量(mL)分别为554.40±176.82 vs 337.80±102.43,1 048.40±282.87 vs 791.80±277.02(P<0.05)。结论腰椎术后采用自体血回输引流较单纯引流增加了患者引流量,而对患者贫血、白蛋白及感染等指标的改善不明显;患者腰椎术后不宜常规使用自体血回输装置引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不同输血方式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2月至2016年1月于本院行剖宫产分娩的82例前置胎盘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输血方式分为自体组(自体贮血式输血,n=42)与异体组(异体输血,n=40),记录两组手术前后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比容(Hct)、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等血常规指标的变化,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自体、异体输血量,观察两组妊娠结局,统计输血并发症。结果 (1)自体组累计出血量、异体输血量均低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术后,两组PLT、WBC上升,RBC、Hb、Hct降低,自体组术后Hb、PLT、Hct水平均高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两组出生后1min、5min新生儿阿普加评分(Apgar)及脐动脉血pH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自体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异体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前置胎盘产妇剖宫产术中采用预存式自体输血方案,对产妇母婴结局无负面影响,同时可降低输血并发症发生率,安全可行,经济性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在异住妊娠所致腹腔内出血的手术中进行回收式自体输血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时手术证实为异位妊娠所致的腹腔内出血,且无回输式自体输血禁忌证患者96例,采用自体型血液回收机,经过抗凝、回收、洗涤、浓缩、净化处理后回输给患者;将其中仅靠自体输血完成手术的7例作为自体输血组(A组),其余18例因同时给予异体输血作为自体+异体输血组(B组),并将同时期异位妊娠采用同种异体输血的27例作为异体输血组(C组)。对三组患者自体及异体输血量、发热及输血反应情况、术后24h血常规及电解质情况做观察比较。【结果】A、B组平均输血量(异体输血与自体输血之和)虽高于c组,但异体输血量明显降低,三组比较,术后发热和输血反应A、B组较C组明显减少。而三组患者术后24h血常规及电解质情况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回收式自体输血既节约了大量血源,又减少了输血后并发症。是抢救和治疗急性腹腔内出血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醋酸林格氏液自体血液回收在失血性休克患者急诊手术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配合要点。方法:对2007-11-2010-11我院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病例119例,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59例,观察组在自体血液回输前应用醋酸林格氏液1000ml,对照组在自体血液回输前应用乳酸林格氏液1000ml,比较术后2h心率、血压及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与24h红细胞、血红蛋白、血乳酸水平和肝功能的的变化。结果:119例患者手术顺利,无1例患者出现输血反应和其他并发症,术后2h、24h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血压(BP)比术前明显增高(P<0.05)。心率比术前明显降低(P<0.05),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比术前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24小时后血乳酸和肝功能与术前无明显差异,对照组血乳酸水平明显增高,肝功能也有较明显的变化,和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自体血液回收在失血性休克急诊手术中的应用安全有效,节约了血源。醋酸林格氏液在救治低血容量性休克中优于乳酸林格氏液,且对血小板和肝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Storing autologous blood as whole blood (WB) has been proposed for increasing the cost-effectiveness of preoperative autologous blood donation programmes. However, experimental data suggest that autologous leucocytes might lead to immunomodulation similar to the effect attributed to allogeneic leucocytes. In a retrospective analysis, the postoperative outcome of 120 patients undergoing elective orthopaedic surgery and having donated up to two units of autologous WB (AWB) was compared with that of a control group of 52 patients, whose autologous donation had been processed into buffy coat-depleted red cell concentrates (RCC). At least one autologous unit, but no allogeneic units, had been transfused in all analysed patients. Donation schemes were equally efficacious in both groups.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postoperative infection rat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Overall rates were 7.7% in the RCC group and 8.3% in the WB group. Surgical, thromboembolic and other recorded complications, length of postoperative hospital stay and days of the use of antibiotics were also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tween the two groups.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uggest that transfusion of up to two units of unmodified AWB is as efficacious as the transfusion of autologous RCC and does not negatively influence the postoperative outcome in elective orthopaedic surgery.  相似文献   

19.
探讨输血前检测受血Rh血型的意义及对Rh(D)阴性能及时输用同型血或采用自体输血的可能性。对近5年来住院治疗首次申请输血的病人共2168例,在输血前1天进行Rh(D)血型抗原的检测,应用BASO公司生产的IgM抗—D血清,采用试管法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在2168例病人中检测出Rh(D)阴性7例,Rh(D)阴性率占0.32%,其中2例采用自体输血,2例输用ABO同型的Rh(D)阴性血液,3例未输血。结论:输血前检测Rh(D)血型能防止溶血性输血反应;如果病人是Rh(D)阴性,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可采用自体输血。  相似文献   

20.
目的将逆行自体血液预充(RAP)应用于婴儿体外循环(CPB)中,以降低婴儿围手术期异体血输入量。方法 160名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80例,实验组在CPB开始前行RAP置换液量(47.1±10.9)mL,对照组不做RAP,通过计算在CPB预充液中加入异体血,维持CPB中Hct 25%。分别监测2组患儿CPB前(T1)、CPB开始15 min(T2)、CPB停止后(T3)及术后24 h的Hct、乳酸(Lac)、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以及围手术期的输血量和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患儿通过RAP减少预充液量(47.1±10.9)mL,实验组Hct、Lac、SvO2在各时间点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的异体输血量实验组(101.62±55.84)mL,对照组(123.88±56.96)mL(P<0.05),术后24 h胸腔引流量,实验组(86.42±28.26)mL、对照组(105.40±38.24)mL(P<0.05)。结论 RAP应用于婴儿CPB手术可以有效减少围手术期患儿的异体血输入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