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麻醉方法对腹腔镜下子宫次切术患者免疫功能和肿瘤转移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行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采用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观察两组患者术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的一般生理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氧饱和度(Sp O_2)在术前(T0)、术毕(T1)、术后24 h(T2)、术后48 h(T3)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CD3、CD4、CD8在T1、T2时点较T0时点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更明显(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免疫球蛋白指标Ig G、Ig A、Ig M在T0、T1、T2、T3各时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内CRO-1、IP-10水平T1、T2时比T0时降低(P0.05);观察组不良情况总发生率(7.50%)小于对照组(22.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凭静脉麻醉和全麻联合硬膜外阻滞麻醉均会对患者免疫功能产生抑制作用,但不会造成患者的肿瘤转移,临床上采取全凭静脉麻醉治疗效果更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消痰止嗽饮联合抗感染治疗小儿咳嗽疗效观察及对患儿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9月-2017年9月嵊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咳嗽患儿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采用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消痰止嗽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10 d。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93,P<0.05)。观察组喘息、咳嗽及肺鸣音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PEF和FEV1/FVC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治疗后PEF和FEV1/FVC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PEF和FEV1/FVC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CD3^+、CD4^+和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后两组CD3^+、CD4^+和CD4^+/CD8^+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CD3^+、CD4^+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治疗前Ig A、Ig G和Ig E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治疗后Ig A和Ig G较治疗前增加而Ig E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观察组治疗后Ig A和Ig G高于对照组而Ig E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00,P<0.05)。结论消痰止嗽饮联合抗感染治疗小儿咳嗽疗效显著,且可增强患儿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异体输血与稀释式自体输血在剖宫产产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7月于医院行剖宫产的114例产妇,按就诊顺序分为异体输血组(ABT组)和稀释式自体输血组(HAT组),各57例。HAT组采用稀释式自体输血,ABT组采用异体输血,比较两组入室(T0)、术后第1天(T1)、术后第5天(T2)时的细胞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结果T0时,两组CD3^+、CD4^+、CD8^+、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1时,两组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T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时,ABT组CD3^+、CD4^+、CD4^+/CD8^+水平均低于H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2时,两组CD3^+、CD4^+、CD8^+水平与T0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ABT组CD4^+/CD8^+水平低于HA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异体输血与稀释式自体输血应用于剖宫产产妇中均具有明显的作用,但稀释式自体输血对剖宫产产妇细胞免疫功能产生的抑制作用更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维生素D(VD)水平对哮喘患儿T细胞水平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015年在绍兴市中心医院就诊及住院的2岁~6岁支气管哮喘患儿60例,随机分为实验研究组(哮喘1组)及实验对照组(哮喘2组),各30例。哮喘1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维生素D3补充3个月。并选取门诊体检健康儿童6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对哮喘患儿治疗前后及健康组儿童体检时用化学发光法测定VD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Ig A、Ig M和Ig G,流式细胞仪测定CD4+、CD8+、CD4+/CD8+T淋巴细胞水平。结果哮喘患儿VD水平及CD4+水平、CD4+/CD8+及Ig A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1组及哮喘2组治疗后CD4+/CD8+、Ig A高于治疗前,治疗后哮喘1组VD水平、CD4+、CD4+/CD8+、Ig A均高于哮喘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D水平与CD4+/CD8+、Ig A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3.86、3.93,P0.05)。结论哮喘患儿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T细胞水平及免疫球蛋白水平异常,通过补充维生素D可以改变患儿体内T细胞水平及免疫球蛋白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的变化,探讨乳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状况。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测定65例乳腺癌患者、35例同期乳腺良性病患者和30例健康人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采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Ig A、Ig G、Ig M含量。结果乳腺癌患者全血CD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而血CD3+、CD4+及CD4+/CD8+比值则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Ig G、Ig 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Ig A水平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改变与癌症组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CD4+/CD8+比值越低,CD8+、Ig G、Ig M水平越高,Ⅱ期与Ⅲ期、Ⅳ期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功能增强。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免疫球蛋白的检测对判断乳腺癌患者的病情、预后以及机体的免疫功能状态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孕14周应用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RRT)对艾滋病病毒(HIV)感染的孕妇母婴阻断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2月-2017年8月本院接受治疗的60例HIV感染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时点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HARRT治疗,观察组于孕14周开始用药,对照组于孕28周开始用药。比较两组治疗前(T0)、预产期前1个月(T1)、产后3个月(T2)时CD4+T淋巴细胞、HIV病毒载量、分娩情况及母婴阻断效果。结果:两组不同时间点CD4+T淋巴细胞比较均有差异,观察组在T1、T2时点CD4+T淋巴细胞升高程度>30%的患者均高于对照组(P<0.05),而HIV病毒载量<50拷贝数/ml的患者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剖宫产、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轻度窒息发生率无差异,婴儿HIV阳性率无差异(均P>0.05)。结论:孕14周应用HARRT可更好促进HIV感染的孕妇免疫功能重建,未见不良结局增加。建议临床应尽早开始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腹部外科手术患者术后感染与免疫功能及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 2015年10月-2016年10月选取150例腹部外科手术患者,分为吸入麻醉组50例(A组),全凭静脉麻醉组50例(B组),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组50例(C组),比较各组患者麻醉效果、术后感染、免疫功能及血清IL-6、TNF-α水平。结果 C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苏醒及拔管时间短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术后感染率、苏醒及拔管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术后6h、1dCD3+、CD4+、CD4+/CD8+水平较术前低,而术后3d恢复至术前水平(P<0.05),而C组术后6h、1dCD3+、CD4+、CD4+/CD8+水平高于A组、B组,而A组、B组术后6h、1d、3d CD3+、CD4+、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组患者术后6h、1d、血清IL-6、TNF-α水平低于A组、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组、B组术后6h、1d血清IL-6、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有利于外科手术患者早期拔管,减轻患者免疫抑制,降低患者术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有助于降低术后感染。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小儿推拿在小儿哮喘慢性持续期临床疗效和周围血T细胞和免疫蛋白变化情况。方法:将慢性持续期哮喘患儿120例,入选病例严格遵循随机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对照组为常规雾化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应用小儿推拿,各观察3个月,在治疗前后观察哮喘临床症状,取外周血检测CD3+、CD4+、CD8+、CD4+CD25+、CD4+CD25+Foxp3+、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免疫球蛋白A(Ig A)、免疫球蛋白E(Ig E)、免疫球蛋白G(Ig G)、免疫球蛋白M(Ig M)。结果:两组治疗后哮喘患儿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心理情绪、对刺激原反应、自我关心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活动受限、哮喘症状、对刺激原反应、自我关心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哮喘患儿周围血T细胞中CD3+、CD4+、CD8+、CD4+CD25+、CD4+CD25+Foxp3+、TGF-β1、Ig A、Ig G、Ig M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周围血T细胞中CD3+、CD4+、CD8+、CD4+CD25+、CD4+CD25+Foxp3+、TGF-β1、Ig A、Ig G、Ig E、Ig M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哮喘患儿可能通过小儿推拿有效地提高免疫功能,来改善其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PE)患者血清与胎盘组织中一氧化氮(NO)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轻度、重度PE患者各20例,分别作为B组和A组,另选同期行剖宫产的单胎初产健康妊娠妇女20例作为对照组(N组)。比较3组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24h尿蛋白量,在入院时(T0)、产前(T1)及产后6h(T2)的血清NO水平,以及胎盘组织的NO和环磷酸鸟苷(cGMP)水平。结果 A组、B组患者MAP在T0、T1、T2时点均明显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MAP在T0、T1、T2时点与N组比较t=4.126、3.659、2.922;B组MAP在各时点与N组比较t=3.326、2.685、2.227,均P0.05),A组和B组T2时点MAP均较T0有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3、2.826,均P0.05)。A组、B组24h尿蛋白定量值显著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62、9.698,均P0.05)。A组、B组血清NO水平在T0、T1、T2时点均显著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血清NO水平在T0、T1、T2时点与N组比较t=5.686、3.452、2.706;B组血清NO水平在T0、T1、T2时点与N组比较t=3.012、2.842、2.361,均P0.05),且A组比B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血清NO水平在各时点与B组比较,t=2.546、2.318、2.109,均P0.05)。A组、B组血清NO水平在T0、T1、T2时点逐渐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血清NO水平在T2时点与T1比较,T1时点与T0比较,t=3.090、2.142;B组血清NO水平在T2时点与T1比较,T1时点与T0比较,t=3.106、2.329,均P0.05)。3组患者血清NO水平与MAP(r=-0.681,P0.05)和24h尿蛋白定量(r=-0.358,P0.05)均呈负相关关系。A组、B组胎盘组织NO水平和cGMP浓度均显著低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A组NO水平与N组比较,t=2.633、3.857,B组、A组cGMP浓度与N组比较t=2.846、3.824,均P0.05)。3组患者胎盘组织中cGMP浓度与NO水平呈正相关关系(r=0.572,P0.05)。结论孕妇血清与胎盘组织中NO水平与PE发病及病情轻重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杜潘艳  赵军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1):1713-1715
目的:研究EV71感染手足口病不同程度患儿T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水平变化,探讨患儿免疫功能及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急性期和正常儿童外周血T细胞亚群,用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IgA、IgG和IgM水平。结果:EV71感染手足口病重度组T细胞亚群CD3+、CD4+、CD8+均低于普通组和对照组(P<0.01);普通组T细胞亚群CD3+、CD4+分别低于对照组(P<0.01),而CD8+T细胞在普通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在重度组中低于对照组,其余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普通组和重度组IgG和IgM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而IgG和IgM水平在普通组和重度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IgA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71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细胞免疫功能降低,体液免疫反应增强,病情发展可能与患儿免疫状态紊乱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测定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状况 ,为临床预防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对 36例老年肺部感染患者治疗前后及 30例正常对照者进行免疫球蛋白 (Ig A、Ig G、Ig M)含量、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活性、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 IL- 2 R)测定。结果 老年肺部感染患者的 Ig A治疗前后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0 1) ,而 Ig G、Ig M均值稍低于对照组 ,但差异不明显 (P>0 .0 5 ) ,感染组 CD+ 3、CD+ 4、NK细胞活性治疗前明显低于对照组 (P<0 .0 1) ,治疗后接近对照组 (P>0 .0 5 ) ,而 s IL - 2 R及 CD+ 8治疗前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 ,治疗后降低 ,与对照组接近 (P>0 .0 5 )。结论 免疫功能异常是引起老年肺部感染的一个重要原因 ,提高免疫功能应列为预防和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狼疮肾炎(LN)患者的免疫功能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4月至2014年5月收治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28例。将28例患者作为实验组,通过与同期28名健康人群比较(对照组),探讨其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状况。结果 LN组CD3+、CD4+细胞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CD8+差异较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LN实验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健康人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27,P0.05)。LN组其Ig A、Ig C、Ig M均要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为3.354、6.257、5.115,均P0.05)。而C3、C4指标LN组也较对照组出现了降低,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N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数量及补体水平均显著降低,与肾功能损害相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小儿肺炎支原体(MP)感染后血清免疫球蛋白、红细胞免疫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分析,研究其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PP)发病机制中的意义,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依据。方法:选择2013年7月~2014年3月该院儿科收治的54例患儿作为观察组,并同时选择54例健康体检的儿童作为对照组,将两组儿童的血清免疫球蛋白、红细胞免疫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的数据进行检测对比。结果:观察组的血清免疫球蛋白与对照组比较,Ig G和Ig A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Ig M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C3b受体花环率、红细胞免疫复合物花环率、免疫黏附促进因子均低于对照组,免疫黏附抑制分子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D4+和CD3+细胞百分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的CD8+和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MP感染后,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血清免疫球蛋白、红细胞免疫、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等各项指标出现明显异常变化。通过测定这些指标,对于诊断患儿的病情程度和临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在治疗过程中适当加入一定量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能够对患儿的治疗起到积极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他克莫司治疗特应性皮炎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辽宁省某医院2016年12月-2019年3月收治的120例特应性皮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盐酸左西替利嗪口服液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0.03%他克莫司软膏治疗,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中CD4+、CD8+,自然杀伤(NK)细胞水平及CD4+/CD8+水平。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CD4+,CD8+,NK细胞水平及CD4+/CD8+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D4+,CD4+/CD8+水平均高于治疗前,NK细胞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CD4+细胞水平及CD4+/CD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NK细胞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6.67%(58/60),高于对照组的83.33%(50/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治疗期间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他克莫司治疗特应性皮炎效果较好,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对支原体肺炎患儿炎症感染指标、趋化因子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12月本院收治的110例支原体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55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首先给予注射用乳糖酸阿奇霉素,监测患儿体温恢复正常后改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检测并比较2组患儿CRP、PCT、IL-6、TNF-α、MCP-4、Cys LTs、CD4~+、CD8~+、CD4~+/CD8~+及Ig A、Ig G、Ig M。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CRP、PCT、IL-6、TNF-α、MCP-4、Cys LTs水平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各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D4~+、CD4~+/CD8~+均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CD4~+、CD4~+/CD8~+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CD8~+、Ig A、Ig G、Ig M均比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的CD8~+、Ig A、Ig G、Ig M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奇霉素联合孟鲁司特钠能够有效改善支原体肺炎患儿的炎症因子、趋化因子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在妇科日间手术患者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方法将320例妇科日间手术患者随机分入A组与B组,给予A组患者异丙酚靶控输注全凭静脉麻醉,B组患者接受靶控输注异丙酚复合舒芬太尼静脉注射。比较两组术中血流动力学、手术时间、苏醒时间、术后疼痛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T0时点(诱导前)相比,两组T1时点(诱导后)MAP及HR均显著下降(P<0.05),B组T2时点(手术扩宫颈时)HR显著低于A组(P<0.05);两组各时点血氧饱和度(Sp O2)未见显著差别(P>0.05);B组苏醒时间显著早于A组(P<0.05),术后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6.5%和17.9%,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静脉麻醉用于妇科日间手术麻醉,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术后疼痛轻,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左卡尼汀治疗终末期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对T淋巴细胞亚群及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5年3月在天津市第五中心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维持血液透析的终末期肾病患者共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左卡尼汀组,每组42例。左卡尼汀组于每次透析结束后给予左卡尼汀1.0 g静脉注射,对照组不应用左卡尼汀。两组患者共治疗3个月。另外,同期于我院体检中心选择4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检测并比较各组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和SIL-2R水平的变化情况。计量资料的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用χ2检验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结果治疗前,对照组和左卡尼汀组CD3+、CD4+、CD8+及CD4+/CD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健康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左卡尼汀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比值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8+则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CD3+、CD4+、CD8+及CD4+/CD8+均未见明显变化。治疗前,对照组和左卡尼汀组SIL-2R水平[分别为(735.42±90.61)、(718.86±88.29)U/ml]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241.58±37.45)U/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对照组和左卡尼汀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左卡尼汀组患者SIL-2R水平[(357.54±42.17)U/ml]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SIL-2R水平未见明显变化。治疗后,左卡尼汀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T淋巴细胞亚群及SIL-2R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卡尼汀治疗终末期肾病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能够调节T淋巴细胞亚群,并降低SIL-2R,增强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穴位贴敷联合玉屏风散对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微量元素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8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穴位贴敷法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穴位贴敷联合玉屏风散进行治疗,检测并比较2组患儿微量元素以及免疫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患儿的Zn、Fe、Ca、CD4+、CD8+、CD4+/CD8+、Ig A、Ig G、Ig 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2组患儿的Zn、Fe水平均比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的Zn、Fe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2组患儿的CD4+、CD4+/CD8+、Ig A、Ig G、Ig M水平均升高,CD8+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的各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穴位贴敷联合玉屏风散可显著改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微量元素水平及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不同麻醉方案对胃癌手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 将90例行择期胃癌根治术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凭静脉麻醉组(I组)、七氟烷吸入麻醉组(Ⅱ组)和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组(Ⅲ组),每组30例.分别于麻醉诱导前(T0)、麻醉后2 h(T1)、术后1 d(T2)、术后3 d(T3)测定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IL-6、TNF-α水平.结果 三组T1、T2CD3+、CD4+、CD4+/CD8+均较T0明显下降(P<0.05),且I组、Ⅱ组明显低于Ⅲ组(P<0.05),Ⅲ组T3恢复至T0水平,与I组、Ⅱ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T1和T2血清IL-6[I组:(292.6±45.6)、(258.5±28.8)ng/L;Ⅱ组:(284.8±36.6)、(252.6±26.2)ng/L;Ⅲ组:(260.6±32.6)、(244.8±22.0)ng/L]均较T0明显升高[I组:(225.5±23.5)ng/L;Ⅱ组:(224.6±23.2)ng/L;Ⅲ组:(222.8±21.6)ng/L](P<0.05),T3均恢复至T0水平(P>0.05).三组各时间点TNF-α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能有效抑制胃癌手术应激反应,减轻麻醉药物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促进患者免疫功能早日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对食管癌根治术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C组(芬太尼组,20例)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20μg、kg+托烷司琼5mg;F组(氟比洛芬组,20例)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氟比洛芬酯50mg,术后镇痛给予芬太尼10μg/kg+氟比洛芬酯100mg+托烷司琼5mg.泵内药物均用0.9%NaCl溶液稀释为100ml,两组静脉自控镇痛(PCIA)泵的设置,背景剂量2ml/h,自控剂量0.5 ml,锁定时间15 min.两组分别在术后12、24、48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术前30min(T0)、术后24 h(T1)、术后72h(T2)抽取外周静脉血2ml,检测CD3+、CD4+、CD8+和CD4+/CD8+.结果 两组术后12、24、48h 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1时CD3+、CD4+均低于T0时(P<0.05);F组T2时CD3+、CD4+;高于C组(P<0.05).C组T2时CD3+、CD4+仍低于T0时(P<0.05).两组组内、组间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比洛芬酯复合芬太尼用于术后镇痛,减少了术后阿片类药物应用剂量,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