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王慧  陈翠芹 《全科护理》2011,(2):154-15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病人佩戴手腕带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520例佩戴手腕的住院病人加强腕带监管,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转变护士的传统查对模式,将手腕带查对工作护理常规化,注重操作中落实相关健康教育,规范护士对腕带佩戴的健康宣教行为等。[结果]520例佩戴手腕带的病人自行脱落腕带2例,无一例身份识别差错发生。[结论]对佩戴手腕带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佩戴手腕带的依从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病人佩戴手腕带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520例佩戴手腕的住院病人加强腕带监管,规范护士的操作行为,转变护士的传统查对模式,将手腕带查对工作护理常规化,注重操作中落实相关健康教育,规范护士对腕带佩戴的健康宣教行为等。[结果]520例佩戴手腕带的病人自行脱落腕带2例,无一例身份识别差错发生。[结论]对佩戴手腕带病人进行护理干预可提高病人佩戴手腕带的依从性,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侯慧芬  凌淑芬 《全科护理》2013,11(13):1219-1220
[目的]探讨全程安全转运及前瞻性护理干预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的应用。[方法]将320例急诊危重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158例,对照组16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转运护理,观察组实施全程安全转运及前瞻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各种检查等待时间、转运时间、护理纠纷、转送科间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护理纠纷低于对照组,检查等待时间、转运时间短于对照组,转送科间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诊危重病人院内转运中应用全程安全转运及前瞻性护理干预,有助于保障病人安全、减少护理差错事件的发生、提高病人满意度,效果优于常规转运护理。  相似文献   

4.
吕淑娅 《全科护理》2012,10(28):2612-2613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在急诊危重病人中的应用。[方法]将60例急诊危重病人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常规急诊护理规范进行急抢救、护理,观察组采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病人急诊停留时间、抢救成功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病人急诊停留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少于对照组,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临床护理路径可提高急诊危重病人的抢救效率、缩短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我科自行设计的床旁交接表在胸外科危重病人护理交接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应用床旁交接表进行危重病人床旁护理交接班前的2015年1月—4月在我科住院治疗的90例危重病人作为对照组,2015年5月—8月应用床旁交接表后在我科住院治疗的90例危重病人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交接班内容遗漏率、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床旁护理交接班内容遗漏率及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病人床旁交接表的应用是可行的、有效的,规范了危重病人床旁护理交接班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用模糊思维指导护理应激方案生成的效果,提高危重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将120例经临床医师下达病危通知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模糊思维指导应激护理方案的生成和实施,对照组实施常规观察和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危重病人抢救工作中,运用模糊思维指导危重病人应激方案的生成,并用模糊识别、模糊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加以实施,可提高危重病人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A在病人身份识别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4月~2013年3月189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身份识别方法,观察组运用PDA进行身份识别。结果:观察组未发生护理差错,对照组发生4例。结论:应用PDA对病人进行身份识别,能够迅速准确地识别病人,保证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用模糊思维指导护理应激方案生成的效果,提高危重病人的生存质量。[方法]将120例经临床医师下达病危通知的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模糊思维指导应激护理方案的生成和实施,对照组实施常规观察和护理。[结果]观察组病人生存质量优于对照组,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危重病人抢救工作中,运用模糊思维指导危重病人应激方案的生成,并用模糊识别、模糊分析和模糊综合评判的方法加以实施,可提高危重病人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谭细连  邓春华 《全科护理》2014,12(4):348-349
[目的]探讨牙膏在危重病人不同口腔护理方法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6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生理盐水棉球擦拭法进行口腔护理,观察组采用牙膏并根据不同的病人使用不同的口腔护理方法。比较两组病人的口腔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病人口腔清洁度高于对照组,病人发生口腔异味、污垢残留、口腔炎等并发症少于对照组。[结论]牙膏可应用于所有需要进行口腔护理的病人,并且在不同口腔护理方法中都能达到清洁口腔、减少口腔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舒适度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安全风险防御机制在危重急诊抢救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月急诊科接诊的危重病人15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75例危重抢救期间进行风险管理防御机制护理,对照组病人进行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护理期间的护理风险发生率、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风险发生率为5.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人护理满意度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8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危重急诊抢救护理过程中采用护理安全风险管理防御机制,可以减少风险事件的发生,提升病人对护理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床路径在危重症急救护理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将60名全军危重症急救护理示范基地学员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8名,观察组32名,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带教方法,对照组采用传统带教方法,评价两组学员在危重症理论、急救操作技能及危重症病例观察分析等方面能力改变情况以及学员对教学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学员危重症理论知识水平、急救操作技能及危重症病例观察分析能力相对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教学满意度,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将临床路径运用于危重症急救护理教学中,能明显提高教学质量及学员对教学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在危重病人痰培养标本采集中的应用。[方法]将156例存在肺部感染需行痰细菌培养检查不能自行咳痰的危重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78例,对照组采用一次性普通吸痰管吸痰采集痰培养标本,观察组病人采用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吸痰采集痰培养标本。比较两组病人标本合格情况、致病菌检出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标本合格率、致病菌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病人痰培养标本采集中采用一次性婴儿吸痰器,可提高痰标本合格率及致病菌检出率,效果优于一次性普通吸痰管。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危重患者压疮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7年1月~2011年6月收治的160例危重患者按照随机对照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专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知识掌握情况、护理满意度及压疮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缩短、知识掌握及护理满意度高、压疮发生率低,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危重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可以降低压疮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护理效果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预防肿瘤重症病人深静脉血栓的效果。[方法]将145例肿瘤重症病人分为对照组70例和实验组75例,对照组病人采用重症监护室(ICU)常规护理,实验组在ICU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早期评估、行为训练、物理治疗等早期护理干预。每隔14d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无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比较两组病人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实验组病人中有5例发现深静脉血栓,对照组病人中有13例发现深静脉血栓,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肿瘤重症病人深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重症医学科(ICU)老年危重症患者应用中药煎剂外洗进行会阴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ICU收治的48例住院时间和留置导尿时间超过2周的60岁以上老年危重症患者,按照收治顺序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碘伏棉球擦洗进行会阴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院内中药煎剂擦洗进行会阴护理。观察患者入ICU第3天、第1周和第2周尿道口细菌定植阳性率、导尿管相关性尿路感染(CAUTI)发生率,以及入ICU第1周和第2周相关临床症状。结果干预第3天,2组尿道口细菌定植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周和第2周,观察组尿道口细菌定植阳性率、CAUTI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第1周和第2周,观察组尿道清洁度、黏膜颜色、疼痛、尿道瘙痒、会阴部异味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CU老年危重症患者应用中药煎剂进行会阴护理,降低了患者感染发生率,有效提高了患者会阴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型约束护理用具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危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透气性强的棉织品材料改良三种约束工具:双保险约束带、球拍手套和安全背心.随机将100例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10分患者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49例),分别应用改良式约束护理工具及传统约束用具,对患者进行防护性约束,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家属满意率及护士心理压力.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家属满意率方面,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士的心理压力方面,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式约束护理用具能有效降低护理并发症,提高家属对约束用具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孕产妇临床抢救中应用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在2017年11月至2019年10月妇产科收治的60例急危重症孕产妇患者为研究标准,按随机数字表法原则分为急危组和参照组各30例,参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急危组实施临床抢救中应用护理管理模式,观察分析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疗效及患者的满意度,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护理后,急危组患者的护理总满意度为97.6%,明显比参照组的80.3%高,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急危组患者的护理总有效率为98.6%,明显比参照组的88.6%高,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急危组患者的产后出血、前置胎盘、羊水栓塞、子宫破裂明显比参照组的低,两组患者护理总有效率有明显差异。结论探讨急危重症孕产妇临床抢救中应用护理管理模式的效果,能降低护理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率,确保患者的身心健康,加快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自制心电监护仪导联线保护套对胸心外科危重患者监护效果的影响,以提高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使用寿命,减少科室的耗材成本。方法便利抽样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2年9月在贵港市人民医院抢救室应用心电监护的危重患者124例为研究对象,按入院时间先后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观察组用绝缘胶布包裹破损处心电监护仪导联线并埋入剖开的一次性输液管腔内对患者进行监护,对照组直接用绝缘胶布包裹破损心电监护仪导联线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观察两组患者心电示波被干扰的现象及导联线上绝缘胶布松脱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心电示波被干扰现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心电监护导联线出现绝缘胶布松脱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自制心电监护仪导联线保护套对患者进行心电监护,监护效果不受影响,但能有效提高心电监护仪导联线的使用寿命,减少科室的耗材成本,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开发基于SBAR模式的危急重症患者交班软件并评价应用效果。方法:设计基于SBAR沟通模式的急诊危重患者交接班软件,并将其嵌入急诊信息系统,辅助护士完成交班。对比使用前后的交班质量、交班本书写时间、内容遗漏率、涂改情况以及护士满意度。结果:使用基于SBAR模式的急诊护士交班软件后,观察组护士交班评估得分高于对照组,交班内容书写时间短于对照组,交班记录遗漏和涂改次数均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护士对交班模式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科护理信息化交班软件的使用规范了护士交班内容,避免了信息遗漏和交班内容的重复抄写,缩短了护士交班书写时间,有利于提高交班质量和护士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果分析(FMEA)理论在降低危重症孕产妇产后出血率中的护理价值。方法选择实施FMEA理论的106例危重症孕产妇为观察组。以实施常规护理的100例危重症孕产妇为对照组。实施FMEA理论分析重症孕产妇中引起产后出血的失效模式及原因,并制订改善措施。比较两组优先风险数值和产后出血率的差异。结果实施FMEA后,危重症孕产妇分娩护理流程中引起产后出血的失效模式优先风险数值皆降低。两组产后出血率(31.0% vs 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FMEA理论应用于危重症孕产妇分娩护理流程中,可有效降低产后出血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